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那些人那些事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12626185
作者:余进林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余进林,男,197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文博副研究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首任博物馆馆长,现已退休。有多部作品在《内蒙古文化》等刊物上发表。

书籍目录

自序——面对命运的诱惑003
第一章高阙塞——见证赵武灵王的悲惨结局 1
(一)胡服骑射——让他震惊世界 2
(二)改革遭到了王族重量级人物的反对 6
(三)深入秦王廷虎穴的冒险行动 9
(四)梦中的美女——吴娃 13
(五)饿死沙丘宫的帝王英雄 18
第二章兵出五原引发的血腥屠杀 26
(一)一个北方美女的奇遇 27
(二)自古红颜多薄命 31
(三)太子宝座空悬中的阴谋 34
(四)刺客从大内出发 36
(五)兵出五原发生的哗变 41
(六)李广利死无葬身之地 46
(七)汉武帝刘彻之死 48
第三章李陵碑与杨家将 53
(一)李陵与李陵碑 55
(二)杨家将故事的来龙去脉 60
(三)老令公壮烈殉国 65
(四)杨业尸骨之谜 70
第四章狼山石刻内隐藏的惊天血案 73
(一)小金吾打狗惹祸,老帮主指点迷津 74
(二)凤阳城厅堂拜母,三兄弟结义扬威 82
(三)金鸡堡马化龙起兵,左宗棠奉旨入陕甘 88
(四)回民军同仇敌忾,刘松山轻敌丧命 93
(五)金运昌衣锦还乡,三小妾饮药殉葬 97
第五章岁月蹉跎
——“文革”中的内蒙古电影学校 101
(一)初见朱戈老师 101
(二)乌兰夫要搞“政变” 104
(三)风云变幻的电影学校 109
(四)艰难的长征路 116
(五)枪声——震惊中南海 128
(六)朱戈老师之死 132
第六章余洪信之死 141
(一)军管!军管!十万火急! 141
(二)余洪信的“三把火” 145
(三)余洪信——花花太岁的堕落 151
(四)军区大院的夜半枪声 161
(五)国家公安部发出全国通缉令 165
(六)巴盟边防线上惊心动魄的一幕 168
第七章我的大学梦 174
(一) 红旗杂志社的退稿 174
(二)1976——人祸、天灾 180
(三)老乡——小赵 190
第八章唐山地震中的惊魂一刻 195
(一)地震前夕的南开大学 195
(二)奔赴唐山灾区 201
(三)惊魂一刻 208
(四)搜救小赵 212
第九章司马迁与李陵 221
参考书目 235
后记 237
推荐序
余进林先生的著作《河套那些人那些事》即将出版。余先生是我交往20多年的老朋友,在这本著作即将出版之际,他邀我写一篇序言。我读了书稿之后,也正有话要说。
全书由9个章节组成,书中前4章是在搜集整理了河套地区现存古迹遗址的相关历史文献基础上而写成的,读起来文字流畅,叙事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起伏,节奏安排张弛有度,故事性丰富,洋洋洒洒,夹叙夹议,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相关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是非邪正、美丑善恶的鲜明评判。余先生也对西汉李陵、北宋杨业两位杰出军事将领的悲剧遭遇寄予了深厚同情,同时也对陷害李陵的李广利、陷害杨业的潘仁美这两个历史上的著名奸臣给予了无情的批判。这些精彩内容都在书中,自不赘述。
中国史家的可贵之处正在于秉笔直书、惩恶扬善、不虚美、不隐恶。历史上一些所谓聪明的巨奸,尽管可能大伪似忠而一时得势,残害忠良,欺世盗名,荣贵终身,但最终逃不过历史的审判,在史书里终将以本来面目现于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正义感就是这样,在一代代的史书中绵绵不绝地延续到当代,使今天的人们仍可从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宝贵的经验。
读史,总是会让人受益的。
在后4个章节里,余先生回忆叙述了他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天灾人祸。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地震灾害,波及数省,伤亡50余万人。由于取材于余先生的亲身经历,其间的凄惨恐怖与逃生救险场景纤毫毕现,读来真切感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除了“天灾”,“文革”期间发生在内蒙古的深挖“内人党”、余洪信在巴彦淖尔盟狠征“爱国粮”等“人祸”,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灾难,比天灾更为可怕和惨烈。虽然事情已经过去40年了,至今每忆及此,仍不免令人唏嘘。
历史是不应该忘却的。读了《河套那些人那些事》一书受益颇多,借写序之机,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书。
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 贾国龙
2016年1月10日

自序
——面对命运的诱惑
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类发明了文字,能够把自己短暂的人生轨迹记载下来成为历史,使后世的人可以凭借这些记载,寻觅自己的归属,找到生存的依据,不但精神上得到愉悦,还可以如临其境,从中领略到前辈们的音容笑貌,岂不是一件快事!
