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糊窗(精装水墨版)》书评

ISBN:9787301270747
作者:车前子
页数:312页

绕不回来的车前子

读《懒糊窗》作者:苏术刚看完车前子的《味言道》又开始翻《懒糊窗》。翻着翻着突然觉得车前子的画真的不错。说实话,书的前几页都有车前子的画。一共六幅,诗情画意。>>>绕不回来的车前子这算是我第一次看车前子的散文,看着看着又回到了《味言道》的感觉,上段不接下段,散的一塌糊涂,似乎想到哪里就写哪里。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常人都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我平常也偶有写散文,讲究的也是这种形散而神不散。乍然间看见车前子的散文,思维跳跃,你觉得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他也能给你合在一起。我又想起金圣叹,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十分重视“闲笔”这一重要文法。车前子写散文,也是如此。要有闲笔。“只有闲笔才能让散文荡漾起来。好的散文,就是’荡漾’二字。”何为荡漾开来?车前子说:“就像水波一样,最外面一圈就是’无’。最后的边际空茫的,不要强烈的轮廓线和界面,这个界限很难把握。”车前子把散文的闲笔比作水波,荡漾开来,有即是无。鲁迅说,写散文不妨“忘破绽”,车前子则是处处是“破绽”。把“无”字发挥的淋漓尽致。>>>小隐隐于诗,大隐隐于市车前子是个奇怪的人。他原名顾盼,后改车前子。写诗出来的人,没想成为大诗人,却也写过经典的作品《一颗葡萄》。《懒糊窗》虽说是散文,可也能看出车前子写诗的本性。有一篇我非常喜欢,讲的是一个叫“邹静之”的人。邹静之,不能说熟,只能说我也知道人家是《诗刊》的编辑。车前子说邹静之是个古人,什么都古人的作派。车前子多次想写他,却一直觉得时机未到。如今下笔,似乎也是巧合。邹静之是诗人,车前子一直说邹静之是朋友,可文里行间都是满眼的敬畏。他说:小隐隐于诗,中隐隐于事,大隐隐于市。邹静之就是大隐,而自己却还在小隐的路上,迈中隐吧,却老是被俗事所扰。我很少遇见真的达到大隐地步的人。听车前子这样说,就非常想看看邹静之先生。我知邹静之先生写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也看过张铁林演的电视剧。看的时候只觉得张铁林演得好,把皇帝演的惟妙惟肖。后来又看了《铁齿铜牙纪晓岚》,又觉得张国立演的纪晓岚非常好,王刚演的和坤实在讨厌,张铁林演的皇帝,又爱又恨。邹静之先生诗人出身,却也把编剧做到极致,成为中国第一编剧的诗人,可不是一抓一大把的。人到了一定高度或者说到了一定年纪,当他对外界事物有了另一番看法和领悟后,就会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从诗歌到散文绘画,车前子给人的感觉散而不散。“诗歌和书法是独白,散文和绘画是对话。任何可以被商业化的东西都是对话,诗歌和书法是人的心电图,不能被消费的。”我眼前似乎又出现了那个瘦骨嶙峋的身影,孤独,又高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

