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讲》书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46817
作者:资中筠
页数:328页

关于美国的常识普及

这不是一本学术专著,而是一本普及常识的书。顾名思义,这本书就是一个讲座的讲稿,讲座的主题是美国。主题虽然是美国,却处处关系着中国,因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作者谈美国的由来,谈美国的立国精神,谈美国渐进式的改革,这些都是中国此前数千年历史上所没有的。在我们的历史上,甚少谈自由精神、民主权力、平等法治,也没有大型的公益性质的私人基金会,没有以宪法为核心的立国基础,更不是谈出来的国家,我们都是打出来的。作者的意思说,打出来的国家,统治者都视国家为私有,禁锢兵权,束缚国人,这样的国家难以长久;而谈出来的国家,是在宪法这一在民众(代表)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不为个人所占有,相反地,必须要为民众服务。作者还说,希望中国少说一点“特色”,美国少讲一点“例外”。这一点很有意思。所谓“特色”,不过是掩饰所作所为的借口,所谓“例外”,则是行驶霸权一意孤行的托词。作者也一再强调,中美两国目前的外交关系只是数十年来交往过程的继续,并不存在特别严重的情况。虽然中间各种龃龉,但总体来说并没有真正恶化。这对于我这样杞人忧天的人来说,也是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的。虽然这只是一本常识性的读物,但依然值得推荐。特别是在而今常识极度缺乏,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普遍亢奋的情况下,读一读此书,至少会有中暑之时吹吹风、抹抹清凉油的效果的。

其实我们仍然缺乏常识

资中筠先生的时代经历我们已经无法经历,但是她客观的态度和善良的责任感却应该被学习。中国人对美国的关注度应该是胜于美国人对中国的关注度的,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两国的差异,甚至是差距。承认这种差距并不可耻,蛮横地无视事实才可耻。本书虽然并不系统,但所谓的“中心思想”还是很统一的,即指出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缺乏对美国常识性的了解。因此武断的结论层出不穷,谬误丛生,这种状况对双方都不利,而受害更深的是我们自己。作者对美国诸多方面表示出赞赏,恰恰建立了一种自信;对本国诸多方面的批评,恰恰表现了理性地爱国。国内的宣传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不可不信亦不可尽信,如何甄别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常识。

