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十字架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0471840
作者:[日] 东野圭吾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东野圭吾(Keigo Higashino)
生于1958年,年轻时曾是一名电机工程师,其理工背景亦展现在作品细腻精准的风格中。东野的写作生涯稳定高速,年产推理小说两到四部,不卖弄文学性,坚持大众小说作家的定位。1985年以《放学后》摘得江户川乱步奖,从此在推理小说界大放异彩,1999年以《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以《嫌疑犯X的献身》获得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近期再以《解忧杂货店》荣膺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更以《梦幻花》一书勇夺第26届柴田炼三郎文学奖。2009年5月,东野圭吾成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特别理事会理事长,继承大泽在昌职务。
东野笔下之作品以缜密且充满娱乐性为主,深受影视界青睐,已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戏剧,如:《白夜行》、《嫌疑犯X的献身》、《流星之绊》、《神探伽利略》等。

书籍目录

序 幕
第一章 / 我很庆幸离婚了...... 001
第二章 / 仁科家的烦恼.......... 071
第三章 / 富士宫,青木原...... 145
第四章 / 从那个夜晚开始...... 213
第五章 / 也算是件纪念品...... 255

作者简介

所谓的“罪”与“罚”究竟本质为何?
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
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
爱女被杀害的道正与小夜子夫妻在凶手被宣判死刑后,感到人生失去目标,即使凶手伏法,女儿也无法再复活的痛苦,终使道正与小夜子分手。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电,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小夜子被杀了。虽然不久后凶手自首,但道正却在小夜子的遗物中有所发现,她的死因似乎并不单纯……
如果你的家人被残酷地夺走,你希望该如何处置犯人?
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虚无的十字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18条)

  •     2015年9月24日,13:52,上海虹桥火车站,玖玖书屋,这本“虚无的十字架”。搭乘14:51高铁返回宁波,看时间还早想着找个位子一睹为快,背着大包抱着这本书的我,愣是走了三圈才看到空位。有一夫妇坐了两个位子外,旁边一位子放着包,说有人一会过来。一穿戴整齐的三十几岁男士,一直盯着手机戴耳机,旁边位子上也有一个包,问了半天不吭声无奈用手扯了他下,回复是有人去上厕所了。终于我在不远处坐下,看这两队人马说的人直到我上车还没到。呵呵。一打开书就放不下,东野圭吾的作品就是有这种魔性。从他的“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到这本”虚无的十字架“,最揪人心的是他文章的脉络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章节一个故事情节而不相连,所以即使可能看到了第三章,但每个故事暂时还没发现联系,我就越想知道这几个故事到底后来是如何走向,目录每一章节的题目也是互不相关,这种写作手法在他以往的其他书籍也有体现。腰封上说本书是继”白夜行“后,东野圭吾最刺痛人心的代表作。因为它触碰到了一个永恒存在但很多人不敢接触的话题----死刑。其实越来越发现,很多我们会接触但一直抵触的话题,是需要社会的良善引导,在遇到类似事件或亲身经历时,大众才会以理性文明成熟的角度去处理。就是要敞开天窗说亮话,不藏着掖着,才有越变越明的一天。那么对于犯罪了的人,他们受到的惩罚,有几个是真心悔过,有几个是为了减刑提前出狱所做的表演,有几个是被判了死刑后觉得一了百了破罐子破摔毫无内心忏悔的呢。”虚无的十字架“其实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他认为”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他也认为”在生命面前,我们都会面临两难的抉择“。任何犯错甚犯罪的人,从内心来讲是需要反省忏悔甚至道歉的,即使你表面不在意写了犯错道歉信甚至是装疯卖傻,但那段过往那件往事总会在夜深人静时慢慢爬上你的心头。十字架虽然没有,但压在内心的那种人性总会时时提醒你。除了如侦探一样的小说之外,其实本人也有涉及死刑的深思。凶手应该如何赎罪,找不到一个正确答案。主人公和妻子因为八岁女儿被杀,伤痛欲绝时能想到的就是为女儿讨回公道,誓死要维护囚犯判处死刑的要求,但随着妻子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群之后,她产生了疑问:没有完美的审判,也没有绝对公正的惩罚。一切的源头在于人。妻子后来意外被杀,丈夫走上了慢慢一条寻找真相之旅,牵扯出N多互不相干却又有内在联系的人,看妻子走过的老路剖析当年发生在那些人身上悲剧,有的因为年少轻狂无知少年,有的因为家庭伦理悲剧,各种情况各种暗示,其实就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小夜子的死真是很可惜,刚开始以为她仅仅是因为被劫财,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证明不是这样。