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的情人》书评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29058265
作者:[英]菲利帕·格里高利
页数:423页

权势重要还是爱情重要?

看到最后,伊丽莎白由于害怕罗伯特觊觎她的王位,而亲手把深爱的罗伯特推向身败名裂的境地,不禁让人感叹,权势最重要还是爱情最重要呢?伊丽莎白和罗伯特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真爱,还是只是权力斗争中互相的利用和纯粹的欲望呢?

掉臂终不回首望,郎心如铁冷于冰

作为菲利帕•格里高利“都铎王朝六部曲”的第五部,《处女的情人》实际上演绎了伊丽莎白一世宫廷一桩有名的疑案:女王宠臣罗伯特•达德利究竟有没有为了同女王结婚,而谋杀了自己的妻子艾米•罗布萨特?罗伯特同艾米的婚姻,原本是因爱而结合,最终却成为怨偶。原因很简单:罗伯特曾经为了对爱情的理想而娶妻,但终究敌不过达德利家族对至高无上权力充满欲望的血统诅咒——当他发现艾米无法满足他的野心,而伊丽莎白可以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企图通过婚姻而当上英格兰国王。最终结局反倒是女王和塞西尔搞串联,合起伙来把罗伯特给涮了,配的佐料和小菜,便是艾米•罗布萨特那条无辜的生命。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欲望、阴谋和幽怨的宫廷爱情悲剧。真可惜,罗伯特•达德利仿佛看清了所有人,却唯独没有看清伊丽莎白一世复杂的内心。就像他未来的第二任妻子在小说中说的那样:她看不出有比伊丽莎白更冷酷无情的女人了。牺牲品艾米的挚友在她死后,曾对旁人说过:艾米不是罗伯特的对手。原文也可以理解成“这俩人根本就不般配”。说起来,纵观菲利帕•格里高利的都铎王朝小说,似乎她特别喜欢描写这种失衡并且不般配的婚姻。比如《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中,阿拉贡的凯瑟琳因为无法生下继承人,而被亨利八世抛弃;安妮•博林也为同样的理由上了断头台;《波琳遗产》里,克莱维斯的安妮打碎了亨利八世自认为仍旧年轻英俊的自恋幻想,从而被冷落厌弃;凯瑟琳•霍华德做不到亨利要求的忠诚,步了安妮•波琳的后尘;《女王的弄臣》中,玛丽女王渴望爱情,而菲利普二世却利用了她来打自己的政治算盘……而这本小说里,这种“不般配”更是被作者渲染得淋漓尽致:艾米喜欢田园生活,罗伯特却倾心于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涯;艾米与世无争,罗伯特充满野心;艾米对丈夫处处忠诚,罗伯特却背着她同女王偷情;艾米多情,罗伯特寡恩……艾米直到最后,还心心念念渴望丈夫回家团聚,但罗伯特接到艾米的死讯,却是一阵狂喜——他自以为最后的障碍已经排除,终于可以同女王结婚了!我之前和同事就婚姻的稳固性做了一番探讨,最后结合我们多年接触人和事的经验,总结出几种所谓“稳固婚姻”的类型:1、女方能帮助男方的事业,在这点上,男方离开女方,事业运会一落千丈;2、退一步,女方不能帮助男方的事业,但却掌握家庭的财政大权,一旦离婚,对于丈夫而言,绝对意味着大笔金钱的损失;3、两个人都没有什么钱,如果分开,双方日子更难过。换句话说,稳固的婚姻,同爱情,仿佛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感慨:是不是在感情和婚姻上,男人天生就比女人现实很多呢?或许答案会是“大概吧”,这本小说,真心为这个假设做了个很不情愿的注解。菲利帕•格里高利的小说中,男人基本上都是一群不怎么可爱的生物:寡情,薄幸,利欲熏心,把女人当柠檬一样榨干,用完了就扔,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即使他们曾经深深相爱过。这个故事也一样,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罗伯特急着要与女王结婚,从而登上英格兰王位。尽管宫廷中每一个人都对此进行嘲讽、反对和义愤填膺,但这些男人们所谓的“正义感”并没有阻挡艾米•罗布萨特变成每个贵族家庭都必须拒之门外的最不受人欢迎的女人——因为没人敢得罪罗伯特•达德利。罗伯特逼艾米同自己离婚,被严词拒绝,从此不再支付她生活费(这点真跟亨利八对凯瑟琳王后如出一辙),她连散布施的一个银币都没有。每到一处暂居地,就会吃闭门羹,几乎等同于无家可归。生病的时候,连医生都不敢去给她诊治,怕担干系。那些贵族家庭中的女主人们,还都是富有同情心,愿意收留艾米的。可是财产和权力都掌握在男人们手中,他们可以在宫廷里交头接耳地小声谩骂罗伯特的恶行,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站出来,收留濒临流落街头结局的艾米。这些男人联合起来,压制了女人们的善心,即使姐妹、妻子们咬牙切齿谴责自己的兄弟、丈夫们的冷酷,但最终还是必须铁了心把艾米赶出家门,因为她们说到底,也是什么都没有的一群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这群男人们欺压着女人们,但在另一个女人面前,他们却心甘情愿地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像哈巴狗一样讨她的喜欢——这个女人便是伊丽莎白女王。罗伯特失势,女王表示出冷淡的样子,于是这群男人一个个显现出自己的丑态,争相冷落曾经的宠臣。昔日游江龙,今朝过街鼠。罗伯特终于成了伊丽莎白的“艾米”,裁缝都不愿上门为他做衣服,他真真切切尝到了艾米当初饱尝的滋味。在女人们面前,男人们是她们的主子;而在男人们面前,伊丽莎白一世是他们的主子。他们与其说拜倒于伊丽莎白脚下,倒不如说是拜倒在权力脚下。在权力面前,男人,也能变成最底层、最低贱的女人!一群可悲的家伙!小说中倒还是出现了一对般配的夫妻:女王的顾问塞西尔和他老婆。那也是因为他老婆持家有道,可以维持住一整座城堡,才换来了顾问大人的尊重。如果她没有这个本领,想来下场也不会有多好的。该怎么说,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写的故事,我只能想到这个:掉臂终不回首望,郎心如铁冷于冰。PS:作者翻译的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书中我发现了两个翻译错误,以及一个编辑错误。不是什么大事,完全没有影响。看得出译者西方古典名著读过不少,读他的译文,是种享受。