《美国十讲》读后感【转】

资中筠专事美国研究,本书是在她讲座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就内容而言,包括美国历史、中美关系史两部分;就精神而言,是要两相比较,开启民智。我对当今的美国,走马观花,有些粗浅的印象,但这本书从历史的美国讲起,起到了追根溯源的作用。作者心念中国,关照现实,有话就说,与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相比,删繁就简,观点更为鲜明。一路读下来,感想颇多,分三部分罗列如下:一、关于美国内政美国的建国是个reluctant的过程,源自抗税而非独立。1776年独立时只是13个殖民地的联合(confederacy),立宪建国要等到十几年后:(1)美国从英国继承了议会辩论传统,认同少数服从多数,宪法草案经过116天的讨论,投了569次票,因而美国是谈出来的国家,不像秦始皇武力灭六国而统一;(2)美国先有宪法(1787年制宪会议)后有政府(1789年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不像新中国诞生5年才起草第一部宪法,所以宪法在两国的地位不一样;(3)美国的原动力是要有别于英国,去掉君主,所以讲究权力制衡,不像新中国是要有别于晚清民国,改变积贫积弱、军阀割据的状况,所以强调中央集权。杰弗逊说民主要在老百姓知情的基础上才成立,有两层意思:(1)老百姓要达到一定文化水准;(2)政务要公开。美国总统不是直选产生,但基层官员都是直选的,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有利于分散维稳压力。美国百姓姓有事找市、州政府请愿,给议员写信,不像中国老百姓,不相信当地政府,有冤屈要到北京上访。美国历史不长,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国,不像中国背着几千年帝制负担,也不像欧洲等级森严。美国从来没有国立大学,只有州立,很多名校都是私立的,各有特点,不求一律,而且法律规定政府不得干预学校。哈佛、耶鲁成立于1636年、1701年,比美国建国还早,而我们的北大、清华才百余年的历史。美国南、北方围绕黑奴制度存废的争论,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劳动力是留在南方的种植园,还是自由转移到北方的工厂?),不是觉悟的高下。19世纪中期,工业化导致欧洲社会矛盾尖锐:1845年,恩格斯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开始面对同样问题。美国第一个百年的主导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laissez-faire)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1901年,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继任总统,他曾任州长,对吏制腐败、社会不公深有所感,上任后权力所及,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一步步通过法律确定下来(cf习、李主政多省的经历,强调“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史称“进步主义”时期(cf习、李强调“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政府要“兜底线”)。20世纪前20年美国的改良主义思潮是各方面推动的结果,比如调查性新闻(cf《焦点访谈》)、专栏作家(cf《南方周末》),也是为了抵御当时席卷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避免革命(cf高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进步主义”政策主要包括四方面:(1)改善劳动条件:1902年宾州煤矿大罢工后,立法让劳工赔偿高于改进设施的成本(cf国务院常务会议“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让肇事者、责任人付出更大的代价”);(2)反垄断:直至21世纪仍多次起诉微软(cf近来更严格执行《反垄断法》);(3)保护消费者:厄普顿?辛克莱的“扒粪”小说《屠场》(The Jungle)聚焦食品安全(cf国务院常务会议“要让恶意造假制劣特别是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4)反腐:19世纪后期“镀金时代”(马克·吐温发明,贬义词)经济急剧发展,权力(特别是财权)集中在国会(特别是众议院),权钱交易盛行(cf《纸牌屋》,中国的腐败与之不同,集中在行政部门),至今尚未肃清。1933年,小罗斯福(FDR)就任总统,实行“新政”。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时间上在“新政”之后,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仍有人质疑“新政”的经济政策是否成功,认为美国走出“大萧条”是二战军需经济之功。小罗斯福总统把原有“四大自由”压缩成“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有了这两个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是自然而然的),新加了“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1)以前政府只保证四大自由,鼓励公民自己去奋斗,不管破产和挨饿,新增“免于匮乏的自由”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存款保险制度亦是此时建立);(2)当时存在3K党欺凌黑人甚至施以私刑的现象,提出“免于恐惧的自由”成为消灭种族主义的先声。上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席卷各大洲,亚洲有中国的“文革”,欧洲学潮泛滥,美国出现反传统的社会批判,非洲独立运动高涨。一时间,思想左倾、“礼崩乐坏”成为世界现象。“一般说来,年轻人常有一种躁动,总想打破成规,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目标,只要有人号召就会起来,在不愁吃喝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新理想。”(86页,cf香港“占中”)20世纪初,美国富豪开始提倡“裸捐”,用管理企业的办法从事慈善,建立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成立于191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于1913年)回馈社会(cf中国晚了100年)。1917年,洛克菲勒按照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模式,来华建立协和医学院,使中国的西医一开始就有个高起点。美国基金会、教会、私人来华办学,对中国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和美政府关系不大。洋人在华所办学校教授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少于中国人办的学校,比1949年以后多得多。二、关于美国外交1797年,华盛顿总统在告别演说中告诫,不要卷入欧洲的纷争(cf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韬光养晦”)。1823年,门罗总统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cf习近平2014年提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言下之意美国的国力已足以在美洲称霸,但还不足以顾及美洲以外。20世纪初,美国西进开发完毕,实力足够强大。老罗斯福总统在国内是开明的改革派,但在国际上却信奉弱肉强食,可见对内民主和对外霸权可以并行不悖(其反例,对内专制和对外民主亦非不可能)。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海约翰(John Milton Hay)国务卿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我也要有份”。从一战到二战,美国内舆论渐渐从“孤立”走向“介入”。1920年,威尔逊总统倡议“国际联盟”成立,但国会不批准美国加入。1945年,联合国在美国成立。此后,多边主义越来越成为美国“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幌子。美国只有菲律宾一个殖民地,二战后推动民族独立,以此削弱英国。自身地大物博,加上时移世易,美国不走英国的殖民老路,代之以“盟友体系”,实际是划分势力范围,搞“柔性殖民”。(历史上,美国在亚洲只占领过菲律宾、日本、越南,这三个恰是目前与中国叫板最凶的国家,是偶然吗?)1959年,戴高乐决定法国从军事上退出北约,中国从苏联阵营中独立出来,卡斯特罗在美国后院革命成功。1963年,中法共同反对美俄英三个有核国搞《部分核禁试条约》。世界出现多元化雏形。小布什总统打伊拉克,心里想的是二战后对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造。但两者不可比:日本是高度纪律化的单一民族国家,此前已有明治维新打下的现代国家底子;而伊拉克身处中东,国内及周边教派矛盾突出,更何况美国师出无名,既非出于自卫,又无安理会授权,多少年后也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冷战时,美国敌友分明。中苏分裂后,苏联的对手就是朋友,遂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当今的中东,不少国家既是伙伴又是对手,要依议题而定,比如穆巴拉克(有利稳定,不利民主)、阿萨德(有利反恐,不利民主)、伊朗(有利反恐,不利防扩散)就很难归类。美国精英层有一种观点,无论谁在中国执政,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要维护中共执政地位。一党独大,造成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错都要算在中共头上。美国何尝不是?不管谁当总统,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鹰派还是鸽派,都要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所以不管哪里出了问题,都难逃其咎。三、关于中美关系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美关系不可能完全平等。相对而言,在列强中,美国对中国伤害最小,而中国从对美关系中获益较多。且算一下1972年以前的中美关系大账:1784年,美国独立仅8年,就派首艘商船来华,很快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对华第二贸易大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的几十年里,中美贸易基本是互利的。1844年,中美签订两国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1868年,林肯总统派往中国的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各国,首先与母国签订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美续约》,为中国保护在美华工等侨民提供了法律依据。1882年,因为大批解放了的黑奴成为自由劳工,美国会通过《排华法》(the Exclusion Act),维持了几十年。1905年,中国出现大规模抵制美货运动。1900年,美国派2000人参与不到3万人的八国联军,分到7%的“庚子赔款”,连本带息合3000多万两白银,扣掉赔偿损失,还剩1000多万两,在驻美公使梁诚等力争下,退给中国办教育(比如清华)。1901年,美国针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出发点是“利益均沾”,客观上遏制了列强瓜分狂潮。1919年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总统为争取日本加入国联,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给日本;“十月革命”后,列宁宣布归还沙俄侵华领土(最终未实现)。两相对照,大批中国精英向左转,对中国关键时刻的历史走向影响深远。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实行“扶华制日”的政策。此前的8月,退伍军人陈纳德就组织“飞虎队”援华,开辟“驼峰航线”,打破日本对华物资封锁。1943年,在国民政府争取下,小罗斯福总统为鼓励中国抗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给列强带了好头。1944年,小罗斯福总统不顾英、苏(苏联与日本签有互不侵犯条约)反对,接受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5年中,为体现中国是全民族抗战,坚持包括中共董必武在内的各党代表均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战后初期,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一道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1945年初,小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英国一道迁就苏联抗日,同意外蒙古独立。1946年,美国基于自身“谈判建国”的经验,派马歇尔赴华调停,但中国向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调停以失败告终。国共内战爆发后,美国出于反共,支持蒋介石,客观上延长了中国内战。1948年下半年,中共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美国将亚洲政策调整为“扶日制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日更是结成军事同盟,并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统一。1955年,中美开始大使级会谈。中美隔绝20余年,大部分时候是口水战,尽管达不成协议,但减少了直接冲突的可能,为以后的和解打下了基础。

