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10048623
作者:H.W.詹森(H.W.Janson),A.F.詹森(A.F.Janson),J.E.戴维斯(J.E.Davies)等
页数:12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五章希腊艺术 此前讨论的艺术作品无论多么杰出,对我们而言依旧显得陌生。产生这些艺术品的古代文明与我们的文明迥然不同,我们很难在那些作品中找到与当今时代的关联。然而,希腊建筑、雕塑和绘画却能一眼就看出是西方文明的祖先,虽然它们也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一座希腊神庙会使人想起无数政府建筑、银行和大学校园;一尊希腊雕像会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无数雕塑;一枚希腊钱币也与今天的硬币差别甚微。这既非巧合也非必然。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世界为典范精心建构而成。对于试图理解希腊罗马视觉文化的艺术史学家来说,这就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以为,事物表象相似,则于今于昔都有着相同的意义,但学者们屡屡发现,这是一个危险的错误推论。 研究希腊艺术还会遇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有三个不同的资料来源,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信息。其一是艺术作品本身,真实可靠,可惜仅有少量存世。其二是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制品,尤其是雕塑,它们能提供一些关于重要作品的信息,否则我们对此将一无所知。但复制品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没有原作,我们就无从判断复制品的忠实程度,有时多个复制品会呈现出同一原作的不同版本。更为复杂的是,罗马复制者对于复制品的看法与今人不同。一件罗马复制品不必精密地模仿,而是可以根据复制者的趣味、技巧或订件人的意愿加以发挥或修改。不仅如此,有些希腊雕塑的品质主要在于表面加工工艺,而这在复制品中就完全取决于复制者了。假如原作是青铜制品,而复制品是采用大理石材料,表面效果就会相去甚远。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艺术品虽分明不是原作,但其精湛工艺让人不禁犹疑它们是否乱真。 第三种关于希腊艺术的信息来源是文献记载。希腊人是最早对自己的艺术家进行详尽描述的西方民族。罗马作家吸纳了希腊人的记载,许多历史记录得以存世,尽管大多只剩断简残篇。根据这些书面记载,我们可以略知,在希腊人眼中,本民族最重要的建筑、雕塑和绘画成就是什么。这类文字证据帮助我们确定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尽管其中提到的大多数作品已不存在。而另外有一些流传至今、被我们尊为旷世杰作的希腊艺术品,却在所有文献中完全不见踪影。全面考虑文字记载与复制品及原作,将所有线索交织融汇,重现希腊艺术的发展历程,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古代艺术史学家面临的考验。

前言

欢迎走进詹森经典教材的第七版,之前的版本曾向数代英语学子介绍了艺术史。对于众多教授艺术史入门课的教师而言,詹森这个名字与我们介绍的主题是同义的。1962年普兰蒂斯•霍尔出版公司首次出版《詹森艺术史》时,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仍执掌白宫,而安迪•沃霍尔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詹森的著作紧扣西方艺术,强调艺术技巧与风格,观点鲜明。作者曾说,《詹森艺术史》并非简单串联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品,而是娓娓述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部艺术风格及其转变的历史。詹森的著述关注其探讨的艺术品的视觉及技术特征,不乏异常雄辩之辞。本书为数代学者确立了一个艺术史的经典名录。虽然经过了大幅修订,新版教材依然在主要方面承袭了詹森著作的先例:内容限于西方艺术,但另辟一章介绍伊斯兰艺术及其与西方艺术的联系(早期版本的读者会记起伊斯兰艺术是包含在第一版中的)。讨论始终集中于艺术品本身、艺术品的创作及其视觉特征;将艺术家的贡献作为分析的重点部分。新版教材结构沿用了詹森确立的主线,北方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盛期文艺复兴分别单辟章节介绍,现代各重要时期则按其风格分别介绍。本版另新增文字,叙述不同文化框架下艺术随时间嬗变的过程。这些文化传统,欧洲称之为自己的遗产,美国人则通过与欧洲的联系也将它们称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新版《詹森艺术史》新颖在何处?“以艺术史之博大,无人能胜任其中所有部分的研究。”——H. W.詹森,摘自《詹森艺术史》第一版“序言”《詹森艺术史》第七版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们仔细修订、集体劳动的结晶,对艺术品的探讨颇有深度。书中融入了各个专业领域的新发现,包括考古学新发现,如《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新的文献证据,如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的相关资料;以及新的解读方法,如民族主义在浪漫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调整结构,前后呼应多数章节重新组织,按年代顺序讨论各时期艺术的同时,穿插介绍各种艺术表现方式,摒弃了前几版将二者孤立处理的更为形式主义的做法。我们不但按照詹森的做法,将不同艺术品联系起来,还强调艺术赞助和艺术品的功能及其创作的历史环境。