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兴亡记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210054405
页数:340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楚国兴起熊通称王    殷末周初,祝融及后人鬻熊、熊绎、熊渠等,在汉水荆沙之地创辟榛莽,东征西讨,至东周初年,已成为幅员辽阔的方国。至熊通为君,势力日张,遂向周天子讨取楚王封号。不允,乃自称为武王,骎然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夕阳下,楚国巍峨辉煌的楚宫,层台累榭。用累石和夯土为台的建筑,重叠人云。层台上,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楚国首府丹阳城里,街道遍植的兰蕙,密栽着用灌木做成的藩篱,殿堂楼阁矗立在溪谷之间,清冽的秀水环抱,微风吹送兰蕙的馨香,经堂入奥!    那时的楚国生机盎然!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就一直傲然耸立在南中国的土地上,他从西周汉江流域兴起,在长江流域壮大,犹如一个风华绝代、野心勃勃的男子,以雷霆之势跨过长江向南挺进,而后向北拓展,问鼎中原,成为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势力最强的国家。然而,尽管它拥有近半个中国的疆土,却始终不是周朝所分封的诸侯国。于是,苦心积虑的纷争由此演化,诸侯争霸,大肆征伐、争夺地盘的战争也愈演愈烈。而巍峨辉煌的楚宫也从此上演着权利的杀戮——山河破碎,城垣荒鞠。    据《史记》记载,楚的祖先是帝颛顼高阳的后代。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窖高辛氏做火正,非常有功劳,能够让天下光明和乐,帝誉命名他为祝融。共工氏作乱,帝誉命重黎诛灭他们;重黎没能将他们诛灭干净。帝誉就在庚寅这一天杀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作为重黎的继承者,还作火正,为祝融。所以,楚人的祖先为祝融,由于在点火方面有专长,被楚人奉为“火神”。    祝融子为陆终,陆终生有六子,这六个孩子是通过剖腹出生的。最大的叫昆吾,老二叫参胡,老三叫彭祖,老四叫会人,老五叫曹姓,老六叫季连,芈姓,楚人就是他的后代。    陆终的第六子季连聪颖过人,在楚人中身孚众望。史载:“子呼百应,举手事成。”到商朝末年至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人叫鬻熊,也是能“聚众南蛮,呼民荆沙”。熊氏家族在南方荆沙之地已成气候,大有和暴商抗衡之势。但鬻熊却能以弟子之礼事奉周文王,可惜他去世很早。他的儿子叫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    熊绎处在周成王的时期。周成王贤德,选拔和重赏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的有功之臣后代,把熊绎封在楚蛮,分封给他子男爵位的土地,姓芈氏,住在丹阳(今湖北枝江),但没有给他封王。因此,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等从理论上说都是周成王的臣子。    楚人熊绎趁着周天子山高皇帝远、管不着自己、也不愿管自己的机会,利用在荆蛮已占据的地盘,向南、向东、向西,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进而把大块地盘划人楚人管辖的范围。熊绎的子孙不像中原周封诸侯国那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是在广阔天地里一心一意求发展,专心致志求扩张,很快,熊姓子孙们便占有了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分,在荆建立楚国,定都丹阳,成为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外地盘最大的国家,尽管它并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    楚人好战,楚国好战。