大家通俗读本

这是资中筠先生的在国家图书馆美国系列讲座的文字整理,通俗易懂,纠正很多,中国人关于美国认识的错误常识,也比较系统,但是比之前的书来说要随意一些,大量插图,内容着实不多,作为休闲读物不错,是在是太通俗了。

中国人世界观的浪漫一代

“中国人多少年常常以某个国家与我的关系来决定对它的判断,关系好就多看优点,关系坏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这有碍于我们真正了解外部世界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资中筠《美国十讲》建国后的教育和宣传所塑造的国人世界观是“浪漫主义”的。 这在上个月读得李怀印的书中有系统性的阐释,其根本特点在于将世界观构建在单纯的好坏对立之上,并且将好的贴金、黑的抹黑。这使得中国人在理解国际政治时充满了激烈的愤怒和莫名的温情。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日本,过去六十多年来,一直都是在这两种情绪里来回摆动。莫名的温情是建立在刻意遗忘之上的,譬如80年代中日关系持续好转时,大学压制学生对九一八的纪念和讨论。而激烈地愤怒则靠的是长期系统性的教育和舆论误导。我最近对《人民日报》最重要的国际评论专栏“钟声”做了系统分析,发现批美国和批日本是压倒性的两大主题。2013年钟声专栏发稿228篇,批美国和日本的分别占到了21.1%和14%;2014年总发稿217篇,两者比例分别为15.7%和16.1%。可以说,批美国和批日本是《人民日报》评论栏目在单一话题上投入最多精力的话题。这种集中国家力量对中国目前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和批判,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现象。而舆论对美日的一边倒的批判,和民众对美国日本热烈甚至盲目的追捧,则又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反差。这种反差反映出中国人矛盾的世界观和心态:认同强者却又拒绝承认自己失败;精神底色极度自卑,却又刻意渲染虚妄的自大。今天的中国人总是在努力否认毋庸置疑的事实、怀疑早已皈依的信念。这一代的中国人,世界观浪漫得有点癫狂。

有力量的讲述

全书大略上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美国建国历程、建国精神以及发展中所面对过的重要历史与社会问题,择取重点表述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附录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部分访谈、演说的讲稿。正如作者在书序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不是美国通史,也不是学术著作,但是作者多年观察美国的心得,是作者经过反复思考、探索所得的心得。也许因为本书是讲稿整理补充而得,阅读中便能感受到作者作为女性学者所特有的细腻与温柔,但在细腻温柔的铺陈中让人感受到的更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淡定与不卑不亢。全书表述不左不右,在客观陈述与分析中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但又不乏对我国国内现实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坦率而言,正是其中部分对我国国内问题的论述让我本人对资中筠老师肃然起敬。也许是个人教育及工作环境的原因,这样真诚而有力量的声音已绝少听到。这是在主旋律背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建设与发展所发出的最真诚的声音,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大时代的学者才能有这样的气魄发出这样的声音,写出这样的文字,知有所畏而不畏,远非尔尔之辈所能比拟。


 美国十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