韩信

出版社:李凤生 华夏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8073842
作者:李凤生
页数:23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初夏的淮阴,满城飘飞着洁白的柳絮。城外万物生机勃勃,城里人们忙忙碌碌。 韩信和妻子月娥开的酒店,生意十分红火。韩信虽然不会做生意,但月娥却是个能手。她卖酒待人热情,让利顾客,童叟无欺,很快赢得城里人的信赖。韩信帮下手,干重活,跑腿运输,一点也闲不着。两个人想再干一两年,把欠债还清,接两位老人到城里来住,尽一尽孝心。 哪里想到,这天,发生一件震撼淮阴城的大事,这件事改变了韩信一生的命运。 快到中午的时候,人们突然惊恐起来,像有狼追来一样从四门往城里跑,进城后又向小巷深处跑去。慌张的人们说不出话来,只顾逃窜,淮阴城顿时陷人紧张和恐怖之中。 淮阴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铜锣就满街地响起来。从南街到北街,从东巷到西巷,像炒豆一样响,人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锣声。疾风暴雨似的锣声,又给人们增添几分恐怖感。接着,县吏失声嗥叫:有贼人造反,来攻打淮阴城,青年男女,快快到城头守城。 一时间,淮阴城大乱。 韩信早就听喝酒的人议论:老百姓受不了秦王朝的恶政,起兵造反了。这消息越传越多:说天下已经大乱,豪杰各起一方,攻县城,杀郡守,非常厉害。韩信没有想到,义军这样快就到了淮阴城。 韩信看城中乱作一团,急忙收拾店铺,关闭门窗,把月娥和孩子在家中安顿好,自己跑到街上想看个究竟。 韩信刚出门,义军就杀进来了。韩信没敢向前走,躲在暗处观看。 义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淮阴城。一位青年将领英勇无畏,冲在前面。只见他头戴金盔,身披银甲,骑一匹杂毛快马,手持长戟来到县衙前。县令刚跑出不远,便被那将领挥戟挑在半空。县令四肢在空中乱抓,鬼一样地嗥叫,转眼间,就像一件过了水的布衫被摔在地上,然后又被拥过来的义军踩在脚下。县丞也想逃跑,被另一位手持长枪的将领戳死。县吏来不及逃走的都被乱军砍死。 淮阴城烽烟四起,血溅朱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韩信正看得出神,月娥来到身边,拉着他跑回店铺,躲避起来。 韩信很敬佩那个金盔银甲的将领,竟能把县令挑在半空,真是英雄。这些县大人平时只会欺压百姓,在义军面前还不如破衣服值钱。 月娥拉着韩信的手始终没敢放开,在店铺里躲了半天一宿。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以后,韩信悄悄地从门缝向外看:街上到处是大兵,也有老百姓。他们相安无事,并无仇意。韩信这才知道,义军并不伤害老百姓,于是不听月娥的劝说,来到街上。韩信出店铺走不多远就是县衙,但县衙已经不是昨天的县衙了,出来进去的都是义军将领。这世界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了。昨天还在耀武扬威的县大人,今天就变成了臭肉。县衙门前,挂起一面红旗,旗的正中是一个白色篆体的“项”字。 韩信看这“项”字大旗,想起了父亲。妈妈说,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部下的将领,被秦军杀死了。秦王朝对韩信来说,有杀父之仇,灭国之恨。韩信又想起司马爷爷讲的秦灭楚国的故事。从那时起,韩信对秦王朝就产生了痛恨,并油然升起一个信念:当兵去,消灭秦王朝,替父亲报仇,为楚国雪恨!