他们向外扩张,不打仗不行;强占地盘,趁火打劫不打仗也不行,楚人以为“七年不用武,奇耻大辱”。    面对楚人的倔强,周朝天子采取鸵鸟政策,他既不承认“南蛮子”建立的国家,也压根没有追封他们领地的打算;说周朝淡忘了南边正兴起的这个楚国,也许言过其实,但不予重视确是真的。    周朝分封的中原各诸侯国根本瞧不起“南蛮子”的楚国,他们的国君都认为与野蛮低俗的楚国打交道是耻辱!诸侯各国君们经常取笑:“楚国姓姬?姓姜?他们只是一群姓熊的蛮人嘛!与之谈之为耻,与之笑之为辱,与之交往为无形!”    周朝天子和中原诸侯国对楚国熟视无睹的状态,正合熊氏楚人的心意。诸侯国在中原斗得热火朝天,楚人在长江流域的“蚕食”也干得热火朝天,所以,楚国附近周朝分封的诸侯小国都感到了楚国的威胁,纷纷向中央政府周朝告急,说“南蛮仍猛虎,虎必伤人!望周天子勿漠视!”    可惜,周天子仍抱着不与下贱的“南蛮子”为伍的信条,继续采取鸵鸟政策!继续采取“三不方针:不问,不管,不动兵!”    楚国地盘的日益膨胀,使熊姓子孙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与冲动,纷纷要求当时的楚国国君熊渠向周天子讨封!    熊渠——楚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国君。他勇力过人,胆略非凡。熊渠承继国君后,对楚人的呼号先是充耳不闻,他觉得目前的楚国国力增强、后方稳固,人民生活状况很好,何必弄一顶周朝的帽子盖在头上,碍手碍脚。可是随着子民讨封的呼号日益高涨,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他想:为什么不选择有重点有选择地攻打邻国,以开拓边境呢?    一天,熊渠召集朝中大臣齐聚丹阳城头,等大臣们赶到城头时,熊渠已先到了,他那身奇异怪诞的装束让大臣们大吃了一惊,不禁面面相觑。原来,熊渠不着朝服;“免冠披发身着布衣,赤足”,手执一把短刀,双目扫射着城下上千名劝进讨封的子民。    子民看见熊渠在城头上出现,讨封声此起彼伏:    “国君向周天子讨封!”    “国君应该封侯!”    突然,熊渠把短刀举向空中,城下骚动的人群安静下来,他们知道国君要发话了。    熊渠声若雷震:“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这两句话,就是说我们是蛮子国家,不接受周朝的封号。言下之意是,我们连周朝封号都不能接受,还怎么能主动向周天子讨封呢!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子民向周朝讨封的请求。    城下子民们热情一下凉了下来,熊渠见大家脸上没了笑容,话锋一转,即兴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话虽然有些粗俗,却也正符合他豪爽不羁的个陛:    “周朝瞧不起我们,咱们楚国还不理睬他呢!他中央政府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分封了几十个诸侯国嘛!牛什么牛?我不尿他,他又能把楚国怎么样?奶奶的!老子楚国如今这大地盘,可抵十几个诸侯国了,他周天子不封,老子自己封,封什么,封楚王!我不但当楚王,我的三个儿子也要封王,老大熊康封为句王,老二红为鄂王,老三执疵为越章王!”    城下子民欢声雷动,城头上的文武大臣笑逐颜开,楚国上下一片欢腾。    可让熊渠不解的是,楚国自立为王,而且是立四个王的大动作,周天子周夷王却没有一点反应,既没应允,也没反对,依然是不管不问。    熊渠就有些纳闷了:楚国自立为王的消息,中央政权不可能不知道,他们总得有点表示吧!是赞成还是反对,总得有个话吧!可洛邑没有动静,一切照旧,风平浪静。    熊渠觉得还真邪门了:周朝政权没有反应,几十个诸侯国应该有所动作吧?是支持是反对,也应该有个态度,熊渠虽不奢望他们都来祝贺,但起码不至于这样麻木不仁,冰冰冷冷呐!    熊渠翻来覆去,昼思夜想绞尽脑汁,终于想明白了:周天子和中央集权根本就没有把楚国当回事,你就是闹得再邪乎也翻不起大浪,干脆来个不理不睬。    P1-3

