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河

出版日期:2016-8-18
ISBN:9787533945735
作者:葛亮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葛亮,一九七八年出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任教于高校。
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电影随笔《绘色》等。著作被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2015中国小说排行榜”“诚品书店2015年度畅销书榜”。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2009年度“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初以新作《北鸢》再次获此荣誉。

书籍目录

自序 一封信
第一章 人世
拾岁
城池
腔调
气味
春色
巫问
声音
第二章 人间
江南
舌尖
霓裳
暂借
书衣
先生
无珠
第三章 行间
诸神
追译
故事
生活
小说
文学
第四章 光景
出神
经年
沧海
镜像
世界
伶人
后记 笔记本

作者简介

《小山河》是两届“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得主葛亮的首部散文集。
朱天心、严歌苓、王德威、阎连科、苏童、骆以军、蔡崇达等海内外文学名家联袂推荐。
从南京到香港,以文字记录这些年“我城”与“他城”间的游走变换。香港意象与金陵风物兼具,各自精彩。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山、港大、荷里活、太平清醮、避风塘炒蟹……从细微处展现这座中快节奏城市的另一面。书中亦书写作者对原乡南京的怀念,虽离故土心不离,追思先人,冷暖入心,情怀不解。也谈阅读写作,娓娓道来,人文掌故中风雅尽显。
《小山河》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中的慢生活,如作者所说“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慢生活代表着专注、平和,与世界惺惺相惜。本书共有四章,分为人世、人间、行间、光景。这些认认真真对人和生活的记录,都源自对生活的尊重。