清风有信苏州慢,明月无声懒糊窗

清风有信苏州慢,明月无声懒糊窗读201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车前子随笔精选集》文/方木鱼北大社的王立刚编辑送我一套《车前子随笔精选集》,共分为《苏州慢》《懒糊窗》《茶墨相》《味言道》四辑。在每一本的扉页上,都随形不拘地钤着一个“车”字的章,圆形的像象棋子的“车”,方形的像一个无心的繁体“团”字。车前子以中药名闻达于诗画两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熠熠生辉的真名字叫顾盼,这个生于苏州的北京人集合了江南的灵气和北京的大气,有着诗人、散文家、画家的多重身份,就像他这套风格迥异的随笔集。《苏州慢》,才子柳香川曾以此词牌名吟出“天下俊采钟吴郡”的佳句。在书前的几幅插画里,有一只蟋蟀,这让我一下子想起《诗经》里的句子:“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我想他画这幅画时一定想到了家乡的蟋蟀,甚至老屋。苏州是车前子的故乡。他在自序里说:“谁没有故乡呢!我是不是大惊小怪,居然不知不觉写下几百万字书苏州,好像前世欠它的债,这世偿还。”车前子写苏州,无处不可落笔,无事不可成文,他笔下的苏州风物,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网师园,虎丘塔,桃花坞,评弹昆曲,香樟桂花,腊梅海棠;苏州市井,男女性情,如诗,如画,如古装剧中的长镜头。按我的理解,车前子应该是有侠客情怀的,否则他怎会说,“我并不是太喜欢江南,无论是词,还是物,都有点软,有点粉。”他又说,“我眼中的江南很小,我常常把江南堪称苏州。”他对现代人改造的苏州是不满的,以至于说出“赔我一个苏州”的话来。《懒糊窗》,这几个字营造出来的意境,余味悠长。恰如作者所述:“懒糊窗,首先得要有窗,还要老式那种,一推,差点掉下来。”然后,“若干地方,若干山水、朋友、鸡鸡狗狗和市井。”这些东西,推窗可见。书里明显带了许多的北京印记,比如开篇的《国子监街》,起笔便是“雍和宫香火很旺”,看他写罗汉果、绣球花、菖蒲花、悬铃木、香椿、西瓜,又让人想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明显有了寓居的一丝隐隐的忧愁。他写古人、乡人,妻小、花鸟虫鱼,手艺物件,也写到中外作家,江湖四方:老舍、郁达夫、沈从文、艾青、张兆和,也写艾略特、川端康成、毕加索、凡高。他写文人雅事,也写纸箱、锦盒、水井、尘埃,杂到极致。在窗也懒得糊的日子里,我们在这些悠悠的文字中看他写字,画画,读书,一招一式,尽收眼底。《茶墨相》,这才是文人的风骨,文人的魂魄。茶,遇水而成千百滋味,墨,遇水而生万千情状。喝了不少好茶,看了不少名画,读了不少法帖,听过琴,游过园,做过梦,所以,写了不少好散文。他对茶是真爱啊,你看他写《紫砂之旅》《茶意五帖》《回忆茶》《茶梅》《茶渍记》《茶渍又记》,你看他《在虎丘喝茶》《在紫金庵喝茶》《在假山石后边喝茶》,他从茶里边喝出禅意:“好的茶香,香之意味回到空无。”他说自己某年在兴福寺方丈室画了一下午画,黄昏时上山转,发现一棵茶树,他的第一反应说它永无出头之日。他对这棵树心生怜悯,因为他觉得,他和它是兄弟。你再看他读那些法帖,有名的《韭花帖》,还有残缺不全的《夏热帖》,欧阳修的《灼艾帖》,苏轼的《一夜帖》,他说,苏东坡说中国最会聊天的人。其实他才是,他从那些龙飞凤舞的字中,看到一个个行走的古人,他们活过来,走到他眼前,坐在他身边,就像朋友和兄弟之间,然后,喝酒、聊天,聊聊茶叶和笔墨纸砚,还有那些镇纸、笔山、月份牌、藏书票、印章、玉石等体现文人情趣的小物件。《味言道》,文坛盛产吃货。古代的比如张岱、袁枚、李渔,近人如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老舍等,现在活跃的则有香港的蔡澜,和导演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沈宏非。车前子却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好比他在自序里说:“草草杯盘,昏昏灯火,你信不信?我一口吃出一幅北宋山水,够这辈子回忆的了。”于是,慈姑、菱角、蟹黄、河豚、江南点心、山西面食、饭局、酒聚、玫瑰竹夫人、青木瓜女子……他写江南的夏天,杯盘草草灯火昏,咸鱼咸肉、咸鲞鱼炖蛋、茭白或榨菜炒肉丝、毛豆子炒萝卜干,然后夏天就过去了。秋天:“秋天吃糖炒栗子,一件美事。秋天吃新橘,一件美事。秋天的吃中,一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秋天还有两样好东西:鸭梨与水萝卜。”然而,纵然吃遍天下,车前子说,“于是我怀念薄荷小院。”还有人说,烧鸡也比不上俺老家的猪头肉。是啊,纵然你吃遍千山万水,天下美食,最美的味道依然是家乡和妈妈的味道。在这本书的最后,柔软的舌头与香甜的美味背后,车前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母亲见过一个孩子活活饿死,车前子质问母亲为什么不分给他一点吃,母亲只说:“人在自身难保的时候,怎么可能却救人。”民以食为天,只有吃的味道是人类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记忆。车前子是真正的文人,他以天地为师,与诗词歌赋、书画琴曲为友。从苏州到北京,从车前到窗下,他以一个最能传承文明的生活世界营造出一个文人的江湖,让疲惫的心灵安顿皈依。这份分享,大概是作者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夏日懒糊窗