前言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著有一篇散文《永久的悔》,在谈及此文的写作初衷时,他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别人出的,“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引自《阅读新视觉》延边出版社出版第39页)。    我们创作这部《楚国兴亡记》也是如此。题目也是别人出的,我们两人也早就想写这样一部小说。    作者之一熊诚早在公元1986年回老家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上莘村祭祖时,查宗谱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楚庄王的后代。宗谱记载,其祖先为楚庄王熊侣的三世孙熊忠良,世称熊文忠。先祖熊文忠的历史年谱无从查考,仅从文忠之名,便可见他当年是享有贤名的。熊诚欣喜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莫夫;作为熊诚的文友,莫夫从心底为熊诚是帝王之后而感到高兴(熊诚本人却不以为然,说:我还是原来的我,一切都未曾改变,也不可能因此而有任何改变)。    莫夫是湖北汉川人,他的祖先也告诉后人说:“咱们家是楚人,祖辈还做过楚国大夫哩!”而且还给他们家流传下来一首楚歌《幺妹子》,歌中唱道:“幺妹子腰细兮下湖塘,披着荷叶兮采莲花,水草绊藕兮采不动,哥哥下水兮游身旁,哥妹同心兮采莲子,莲子满筐兮载霞光。”他的祖先还说,汉川是“蛮夷”楚国的发祥之地,当初周朝天子灭商后,不封楚人,楚人自己就在“南蛮”建国,和周朝天子共同称“王”,叫“楚王”,原因就是不服周朝天子管辖。因此,在中国春秋时期出现了北有周王朝,南有楚王朝的局面。也就是那次熊诚查阅家宗谱时,家乡的父老乡亲嘱咐熊诚,一定要写一部反映楚国历史的文学作品。    我们两个楚人的后代,写《楚国兴亡记》应该是责无旁贷。于是,说干就干,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着手构思,不久就动笔;可写到九万八千字时,问题就来了,由于没有突出重点,已经写成的九万多字简直写成了楚国编年史,交代历史发展时事无巨细,都想说个来龙去脉,结果淹没了主要的事件和人物。前面辛苦写作的近十万字,只能全部作废,另起炉灶,从头再来。这对一个年逾半百、一个已过六旬的两个老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可质量不行,就得重来,不能马虎草率。这是我们写作坚守的原则。为读者创作出一部比较优秀的《楚国兴亡记》是作者的写作愿望,尽管写了近四分之一,但该废则废,这是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    写作中途失败,让作者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谋篇布局。楚国兴亡的史料散见于诸子百家多种书籍之中,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我们创作小说时如何取舍,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不抓住楚国从何而兴、为何而亡,平铺直叙地写、照本宣科地记,只能重蹈覆辙。    面对写得不成功的近十万字底稿,作者只能苦笑,但并不气馁,因为作者坚信“唯楚有才”;两个楚国后人,面对浩繁史料,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楚国兴亡记》,岂不贻笑大方?    有了失败的前车之鉴,作者重新构思,楚国前后数百年的历史,洋洋洒洒的素材也有数百万字,如再不精心挑选,就敷衍成篇,可能又会失败。    作者先前写的《楚国兴亡记》的原稿是从“楚庄王登位”写起的,不错,这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开局,因为楚庄王毕竟是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楚国也是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开篇就写他,确实精彩,也能抓住读者。但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楚庄王是如何走上霸主之位的,他前面的“父王”们是如何为他铺垫的,他走到霸主之位有哪些当代因素和自身的必然条件,不把他的“父王”们的努力和他称霸春秋的时代环境交代清楚,读者就会感到突兀,很难接受,认为是作者出于楚国情结,拔高了楚庄王的历史地位和个人作用,似有个人崇拜之嫌。    