 小山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座城池,它是我们想要塑造的世界的样子:高耸的山脉是刚劲的骨骼,蜿蜒的河流是温热的血液,无需华丽的装饰或点缀,也不曾拥有宏大壮丽之美,却是我们心中无法割舍的小山河。《小山河》一如《北鸢》被引线牵着:南京是故乡,是带着一丝踌躇踏入的城池,是忘不掉的萝卜味的腔调,也是岁月流逝中零落的声响。香港虽为异乡,这些年,感情却只增不减。或许因为这份新鲜与陌生,才刺激了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也是笛安笔下的龙城,但提到家乡,其实心存愧疚,特别是当友人问起家乡的游玩景点,总会为自己的词穷而感到羞愧,当我读到《城池》这一篇,文中提到朋友追问关于南京细枝末节的东西,先生却不知如何解答“所谓的熟悉,让我们失去了追问的借口,变得矜持与迟钝。”像是为自己找到了台阶,熟悉,真是个不错的借口。整本书里最感同深受的是《人世》这一章,千禧年的尾声,先生来到香港,从此,这里成为他的第二座城,他为课业奔波劳碌,同时帮衬些带着温度和人情味的小店,他好像通晓每个事物背后的故事,所以也会偶尔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景浮想联翩。许多零散地记忆感受拼凑起来,心中的山河开始丰满起来。2014年的秋天,我只身一人来到台北,就读的大学和港大一样,也坐落在山上,秋冬的台北少有晴朗的天气,更多的时候,我用大衣将自己裹紧然后奋不顾身地闯进风雨里。那半年,我几乎走遍台北的大街小巷,听着软糯的台湾腔,习惯性地说着谢谢、不会,好像拼尽了全力想把这座城融在我的脑海里。故乡与异乡是心中城池的一部分,它似山脉,是拔地而起的基础,其余的部分更像河流,蜿蜒曲折,顺势而下或逆流而上,是使之丰满的血肉。心中有城池,如拥有了一方净土,任凭风雨飘摇,内心依然坚定。
  •     《小山河》并不是一本通俗读物,你若速读,它就和你较劲,你若慢一点,它轻盈动人,雅俗共赏。它贯穿作者的祖辈,生活经历,文学阅读,文艺鉴赏,内容连贯丰富,也可窥见作者为何有今天的文学造诣,也不难理解他写出《朱雀》,《北鸢》等在当代文坛如此罕见的新古典作品。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很重要的认识作者的书。葛亮是一个完全不迎合的作家,他懂得文字的纯美,他用文字承载它的纯净,文化,历史,魅力……他也完全不去迎合阅读速食文学的读者,他懂得古为今用,也懂得现代写法和审美角度。无论是影视艺术,读书绘画,都经由扎实而浑然的文字,展现他个人的精神。就是在这温润雅致、不蔓不枝得语言中,扩张着一股磐石之力, 含蓄深沉,将中国文字之干练,之意象,之优美,之精准,加之以现代气息,展示出郁郁葱葱,轻盈而凝重的气韵。在繁茂的世界中体会各样心绪,凝聚为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作者本人的胸怀和个性。这并非表面的精神,而是由外至内的深沉,岂不更加撼动人心。作者在《小山河》中有太多精彩的阐述,更不必我来赘言了。
  •     王蒙先生在《读书三议》中提倡“读点费劲的书”,这读起来费劲的书是什么书呢?用王蒙先生的话说就是“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这些书必然不是迎合的产物,不是顺流而下的,而是需要攀缘而上,适合推敲的书。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葛亮,想到葛亮这几年来的几部著作,从《朱雀》《七声》《戏年》到最近繁体版的《北鸢》,无不是需要攀缘而上,作者需要字斟句酌,读者需要字字琢磨的书。但这本《小山河》却大相径庭,用葛亮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北鸢》的延伸,是大树上伸出的枝丫,是这个大时代中漾出的河流。与《北鸢》的厚重辽远相比,《小山河》是温润的,细腻的,是叶落台阶悄无声息的。如果说《北鸢》是烟锁重楼江山阔远,那么《小山河》就是庭院里的一株樱桃、一片黛瓦、一袭珠帘、一尺锦锻、一副尺牍、一方砚台、一幅字画、一粒朱砂。《小山河》一共有四章,分为人世、人间、行间、光景。当谈及这四章代表的意义时,葛亮透露,“这四章的标题串联在一起,便是"人行世间的光景"。我希望这并不是让人觉得非常学院派的一本书,我写小说的方式是把自己藏在后面,这本散文给了我一个空间把自己和读者放在一起。”所以,整本书细碎却不琐碎,严密却不严苛,有着民国文人的风雅,又透着当代年轻作家的清锐,既可深入,又可浅出。可以说,葛亮的文字得古人的素朴,却又不失洋气,好似一件寻常的衣裳,总能在袖口或者领间找出别致的装饰来。葛亮生于古都南京,后远赴香港求学并定居。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山、维多利亚港、港大中文系、红磡、荷里活道、椒盐濑尿虾、避风港炒蟹、雪冻豆腐花、张爱玲、太平清醮……于细节处彰显一座独特风味的海港城市。间杂作者对原乡南京也着颇多笔墨描述,虽离故土心不离,梧桐树、云锦、鸭血粉丝汤总能让他瞬间由别意切换成乡情,甚至他不远千里到贵州安顺天龙屯堡去探寻朱元璋屯田戍边时期的南京移民,可以看出葛亮对乡音乡情的不舍。这次葛亮没有讳言自身家族的光环,于开头的序言中便谈及祖父葛康俞,这个出身怀宁执教于国立中央大学的鼎鼎有名的鉴赏家,留有《据曾几看》存世,葛亮对这部著作视若珍宝,去台时几次去见证真迹,追怀先人,以铭其志。《小山河》似乎隐隐约约藏了许多暗线,这些暗线就在葛亮的行迹中,在行迹之后的行文中,悄声记录着祖父在他身上留下的血脉,可以是眉间,可以是双手,可以是足下。有些东西是注定了的,虽然葛亮说去港大读书时并未想过要做一个作家,但身体里的小山河不会随着人移事易而有所变迁,终会有朝一日开出花来,而这花怕是要等《北鸢》面世才能一一揭晓了。葛亮祖父葛康俞葛亮本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人生一路走着,记人叙事留下的墨迹,文字古风犹存又潇洒练达。香港大学、深圳就业、加拿大留学、南京和香港、南京话、台北、香港周边小岛、越南通灵师、臧女牵马和面塑艺人;吴承恩性敏归有光真挚沈复温润周瘦鹃用情刘半农好胜朱自清性情钱杨神侣叶灵凤掌故;谈美食及其小说饮食张爱玲装帧鲁迅……后面是书评影评等。