她因为女儿被害走上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路,但也因此赔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就是为了帮助沙织走出困境,却无意走进另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得知纱织的陈年往事,她也想起自己当年的失去爱女的日子,两两相应更激发了她想帮助沙织的心愿。谁知道,由此踏上了不归路。年轻的纱织和史也因为年幼无知偷尝禁果后,没有寻求帮助也无人可帮助他们,产下幼子不打算抚养成人,也确实无法抚养,亲手杀死了孩子。本以为孩子没了俩人会和好如初,但他们自从亲手杀死孩子后,一切就都回不去了。俩人半年后分手,从此天各一方。史也因为内心煎熬成了儿科医生,我想也是因为那件事情让他以后想赎罪吧。纱织厄运般的生活也从此开始,婚姻不顺爸爸火灾被烧死,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开始有不正常的疾病产生。史也救助了N多孩子,也救助了花慧和她的孩子。纱织参加了“遗孤”班,浑浑噩噩度日。他们都是在赎罪,赎自己曾经犯下过的不可原谅。“要求杀人凶手自我惩戒,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也必须让凶手在监狱中背负着。” 东野借小夜子的口指出,哪怕是死刑的惩罚对于没有悔改之意的犯人而言,也是无用的,这根本是虚无的十字架,可是即便虚无也必须要背负,也许这就是代价。可就是这种虚无的十字架,即使你走出那段过往,天各一方互不往来,但他们永远也走不出当年的黑暗,一辈子背着这个包袱生活。其实无论是上升到罪犯的刑事犯罪,还是欠缺道德的生活往来,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件事情无可厚非,即使因为案件小到无法立案,即使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习惯,比如“占座”比如“插队”比如公共场合”抽烟大声讲讲电话“比如”随意变更车道“等,都希望在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下这样是否应该。想起电影”非诚勿扰“葛优和舒淇去日本,在邬桑的陪同下,葛优一个人在日本静冈的一座寺庙开始忏悔,从清晨一直到正午,有些夸张,但我想想你我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呢,是否需要这样一个类似于”树洞“的教堂呢,值得思考。
  •     每个人总会有过去,有的过去像糖果,有的过去似枷锁,在枷锁上我们不自觉的去掩盖,直到有一天我们心安理得的可以躺在上面看似无事,可无视的枷锁会用它的方式又再出现,了无痕迹控制着你。。。最好的是,找到它、接纳它、负起责任,承担后果,虚无的十字架已经够了,开始崭新的心安理得吧。
  •     在没有复习,也没有做作业的忐忑心情下,一口气读完的书,是我至今为止读过的近十本东野先生的作品里,最喜欢的一本。说来可能有些俗气,但我真的是非常的喜欢仁科史也呀。虽说在年少的时候,因无力承担责任,也不懂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处理事情,可能做过很残忍的事情,但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一点也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个有能力,善良,有担当的男人。更有甚者,因为二十一年前的事故,因为他所背负的十字架,他成为了一个更有主见且更愿意去保护他人的人。他给我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印象的,是他在面对前来劝解他和妻子离婚的妹妹和母亲时的强硬态度,这对于在我看来彬彬有礼得有些病态(这不是说我不喜欢日本人的这种礼节,恰恰相反,我真的很喜欢他们的这种礼貌所塑造出的距离感,让人觉得很自由),且从不擅长于拒绝的日本人来说,绝对是困难且少见的。事故发生且明白真相之后,史也没有像二十一年前一样因害怕对自己的未来造成影响而选择躲避,与此恰恰相反,他竭尽全力的保护妻子,也弥补老丈人犯下的错。他在工作上认真谨慎,也温柔的对待照料从扫墓途中救回来的母子。我记得他在把花惠救回来的途中,努力的去了解在这个女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但是又谨慎得避开了让她难过的话题,倾听她的遭遇,也以要吃饭为由为这个女人不尴尬的找寻活下去的理由。在自己的母亲怒气冲冲的拿着私人侦探调查好的报告前来逼迫自己和妻子离婚的时候,他也丝毫没有畏惧,并温柔的安抚并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孩子的情绪,告诉他,奶奶没有在生气哦,即使生气,也并不是在生爸爸妈妈的气哦。所以不用担心。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十全十美的烂好人,已经在用他的行动弥补曾经犯过的错误了,这样的作为,比在监狱假装悔过,争取假释的行为要好得太多太多。可能也是因为并没有家人遇害的类似遭遇(也希望永远不会有),所以没有受害者遗属的同理心,但我确实对花惠及其父亲在愤怒中呐喊出的内容抱有肯定的态度。而这也是在我之前的阅读中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想法。虽说杀人偿命的说法没有错,但史也和纱织杀掉的是自己的孩子啊,他们是杀人凶手的同时也是受害者遗属不是吗?他们在杀人的同时也承受着遗属的内心煎熬不是吗?所以怎么能够以遗属遭受到了莫大的伤害而来决定凶手的死刑呀,这在史也和纱织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呀。