正因为有了文字的记载,才使我们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有了意义,不至于留下苦恼和遗憾。
其实,对于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早已没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更没有了大器晚成、青史留名的奢望。之所以在有生之年出版这部拙著,是为了要完成我孩童时期的一个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岁月倥偬,时光轮转。回望那并不遥远的故乡,往事渐行渐远,但那童年的影子,仿佛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忆中那调皮而又乖巧、叛逆而又胆怯的小顽童,不正是当年的我吗?
1949年,我出生在祖国西北边陲——宁夏银川市。那一年,正是一个新旧交替、改朝换代的年月,我成了新中国的同龄人。我的童年在银川度过,那是我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岁月。
我家在银川最繁华的钟鼓楼柳树巷口。清晨,钟鼓楼的钟声响起,我都要跟随家人到钟鼓楼边喝老酒、吃油条。这时,我那顽皮捣蛋的性格就会发作,喝完老酒,抓起油条在钟鼓楼的门洞里乱窜乱跑,常常把小贩的摊子碰倒,惹得他们高声叫骂,每每都以家人向人家道歉、赔钱了事。
我7岁开始上学,学校是离家很近的银川市第四小学,在那里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奇怪的是,我的乖巧听话常常赢得老师的赞扬,我的叛逆任性在学校里荡然无存。因为我喜欢读书,特别是喜爱语文课,每当新学期的课本发下来,我都要从头到尾看上好几遍,几乎把语文课本背得滚瓜烂熟。每逢老师提问或要求背诵课文,我都会抢先举手回答,几乎全能答对,各门功课在全年级都名列前茅。
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老师问大家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同学的回答都是工程师、医生、工人、解放军,当老师问到我的时候,我站起来大声说:“我的理想是长大要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将来当一名作家!”我的这番回答让同学们惊诧不已,老师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说:“有志气!你会成功的!”
然而,命运多桀。就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全家被遣返至宁夏石嘴山地区,一个殷实富有的家族顷刻间败落。从此,我这个身居富贵的小少爷,成了一个流落人世间的苦孩子。
站在贺兰山下,望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我像一只离群的小羔羊,不知冷暖,不知困乏,不知家在哪里。我似乎迷失在梦幻中,始终不相信这里就是我的家。刹那间泪水在我的眼中不停地流,我对着银川方向大声呼喊着:钟鼓楼!你在哪里?玉皇阁!你在哪里?我的家!你在哪里?
然而,回答我的,只有那呼啸着的寒风,还有寒风裹挟着的漫漫黄沙。在绝望的坚守中,我一次次地遥望着故乡,回顾着过往,童年的趣事让我魂牵梦绕……
风沙渐渐地远去,我的心也平静下来,我知道,我的大学梦已经遥不可及,作家的理想只不过是画饼充饥,命运已切断了我回家的心路,留下的是那望不到尽头的颠沛流离。
岁月蹉跎,世道艰难。1962年,我辗转来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磴口,在这个小县城里,见到了久别的母亲,几年漂泊下来,我终于又有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1965年,是我人生命运的转折年。那一年,我从巴彦淖尔盟第一中学毕业,本来已被本校的高中录取,却迟迟没有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名落孙山的打击,让我几乎崩溃;但随后收到内蒙古电影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又让我欣喜若狂。我庆幸自己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下乡和到建设兵团的命运。后来才知道,我的姑父王占渊先生在招生办工作,他了解到我家的困难后,就将我推荐给内蒙古电影学校招生老师,让我得到了求学深造的机会。
我人生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1973年。那一年,国家恢复大学招生,主要从工农兵中考试选拔。当时我已经调入巴盟电影公司,公司经理是我的恩师赵世友先生,在他的鼓励和教诲下,我那早已心灰意懒的大学梦又在心中涌动。我敏捷地意识到机遇的到来,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文学科目打下的良好功底,让我的语文以96分的成绩,一举拿下了最高分,被南开大学录取。这是我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也是我命运的华丽转身。
我走进南开大学美丽的校园,从此走进了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为命运之神所赐予的恩惠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我的激情在这里燃烧,我的梦想在这里放飞。
在南开大学,我如饥似渴吮吸着知识的雨露,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我的思想理念和人生阅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这里,我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文化大革命”最后一年惊心动魄的场景。
当我后来在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特别是想起唐山大地震时,那一片片残垣断壁、那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那一声声压在废墟中撕心裂肺的哀号,那一幢幢坍塌的楼房,墙壁上仍挂着全家福照片死难家庭的悲哀……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的眼前闪现,我几乎是在泪水的陪伴下艰难地写完这一章。