夏日懒糊窗1夏日午睡醒了,最宜读车前子的《懒糊窗》。糊窗,是小时候的一抹记忆。也或者是小时候听奶奶讲起过,不记得了。但是对于糊窗,有着清晰的画面在脑子里。不透明的毛纸,把白面粉熬好的浆糊涂在纸的四边,这白面粉熬制成浆糊很有考究,煤火,小苗,奶奶用铝勺放了一点面粉,一点水,慢慢地搅动。一只手搅动,一只手拿着铝勺,放在小火苗上,几分钟,浆糊熬好了,然后从铝勺扣在一个白菜帮上,这个白菜帮是方才从墙根那竖放着的长白菜上扒下来的。然后,涂好了白面浆糊的不透明的毛纸,就拿来糊在窗格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窗棂,糊好了的窗,外面透过来的光把纸变得半透明了,光不再那么霸道了,柔和了许多。这样躺在炕上午睡,都不用有窗帘了,光照之下,毛茸茸的,瞌睡虫就来了。想起这些也不容易,因为都是年代久远的事了。想起这些,是因为读了车前子的《懒糊窗》。车前子的童年与我的童年经历有些相仿,只不过一南一北,他写的尽是南方的事,我在北方长大,这没关系,他写的文字里,我能窥见,有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童年。午睡醒了,夏日的知了都歇了一会儿,窗外有风。还想再慵懒一会儿,打个盹,拿起《懒糊窗》。恰巧看到那一篇写小时候的“偶然”。他被父母送到爷爷奶奶家中,待周末才接回,他起初不愿意每周六的回家,后来却很盼望了,只是因为他偶然钻入父母床下,发现有捆蒙尘已久的书。他偷偷地剪开那发黄的绳子,摸索着,趴在床底下,借着手电昏黄的光亮,囫囵吞枣,读上半晌……而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我约摸是在三四岁时,开始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渐渐长大,偶尔才有机会见到父母,每次见面都甚为别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疏离感。独独吸引我的,却是父亲床下,藏着的那些发黄的书籍。那时候父亲认识几个画画的叔叔,他们竟然有毛姆的几本书,好像是绿色封皮的《克雷杜克夫人》,还有一小本的《月亮和六便士》。还有一些手抄本,写着爱情的故事,《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都是被反复摩挲翻烂了多页的手抄本。我小学毕业到上初中那阵子常去父母家,打个招呼,就偷偷地窝在阳台的一个角落里,读这些书。虽然读得一知半解,却有满满的快乐。午睡醒来,还需要醒盹……有时读车前子的文字,有醒脑的作用,让人不由忆起往事,不胜唏嘘。2躺着读《懒糊窗》,最神仙。早些年,舅舅家种梨。到我上了大学,暑假里从天津去涿县的舅舅家,还能在午后去梨园中玩。有些人家为了看管梨园,会在园子里搭起简易的三角窝棚,窝棚里可以铺上凉席和被褥,两头的敞口处晚上可挂上布帘,早上收起来,像极了观景棚。我最爱躺在窝棚里的凉席上,任凭园子里清爽的风从身上拂过。嗯,梨园里的风,有点香气。