所以当初,小夜子以一种受过伤害的遗属的高高姿态来强硬的逼迫纱织和史也去自首的时候,我也是对这个女人产生过厌恶的,她真的是太自以为是了!那么又回到了这本书所谈论的一个社会话题,死刑到底应不应该废除。作为一个非法学的学生,我自认思考问题并没有那么的全面,所以不从法律的角度予以置评。但仅仅就从这本书所给出的两个例子,杀死爱美被判处死刑但其实丝毫没有悔改之意的蛭川和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但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赎罪的史也和纱织相比,后者的行为显然是更具有意义的,也是法律更想达到的目的。但悖论就在于,并不是人人都是史也的,法律或者说死刑所想要做到的事,最终却是用道德作为推动力的,而道德水平,却是存在差异性且不可控的。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理想的结果,就是犯罪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是仁科史也那就好了,真正有着悔改之意,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且在尽己所能的为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地方而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才能真正的让受害者家属释然,如果真的有着这样的悔意与改过自新的决心,而不是为了减刑而装模作样演出来的样子,那么是不是判处死刑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吧。但要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呢,答案真的不得而知啊。文章的最后,史也和纱织去自首了,但是因为找不到孩子的尸骨,可能会因为没有证据而使二人免于起诉,这真的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了。通过自首,二人能真正的放下背负的十字架而轻松的活着,但法律又为两人在过去二十一年间所付出的代价给予了嘉奖。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尸骨去了哪里?不至于被完全腐蚀也排除了被动物吃掉的可能,孩子的尸骨到哪里去了呢?有人给出的解答是,被除了二人之外唯一知道真相的小夜子处理掉了。极力主张杀人就该判死刑的小夜子在通过了解史也和纱织的故事之后改变了立场,认为要想让人真的悔过,死刑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手段。但也深知若不让二人去自首,他们将终生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生活,所以在帮他们做好后续工作,确保他们不会被起诉的基础上,强硬的去逼迫二人自首,相机里的青木原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他读者善良的解读让我对这个强势之下有大爱的女人稍稍有了那么一些好感,那么我姑且就这样去理解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世间没有绝对公平
  •     看东野圭吾的小说,除去推理,更像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正反讨论。本就无绝对的正义与邪恶,也没有人可以开启上帝视角。
  •     人性能残忍到何种地步 真是无法想象。父母之爱子 是小夜子执著社会死刑还是史也他们一生的负罪。十字架是加给了谁?进了监狱和不进的人 都将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最后值得思考……
  •     更喜欢这个故事。比起石神的献身,更喜欢这样的难以判定的故事。罪案有答案和结局,但是人性没有。
  •     第二篇东野圭吾的小说,对人性的描写还是很深刻的,留给读者思考也很深,不过觉得最后的故事稍稍有些扯
  •     小说在剧情,推理上稍弱,但保留了东野圭吾小说中一贯的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探讨。小说探讨了死刑,死刑的意义,该不该废除死刑,作者通过书中的case拷问了每一个读者。因为有冤假错案的可能性,我还比较支持美国的“宁可放错100个,也不杀错1个”,保留死刑,但不轻易使用死刑。任何刑罚都无法做到完美,也很难判断人的真实想法。我寄希望于教育,同时寄希望于科技,测谎仪,脑海真实想法显示仪等等。自古以来,人性都是不变的,但是试想哪一天科技进步到,我们脑海里的想法都会暴露在别人面前,我们活在只能讲真话的社会,会不会一切变得很简单?
  •     赎罪是怎样的过程?
  •     明明整部小说是在探讨死刑的意义以及自我救赎的问题,我愣是把重点放在了教育青春期少年如何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上,感觉重点完全跑偏了……
  •     唉。
  •     书中的故事推理较《白夜行》简单明了,探究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有罪行的人,是把他们直接关进监狱,还是让他们带着忏悔的心在社会中为过去的错误进行弥补,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赎罪.......
  •     3.5吧应该
  •     写的太好了!虚无的十字架不但是没有悔改之心的犯人所受的无期徒刑,也是一直背负着罪恶但其实并没有犯很大错误的人的十字架。对死刑的讨论等等都太棒了!