我们探究了艺术品被用于支撑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方式。解读文化西方艺术史涵盖众多独特的时间段和文化期,我们有意将此作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看待。于是我们提出,伊特鲁里亚艺术是伊特鲁里亚文化的体现,而不是罗马艺术的先驱抑或希腊艺术的追随者。我们自知对于某些历史时期的了解有限,但还是研究了艺术史家们如何从艺术品中得出结论。名为艺术史家的观点的专栏能帮助学生看清本学科的研究步骤,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史家进行论证的方法。原始文献是詹森著作各版本的独特之处,也已纳入书中各章,以支持所作的分析,并就正在探讨的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艺术史中的女性本版《詹森艺术史》另一大特色,是女性的比重大大增加了。我们将这些女性作为艺术家、赞助人或艺术观赏者进行讨论。由于受到现代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我们将艺术上对女性的描绘视为有关女性的特定文化观念的表达,或视为某种象征。艺术品、媒介和技法本版新添大量艺术品,以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变化。大约四分之一的艺术品都是新增的。书中讨论的艺术媒介也有扩充,不仅包括现代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大地艺术,还涉及所谓的早期次要艺术,如挂毯、金属制品和瓷器。材料与技法专栏重点介绍了艺术史中的这一领域。图像本书不但增添艺术品,且对每幅作品进行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我们从艺术品所属机构直接获取了最新的照片,以保证得到最精确权威的插图。只要有可能,所有图像均为彩色。逐章修订各章均由六位专家审定,再经过一次全面彻底的互审,因此,修订内容纷繁复杂,难以尽数。每一变化均以方便艺术史师生使用为宗旨。以下列表列出了新版的主要内容:走近艺术这一全新的部分介绍了艺术史分析的模式,定义了艺术史各种术语,同时,还概述了本学科的重要问题。第一章:史前艺术本章增加篇幅,纳入了更多信息介绍艺术品发现的各种背景,详述了学者(包括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理解艺术品的方法。本章还提供了更多样的解读方式,并澄清学者们以某种方式重构史前世界的原因。第二章:古代近东艺术充实内容,调整结构,分别介绍古代近东在同一时期兴盛的各种文化。第三章:埃及艺术本章更新有关埃及世界观的讨论,并将埃及艺术品与之联系起来。收入更多表现女性的艺术品,例如著名的《王后泰伊雕像》。第四章:爱琴艺术这一部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研究艺术品和建筑来构建关于古代社会的认识。同时详细介绍那些为增进我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个人,例如海因里希•施利曼和阿瑟•埃文斯爵士。第五章:希腊艺术本章新增重要艺术品,例如精美的《莫蒂阿的战车御者》。文字结构彻底调整,更符合时间顺序,不再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叙述。扩充有关雅典卫城的建筑及整个希腊化艺术的讨论。第六章:伊特鲁里亚艺术修改关于伊特鲁里亚艺术的讨论,将其描述为当之无愧的视觉文化,并非希腊艺术的延续或罗马艺术的先驱。本章加入了慕罗的宫殿建筑。第七章:罗马艺术本章的特色是大幅增加对共和时期艺术的介绍,并更详细地讨论了广义上罗马时期的建筑。增添了新的作品,如壮观的庞培剧场。文字结构彻底调整,按时间顺序而非艺术形式来组织。第八章: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本章突出介绍了基督教为罗马帝国认可时,在早期基督教艺术中发生的变革及政治因素,更深入地讨论建筑,强调当时人们如何体验各种建筑物,研究了所用形式的意象(即含义)。本章还增加篇幅,讨论圣像及具有争议的破坏圣像运动。第九章:伊斯兰艺术本章重新介绍伊斯兰艺术,试图在综述伊斯兰艺术的同时,强调其与欧洲(西方)艺术的联系。两种艺术共有的许多价值标准也在本章有所探讨。第十章:早期中世纪艺术本章加大对早期次要艺术的讨论,更深入地探讨爱尔兰手稿的含义,及其与罗马艺术的关系。增加篇幅讨论查理曼大帝的政治和社会目标,及如何运用艺术手段推进此进程。这一章更注重当时对女性的态度及艺术中表现女性的方法。第十一章:罗马式艺术加大对朝圣之路艺术的讨论,包括卡多那的圣文森特教堂和圣热尼•德•枫丹教堂。详细讨论女性作为艺术题材和赞助人所发挥的作用。本章结构调整后,融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获得以下认识:尽管这些艺术品存在本质区别,却表现出共有的愿望和恐惧。第十二章:哥特式艺术调整结构,删除意大利艺术(现收入第十三章)和部分国际哥特式的典范(现收入第十四章)。本章引入新例子(如拉昂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内景),使有关哥特建筑发展过程的介绍更具说服力。这一章还新增关于圣礼拜堂和西班牙哥特式艺术的讨论。第十三章:13—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本章将13—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发展情况与欧洲其他地方区分开,以便突出它在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之间所发挥的桥梁作用。新收入的作品包括西莫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和西班牙教堂内佛罗伦萨的安德烈亚所作的《救赎之路》。新增一部分讨论14世纪意大利北部的艺术。第十四章:14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本章置于15世纪意大利一章之前,新的结构融入了一个特定时期和地域的艺术品,历史背景得到凸显。