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记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515508887
作者:薛原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新浪博客:青岛薛原。系《青岛日报》副刊编辑。著有《闲话文人》《画家物语》《检讨:旧档案里的中国海洋科学权威》和长篇小说《蓝桅杆》等,编有《如此书房》和《独立书店,你好!》系列等。

书籍目录

尘土能飘多远 001
我是28号 004
力量 006
“坐牢” 008
海上的家 011
一本书 013
达尔文的书信 015
看海让人心寒 017
海水的颜色 019
海上的梦 022
白天的月亮 025
一幕壮丽的日落 028
过赤道 031
赤道上的黄昏 035
在赤道过“立冬” 048
第一条鲨鱼 051
火球入水的瞬间 054
读文学 058
“我们当了一年船员” 062
在赤道进行海底采样 065
“我们还不如海中的鱼” 071
小雪,阅读与《学生字典》 073
看电影 076
罐头,伙食与《鹿鼎记》 079
亲切的韦小宝 083
赤道上的日出 085
曙光在前 088
药,五子棋 092
今日大雪 096
气功,喜讯,读《三国》 099
第一次靠港,拉包尔 103
继续上岸 107
拉包尔手记 111
又要摇晃一个月 115
怪癖,学者,冬至,晕船 119
性骚扰,圣诞,备忘录 123
睡眠,中舱,醉棋 126
海底表层泥样,腊月初八 129
元旦,惨淡的日出 133
船长,大副和电工 136
小寒,第11条鲨鱼 141
鹰之翼和海豚飞跃 145
吹牛和够级比赛 148
下棋,第一次包饺子 152
大副暴怒,帮厨,抄文章 155
我配了一首诗 166
思恋,除夕晚会 170
守岁,生日 176
第二次靠港,所罗门群岛 181
在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 185
海上第100天 192
阴暗的日子,老李和小灶 195
今日立春,病号餐结束 199
元宵节 202
实验室里的话题 205
首席科学家又醉了 208
最后一次夜宵面条 212
美国片,法国片 215
关于TOGA COARE 220
重过赤道 226
风雨中航行 229
抵达关岛 233
在关岛第二天 236
关岛是美丽的 239
算账,逸事,工作总结 244
回到大陆架上 249
明天上午靠港 252
后记 261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根据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随《科学一号》考察船在赤道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的生活日记整理撰写的一部独具特色的专题集。
对于二十年前这次一百多天的海上生活,用作者的话说,至今回想起来:搭乘《科学一号》在海上的科考生活恍如仍在眼前,也再次重温了当时在海上寂寞的生活,正是在这种寂寞的生活,可以看出船上的考察队员们和船员们在大洋上的生活面貌,年青的考察队员们在精神生活上的孤独和战胜孤独的努力。因为是取材于当年的船上日记,因此船上的生活真实地呈现出来,再加上二十年后作者的重温青春的反思和解读,也使得该书具有了为时代留下一份精神标本的意义。
船上的生活虽然寂寞孤独,但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另一面,例如,与鲨鱼的较量,与人性自身的较量,遇见非洲美女黑珍珠,拿腰带去换当地的工艺品,在船上的读书生活……


 海上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大海深处吴丙年放下薛原先生的《海上日记》,我小小的心里又多了一个“大大”的梦想:什么时候也可以如此呢,驾一船,驶入茫茫大海的深处,在深黑的海面上看大猫星追随着淡红色的月牙儿在圆弧形的海平线上缓缓升起,任寂寞这只怪兽吞咬着自己的心情,再对着巨大的空寂大吼一声来……这感觉,一定是无可比拟的吧。一百四十天的海上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薛原当初上船时这样想:有些事情,我们并不能用利益的多少来权衡,而这是个机会,且这样的机会并不常有。