再摸出《懒糊窗》看,竟然就想起那一阵子的梨香气,想如果能在那时的梨棚里午睡片刻,醒来,摸出《懒糊窗》读一段,那也是极好的事吧。但是,舅舅家早已不种梨树了,成片成片的梨树,在某年某月都被砍了,不只是舅舅家砍了,他们村子里都被砍了,说是不赚钱,土地有限,改种别的了。拿着《懒糊窗》去梨园的梨棚里躺着读,这念头刚出现,就只能掐死了。车前子说他读张宗子的《陶庵梦忆》,睡在北京的躺椅中,双脚搁在暖气片上,是神仙日子。看了一本书,老能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事,这也是奇了。摸出书,读一小段,已是神仙片刻。车前子的文字,我还是看浅了许多,差着境界,差着阅历,也差着南北。《懒糊窗》里的行文时松时紧,有时散漫而灵动,有些杂乱却精致,躺着闲翻,翻到哪篇算哪篇,这么读书,就更是夏日午后的欢宜。散散松松地写来,如灯花坠月,似柳枝逆风。车前子这是形容郁达夫的条幅。我看了他的文字,竟也有同感。散散松松地,落了一地的碎月。清凉。3车前子,我没亲见过。但知道他是著名诗人,散文家,美食家,水墨工作者。曾也看过一个他水墨画的折子,《懒糊窗》里也附着了几页,瘦、漏、透,有着禅意,也略有古意。不用猜,也知他是南方水乡里出来的人。不过他却也北漂。所以,书中也有写北方的点滴,北京的人和北京的食,有赏的,也有贬的,话说的娇俏,也有些挠痒痒。不如他写苏州,爱恨分明。诗人的气质,写出的文字,跳跃性很强,用我们工科人的思维定势,这行文属于漫无边际,逻辑顿失。一本《懒糊窗》看下来,多有经不住推敲的杂意。其实一推敲,反而上当。文章中隐着一种狡黠,诗人在嬉笑怒骂,却又点到为止。这杂文或散文比诗文来得透彻和痛快,却也没有论文的严谨,所以,一推敲,反而上当。如此,放松了读《懒糊窗》也就好玩儿了。即便是暗有所指的话,也就觉得车前子这个怪人,自说自话,有没有同感,放下书再思量。比如,他说,荷马够累的。好端端不骑马而荷马行走,怎么不累呢?但我们常常如此。4《懒糊窗》读得有些慵懒,夏日的午后也差不多就过去了。这书中说,一粒米回到稻壳之中,仿佛美女熄灯睡到床上,她在暗夜里胡思乱想,美女的胡思乱想也美,白天看到蝴蝶,此刻就能起飞。就像跟着车前子做了一回夏梦。从小时候父母床底下,到他儿子把《米罗画风》读成“十四田虫”;从塞尚、高更、卢梭的西洋画本,到郁达夫、老舍、沈从文的文章妙处,还有被他渗了古意的邹静之;从带了脸面的格言,到如呓语般的随想蝉蜕;恍恍惚惚地,好好地游荡了一回。夏日午后读书,脑子不是特别清醒,这些梦游很有些古意,想着最近微信里有一组红楼意淫的表情包,其中有一个斜倚在榻上的美女,一旁潦草地写了“生无可恋”四个字,就又想到《懒糊窗》里写的稻壳美女,一粒米回到稻壳之中,已不习惯稻壳之中的暗夜了,她雪白的肌肤已被蹭黑,偏偏想在肌肤上背叛它,这种背叛不一定肤浅,但已无话可说。“这么多人混在一起”,车前子说。有时候他想,蚕死到临头才结茧,而母鸡天天生蛋,它们的创作方法或者生活方式真的不同。细细思忖,我也想说,这么多年我也依然跟“这么多人混在一起”,还得继续混下去。懒糊窗,屋外的光都不再那么霸道了,经年往事所思所想也不那么锐利了,一切恰好。夏日午后,这光景恰好。《懒糊窗》这书名恰好。