后记

千年一叹——韩信谋反了吗?    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掩卷三思,不禁想问:韩信谋反了吗?    纵观韩信一生,为汉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最后却落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实在可惜。粗想是罪有应得,可是仔细想一下,韩信被诛,断为千古奇冤!    《史记》中,司马迁明白记述:栾说告发韩信在京城谋反,被吕后所杀,并夷灭三族。还记述了韩信谋反的具体准备:与陈稀“里应外合”;诈诏征发刑徒奴隶攻打吕后太子。由这些记述,可以看出韩信谋反确凿。但仔细想一下,有好多细节禁不住推敲——韩信和陈稀密谋里应外合,是出你口入我耳的事,外人怎么得知?即使有预谋,陈稀造反半年之久为何还不实施?征用刑徒攻打吕后太子,有何证据?那么,司马迁是凭空记述的吗?也不是。司马迁记述这段历史的依据,肯定来自“宫廷资料”。而宫廷资料本可能就是虚假的,韩信造反之谜就在这里。司马迁写《史记》时,离韩信被杀将近百年。政治斗争往往难以揭示它的真实性,当时当世的人都难以辨别真伪,何况百年之后呢?司马迁写《史记》时,身怀不杀之罪,只能依照“宫廷文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理解司马迁如此记述的理由。    关于韩信是否真的造反,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第一、从“谋反”情况分析    (一)从韩信性格看    纵观韩信一生,大义、大功、大智、大勇,说他造反,有些牵强。    韩信自弃楚从汉,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对刘邦实在感恩戴德。韩信拜齐王后,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候,这时他拥有重兵,实力可比刘邦和项羽。这时蒯彻站出来,强烈要求韩信三分天下,以免“受制于人”。这时,韩信若是反叛刘邦易如反掌!不但刘邦不敢问罪,项羽也会支持他。如果韩信有反心,只要发一帛书即可,刘邦绝奈何不了他。然而,韩信不忘刘邦“衣与我衣,食与我食,车与我坐”,不忘统一大业,毅然放弃了三分天下的机会。    韩信能这样做,还可以从处理“胯下之辱”这件事上得到佐证。    韩信做楚王回淮阴时,对给他一生耻辱的屠夫之子不但没有报复,反而重用为中尉。由此可见,韩信的胸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至少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韩信能反时不反,不能反时却要谋反,情理不通。    (二)从“谋反”说的起源看    整个谋反证据源自栾说一人。栾说对吕后告密说韩信谋反;吕后对外人说、对皇上说、对历史说韩信谋反。只此而已,没有丝毫的真凭实据。栾说举报的只是“谋反状”,并无事实。至于“里应外合”、“诈诏调用刑徒”、“袭击吕后太子”,全是猜测之词,或是道听途说。这种言辞可以随意说,可以说得比这还严重。如果没有任何实际行为,说来说去,也只是说说。栾说密报自然是为了整韩信,当然可以说得很重很重。而栾说举报又正符合吕后诛杀重臣的意图,所以一拍即合。吕后没得到任何物证,也不做任何调查,即大开杀戒,而且株连三族,反映出她一杀为快的心理。    退一步讲,谋反只“谋”,并没有“反”。不反为何杀人,又何以灭三族?吕后杀人是目的,“谋反”只是借口!    (三)从“谋反”的时空看    《史记》记载,韩信“谋反”动机始于陈稀去巨鹿做郡守时,两人制定了“里应外合”的计划。陈稀于汉十年(公元前197年)秋八月造反,刘邦即率军征讨陈稀,此时长安已经空虚。韩、陈“谋反”计划早在半年前就制定完成,按常理,刘邦攻打陈稀不久,韩信即可造反。而韩信是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因家臣告密被杀。这期间,京城空虚达半年之久,韩信若早有预谋,又有这样长的时间,为何不反?专等事情败露吗?从时空上推论,“谋反”之说情理不通。    (四)从临终遗言看    韩信被杀之前,留下一声长叹:“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为儿女子所诈,身死妇人之手,岂非天哉!”感叹中应注意一个“悔”字,一个“诈”字。    “悔”的内涵是什么呢?悔在临淄,悔在做齐王时,悔在没有采纳蒯彻的意见。如果做齐王时听蒯彻的意见反叛刘邦,绝没有今天杀身之祸。这里绝没有“长安之悔”。也就是说,没有“里应外合”之悔;没有坐失城空半年的良机之悔;没有因小隙而误大事之悔。    “诈”的内涵又是什么呢?诈在被萧何骗入宫中,诈在枉死吕后之手。诈的本身就不是真实,这种不真实性,就是韩信为自己“谋反”最直接的辩解。诈就被骗杀,被枉杀。一“悔”、一“诈”,充分表现了韩信复杂的心情和微妙的历史原因。此千年一叹,是韩信冤案的最直接证据!    (五)从法理上看    吕雉是皇后,她没有处理朝中政务的权力,而杀朝中重臣是重大政治事件,吕后根本没有被赋予这个权力。就算韩信真的造反了,有死罪也轮不到她来杀。韩信偏偏被一个没有执法权的人所杀,不是冤枉吗?    第二、从吕后政治意图上分析    就刘邦来说,对韩信以至其他重臣有限制之心,并无杀害之意。这从“贬封韩信”、“流放彭越”等重大事件中,可以找到佐证。而吕后杀重臣却有原因,这就是她那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    韩信被杀这一年,刘邦六十岁,吕后四十五岁,太子刘盈十五岁。刘邦去世后(刘邦于韩信死第二年去世),谁掌管朝中大权?对此,吕后早有野心。为了窃取朝中重权,必须扫清政治道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重臣都是她的障碍。在重臣心里。只忠于刘氏,不会听命吕后,所以吕后要除掉他们,就当然地在情理之中了。    吕后的野心,在刘邦死后的事实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刘邦死后,吕后间接、直接干预朝政达十五年之久。她大力限制刘氏,分封诸吕,想建立吕氏江山。吕雉死后,还是被几个开国元勋破灭了她的政治野心。吕后早就看出,这些重臣都是她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除掉他们,才能扫平天下。    韩信是刘邦破格重用的大将军,对韩信来说,刘邦给他用武之地,其德是无量的。韩信不听蒯彻之说,足见对刘邦的忠诚。这样的人能眼睁睁地看吕后篡夺刘氏天下吗?所以说,吕后只有杀掉韩信们才心安。然而,手段太不高明,其实早在诛杀彭越时就已露出很大破绽。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韩信冤枉!    吕后杀韩信,不是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实现她政治野心的一个步骤。刘邦死后,吕后四日不发丧,与审食其密谋,想骗杀当朝重臣,后经郦商提醒才罢休。这完全符合吕后杀害韩信的逻辑。吕后不但想杀韩信,而且想杀朝中所有重臣,这也是枉杀韩信的有力佐证。    第三、就当时社会环境分析    吕后敢杀韩信,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直接关系。刘邦统一天下前共封七个异姓王。这几个异姓王在刘邦称帝的五六年时间里,先后都被除掉了,而且多以造反的罪名。刘邦称帝后,大力割削异姓王,分封刘氏,是他的基本方针。天下平定后,首先免去了韩王韩信的王位,调到边关太原郡;接着以“谋反罪”诛燕王臧荼;而后又以“谋反罪”贬封楚王韩信为淮阴侯;贬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为侯;以“谋反罪”杀梁王彭越;以“造反罪”杀九江王英布。长沙王吴芮幸而死得早,要不然绝不会幸免噩运。    值得注意的是,韩信以家臣告密“谋反”被诛,彭越以家臣告密“谋反”被诛。韩信之死是吕后一手操办的,彭越之死也是吕后一手操办的。《史记》中明确记述了吕后指使彭越家臣诬告彭越“谋反”的过程。用家臣密告主人谋反,是她整人的手段。吕后杀功臣,正好迎合了刘邦清理异姓王的政策,所以屡屡得手。    清理异姓王是刘邦的政策,“告发谋反”是诛杀异己的手段。臧荼被告“谋反”被杀,利几被告“谋反”被杀,韩信被告“谋反”被杀,彭越被告“谋反”被杀,陈稀被告“谋反”被杀,英布被告“谋反”被杀……只要有人告发某人“谋反”,即可以作为证据,大开杀戒,这里当然有很大的随意性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必然逻辑。杀彭越是冤案,谁能说栾说告发韩信“谋反”,不是蓄意安排的呢?    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韩信“谋反”始终没有物证,断为千古冤案!千年一叹,留下千年遗恨,一朝开国大将,受辱蒙尘,岂不让人慨叹!    李凤生2006年1月