这有点像易中天论爱情:“人生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爱情是什么?让人无所适从,让人神魂颠倒,面对爱情的时候,勇敢一点,大胆说出自己的爱,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总会生老病死,怎么过都是一生,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生命的精彩。如此说来,薛原一百四十天的海上生活,倒也像一场别样的爱恋呢!在大海深处飘着,我从《海上日记》里所触摸到的,是这样一种心灵的涌动吧:当你把自已看得很大很大,你会忘了自已其实很小很小;当你把自已看得很小很小,你或许会发现,你可以拥有的,其实可以很大很大。海之大,大得让人直面自己的呼吸,欲望,以及大脑空间里每一个平日不曾留意的思想皱折。当生活的大部份时间里只剩下阅读,闲谈,发呆,与身体的原始欲念对抗,这看似狭小的生活空间里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可能。坐在窗外人潮涌动的咖啡馆里,我不禁这样想:如果把城市看作一片深海,我是否可以做到在喧闹的声浪中安静下来,细细触摸自已身体与心灵上的点点滴滴,也写出一本《“海上”日记》来?然而,大海深处终究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所在。在如我一般未曾深入大海的人看来,大海是蓝色的,而薛原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大海深处的深黑。这源自一种深深的深度,吸取了一切外来的光茫。而这样一种深度如果给予人的心灵,又会怎样?相思始觉海非深。深恋的人或许能懂,与见与不见的空隙里,心灵要有多大的空域,才可以容忍那一份思念的煎熬?都说都市人不懂爱情,都应该随着薛原去看看海洋。正是那一份巨大的空与寂,引领着薛原有了大海一样的“深黑”,去心无杂念阅读《达尔文笔记》,去和房龙的《人类的艺术》神游,去细细留意身边船员的喜乐与忧愁,去面对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这种不断向下沉潜的过程,成就了《海上日记》的温度与光茫。琐碎而不失生动,平凡而不失深刻。那一笔对食堂墙上被众人摸秃了的女像脸庞的描写,的确着人深思:人在和大海一样的自然深处,要该如何去看待所谓的文明?要该如何好好地与自己的身心相处?这就像我们面对自已深爱的人,我的会发现自已心上的缺,我们总把索取当付出,把强求当理解,把狭隘当宽容……如果我们不能在人海深处好好地与自己相处,又怎么可以好好地去爱护他人?《海上日记》是这样一本书,它让我置身某种深处,安静地把自已触摸。
  •     一百四十多天,小半年,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是一晃而过,可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比如“漂在海上”,那可真是度日如年了。你想,每天听着海涛入眠,听着海涛起床,张眼是蓝色的海洋,闭眼是海洋的蓝色,船身无时无刻不在晃动……寂寞?寂寞!所以有人钓鱼,有人喝酒,为的就是排遣寂寞,而文学青年薛原,在船上则以读书写字为日课,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海上日记》,二十四万字。1992年10月到1993年3月,供职青岛海洋所的薛原,搭乘科考船“科学一号”出海,主要任务是采集海底沉积物样品,这个工作有时间限制,工作量不大,多的是空闲时间。“环境单纯,正适合于思考、读书”,“心情恬淡,能读下书,有写作的激情,的确,若没有晕船,我愿意选择这种‘囚徒’生活”,这是作者“一上船”的想法。然而,再大的“巨轮”,进入无际的大洋,都无异一叶扁舟,何况大多数时间是窝在自己的小屋里,每日接触的就是“同舟共济”的那几十张熟面孔,不必讳言,的确“像坐牢一样”。于是,“在海上,帮助我忍受寂寞的是读书和写日记……到后来,日记成了我在船上消磨时间的最好的方式”,有时候,竟是一天数记,甚至一小时一记,说句玩笑话,快成了古代帝王的起居注了。当然,他并不只记自己,很多是所见所闻。船上的生活虽然单调,也还总有能使人生出感触的,聊天、打牌、下棋、喝酒、酒后闹架,经行之处的自然风光,海洋在不同时空的面目,读过各种书籍后,或详或略,或深或浅的笔记,都是记录的内容。