本章更新了对于一些关键作品的讨论,详细介绍版画制作及印刷书籍。第十五章: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将艺术置于特定的时刻或地理区域中,联系历史背景来讨论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调艺术赞助人的作用。新增部分介绍佛罗伦萨以外的艺术。这一章在国内背景之中,介绍了嫁妆箱奁的饰板和其他艺术品。包括的新作品有:安杰利科修士在圣马可修道院创作的《圣母领报》,布鲁内莱斯基的孤儿收容院,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为乌尔比诺宫廷所作的作品,以及曼泰尼亚在曼图亚的作品《绘画之屋》。第十六章: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495-1520年解释了六位重要艺术家一直得到学界专题式的详细研究的原因。集中讨论了1495至1520年这一段时期,将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的相关内容移入第十七章。增加了达芬奇的画作《维特鲁威人》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哀子像》。更新了艺术作品的讨论,包括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乔尔乔内的《暴风雨》。第十七章:16世纪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与风格主义本章按地理方位,首先讨论美第奇公爵统治下的佛罗伦萨,然后转向罗马、意大利北部及威尼斯等其他地区。强调宫廷及教皇对艺术的赞助,以及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的建立。讨论中涉及晚年的米开朗基罗和提香。新增部分讨论了布龙齐诺、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以及拉维尼娅•丰塔纳的作品。第十八章:16世纪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本章探讨了五大地理区域的艺术作品。在讨论宗教改革和其他危机的过程中,考虑到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传播,及各个地方传统的发展。新增了关于《伊森海姆祭坛画》的讨论。第十九章: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卡拉瓦乔和贝尼尼在反宗教改革运动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了宗教修道会和教皇制度,深入解释了女性、女艺术家、穷人和市井人物的作用,以及十七世纪生活方方面面的特点。新增的艺术品包括贝尼尼的《祭台华盖》和他的一件雕塑作品的草图,委拉斯凯兹的肖像画《胡安•德•帕雷哈像》,以及真蒂莱斯基的《隐喻画自画像》。第二十章:尼德兰的巴洛克艺术本章研究了荷兰政治、宗教方面的差别和艺术上的关联。通过研究鲁本斯的工作室,探讨了他的重要性。在讨论荷兰景观、平静生活、北部欧洲风俗画的过程中,这一章介绍了开放市场这一概念,并通过朱迪思•莱斯特(新增)、克拉拉•彼得斯(新增)和拉歇尔•鲁伊斯的画作,集中讨论了这些女性艺术家的新地位。第二十一章: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艺术本章通过普桑的画、琼斯和雷恩的建筑,对古典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了思考。新的作品包括普桑的《罗马将军之死》和《在帕特莫斯岛的圣约翰与风景》,勒布仑的面部表情图,以及雷恩设计的圣玛莉里波教堂的尖塔。第二十二章:洛可可艺术本章以华托和弗拉戈纳尔的画作为例(包括《热尔桑画店》和《秋千》),探讨了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介绍了罗萨尔巴•卡列拉的粉笔画,维热-勒布伦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并以塞夫尔的瓷器为例,强调了装饰艺术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第二十三章:启蒙时代的艺术:1750-1789年本章经过重写,将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由新古典主义转移到大致从1750至1789年的这一段时期,强调新古典主义对逻辑、道德和古典时代的依赖,同时指出,人们日益重视情感、非理性和艺术的崇高。本章收入了以下艺术家的作品:门格斯、巴托尼、汉密尔顿、德比的赖特、加布里埃尔和佩尔。第二十四章: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1789-1848年本章结构经过了完全的修改,解释了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强调了情感、个人自由和个人经历的重要性,研究了想象力、天赋、自然和异国特色。这一时期,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大势已去,本章将浪漫主义置于这样的背景中进行研究,更突出地将民族主义视为浪漫主义的一个主题。第二十五章:实证主义时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拉斐尔前派,1848-1885年本章以实证主义的概念为中心,以确凿事实和艺术家们记录的社会剧变为基础展开。本章还扩充了关于摄影的讨论,关注钢铁在工程和建筑上、特别是水晶宫和埃菲尔铁塔中的使用情况。将罗丹和象征主义联系起来,讨论现实主义时加入了杜米埃和米勒。第二十六章:进步与无止境的渴望: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风格,1880-1905年本章强调历史背景而非现实主义传统,强调这一时期动荡的心理及其在艺术上的体现。