平心而论,楚庄王登上历史舞台,终成霸主时,除了他自己的许多过人之处外,应该说他的爷爷楚成王熊恽、父亲楚穆王熊商臣给他接班称霸打下了强大的物资基础(国力和军力),开辟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诸侯国公认当时楚国是强国、大国);没有他爷爷和父王铺就的坦途,也就没有楚庄王称霸的条件;所以《楚国兴亡记》从楚成王写起。正是由于楚成王抓住历史机遇,苦心精营,又把自己的领导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使“南蛮”这个不入中原文化主流的小国,逐步蚕食中原各诸侯国的版图,悄悄地扩大自己的疆域,把势力范围渐渐从汉江流域向长江流域拓展。楚穆王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更不满足自己只是“南蛮”不开化的小国的地位,不断壮大国力与军力,向中原地区及正统文化进军,使楚国的疆土不但据有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大部分、安徽一部分的地方,而且还扩展到现今的河南部分殷墟地区,成了继齐、晋、秦之后令诸侯们刮目相看的“大国”、“强国”,所以说,楚成王、楚穆王在使楚国强大及融人中原文化的进程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们几代人的努力进取,即使轮到楚庄王接班,也不会是一个已呈强势、令人畏瞑的楚国、一个在周室天子之下举足轻重的诸侯强国。    在写作中,常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作者脑海:在周室消灭商纣王时,参战的各地讨殷部队中,少有楚国或楚军的记载,难道在讨伐商纣王的义军中,没有楚军,故而周天子在灭商后没有给楚分封领地、晋爵冠侯?还是楚地处南蛮僻远之所,没有或没来得及参加周室对商纣王的讨伐?据史料记载,在周室灭商前后,楚人正在由“南蛮”向汉江流域拓展,已成国家雏形,可他们竟敢在成立楚国以后以王冠名,和周武王并称为“王”,而不是以周室分封的各诸侯国的“公”、“伯”、“侯”自称,这只是不懂中原礼仪之故,还是一开始就和周朝分庭抗礼、不服周管束的反抗行径?这是至今留给历史学家的一个不解谜团。而周室在楚室称王后竞予以默许,就更加让人费解。如果说是周室日后日益衰落,而无力对楚声讨和征伐的话,还情有可原;可楚正式称王时,周室还在兴旺时期,可对楚国不申请、不呈报、自封为王的无组织、无纪律、目无周王室的放肆行径却是一言不发、置若罔闻,岂非咄咄怪事?要知道春秋时的各诸侯国都是周武王分封的,唯独后来居上的楚国对周室不理不睬,不讨封、不受封,胆大妄为、自行其是,周室却听之任之,确实让世人颇为费解。    楚国的兴旺,楚庄王当然是主角,楚悼王虽重用吴起,采取变法,曾让楚国气象为之一新,但由于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间短暂,楚悼王逝世,吴起身亡,变法为之中止,所以说吴起的变法对楚国的兴起于事无补;楚国的兴起,主要在楚庄王当政时期,当时楚国幅员辽阔,军力强大,国力鼎盛,八方来贺。    谈楚国的灭亡,不能不谈及楚国的末代君主楚怀王。楚怀王时,楚国虽仍为诸侯强国,但已外强中干,日薄西山:政治腐败,积重难返,国力空虚,民怨沸腾。楚怀王不重江山重美人,用奸臣、佞臣、小人,而远忠臣、良将,把一个原来称霸的战国七雄,搞得衰败到连一个小小的吴国都胆敢进逼楚国郢城,险让楚国灭国。按理说,楚国素有屈氏家族作顶梁柱,还出了个才华出众的屈原,他也曾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他却无力挽救楚国日渐败落的颓势,直至最后无有作为,只有投江自尽,以死明志。    楚怀王身处楚国末世,是个带悲剧色彩的君王。他是个性情中人,爱起来炽热如火,恨起来咬牙切齿。他虽然理朝无能,但面对秦国的囚禁,逼他以割让国土换取自由时,他却严词拒绝,出逃后被追回杀害,却始终不肯在割让国土的协议上签字,给楚国留下了一身浩然正气。    陈胜、吴广打着“张楚”的旗号反秦,以及后来的项梁、项羽、刘邦的消灭暴秦的战争过程,虽然也是以楚国名义进行的,而且找到了楚怀王熊槐的孙子、在乡间僻壤放羊的lO岁孩童熊心,重新封为楚怀王,后又被尊封为义帝,楚国名义是存在的,但一般历史学家都把它纳入西汉历史的内容。我们创作本书时,也按惯例没有写这一段。    总而言之,泱泱大国的楚国从兴盛雄起到衰亡覆灭,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回味和唏嘘!