几笔,就速写出一个人物,“小野”、“鬼子”、首席、大副……又几笔,叙述一件事,豪饮、钓鱼、过赤道祭海、11月中旬在赤道南取样、除夕晚会,一个个有头有尾,起伏有致的小故事……很多的笔墨花在陆地见不到的“奇观”上,白天的月亮、海水的颜色、一幕壮丽的日落、火球入水的瞬间、船在风暴中的状况、晕船的感觉……这些,都是难得的素材,最重头的是读书,日记里几乎每天都有读书的记录。薛原自幼有志于文学,读书写作是他的“青春的梦想”,那次上船,他带了很多的书,《查理士 • 达尔文和他在贝格尔舰上的旅行》、《达尔文书信》、《达尔文笔记》、《地学革命风云录》、《老子》、《庄子》,还有文学、历史、书画类的书,以及一些旧杂志。因为与达尔文的职业相同,又在相近的年龄投身相似的海上旅行,所以达尔文的书,作者带的最多,看的最早。那本厚厚的精装本《查理士 • 达尔文和他在贝格尔舰上的旅行》,周邦立译,科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封面书脊已脱落,有些内页也散了,要小心读,书前一幅达尔文28岁的画像,令薛原打了一个冷战——那年他正满28岁。上船的第四天,达尔文的书信已全部读完,这些书信实在吸引人,信中表达的对家乡的怀恋,对海上生活的厌烦,对旅行的疲倦,对宁静、安定生活的向往,足以使任何一个航海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19世纪属于幻想、进取、诗意的时代,那样的‘浪漫’的旅行已不复存在了”,那种旅行的艰苦也为今人所不能接受。接着读《达尔文笔记》,约十天读毕,对达尔文的历程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他慢慢发展的对科学事业挚爱和对宁静的蔚蓝色海面的热爱,以及他的孤独、忧伤和对家乡的思恋,……对我不仅激起启迪,也勾起一种忧郁”。与达尔文的著作同时读的,是许靖华的《地学革命风云录》,何起祥译,地质出版社1985年初版,“这本记录深海钻探的书,我是作为科普书带上船的,就是想用来消遣,借此了解深海钻探的故事。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深刻影响了我的阅读,也影响了我对地学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认识”。不是冤家不聚头,达尔文、许靖华和作者,就这样奇特地相遇在茫茫大海之上,这只是一个开头,次年秋,薛原有机会到南京,在南大参加了许靖华博士荣誉教授的授职仪式,聆听了许的讲话,反复阅读了《地学革命风云录》和《大灭绝》,接受了许对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规律的抨击,两年后所写的《关于许靖华和他的两本书》,正是海上阅读的这一课题的延伸和总结。船上生活已经很单调了,读书一定要多彩。曾经很看好贾平凹的作品,在船上有空细看,《一个有月亮的渡口》、《关中游品》、《陕南游品》、《陕北游品》、《南国游品》,看出贾对沈从文的借鉴,品味其早期作品的寡淡,中年作品的醇厚,分析他的好的文章的视角及笔法,别有会心。隔几天便不求甚解地读几段《老子》,希望“返航时以另一种心境对待自己”;读《怪人郑板桥》,别有情趣;读《罗莎•卢森堡》,抄下她的能引起心灵感应的独白;读路遥;读张贤亮;读池莉;看到中年的科考队员在甲板上起劲儿地捉一种巨大的海禽信天翁,为他们感到羞愧,想起波德莱尔有一首《信天翁》,写的正是这事,回舱室拿出钱春绮翻译的《波德莱尔诗集》,找到这首,又读了几页,“压抑,读不下去”。时间太充裕了,就显得书少了,好在有人就可以互通有无,借!他借来《红与黑》、《三国演义》、《简•爱》、《杨贵妃》、《雕塑文化论》、《西方现代文学和艺术》、金庸《鹿鼎记》、房龙《人类的艺术》,等等,甚至一本1970年版的《学生字典》……航行结束,盘点所读的书,古今中外,有几百万字,生活工作的记录,两大册,收获不可谓不丰。这种人生经历,也是极难忘怀的,后来,作者写过散文《渴望靠港》、《风尘:一次海上的读书》,创作了短篇小说《海浪在舷窗外嚎叫》、长篇小说《蓝桅杆》,都是提炼浓缩,植根取材于这部日记。这丰腴,是寂寞滋润出的。另外,同是这次出海的成果,小说有小说的魅力,实录也自有吸引人的读点,由此愈知,文学和历史,无论如何也不能互相取代。2014年7月23日午大雨初歇写于青岛午山之松竹轩(《海上日记——“科学一号”赤道太平洋考察实录》 薛原 著 金城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     一半海水,一半书香——读《海上日记:“科学一号”赤道太平洋考察实录》   写《闲话文人》、《画家物语》的薛原,突然写了一本《海上日记》,不免让人意外,何况日记还有一个副标题:“科学一号”赤道太平洋考察实录;就更让人诧异了。