有关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内容置于本章芝加哥学派中。摄影部分现加入了了克泽比尔的《你,女人中神圣的艺术》,并在女权主义的背景下加以探讨。第二十七章:走向抽象: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本章是按时间顺序大幅调整后有关现代艺术的三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这一章内部按照主题重新组织。引起1904至1914年之间艺术形式和风格巨变、并最终导致抽象主义诞生的各种社会力量在本章得到强调。本章极为重视杜尚的影响。新收入的作品包括勃拉克的《葡萄牙人》,杜尚的《下楼梯的裸体,2号》。这一部分还大幅度修订了美国艺术。第二十八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本章的中心内容是一战的影响、创立乌托邦及揭示高层面现实的必要性,尤其是超现实主义所反映的现实。这一部分按时空顺序讨论达达主义,还详尽介绍杜尚在美国的经历,新增《泉》这一作品。这里以曼•雷和达利的作品为例介绍电影。本章讨论还涉及蒙德里安和风格派的建筑、包豪斯艺术家和建筑师。第二十九章:从战后到后现代:1945-1980年本章突出凯奇和劳申伯格对美国艺术发展的影响,加入了布莱希特的观念艺术、卡普罗的偶发艺术和环境艺术。其他添加内容包括:鲁沙、弗莱文、塞拉,以及关于白南准和海瑟的最新探讨。以新增的艺术家大卫•哈蒙斯和朱迪•芝加哥为例,这一部分关注了种族认同及性别问题。第三十章:后现代时代:1980年至今的艺术本章以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突出了这一时期的多元主义,以及艺术无极限这一观点。新增建筑师包括文丘里、摩尔、约翰逊、哈迪德、里伯斯金和皮亚诺;新增艺术家包括巴斯克雅、霍尔泽、珀尔克、维奥拉、冈萨雷斯-托雷斯、史密斯、赫斯特和蔡国强。

名人推荐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補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这可以说是一本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强。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艺术系主任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后记

这是中国学界和读书界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它是一部份量适中、质量可靠的西方艺术史,值得拥有在手。译毕,兹将诸事附记于此。第一件事,译书经历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出版《詹森艺术史》台湾曾堉先生译本。陈允鹤先生托我将台湾版文字校勘一遍。核对原文时,发现译本意译之处较多,甚至还夹有台湾的俏皮话。即把此况报告陈先生,因而决定重译本书。此为译作之始。如何译制原作?当时学术界正探讨这个问题。从态度上分为二种:第一种主张不拘泥于质量,尽快译出,聊胜于无。第二种即我们的主张:要尽全力提高译文质量。80年代初,一时间并露头角且着手译书者既有硕学的年老学者,也有积学待发的中年学者,更有与我同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上大学读研究生的年轻人。“尽力提高译文质量”虽然是同一句话,对于这三种人意味不同,也会各有措施。我们的措施就是“组合译制”。“组合译制”是美国翻译协会重译《圣经》的方法,当时在外交学院英语系任教的时和平、秦亚青正向美国翻译学会会长讨教这种方法。同时,“组合译制”也是玄奘慈恩寺译场的旧例。方针确定后,我约请了中央美院从事外国美术史的毛君炎、李维琨、孔长安,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张保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胡朋组成专业知识见长的一方;同时约请了时和平、孙健龙、顾上飞、以及当时在复旦的汪悦进等专门从事英语教学者组成语言知识见长的另一方。规定各人先试译一段,所有的译者通看所有试译稿,以统一规范。然后两方人员穿插分取原稿段落初译出正稿。接着互校初译稿,专业见长一方的译稿必由语言见长方校改,反之亦然。互校后,再汇集到我手中通稿。通完稿,最后交付邵大箴先生审读一过。经过一年有半的工作,事成。当时,邵先生和我都参与编辑《二十世纪文库》,执行主编李盛平动员我们将此书编入文库。因为出版编辑工作尚未做,我就冒昧地去同陈允鹤先生商量,他同意了。于是此书改由华夏出版社《二十世纪文库》编委会负责出版,并正式预告、征订,定于1989年出书。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95年,我留学欧洲归来,发现已经画好版式的书稿还存在华夏出版社的仓库里,而当年的译者已如星散。也在1995年,在中央美院任教的诸迪译出了本书1995年刚出的第五版增补的最后一章,发表于《世界美术》1997年第1期,并建议张琳、何非两位出版家征求我们的旧稿。蒙华夏出版社徐金廷总编的亲自搜寻,找回废稿重续旧事。何非先生胸有成竹,决定重整译稿,定期10个月,1997年10月30日定限。我找到仅能联络的原译者,都无意再做工作,托求高水平的校者,也未被接受。于是我只能独自抚稿思旧。一方面将旧译稿用作讲义,推敲份量;一方面通读稿件,校订内容。并先由温雁,再由盛磊、冯华年、魏苑读打印稿,做文字性编辑。10月中的一天,后三位同学突然“发难”,问我为何倡导学术的-+“诚实、认真”,却放任旧稿十年后不重制作而面世。我心中感慨不已,真可谓悲喜交集。所悲者,一本译稿,十年尘封,十多年来国内学术水平进展很大,当时所尽心力已不能符合要求。我这一代人,也已从二十多岁的年轻研究生、助教,成为游历多方的中年学者、教授,对自己的缺憾,倍觉难堪。所喜者,“尽力提高译文质量”在北大一定范围内已渐成风气。本来在“重译”与“收拾残稿”两可之间徘徊的心绪,顿时倾向于重译,犹豫难决的心情忽如烟消。这时,我手持按约整理完成的旧稿,奋勇来到何非先生面前请罪,并坚持重译。此境竟何似14年前持“台湾版”面对陈允鹤先生!当年重译多少因自以为是,今日重译则是自以为非,十几年风雨竟造就如此境遇,我心中确有一种坦荡的喜悦。何非先生很吃惊,眼中的斥责稍纵即逝,他当即表示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宁可承担出版风险,也要支持我了却心思。第二天,我召集了八位学生陈兴珠、彭俊军、李诗晗、田原、刘平、盛磊、魏苑、冯华年组成了工作小组,再一次采用“组合译制”,重译《詹森艺术史》第五版。这次重译,沿用旧译稿的全部成果,实际是第三组人加入了前两组一道工作。首先推敲确定了各种格式规范,然后各人分头根据原文重新校译,每人再分别与我逐句核译第二遍,然后译成草译稿,一部分发向选修西方美术史的北大同学广求意见,一部分由小组人等组成研讨会,每周一部详加推敲。草译稿的意见全部集中后,交与此部责任人,由该负责人与各位意见人逐条讨论、修改,打出清译稿,再由专人通读清译稿,润色,最后由我通读润色后出清译稿,结束。