当我从南开大学毕业、辗转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巴彦淖尔盟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初期。1984年,我被调入巴盟文体局工作,繁忙的工作,酒席间的迎来送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我把曾经的作家梦抛到了九霄云外。
1997年,我被任命为巴彦淖尔盟博物馆馆长,开始了对历史的研究和博物馆的布展工作。在博物馆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我和局里领导不辞辛苦,一次次地跑内蒙文化厅,跑国家文物局要经费。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顶着热浪滚滚的风沙,冒着35°以上的高温酷暑,我和同事们奔走于乌拉特中旗阴山的山峦沟壑中,爬高山,攀悬岩,采集阴山岩画。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巴盟第一个博物馆终于在1999年的10月10日正式布展开馆。从建设到开馆历时漫长,这其中凝结了巴盟文体系统每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
就在我准备静下心来研究河套历史的时候,命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
那是“非典”后的2003年6月,由于文体局主要领导变更,我被以超过任职年龄为由,要求提前离岗(待遇不变)。退休回家以后,我听说很多别的单位都没有执行这一政策,在文体系统内,一些比我年龄大的二级单位领导也没有离岗。当时听到这些,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郁闷。
正在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北京西贝莜面村管理公司的贾国龙先生来到临河,邀请我陪他一起去看阴山岩画。在返回临河的路上,他对我说:“听说你已经离开工作岗位,我想聘请你到北京我的公司工作。”贾国龙先生的邀请让我兴奋不已。
在北京西贝莜面村管理公司,我目睹了贾国龙先生管理的企业在北京的迅猛发展。贾国龙先生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经营能力,在短短几年里,使企业在酒店如云、竞争激烈的北京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取得了惊人的业绩,让我敬佩不已。
我是一个文化人,又是一个酷爱历史的文化人。我的根不在北京,也不在宁夏银川,因为家乡在我心灵里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而内蒙古的河套大地,在我颠沛流离的时候,伸出双手拥抱了我,接纳了我这个游子。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洗去了我心灵深处的痛楚,又以博大宽容的胸怀让我少年的期盼梦想成真。
我之所以选择河套地区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不仅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还因为河套地区的阴山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里,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和以汉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和交融。那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战争景象,众多精彩绝伦的战争和历史故事,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这里留下了英雄的足迹。秦皇、汉武拓展疆域在这里展现了帝王的风采。在这里,大漠长烟激荡着沙场搏斗的厮杀,胡汉和亲演绎着儿女情长的缠绵。
历史悠久的河套大地,阴山南北,曾留下过无数英雄豪杰的身影:北击匈奴的扶苏、蒙恬,雄踞大漠的匈奴单于头曼、冒顿,都在这里展现过他们的雄姿。巍巍阴山,延绵不断,展现了河套先民们神奇绚丽的画卷。
滚滚黄河,浪淘不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河套曾经历了百年风云跌宕革命年代的洗礼。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发生在河套的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傅作义将军“绥西抗战”,无疑是河套人最为骄傲的历史事件。还有开发河套水利第一人的王同春老先生,也值得河套的文人、学者们大书特书。
前一段时间,我回到临河小憩,在河套文化博物院再一次仔细观赏了馆藏陈列。那些古往今来活跃在河套大地、阴山南北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车载船装。虽过客匆匆,但他们在河套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河套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做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值得后人纪念。
借拙著《河套那些人那些事》出版之机,我愿抛砖引玉,激励更多河套的文人学者们以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来书写河套的人杰地灵,为弘扬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河套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
2016年1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历经数年精心研究,对于河套地区从远古到近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揭秘了发生在河套地区高阙塞、五原、两狼山李陵碑、狼山石刻等历史文物古迹背后的传奇故事,以及在河套地区生活过的作者本人所亲身经历的唐山大地震等历史事件。


 河套那些人那些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