我会继续关注塞西尔的

这本书比起女王的弄臣,是好看多了,果然没有杜撰人物的历史剧还是比较好看的……伊丽莎白一世和宠臣达德利的故事。剧情就不用重复了,各种版本的历史剧、电视剧应该大同小异。在还原历史真实性这个角度上看,或许出自民间的,才是历史的原貌吧。只是,这个作品中的伊丽莎白,比起史书中提及的更加的像个女人,而不似个女王。比起印象中的伊丽莎白,更加人性了。骄傲、专横、脆弱、神经质,却不乏魅力。本来对史书中的伊丽莎白就并无多少好感,觉得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政治态度加之暧昧不清的联姻手段,太适合她女王的角色了——当然这也是褒奖。可惜,我更喜欢她的小侄女,苏格兰的玛丽斯图尔特,虽然最后断了头,但我终究更爱她的血性和豪情。书中的女王,加上达德利,我就更不喜欢了。伊丽莎白仿佛就是被达德利牵着鼻子,直到书中最后的最后才终于立场坚定的反击了一次。而达德利被描述成的人,我也不喜欢。书中唯一喜欢的人,就是威廉塞西尔了。像众多年代里拥护君王的忠臣,他们的忠贞和沧桑、坚定与责任,让我觉得在那些被称作黄金年代的不朽历史里,虽然宫中风波云翳暗流涌动,但的确充满了希望与爱。PS.实在看不下去,书中一直再提到格雷欣的劣币驱逐良币,我等着看最后,最后说着说着就没有了,没有了……(这不科学……)随手评一个。