内容概要

H.W.詹森(H.W.Janson,1913—1982),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史学的传奇人物,曾任纽约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詹森出生于圣彼得堡,后随家人迁往德国汉堡,就读汉堡大学期间师从艺术史大师欧文·潘诺夫斯基。后接受潘诺夫斯基的意见移民美国,于1942年获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艺术院校协会主席,《艺术通报》编辑,他还是美国文艺复兴学会的创办人之一并曾任主席。詹森主要致力于文艺复兴艺术和19世纪雕塑的研究,主要的学术著作有《多纳太罗的雕塑》和《19世纪雕塑》等,晚年主要关注东西艺术对话。1962年撰写出版了艺术通史著作《詹森艺术史》,大受欢迎,很快成为艺术史教育的标准教材。
A.F.詹森(A.F.Janson),美国北卡罗来纳威明顿大学艺术史教授,博物馆策展人,H.W.詹森的儿子。从他父亲于1982年去世到2004年,由他负责修订《詹森艺术史》。
J.E.戴维斯(Penelope J.E.Davies),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助理教授。她主攻希腊罗马艺术与建筑,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她的著作《死亡与皇帝:从奥古斯都到马可·奥勒利乌斯时代的罗马帝国墓葬》曾获瓦萨里奖。
沃尔特·B·丹尼(Walter B.Denny),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艺术史教授,史密斯学院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的策展顾问。他的著作包括有关奥斯曼土耳其地毯、织物和瓷器的书籍,以及有关细密画和建筑的论文。
弗利玛·福克斯·霍弗里希特(Frima Fox Hofrichter),美国布拉特学院艺术与设计史系教授、系主任。她的著作《朱迪思·莱斯特,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位艺术家》曾获美国艺术院校协会的米勒德·迈斯出版基金奖。
约瑟夫·雅各布斯(Joseph Jacobs),现居纽约市的独立学者,批评家及艺术史家,主要关注现代艺术。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约翰和马布尔·林林艺术博物馆策展人,俄克拉荷马城艺术博物馆董事,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美国艺术策展人。
安·M·罗伯茨(Ann M.Roberts),美国森林湖学院艺术教授,新版《詹森艺术史》的主要作者。专攻文艺复兴的艺术史家,她发表了众多有关北方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散文、论文和评论。她的研究主要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
大卫·L·西蒙(David L.Simon),美国科尔比学院耶特艺术教授,2005年获学院的巴塞特教学奖。出版的著作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其分馆修道院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罗马式雕塑目录。

书籍目录

序 言 17
导 论 走近艺术 23
第一部分 古代世界
第一章 史前艺术 1
第二章 古代近东艺术 21
第三章 埃及艺术 47
第四章 爱琴艺术 79
第五章 希腊艺术 101
第六章 伊特鲁里亚艺术 161
第七章 罗马艺术 177
第二部分 中世纪
第八章 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艺术 235
第九章 伊斯兰艺术 277
第十章 早期中世纪艺术 311
第十一章 罗马式艺术 345
第十二章 哥特式艺术 385
第三部分 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
第十三章 13—14世纪的意大利艺术 437
第十四章 15世纪北部欧洲的艺术创新 469
第十五章 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 503
第十六章 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495—1520年 555
第十七章 16世纪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与风格主义 587
第十八章 16世纪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621
第十九章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 659
第二十章 尼德兰的巴洛克艺术 697
第二十一章 法国和英国的巴洛克艺术 733
第二十二章 洛可可艺术 757
第四部分 现代世界
第二十三章 启蒙时代的艺术:1750—1789年 789
第二十四章 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1789—1848年 823
