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69906934
作者:[法] 罗布,[德] 罗切特,[法] 勒格朗
页数:278页

书籍目录

第一部:逃出者
第二部:勘测员
第三部:涉川

作者简介

地球气候突变,成为严寒的地狱。幸存的人类躲进一辆被永动机驱动的列车,在冰封的大地上无休止地运行。一旦停下,所有人都会冻死。
列车内,生活在末节车厢的人饱受拥挤、肮脏和饥饿的折磨,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 普罗洛夫不堪忍受这一切,打碎玻璃,试图逃到前面的车厢。
然而,随 着向车头方向前进,眼见的一切让他感到震惊和迷惑:早就应该消失的咖啡、烟草、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原来尚存在车上;人们对神圣的永动机贡献着狂热的崇拜,仿佛新兴的宗教;而末等车厢的人能活下来,全赖来源可疑的食物……越接近车头,就越接近宿命的谜底。
封闭的列车包裹着整个人类社会,无人能逃脱流浪的命运。
普罗洛夫怎么办?雪国列车会把最后的人类带往何方?
“2005年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拿起这本漫画,那个瞬间我意识到,这将吞噬掉我整一段时期的生命。从那时起,我的一段危险异常的电影冒险就已经开始了。”
——《雪国列车》电影版导演 奉俊浩
“像这列车那样极端虚伪的反乌托邦社会,还有资格被称为人类社会吗?到底要像一个人那样死去,还是像蟑螂一样活着?只有打破这个框架,才能想象“革命”不只是摧毁,同时还有新生的意味。”
——廖伟棠