描物记——《懒糊窗》

散文散文,意味着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文字优美,非静心潜读不可。这本《懒糊窗》是作者车前子将自己五六本旧作中精挑细选出73篇散文,并加以精心修改而成,就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每篇散文在我选美之际都被我增之一点减之一点,煞费苦心,好像‘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宛如新作一般,仿佛多年婆婆又成媳妇”。故本散文集相当于其精华选集,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本散文集中的每篇散文描述的主题也就是其神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愧是杂文,让我抓不到终点,索性就跟着作者一起沉沦在其文字中吧。书中的文章有描述景点建筑的,有描述寻常事物的,有描述果实动物的,也有人物等等。在这些文章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运用文字的那种娴熟感,文字就有如作者的孩子般那么听话,随着作者的意愿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千般姿态。例如在“国子监街”一文中,在讲到碰到的一对老头老太的对话,用了这句话:‘怎么烟火气?’这个‘烟’字在我看来非常有韵味。又如在“青花”疑问虽然整篇文章处处都在写青花,但有给了我一种感觉是处处流露出一种对自己之前时光的追思。文中开头就写到:‘我在影子里找到一片碎瓷。青花。’后面又写到:‘我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影子里找到一片碎瓷,他在我十二三岁时候就埋伏在香樟树和她宽大衣裳的影子里。’然后后面的文字‘在两棵树之间我找到一片碎瓷。我用仅剩的一朵清华拼凑出暮雨家乡。她宽大衣裳飘起来她宽大衣裳。’以上种种文字无不处处在写青花而又处处不只是在写青花。虽然整篇文章形势很散,但是文字中处处点题,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当然文章中不乏优美的文字,现摘抄一二以供大家欣赏:香樟树。还有什么能比香樟树更浓。比香樟树更浓的肯定不是黄杨树。黄杨树。还有什么能比黄杨树更浓。比黄杨树更浓的肯定不是香樟树。一朵青花游鱼碗。一朵青花莲子碗。一朵青花斗笠碗。一朵青花灵芝碗。一朵青花鸡心碗。一朵青花花果碗。一朵青花葡萄高足碗。一朵青花蕃莲碗。当然书中优美的文字段落相当多,我仅举了其中一两例,更多的意境还需要您去发现。这本散文集我认为对于我们现代都市人来说不容错过,我们的生活应该多一点境界,少一点功利。

当时只道是寻常

——《懒糊窗》文/塞北1573说到“糊窗”,首先想起来的是《长物志》里对“窗”的讲究:“……冬月欲承日,制大眼风窗,眼径尺许,中以线经其上,庶纸不为风雪所破,其制亦雅……”妙在一个“懒”字,多了慵慵懒懒,懒懒洋洋的味道在其中,《懒糊窗》全书也颇合这种感觉,生活杂事,文人雅事,旧巷花草,日子就这么细水流长地淌过去,缓缓,平凡。《懒糊窗》是著名作家车前子的随笔集,这套丛书里还有《苏州慢》《味言道》《茶墨香》,其他的从书名里大抵都能看出全书的主题了, 选择这本确实是第一眼就被名字吸引了。读完后感慨已经许久没有看过这么地道的随笔了,“最杂的杂文,粒粒如金”,确实如此。粗略分开辩全书主要有三个方向:生活、艺术和哲理。生活点滴闲趣落笔,或是追忆幼时光阴,或是花花草草虫儿戏耍,绣球花、罗汉果、打牌、猜谜、西瓜、凳子,处处是过日子的烟火味儿和民间市井的情趣。一一晾晒的旧时风物,旧时人物,恍若只手拨开了时光,回到一个半旧时代。格子铺的城市小区不懂那种气氛,那是我们羡慕的一个时代,普通又踏实,弄点什么事儿都老老实实的,不像现在有趣的太多,什么都是玩玩之后也不知道有几分认真。这部分也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内容,作者的文风独具一格。周末下午斜靠着床头看,看到昏昏欲睡,醒来继续,也不怕忘了前文,外面骄阳炙烤,也就没人出来玩,难得的静,旁边的风扇呼呼地转。想来若是冬日里一边抱只猫暖手一边看,应是会生出“寒岁不知年”的感觉罢。写到另外两方向的时候,明显转了笔调。艺术部分充分显示出深厚的鉴赏功底,轻车熟路的点评和对比,塞尚、梵高、卢梭、夏加尔这些闪亮的名字代表了才华和天赋,车前子由作品谈及艺术家本身和技法,却没有超脱出生活,因为这显然也是他日常的内容之一,就像他于《花》一篇中琢磨“云想衣裳花想容”少了点闲气,又说“秦宫一生花底活”的“底”比“里”更传神一样,车前子真正做到了生活里“处处成文”。就这样在一身闲散的气质里,偶有几处散着哲理的句子,不动声色地传达出生活里的智慧。期间夹杂着两篇《我们是赤裸的》《貌似格言的脸面》,已经不是文章,甚至连段落都不算,意识流明显,暴漏了作者诗人的气质,最爱是那句:“书籍稀少的年头,意义茂盛”,透彻而冷峭。“在旧物的风声中,人才伤感得起来”,谁说不是呢?原本始终是一种欢欣的情绪在看,越看到后来却失落了起来,最后还有些伤感。书中那些锯子、野鸭、猜谜语,都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远去。越来越快的时代,怀旧显得那么矫情,只是越是后来看到了外面的繁华和精彩,便也开始怀念那在破旧的小山村里朴素的日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呵……2016.7.5晴天