第二十五章 实证主义时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拉斐尔前派,1848—1885年 861
第二十六章 进步与无止境的渴望: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与新艺术风格,1880—1905年 903
第二十七章 走向抽象: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 945
第二十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艺术 983
第二十九章 从战后到后现代:1945—1980年 1037
第三十章 后现代时代:1980年至今的艺术 1077
重要词汇 1111
延伸阅读 1133
索 引 1143
鸣 谢 1188
译后记 1190
出版后记 1196

编辑推荐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编辑推荐: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作者简介

◎享誉全球五十载的艺术史划时代巨著
◎叙述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最齐,插图最丰富的单卷本艺术史
◎艺术通史著作的典范,畅销半世纪的艺术类图书
本书是一部艺术通史著作,聚焦从史前直到20世纪末的西方艺术。该书英文原版自1962年出版以来,迅速占据最畅销艺术史书籍的位置, 成为西方大学艺术史课程的标准教材。
本书以时间为框架,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和现代世界四个部分,以各个时段的代表艺术品和艺术家为重点,阐释了艺术风格及其演变的历史。此外,书中穿插了六个学习板块,补充介绍了背景知识,艺术家的创作技法,艺术史家的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等相关知识,并有章末小结梳理各章重点。全书配有1450余幅插图,每幅作品都经过了调色或专业审核,确保忠实原作,是了解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书籍。
本书是该经典著作的第七版,内容上较之前版本有很大扩充,除了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之外,摄影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外,本版还顺应了当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潮流,扩充了对女性艺术家、当代艺术和文化多元论等当代议题的论述。
--------------------------------------------------------------------------------------------
《詹森艺术史》是一部在学界和社会大众中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一次次新版中不断修订和补充新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提出问题,把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联系起来,鼓励和启发人们探究未知。
——邵大箴,著名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新版《詹森艺术史》反映了当今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中的新观念和潮流。新版对当代艺术的重视也远远超过旧版,选为插图的当代作品更反映了改编者对多元文化论的兴趣,而全球化则是另一被强调的重点。
——巫鸿,著名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传奇性的教材,它曾带领一批批充满求知欲望的本科生穿越艺术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走到现在。詹森的名字成为了艺术史课程中“研究”一词的同义词。
——温尼·海德·米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分校人文与艺术史教授
书中对中世纪艺术的美丽和庄严给出了清晰并权威的阐释。……大卫·西蒙把詹森的杰作变得更可靠,更富启发 性,同时也更为实用。他对这本超越时代的著作做了一次细致而又明智的修订。
——查理·李特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詹森艺术史》的一大进步,本版装帧精美,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高。除了提供基本的历史信息和精彩的形式分析之外,新版还从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加以论述。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术语,感谢作者。
——肯尼斯·E·西尔维,纽约大学美术系主任
戴维斯教授用清晰、有趣且整合良好的散文式语句阐释了古代艺术传统的发展。……这些权威、生动又引人入胜的文本必然会激励读者,并为他们做好阅读后续章节的准备。
——大卫·戈登·米滕,哈佛大学詹姆斯·洛布古典艺术和考古教授


 詹森艺术史(插图第7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1、文字没来得及细看,翻后感觉浅显易懂,十分流畅。是西方艺术史,无中、日、非洲方面内容。 2、图片是我看过国内出版艺术史中色彩最亮的,《梅杜萨之筏》、《夜巡》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夜巡》而言,我记得有的评论说小女孩是画作中唯一的光源,但在本书中我看到两个:另一个是前列金光闪烁的盔甲战士。 3、用纸与中青版《加德纳艺术史》相同,非铜版纸。