内容概要

李凤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1958年生,沈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篇,论文二十余篇。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章天下变韩信从军 第二章斩秦尉三军显威 第三章护降卒新安初谏 第四章保秦阙成阳再谏 第五章定天下侍卫三谏 第六章哀项羽弃楚从汉 第七章拜大将汉中对策 第八章取关中暗度陈仓 第九章传檄文三秦归附 第十章出关中巧取韩殷 第十一章祭义帝誓师伐楚 第十二章拒荥阳连定汉军 第十三章汉势颓魏王反目 第十四章逼浦坂巧渡夏阳 第十五章避重兵乘虚破魏 第十六章竭水战苦取阏与 第十七章背水战智勇克赵 第十八章拜军师韩信纳贤 第十九章迫燕国不战屈兵 第二十章争天下东伐强齐 第二十一章破临淄席卷齐境 第二十二章决潍水联军溃败 第二十三章定齐国韩信称王 第二十四章念一统义绝三分 第二十五章驻彭城垂钓项羽 第二十六章困垓下以柔克刚 第二十七章施妙计逼绝霸王 第二十八章天下定衣锦还乡 第二十九章伪狩猎楚王遭擒 第三十章淮阴侯闲居论兵 第三十一章疏小细大祸临头 第三十二章功与罪后人评说 代后记千年一叹——韩信谋反了吗?

编辑推荐

《华夏长篇历史小说大系:韩信》从他流浪淮阴写起,历经他从军项梁、弃楚从汉、狩猪诸侯、天下一统,至被斩长乐宫钟室结束。全书以他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这位开国大将的大智、大勇、大义、大功,亦大悲的曲折经历,为历史留下了千年一叹。

作者简介

《华夏长篇历史小说大系:韩信》讲述了壮志凌云的淮阴少年,跻身楚汉大血战,历尽坎坷,最终投到汉王刘邦帐下,拜将封王,转战天下,奇谋迭出,百战无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壮剧。韩信在楚汉对决中是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时,有人劝他与刘、项分庭抗礼,鼎足而三……吕后与萧何密议,将他诳到长乐宫由……


 韩信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