拥抱王座后的女孩

“你以为自己了解一个故事,但事实上你只了解故事的结局。”提到都铎家族,脑子里免不了蹦出华丽、黑暗之类的形容词,电视剧《都铎王朝》的编剧也用“性感而又暴力”来描述那段历史,著名的弑妻者亨利八世、血腥玛丽、处子女王伊丽莎白都是民众津津乐道的故事。但故事这么一代代地传了几百年,难免有所磨损,对那些语焉不详的细节和故事背后的所谓真相,大家的好奇心是日益见长的。菲利帕•格里高利女士有个称号叫“英国皇室小说女王”,听起来十分有大作家的权威感,但她还有个称号叫“说书人”——这在我看来更有趣一些,也更贴切一些。不是一笔一划做记录的史官,她说的是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之前的故事,而这些才是我们想要听到的。都铎王朝系列的主角都是女性,菲利帕•格里高利身为女作者,选择这样的切入点看起来非常顺理成章,但是在认真读了她的作品之后就会发现这一视角的精妙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够写好女人,而是因为这些踩着刀尖跳舞的女性恰恰是都铎王朝这出宫廷大戏幕后的主角,只有从她们的眼中,我们才能够更容易地读到人性,读到感情,而不是干巴巴地嚼着历史课本。伊娃•恩斯曾经做过一个演讲名为“拥抱内心的女孩”,里面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是男女老少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女孩”,她代表着感性的思考,代表着情绪凌驾于理智之上的倾向,代表着任性和敏感等等不被主流思想赞同的特征,因此她大多数时候是被压抑着的。但是在牵起这名少女的手时,世界看起来截然不同,我们知道爱恨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决定,我们理解如同洋流一般无法阻止的激情,还有谁比她更适合讲述那500年前欧洲大陆上最具创奇色彩的王朝呢?有句中国的老俗话叫百姓都想拉皇帝下马,因此帝王的香艳野史比正史流传更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读者都想看更人性的历史。我们需要拥抱王座后的那名女孩!《处女的情人》中的伊丽莎白一世似乎从小就城府颇深,她是宫中恣意歌唱的金丝雀,也是带刺的玫瑰花,稍不留神便可让人体无完肤、身首异处。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伊丽莎白,是开创了黄金时代的一代明君,也是为了英格兰而奉献一切的处子女王,但格里高利女士另辟蹊径、颠覆传统,没有塑造出一位远离情爱的伟大女王,而是将这样一名狡黠任性的少女带到了我们面前。她无疑是聪慧的,否则怎能如此游刃有余地斡旋在都铎王朝政治暗流的中心?但她又是感性的、甚至偶尔可说是疯狂的:不顾整个宫廷的闲言碎语公然和罗伯特•达德利调情,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也会惊惶而歇斯底里,难以预测又富有魅力。她同时也是忠于自己的欲望的,对于爱情和权力都有一种偏执的控制欲,虽然文中的伊丽莎白贪求着两全其美,不过或许最终还是对权力的渴求压倒了爱情吧。新教公主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天主教女王玛丽正是“血腥玛丽”的原型。菲利帕女士另一部作品《女王的弄臣》就聚焦于这两姐妹争夺王位的历史,但讲述者却并不是两人其中之一。《女王的弄臣》借一名有灵视能力的犹太少女之眼见证了都铎王位的激烈更替,这名少女汉娜先后作为弄臣服侍过玛丽和伊丽莎白两位女王,数次王冠易主背后的腥风血雨她也都参与其中,因此她眼中的宫廷既有平民看王族的距离感,又有作为女王亲信的熟悉感,从某种程度上可谓是想要刺探宫廷秘闻的读者的最佳代言人。除了玛丽和伊丽莎白争权背后的种种故事,汉娜这个角色本身的感情经历也是书中的一条重要情节线,从少女时期对罗伯特•达德利的狂热崇拜到最终找寻到生命中的真爱、克服各种困难走入家庭,这样的变化过程对很多女读者来说恐怕也并不陌生,菲利帕•格里高利身为人生经验丰富的女性作者,在描写少女心理的微妙变化方面无疑是十分出色而令人信服的,毕竟,虽然有数百年岁月的鸿沟分隔两个时代,但人类的情感的旋律并没有改变过节拍。都铎,一个家族的姓氏,一个朝代的名字,一朵在累累尸骨上绽放的红白双色玫瑰。王座上坐的是谁,明日又会是谁?格里高利女士带来的女孩,从王座背后无声地投出她的视线,那视线如此的静默,但她讲出的故事又是多么热情,那是人类的热情!拥抱王座后的女孩,感谢她精彩的讲述,也感谢她提醒我们——我们都是情感的造物!“I’m an emotional creature.It’s how the earth got made. How the wind continues pollinate.You don’t tell the Atlantic Ocean to behave.I’m your remaining memory.I can take you back.Nothing has been diluted.”——摘自伊娃•恩斯《I’m an Emotional Creature》


 处女的情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