  •     首先说,这书实在是太贵了。不过想到是给孩子买的,又能看很多年,也很精致,又大本,又印刷质量高。还是很超值的。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艺术史的书,除了以前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我还真没从来没有看过这类似的东西,都是别的书涉及的,我读一点儿,或者看别的书不明白,我查查资料什么的。第一次这么认真读,虽然只有前两章的节选,但是还是收获很大的,书很大,图很清楚,都很漂亮。看完之后打算买个全版的,当胎教书看。
  •     198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出版《詹森艺术史》台湾曾堉先生译本。陈允鹤先生托我将台湾版文字校勘一遍。核对原文时,发现译本意译之处较多,甚至还夹有台湾的俏皮话。即把此况报告陈先生,因而决定重译本书。此为译作之始。   如何译制原作?当时学术界正探讨这个问题。从态度上分为二种:第一种主张不拘泥于质量,尽快译出,聊胜于无。第二种即我们的主张:要尽全力提高译文质量。80年代初,一时间并露头角且着手译书者既有硕学的年老学者,也有积学待发的中年学者,更有与我同年的文化大革命以后上大学读研究生的年轻人。“尽力提高译文质量”虽然是同一句话,对于这三种人意味不同,也会各有措施。我们的措施就是“组合译制”。   “组合译制”是美国翻译协会重译《圣经》的方法,当时在外交学院英语系任教的时和平、秦亚青正向美国翻译学会会长讨教这种方法。同时,“组合译制”也是玄奘慈恩寺译场的旧例。方针确定后,我约请了中央美院从事外国美术史的毛君炎、李维琨、孔长安,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张保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胡朋组成专业知识见长的一方;同时约请了时和平、孙健龙、顾上飞、以及当时在复旦的汪悦进等专门从事英语教学者组成语言知识见长的另一方。规定各人先试译一段,所有的译者通看所有试译稿,以统一规范。然后两方人员穿插分取原稿段落初译出正稿。接着互校初译稿,专业见长一方的译稿必由语言见长方校改,反之亦然。互校后,再汇集到我手中通稿。通完稿,最后交付邵大箴先生审读一过。经过一年有半的工作,事成。   当时,邵先生和我都参与编辑《二十世纪文库》,执行主编李盛平动员我们将此书编入文库。因为出版编辑工作尚未做,我就冒昧地去同陈允鹤先生商量,他同意了。于是此书改由华夏出版社《二十世纪文库》编委会负责出版,并正式预告、征订,定于1989年出书。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95年,我留学欧洲归来,发现已经画好版式的书稿还存在华夏出版社的仓库里,而当年的译者已如星散。   也在1995年,在中央美院任教的诸迪译出了本书1995年刚出的第五版增补的最后一章,发表于《世界美术》1997年第1期,并建议张琳、何非两位出版家征求我们的旧稿。蒙华夏出版社徐金廷总编的亲自搜寻,找回废稿重续旧事。何非先生胸有成竹,决定重整译稿,定期10个月,1997年10月30日定限。我找到仅能联络的原译者,都无意再做工作,托求高水平的校者,也未被接受。于是我只能独自抚稿思旧。一方面将旧译稿用作讲义,推敲份量;一方面通读稿件,校订内容。并先由温雁,再由盛磊、冯华年、魏苑读打印稿,做文字性编辑。10月中的一天,后三位同学突然“发难”,问我为何倡导学术的“诚实、认真”,却放任旧稿十年后不重制作而面世。我心中感慨不已,真可谓悲喜交集。所悲者,一本译稿,十年尘封,十多年来国内学术水平进展很大,当时所尽心力已不能符合要求。我这一代人,也已从二十多岁的年轻研究生、助教,成为游历多方的中年学者、教授,对自己的缺憾,倍觉难堪。所喜者,“尽力提高译文质量”在北大一定范围内已渐成风气。本来在“重译”与“收拾残稿”两可之间徘徊的心绪,顿时倾向于重译,犹豫难决的心情忽如烟消。这时,我手持按约整理完成的旧稿,奋勇来到何非先生面前请罪,并坚持重译。此境竟何似14年前持“台湾版”面对陈允鹤先生!当年重译多少因自以为是,今日重译则是自以为非,十几年风雨竟造就如此境遇,我心中确有一种坦荡的喜悦。何非先生很吃惊,眼中的斥责稍纵即逝,他当即表示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宁可承担出版风险,也要支持我了却心思。第二天,我召集了八位学生陈兴珠、彭俊军、李诗晗、田原、刘平、盛磊、魏苑、冯华年组成了工作小组,再一次采用“组合译制”,重译《詹森艺术史》第五版。这次重译,沿用旧译稿的全部成果,实际是第三组人加入了前两组一道工作。首先推敲确定了各种格式规范,然后各人分头根据原文重新校译,每人再分别与我逐句核译第二遍,然后译成草译稿,一部分发向选修西方美术史的北大同学广求意见,一部分由小组人等组成研讨会,每周一部详加推敲。草译稿的意见全部集中后,交与此部责任人,由该负责人与各位意见人逐条讨论、修改,打出清译稿,再由专人通读清译稿,润色,最后由我通读润色后出清译稿,结束。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送货什么的都不错书也很好,看来得认真看了,对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     巴洛克之后写的都很有激情。感谢AB教授
  •     甘心被虐,方是真爱
  •     真尼玛厚!
  •     虽然现代主义起就有很多缺失,不过真的是国内能找到的最好的艺术史教材了吧
  •     中规中矩、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史,堆积资料有余,讲述故事不足,看个人喜好,比较倾向拿来做工具书。另外,这个版本没有亚洲艺术史。建议收最新电子版。
  •     看了一年多,终于看完了。今年继续看第二遍。。。
  •     入门极佳。但这开本……着实是太沉了。
  •     定位是入门读物 但是书的部分内容和见解已经达到学术需求
  •     100入的,好书
  •     上礼拜读完的
  •     别再装文艺了,这本可以让你真文艺,更文艺
  •     Jason爷爷是咱学院永远的骄傲
  •     2015年3月于国家图书馆
  •     权威大部头!以后有机会再继续详读
  •     内容丰富,图片清晰。像一本大全,而且很多东西是网上找不到的。值得拥有!