  •     死刑到底要不要废除?这个问题太复杂。怎么是一件两件个案能得出的结论。东野的书现在已经不抱太大期待,随便看看还是可以的。 我看的不是推理。。。。三星半
  •     对过去过于不能忘怀往往会执着的让人讨厌。
  •     看完心里很难过,东野圭吾总是这样,构造一个犯罪情节,所有作案动机和情节发展都合情合理,当你读完文章总会觉得罪犯是应该被宽恕的。我们所站的立场不同,真的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吧。就这本书来说,总感觉和嫌疑人x的献身差不多,但是情节却差远了,至少中途有过想弃书得想法。
  •     背负着无人可说的秘密生活是件多么难过的事情
  •     小夜子的执着 对杀人与判刑的部分让人引起深思 到现在可能也没人能真的说的准对杀人犯该处的刑法 家属真的能得到慰藉吗 杀人犯真的能赎罪吗 一般人或许都会像井口跟中原那样 而真正强大的人或许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小夜子与史也那般
  •     重要的是 他提出了一个值得现代文明社会思考的问题
  •     咋说呢,推理小说,就是推理小说,够神秘,够吸引你看进去就可以了,还想要什么别的希求呢,这点来说无疑是成功的,日本的文学,一点点小变态,那是一种纯粹的恶,谈不上什么好也不好,善与不善,只是一种人生和生活,故事背后有故事,人性背后有人性,没啥好说的。
  •     开始的种种现象看出,前妻的死跟女儿的死一样,都是被落魄的流浪汉因钱财杀死,只是因为前岳父母的强烈要求判死刑的态度上,稍微了解了前妻的工作,从而引出这一起看似普通却隐藏种种故事的杀人案。 文中多次提到虚无的十字架一词,可能是文化原因,理解不了有点,提出的太过牵强。作者的这次主题或许就是死去的女主所要追求的答案吧。有的犯人哪怕被判处死刑,依然不知悔改,有的人苟且偷生,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救赎。杀人动机也好,偶必然性也好,将来发展状态也好,这种东西真的不是一本书就能去做出回答的,但这本书做了一个引子,让我们去思考,不过真的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或许还得需要活生生的案例摆在眼前吧。
  •     每一本都在感叹,要是有白夜行那样好,就好了
  •     人物关系一列就可以猜出答案……
  •     不可能再达到白夜行的高度了吧
  •     不高明。手法像模板,故事没有意思,重点是连让人想要思考的动力都没有,因为太过浅,这样的话题没有大量的事实论证是哪来的信心写哦
  •     东野圭吾最沉重的一本书,怀疑东野圭吾是不是法律出身,但发现不是,为什么对法律问题的探讨如此深刻呢
  •     如果书友觉得这只是有关废不废除死刑书,或者说这个是重点的话,我只能说,这些人根本没有看完或者看懂
  •     人的审判是不完美的
  •     我们很多人有时候或许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会对他人、以及对未来的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仅仅只是为了一时的没有想通而导致自己,导致他人的余生都在痛苦之中度过,读完这本书,对于死刑没有多大的感觉,感触最深的是有的事一旦发生了,所带来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其实或许每个人的身后都悬着一柄十字架,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意识到了的人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会照顾到他人的感受,而没有意识到的人便会一味的放纵自己,不顾他人,这是很可怕的,愿我能够一直做个好人,至少能够不断变好,不要再伤害任何人...
  •     对刑罚的思考。赎罪的形式有很多,不一定只有在监狱才是赎罪。
  •     1.主旨明显,以交流的态度讲诉。 2.小说是形象化了的哲学。 3.对死刑没有标准答案,或许恰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体现之一。 4.过去和现在两条线在写作上融合完美。
  •     跟《信》是差不多的题材?但是有些观点我也不是特别认同。
  •     还行吧~
  •     目前看过的东野的书里最不好看的一本。虽然最后把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是东野一贯的风格,但是整部作品啰嗦乏味无趣。作者是想对死刑进行探讨,但在小说里的编排融合显得生硬教条了,不合适。
  •     什么才是对恶行的真正惩罚?怎样才能让人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呢?
  •     人性太复杂,一套法律条款对判刑也许不适用。但这也是目前唯一方法,唉。
  •     法律
  •     不是很喜欢
  •     我人性不够深刻觉得不怎么好看
  •     一切都合情合理,符合东野温情悬疑的作风
  •     故事线是一个圈,所有的线索终在一点汇合 主题发人深思,离我们不远处的现实,让思想不安
  •     单独讲推理,其实一般。这本书最有意义的是带给人关于死刑制度的思考。
  •     这就是所谓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吧。
  •     但是看到后面的细节描写真的很难过
  •     罪与罚,自罚OR他罚,犯罪的偶然为之OR蓄意为之,犯人的监狱改造AND社会改造。
  •     感觉从悬疑更多转变成了社会问题的讨论呀 反正比湖畔好一点
  •     三星半 提出的问题很深刻 但是没有深入进去 而且情节给的有点残忍了
  •     我读过的第一本东野圭吾,从那以后我才开始看东野
  •     相对于嫌疑人或幻夜故事太牵强也太无味,毫无逻辑与悬疑可言,法律背后的软弱无力像是虚无的十字架,犯罪的人并不会因为法律的惩罚而心有一丝悔改。人即生善也生恶,一念之间而已。
  •     到底什么是救赎?胜诉只不过是受害方的一个站点,而痛苦永无止境。
  •     罪与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