《苏州慢》《懒糊窗》《味言道》《茶墨相》,一套四种,当代南派随笔的巅峰之作,尽收眼底。

苏州慢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3916/味言道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3921/茶墨相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3878/

推开纸糊处,窗外一角都成风景。

《懒糊窗》是车前子的一本杂文集,东一篇,西一章的,世俗生活,讲物思人,无一不在其中,诚如封面所言;“杂文中杂到颗颗粒粒的极致,反而如冰渣一样熠熠生光”。车前子更是说,这本书里的73篇小文是他选美而出,再加以修改的。旧作也是新作,有种“多年婆婆又成媳妇”的感觉,这样的比喻实在有趣。中国风水墨画、爱写诗、赏美食品好茶、写上一篇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却能够沉溺其中的小文……种种都可以看出,车前子极具传统文人的气质。闲时,随手翻阅一页。记北京之行也道故乡苏州,写在腊月时候思念了九个人、在整理旧物时遇到一只旧纸箱、各种花花草草蔬果、动物、读书写诗评论、中外名人、记录下生活小事和抓住欲飘零的灵感……那感觉像是和读者漫天闲谈,光听他说,你一边想象那种闲情逸致的慢美好,便会有一番生活趣味涌上心头。正值夏天,梅雨季,大雨不断。那夜,正好读到书里的一篇《雨之集》,他写的都是关于雨的常事,娓娓道出。看到“久不下雨,就像人过不惑尚未婚配;雨下得久,又像是婚姻的甜蜜蜜气息过后接着就是臭烘烘的琐事”“大雨是腹泻,小雨是前列腺炎”……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又要感叹万物之细致处总能找到相似点的道理了……窗外是大雨声,眼下又阅读与雨相关的数段文字,只觉得畅快,与雨相遇是生活必须啊。有不少文章是由片段随感拼贴而成,写至一点,总戛然而止,看客有些摸不着头脑,又喜欢这种随意的微博体写作。《西洋画本》里纵观西方一些画家们,评价各人作品风格的独特;《貌似格言的脸面》里都是很短的一句话,可以作为语录存在吗?有些可以,还有些太过诗人的风格,实在细想不到字里意;还有一篇《随想蝉脱》,在我看来充满哲学的深奥……《懒糊窗》,字里行间中有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倒是意识流随性,得细品才能得出深意。或许,你总未明白他写的,看得云里雾里,却被在阅读这些段句时所带进脑海里的一种意境吸引住。看这些文字,可能是走进了旧时光,那绝不是城市的快速生活,有些乡村的幽静与忙碌,有些市井中带着风情,瞧得见真正文人生活的趣味,写写画画,舞文弄墨,品茶论食,和学问的人闲聊必能挖出深度。看似慵懒的风格,清淡内敛,显得不缺亲近感,却不是闲人卖弄,而有着一种真正的智慧。即便写生活烟火气,亦藏着所获所得出的哲思,看到他写画作评论,总要感叹此人知识渊博,见解自然独到。不少节选是关于诗,文字的组合在诗人笔下是灵动奇妙,却又太过隐晦难懂。车前子于自序里写道,是老式的那种窗,糊上一张棉筋纸的区别就是内外有分。“枯坐破窗,无所事事,有人破帽遮颜,我则破窗养眼,看到一点,记下一点,增之一点,减之一点。”推开纸糊处,窗外一角都成风景:经年成往事的回望、心思游离时的想法……造就真正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追寻着的人生乐趣。


 懒糊窗(精装水墨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