  •     之前上朱青生coursera的课买的,对于课和这本书只能说制作过程都蛮认真的。
  •     了了
  •     这一本是真心不错的~~
  •     课本= =。。
  •     全书包含了从史前到当代的艺术发展史, 还配有1450张印刷精美的插图,爱不释手。 全书译文术语用词前后一致,看得出译者的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看完这本书,我的水平足够可以给同游西方艺术博物馆的同伴当解说了。
  •     借这个来说一个学术确实让人太安逸了,女人,军队,政权祭祀的礼的文本,土地本身的原始建造性,人发光的肉体,两希文明的血气震荡,笔直的道德在用人建造力,艺术和诗歌,交响和生活,这些没有点的事物,会突然溢泄出可能性;使用一手材料,而拒绝二手比喻,这是父性书写的一个基本起点
  •     这是我要认真读的书,虽然只是在读,但是,初步的感觉是,比起国内的艺术史类图书,这部书的水平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另外感觉翻译的还好。致死,原书的标题中分明有副标题The Western Tradition (西方传统),不知为何不翻译出来?
  •     朱青生老师负责主持的组合翻译项目,历经三十年波折,终于出版,这本西方艺术通史巨著绝对值得珍藏。P.S.第7版加入了更多的当代艺术和女性艺术家的内容。
  •     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一点点啃完~
  •     真心是一本好書,不過也真心的貴,但是作為知識補從又不得不買
  •     一切都很好,除了太重,只能在家坐在桌前读,读得很慢。刚读到第一章假期就结束了。2014-09-05
  •     工具书
  •     印刷精美,只是过重,每次翻看都是大工程。
  •     其实政治正确的部分是有点报菜名感的。但材料还挺丰富,读完之后能有点“眼中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之类感觉。两篇后记有点微妙,译者那篇平淡地叙说着四易其稿的艰辛,又坦言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教材;出版社那篇就全是捧捧捧了
  •     真的好重,快递员是扛着送来的哦。还没看但相信它的水准,什么时候中国艺术也能有人编出这样一部书涅?
  •     千余页的大部头。。。总算是啃完。。。真是想来还有点小兴奋。。。
  •     艺术类的教课书级别教材,唯独不喜欢艺术这样主观的东西都被加上了客观的注解,这幅画讲的是这么个观点,那幅画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可能并非专业人士,感觉有点像博物馆导览器的意思,串起来的导览器。
  •     干活的时候当工具书看
  •     贵的不要不要的
  •     权威,经典,需要你看不止一遍的书。
  •     翻译得总体还算比较通畅,有时句子和用词怪怪的,莫名其妙,不知原文为何。
  •     寄送速度意想之上的快,這本書我很喜歡
  •      受益匪浅
  •     这是本字典,不是本艺术史。。
  •     old fashion but classic.
  •     好大一本
  •     索引好乱啊……很不适于查找
  •     对东方艺术观注少,如此写出的艺术史,似乎不够全面。标价贼鬼,之前300
  •     从内容上来说,比《加德纳艺术通史》要多一些,主要多出了对于伊斯兰艺术的描述,而且对伊斯兰艺术的描述比修·昂纳的《世界艺术史》要全面很多,不仅仅是艺术图片的堆积和介绍,还有一些总结性的叙述。但是,背景知识的介绍上比《加德纳艺术通史》略有不足,还有就是有些翻译确实感觉不是遵从的习惯译法,读起来有点不太舒服,总的来说还是算推荐吧~
  •     书的内容很好。但收到时,书的硬皮封面的角已经折出印痕,这么贵的书,实在遗憾
  •     很是喜欢,一本经典的著作.值得学习参考.
  •     这次优惠幅度很大,果断入手了。有点像百科书的大部头,我要慢慢看很久
  •     一部扫尽艺术史
  •     孩子在美国选修了艺术史,给他买本中文版的带过去。美国书超贵。
  •     艺术史是人性的历史。宗教政治权力欲望,艺术不过人性的表现。
  •     非常有趣
  •     这本书用掉一年半的时间,简直佩服从对艺术一窍不通到慢慢啃完的自己,就作为摄影的基石陪着我一直走下去吧。艺术史最终以一名中国艺术家结尾,希望我也是未来的那一个。
  •     西方艺术史经典
  •     断断续续两年才看完
  •     特价来说,这绝对值得了。原价500多的话,我是不买的。老婆很喜欢。
  •     就是。。这个不是乱七八糟的那种流水账,是有意义、有细节的实用艺术史,装帧印刷十分精良,值得收藏。是北大艺术史的教材,权威可信。
  •     真心推荐 据说不错!!
  •     给好评,质量不错。很重,很有分量,内容挺全的
  •     学习
  •     也是通史 要是加上同时期戏剧和音乐背景 就更好了
  •     其实大家不要觉得这书贵,趁京东打折时候买下一本,也不用特意去看,但是作为 工具书,可以当艺术辞典来查。
  •     终于
  •     图片还是印刷得很好的。
  •     内容很好,建议包装上拆成小本更适宜阅读
  •     以前自己也看过也些艺术史的教材,这本教材内容丰富,有一些观点而不是枯燥的叙述,加上相当丰富的图片,确实是一本好书!
  •     如果想深入了解某一时期的艺术面貌的话,还得参看牛津的分卷本艺术史
  •     花了四百块大洋……到手……图片印刷质量确实很赞的说~
  •     已购。
  •     花三天时间生吞了一遍,以后再反复看下喜欢的部分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