内容概要

熊诚,笔名:水能沉,楚人斋,熊程,著名作家、教授、影视制作人,书画和理论研究爱好者,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人,汉族,研究生文化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历史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新建县(北京)商会会长。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电视剧制片人,2009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2012年被评第九届电视剧全国十佳制片人。    熊诚同志热爱文学,勤于笔耕,独立创作或与人合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人物专访、影视剧本等作品1000余万字。    主要作品有:《永远的信念》、《非常岁月》《一代忠烈左宗棠》《一代枭雄曾国藩》《一代官商胡雪岩》《牡丹亭》《东京国际大审判》《光绪皇帝》《天仙配》《愚公移山》《血浓于水》《大瓷商》《大乔小乔》《孔雀东南飞》《谍战》《埋葬的利剑》《国家财富》《华夏演义》《楚汉争雄》《牡丹亭画传》《屈原大传》等20多部。《楚国兴亡记》是作者余莫夫先生合作的新近力作。莫夫,男,66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1960年14岁入伍,任参谋,从军近20年后转业到地方任编辑部副主任,1979年开始业余创作,至1989年出版发表长篇小说《上帝无悔》 、《上帝无泪》,等18部,创作并导演拍摄电视剧86集,1990年下海经商12年。2004年60岁退休后进入第二次文学创怍高峰期,六年来共出版发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谍战》《一个中国红色特工的传奇人生》《谍血军魂张自忠》《金领丽人》《楚汉争雄》《屈原大传》等10部,共计800万字。目前创作势头正劲。《楚国兴亡记》是作者与熊诚合作出版的新近力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楚国兴起  熊通称王第二章  息妫运筹  君臣和谐第三章  斗智斗勇  齐楚争雄第四章  礼待重耳  养虎为患第五章  晋楚争霸  序幕拉开第六章  城濮大战  晋胜楚败第七章  成王暴殂  穆王登基第八章  庄王亲政  一鸣惊人第九章  亲执兵符  洛邑问鼎第十章  泌城之战  晋败楚胜第十一章  恩威并施  庄王称霸第十二章  晋楚夙敌  再战鄢陵第十三章  晋国易君  蓄势待发第十四章  内惩贪腐  外和强晋第十五章  祸起萧墙  王叔篡位第十六章  灵王遭黜  平王继位第十七章  重用奸佞  忠良罹祸第十八章  伍员脱险  逃奔吴国第十九章  处心积虑  一意复仇第二十章  吴国伐楚  郢都大劫第二十一章  重整山河  规复社稷第二十二章  内乱频起  元气大伤第二十三章  吴起变法  功败垂成第二十四章  张仪骋才  屈原察势第二十五章  拒纳忠谏  怀王入彀第二十六章  楚王客死  屈原放逐第二十七章  王权旁落  权贵弄政第二十八章  独木难支  楚国消亡

编辑推荐

熊诚、莫夫所著的《楚国兴亡记》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演绎楚国兴亡的作品。    拨开演义看历史,拨开历史看人性,拨开人性看生活。    真实史料+再现情境+推断事理=《楚国兴亡记》!

作者简介

《楚国兴亡记》从楚成王写起。正是由于楚成王抓住历史机遇,苦心精营,又把自己的领导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使“南蛮”这个不入中原文化主流的小国,逐步蚕食中原各诸侯国的版图,悄悄地扩大自己的疆域,把势力范围渐渐从汉江流域向长江流域拓展。楚穆王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更不满足自己只是“南蛮”不开化的小国的地位,不断壮大国力与军力,向中原地区及正统文化进军,使楚国的疆土不但据有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大部分、安徽一部分的地方,而且还扩展到现今的河南部分殷墟地区,成了继齐、晋、秦之后令诸侯们刮目相看的“大国”、“强国”,所以说,楚成王、楚穆王在使楚国强大及融人中原文化的进程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们几代人的努力进取,即使轮到楚庄王接班,也不会是一个已呈强势、令人畏瞑的楚国、一个在周室天子之下举足轻重的诸侯强国。
《楚国兴亡记》由熊诚、莫夫所著。


 楚国兴亡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很有意思,大白话听得很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