本书在海洋科考界的学术价值,自有专家去论述,我想说是学术以外的“海上日记”。   以前从薛原的文章中,零星知道他曾经在海洋研究所待过,但因为只看过《闲话文人》、《画家物语》以及他主编的几本关于独立书店的书,对个人经历所述均少之又少。所以当得知他新出的《海上日记》时,好奇之心顿然而起。   很想知道一个副刊编辑笔下海上生活的酸甜苦辣究竟如何,等读完全书再回过头来想想:噢,喜欢“闲话文人”的薛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一个航海时整天就想着看“闲书”的海洋研究所工作人员,上“科学一号”进行科考,所带行李,居然以书为主;一百多天的日记所记,大多也都谈的书,书香自海上漫过海水、浸透纸页飘来。薛原也知道这和自己的性情有关,尤其经过漫长的航行阅读之旅后,他意识到“这次旅行后,我想我应该保持安宁书斋的生活”。   薛原是说到做到的,从“科学一号”科考回来几年后,他从研究所到《青岛日报》编副刊至今,过着编报看书著述、“在书房你发呆”的安宁书斋生活,前面提到的《闲话文人》、《画家物语》等都是其中的成绩。大概也和这一次一百多天的航行有关,时隔多年,薛原参加工作三十年时把职业分为了两截:一半海洋地质,一半报纸副刊。在我看来,毋宁说一半海水,一半书香来得贴切,尽管那一半也是被书香包围,但心境毕竟不同。   我没出过海,但坐过长途火车,大致也能想象航海时的寂寞,一去百余天,在薛原,还好有书,还好可以记日记,虽然有时候“前俯后仰中伏案阅读、记录”,但书鱼薛原自得其乐,因为害怕笔记本和墨水带得不够而不敢多做读书笔记,便把读书笔记、日记融为一体来写,每天的记录或详或略,必然会和书有关,即便日记里也不厌其烦地叙说船上生活,人际关系,数次钓到鲨鱼……但作者显然志不在此,他关心的还是书,“如果没有书读,该是怎样的寂寞”。自己带的书看完了,就从其他人处借阅,武侠小说也好,过期的报纸杂志也好,都是可以解馋的。日记你就曾多次记录向阿林借书还书的记录。   也是这次航行,因为一本《地学革命风云录》的仔细阅读,而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时过多年,薛原想起那段阅读时光,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要知道在船上,他也不止一次地阅读达尔文环球旅行日记,这样的怀疑是殊为难得的。   一次偶然的航行,不仅有了以此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蓝桅杆》和短篇小说若干,更成就了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本《海上日记》。更重要的是,从“海水”到“书香”过度的“拐点”已经在此时形成。      (《海上日记:“科学一号”赤道太平洋考察实录》,薛原著,金城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定价:39.80元)2014-2-21晚,伊宁市,师范学院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无条件五星,放在大海上,人人都是孤岛……就喜欢这种本身就散发着浓浓孤独味的书
  •     私人日记书做成这样实在不错,熟人看来尤其有趣,其中夹杂着科考、阅读、个体成长和长期航行见闻这几条完全不同的线索,与今日写下的按语相配合,顿起人世沧桑之感。个人最想问的是——这么一群大男人长久的厮守在一起真的没搞出一点基情么……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62】看到这样的书名就想买来看新鲜。还有,薛原不是副刊编辑吗,怎么还有这样的经历?后来又买了他在山东画报出版的《南海路7号:海洋科学界的陈年旧事》才知道他曾经在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从“营盘兄弟”出版的书知道的他,没想到工作经历这么丰富。
  •     140多天,大海,孤独,对靠岸的向往……
  •     一种孤独也是另一种精彩。
  •     很有意思,就是看父辈旧笔记本时的那种感觉。从书中插入的原日记影本来看,有不少修订,能对上人名。1993年初,作者还抄写了一篇Fang Lizhi的文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