  •     罢了
  •     一均之中,间有七声。
  •     把大开大合的历史变迁和浮世苍生的反复无常,用这种平静温暖的笔触写出,让然顿觉平凡的坚强。上一次读到这种不声嘶力竭却有力的文字,还是杨绛的《我们仨》。
  •     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书。细看也好,囫囵也罢,都是有一份情趣,三分情怀的。字里行间,正印证着我所追忆的香港,有独到的见解,颇丰的文蕴和难得的情怀。这年头,我是看重情怀的。
  •     “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 喜欢写香港那几篇。
  •     目录很唬人 内容过目就忘
  •     葛亮曾形容自己道,“我是年轻的表皮下住着一颗老灵魂”。读完《小山河》会很自然地想到这句话。有人婉转形容这部作品是“现代人的精神还乡”。《小山河》里有葛亮的大河山,也有现代人失落的精神家园。——当然,这是当时为了去某社想的句子。内心觉得,这本书就是各种杂志的小文拼凑,编辑意义不大。不过还是很喜欢果麦的一句评论,有一种人,见过最美的星辰与大海,却依旧热爱下雨的庭院。
  •     2017.2.12于Schipol机场
  •     从书中读到有关于南京的点滴,特别怀念上半年在南京转悠的日子,对这座城市的喜欢又多了几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悲哀在于自己所见所闻太少,不能与作者站在同一高度看风景。书中提及了很多书名、人名、电影名,有时间可以逐个了解了解~
  •     清减 疏淡 少年老成感 整体还行 不要夸大
  •     迷之欣赏。一早跟朋友说,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再次被葛亮迷倒了。
  •     是看这本书读懂葛亮的《朱雀》的。
  •     葛亮的文字一如既往 这本集子里的南京和香港都好得让人想去生活一段时间
  •     草草看完整本书却有种我还是看的书太少的落寞感,书也好电影也好戏曲也好历史也好,还是看的太少想的太少
  •     有趣的書
  •     平平。没有特别触动的地方。
  •     一般般吧
  •     随笔。可看,不过也一般。只是喜欢他文字,所以买来看。
  •     葛亮的文字虽还没有化开,但内里有几篇写得着实不错。
  •     和脚下的土地和人有关,和心里的牵挂有关。入了戏,寻常字句,竟看的湿了眉目。小山河,大抵如此,在异乡安放着敏感的心和眼内的山水人情。葛亮的文字给我惊喜,开始拾起书本.
  •     作者够博学,文字功底够深,然而我等并不感冒。
  •     可以看出作者看书之多,博学多才。全书围绕香港、南京、上海展开。互为镜像,不断回忆。文笔很好,却不是很吸引我。
  •     不要买
  •     越看越酸,却是让人自卑的酸,作者在字里行间里不断掉书袋,其实也是一种自豪。有几个词用得太多都洗脑了,例如“旁逸斜出”和“念兹在兹”。对文学和电影的解读真是透彻,但是又觉得过于参考答案了,缺少了自身最本质的感受,太过功利性地去解读那些符号与隐喻,我反而觉得缺少了很多乐趣,不过作者应该是乐此不疲。真的很羡慕这样的词汇量,为此多加一星。
  •     七声过后简直江郎才尽
  •     被高估的作家啊
  •     关于城市的记忆,文学和电影的漫谈,对于香港和上海历史文化的对比,从影像人文中进行分析,时间的感受以及生活的印象,平淡但真实细腻。
  •     四十分钟翻完,收集到陈存仁两本书,算是有收获。
  •     喜欢前半部分
  •     睡前读,软软的就困了,又有点冷清。
  •     在良好的文学氛围中浸淫长大的名家之后的喜好杂陈,引经据典和文学评论的部分看不太懂,"念兹在兹"感觉无处不在。就随便看看,还是有一些喜欢的篇目,喜欢这种从容考究的叙述方式。
  •     前面几篇的文笔我是很喜欢的 语言风格觉得读的很舒服 后面就一般了 有堆砌的嫌疑
  •     没读过七声 北鸢开始接触葛亮 写港大 写张国荣和梅艳芳 写南京 引人入胜
  •     作者遣词造句非常的学院派,只能仰望。。。
  •     前半部情怀后半部功力,香港和南京,只有去过、生活过在这两个城市的人,才能看懂前半部分
  •     平淡的生活里,也有不一样的山河。
  •     很喜欢叙事的节奏很舒缓
  •     个人觉得这本有点凑数出版之嫌 没有很出色 但是拿来打发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
  •     一星给葛亮 一星给旁征博引和平铺直叙 一星给图书设计 等我下次再看 看懂了再来考虑加不加第四颗星。
  •     很好看诶,有作者读书观影人生的体验,加上他的学术背景,“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
  •     突然就喜欢了葛亮。读其一系列作品,深见其博学与敏思。《小山河》里,分章叙写生活的感思,一笔一画,落笔成趣,字词构思间的精巧不必言说。
  •     喜他谈香港 张爱玲笔下上海和香港的对立 他的平生求学写作揾工记事。但谈到文学表达手法考究,引经据典,阅读兴趣和耐心就难以为继了。一方面缘于他涉猎广深难免为理解文意的人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共鸣不到只怪自己读书太少;另一方面,引典到落论这个过程,在表达上有些曲折,把人绕在里头出不来,也是作者的改进方向了?
  •     越看越有趣
  •     当成文学课的课堂笔记来读的。好文笔。
  •     专业性太强了,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很难去看懂,很遗憾,我没有。
  •     有意思的小短文。
  •     看懂的部分超爱,看不懂的就只能心痒痒
  •     书香门第的后代非比寻常
  •     一瓶红酒还是没有好眠到新年清早。不喜欢过节,文字是夜幕也是烟花。小山河,小岁月。愿新的一程里,读书写字看戏喝酒出游买裙子,都得心意,自足自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