 雪国列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类型文学特别是幻想文学里,三流小说讲故事,二流小说塑人物,一流小说创世界。照此标准,在欧漫这片尚未充分挖掘的处女地里,雪国列车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读全本,《列车》的叙述重心,始终在于列车的内部环境刻画,无论是供人类生活的硬件设施,还是管理列车的独裁秩序。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百转千回的故事和感情,也没有让人热血沸腾、久久难忘的主要人物,全书真正的主角,是生存重压下人们的决绝和绝望,是人性中的残忍和怯懦,是生存的欲望与生活的希望之间,那个存在已久的敌意。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雪国列车由一个故事,演变成了一个平台大IP。三部曲中,其实出现了两辆完全不一样的雪国列车,里面的硬件陈设和政治秩序都迥然有异,但一样的都是末日环境下人心的绝望和人性的黑暗,是压迫和欺骗与反抗和觉醒的激烈碰撞。换言之,只要作者们愿意,这个故事其实可以无限制地写下去,千里冰封的世界里,可以运行着无数辆列车。狭窄的生存环境里,可以有无数个觉醒者在黑暗中醒来。人们会在这样的设定中发现,与本已稀缺的阳光和自然资源相比,互相理解的诚意和主动沟通的民主,更是人类社会的稀有物品。在生存的重压下,我们离人吃人的专制制度,永远可能只有一颗炸弹爆炸的时间。正是这样的内涵,使得雪国列车一定会成为幻想文学界难以忽略的经典历史记录之一。但列车的不足之处也同样在此。罗布们或许是太关注于列车本身,虽然创造了一个一流的世界,但确实没能写好一个二流乃至的三流的故事、塑造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人物。译者提醒读者们要注意作者们的悲观厌世,虽然这里有避免被复兴门外大街2号墙壁的用意,但却无意中指出了里面人物和剧情的无力。书中各种力量碰撞的结果,并不是通常美国文明所熟悉的末日重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奉俊昊的电影版更接近美式文明的内核),而是一种巨大的幻灭。如果说第一列车的主人公到达车头后,还只是面对无休无止的寂寞与孤独时,第二例车的主人们,就直接在面对上帝之手般的玩笑了。同样的历史,第一遍是悲剧,第二遍通常便是闹剧了。第三部结局那虚无缥缈的歌声,让之前一切的政变、阴谋、牺牲、死亡、做爱都变得荒谬可笑。不过好在,最后的那一组泰卦,抵消了主人公虚位的遗憾。即使最后面对的是这样巨大的扭曲和荒诞,我们还是要做自己的工作。而这也就是阅读末日文学的意义,我们既要在死亡中释放内心的黑暗,更要在幸存中寻找坚持的希望。最后的人,也要做一个存在主义者。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电影做了更大改编,拿“历史”教育小朋友的段落漫画里并未出现。确实是个想象奇特又具有批判性的故事。
  •     汉化做得不错,其中对于卦象也有考究。排版也不错。对啦,看完漫画之后才觉得,跟电影完全是两个故事。
  •     世界观架构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总觉得太单薄,果然还是漫画能讲的东西太少了?
  •     虽然分不清谁是谁,但还是感觉比电影深刻多了
  •     给了柳暗花明的希望,又摆出让人垂泪的结局。
  •     作者倒是赤裸裸地一个希望也不给。相比之下,奉导演应该是考虑了观众能接受的程度,在最后给了缕阳光。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关系,个人比较喜欢电影)
  •     反乌托邦的先行者,原作过于概念化,不如电影改编来的流畅
  •     比电影好
  •     2016年第59本 如果再也看不到第三章,那就假装自己看完了吧~ 一本边看浑身会发冷的法漫,对未来人类命运的预言。
  •     第一次看法国漫画,没错竟然是漫画,怪不得索书号J开头,还以为是小说,有种被骗多年的感觉……科幻主义和反乌托邦,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透过了潦草的黑白画风和跳跃的分镜,然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的末日绝望气氛,情节还是缺乏一点细节不够流畅的感觉
  •     后边看着有点乱了~~~第一部很精彩
  •     冰冷未来,阶级列车,苟延残喘成这样,真不如手拉手一起扑街算了,最后那结尾,哈哈哈够讽刺;奉俊昊的电影版大约可以视作第四个故事。
  •     第一部分和后两部分竟然是同一个人画的……
  •     漫画 无聊翻翻
  •     Stay way unless you're a teenage boy.
  •     发人深省的末日题材,封闭的火车里,人性在变异与疯狂。
  •     这个梗很好,属于土壤系可以大做文章生根发芽的那种。但故事本身其实多少有点无聊了,没什么高潮,结局也有点怪怪的,感觉是土好但种了棵苗刚长出来就给拔了。另外画风其实不算我中意的类型了,狂放派啊。在北京的一个好处就是,这么贵的漫国图就有不用买来看。不是我想收实体书的类型。
  •     绝望的作品。
  •     终于看完了,感觉剧情上有时候进展太快,但是想法和内涵特别好,对第三部结尾印象深刻啊。
  •     总体尚可,就是读到后来没什么耐心。 一般吧。 反乌托邦的故事,其实最终努力后不一定就是结果。
  •     电影漫画两种风格
  •      被震撼到了。。刚在图书馆看完,一路呆呆地走回来。啊,总是喜欢这样的结局。到现在不再太迷恋那些命运般的悲剧了,反而是一种不动声色和局外人的旁观视角更能打动我。以及,一开篇就联想到还没看完的《死屋手记》,有种微妙的共通处。
  •     喜欢第一个部分
  •     理想主义反作用于人类。
  •     相比电影,漫画构思更复杂一点,还有我也更喜欢这个略显绝望的结尾。
  •     很少读漫画,不习惯漫画形式。故事的内容和形声文字的风格好像有点不搭。人物的形象和黑白色真是比文字还冷酷。视线之内太繁杂,找不到焦点。
  •     电影的深度要比书好很多。
  •     排版和黑白画面真心累
  •     第一部最棒,对整个社群没有了作用的人类(狮子、牦牛、鹿等等等等)是不是应该被自身社群所舍弃呢
  •     黑白漫画的末世感和机械的冰冷感似乎更露骨。三部曲没有狗尾续貂,引入的易经也非常符合当时的小众审美,罗切特的画风骤变似乎也昭示着他是如何一步步地对人类厌倦的。
  •     内文纸张加字体以为自己看到盗版港台漫画,终于看到手写字比我还丑的了,那几个拟声词真是瞎了。画的不错,但有两种画风转变,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前一种画风有点僵,后一种像分镜草稿有点简陋。这本书就尴尬了,和编辑写的前言一样尴尬。
  •     All my love was in vain 滚石好像不是我的菜耶..
  •     在讲述列车原本的故事之外,对我个人而言,还打开了欧漫的一扇窗。
  •     看完电影再来看漫画,太失望了。
  •     看过书后特地去看了电影,传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想法,说不上那个更好,只能说:有希望总是好的。 但是细节上漫画处理得更好,或许是韩国导演拍的原因特地加了一个韩国人物,但较之漫画中通过一对“情侣”来推进剧情发展显得有些弱。
  •     电影改编得太简单了。
  •     沒有很讀懂。
  •     恩…
  •     当时在西西弗看完它 都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去翻看结局。——人总是这样,乐此不疲地寻求着自我讽刺。
  •     这3分完全是给第一部的,后面续的画风变了也罢了,感觉各种凌乱。
  •     2017年已读018。比电影版要冷静也冷峻得多哦。奉俊昊还是太“热”了。
  •     看的好痛苦,一整夜。感觉后面两部其实更不鸡肋,可惜太困,画风又太不讨喜,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困。
  •     第二三个故事好评,但韩国那个导演却偏偏选了最乏味的第一个改
  •     后面两部乱七八糟的 很多欧洲漫画叙事真是大问题
  •     很好看的科幻漫画,设定很棒~
  •     第一部四星 后边两部一般
  •     画风真赞
  •     长篇都用来讲思想,只能在短评中说漫画。黑白色,很脏、很乱、很草,末日氛围中,别有一番感觉。对于熟悉了精致和清晰的人来说,这样的画幅,很具有冲击力。
  •     喜欢这个结尾。
  •     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