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201077482
作者:赵聚军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各民族自治区的行政地位,即相当于乡(村)、区、县、专区或专区以上的行政地位,依其人口多少及区域大小等条件区分之”到1952年底,全国已建立起省级民族自治区1个、地级自治政区9个、县级自治政区28个,另外还建立了近百个相当于二区级和若干个相当于乡级的民族自治政区,此外,旧中国对蒙古族民众实行统治的盟旗制度也被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改造后的盟旗制度虽然保留了原来的称谓,但盟、旗的性质已不再是一个集军事、生产和行政于一体的机构,旗演变为县级行政区,盟则演变为自治区与旗(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分治区,成为自治区派出机关的辖区。 (四)特殊型政区的没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曾经在一些尚未开发的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为筹建县制而设置许多设治局,可以视为当时的一种特殊型政区。到了解放初期,全国尚存34个设治局,分布于云南、两康、四川、贵州、新疆、甘肃、陕西、青海、河北9省 从1950年开始,设治局被逐步撤销,或改建为县,或并入其他各县。这一时期,为厂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建设,开发自然资源,陆续设置了一批具有综合性职能或专门性职能的特殊型政区它们多冠以反映其管理对象特点的名称,如特别区、矿区、工业区、盐区、垦区、中心区等等。 二、政区体系的逐步规范阶段 1954年9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同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我国的政区类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地域型政区分为省、县、乡建制;城市型政区分为直辖市、省辖市、县级市、镇建制;民族型政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旗、民族乡建制。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处于深刻变动和凋整的阶段,因而对行政区划类型的调整和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探索性质,以致在1958年之后开始出现一些曲折和失误。 (一)地域型政区频繁调整 1.继续撤并省级政区 在大行政区被完全撤销以后,省级政区重新成为一级政区 但大区的撤销却使得另一个问题很快凸显出米:在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下,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领导近50个省级政区,显然已经超出了合理的管理幅度,不利于中央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内容概要

赵聚军,河北永年人,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主要从事行政区划、城市治理、地方政府管理的教研工作,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在研课题。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背景分析
一、本书缘起
二、理论价值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三个主要视角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三个基本流派
第三节 研究框架
一、基本命题与主要概念
二、主要支持理论
三、基本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特色
三、研究工作的限度
第二章 回顾与比较: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节 基本形式:政区层级结构的演变与反复
一、州、郡时期: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化
二、道、路时期:从二级制的复归到准三级制的常态化
三、行省时期:近代政区层级结构的基本成型
笫二节 主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
一、一级政区越划越多
二、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
三、内外轻重的转换
四、监察区由虚入实
五、县制稳定的根源:幅员的有限性与施政的非军事性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节 改革前的行政区划凋整
一、政区体系的初创阶段
二、政区体系的逐步规范阶段
三、政区体系的曲折运行阶段
四、行政区划层级体系的演变
第二节 改革以米的行政区划调整
一、城市型政区的快速扩张
二、其他类型政区的调整
三、行政区划层级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后行政区划调整比较
一、基本指导理念的变化
二、重点调整区域下移
三、调整力度趋于缓和
第四章 当代西方典型国家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节 美国:多中心治理体制的代表
一、美国行政区划的沿革和现状
二、多中心体制与大都市区政府的“巴尔干化”
三、“巴尔干化”的主要弊病
四、“巴尔干化”的制度与文化根源
五、专区:“巴尔干化”的次优选择
第二节加拿大:传统区域主义的践行者
一、行政区划的演变及主要特点
二、重组大都市区的基本诱因
三、重组大都市区的初级阶段:双级体制的推行
四、重组大都市区的高级阶段:合并组建单中心市
五、典型案例:多伦多大都市区的重组
第三节 英国:探索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
一、英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二、二战后的结构性调整
三、典型案例:伦敦大都市区的重组与反复
第四节 两方行政区划改革的公共服务导向
一、行政区划调整重在节约服务成本
二、行政区划调整重在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
三、行政区划调整重在促进服务均等化
第五章 规律性认识:行政区划服从于政府职能重心定位
第一节 历史经验归纳:政府职能定位与行政区划调整目标的耦合
一、古代中国:皇权本位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强控制”导向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整秩序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强政治”导向
三、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强经济”导向
四、西方典型国家:服务型政府与行政区划调整的“强服务”导向
五、小结:政府职能重心定位与行政区划调整基本目标的阶段性耦合
第二节理论支持:行政区划服务f政府职能重心定位的应然性
一、政府职能演变的基本轨迹
二、对政府职能重心定位认识的阶段性
三、行政区划服务于政府职能重心定位的理论应然性
第:节现实反映:行政区划服务于政府基本执政目标的具体表现
一、完善地方政府体系的基础
二、实施政治控制的基本手段
三、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
四、小结:行政区划调整服从于政府的职能重心定位
第六章研究结论:新时期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控制—服务”导向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对政府职能重心的重新定位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三、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不等于忽视统治职能
第二节 “控制—服务”:新时期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导向
一、“控制—服务”导向的基本内涵
二、发挥行政区划控制作用的现实必要性
三、行政区划配合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有效履行的现实可能性
四、“控制—服务”导向的层级分布
第三节行政区划改革的其他限制性变量
一、自然地理因素
二、经济活动因素
三、历史文化因素
第四节 当前行政区划改革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认识偏差
一、过于强调改革的经济导向
二、忽视改革的控制作用
三、无视改革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影响
四、行政级别对改革的制约作用过大
第七章 结论推广:“控制—服务”导向的操作化
第一节省制调整
一、省制的基本特点
二、省制调整的复杂性
三、调整的基本思路:总体稳定与大城市的政治平衡作用
第一节 大都市区政区结构的合理化改造
一、对城市化道路的重新审视
二、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三、初现端倪的大都市区治理困境
四、坚持“单中心广域市制”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 市辖区的分类改革
一、市辖区体制的沿革
二、市辖区的主要类型
三、各类市辖区施政性质的差异与分类改革
第四节 县乡整合
一、县、乡整合的必要性
二、县域整合的可行性
三、乡镇改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结语:更加全面地认识行政区划改革的政治和政策意义
一、行政区划应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行政区划应成为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政府发展模式转型与研究范式转换》由赵聚军著,长期以来,行政区划研究主要限于政策工具层面,整体理论层次有待提高。与中国相比较,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体系多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自然形成的,“区划”色彩有限,已有研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就是说,行政区划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更需要从政治发展和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特别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强化相关研究。

作者简介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政府发展模式转型与研究范式转换》立足于基础理论研究,并尝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来看,通过历史经验、理论支持和现实反映三个层面的分析,《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政府发展模式转型与研究范式转换》将行政区划调整与政府职能定位的内在联系归纳为:行政区划改革基本目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职能重心定位及相关制度安排,而行政区划改辈本身则始终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政府的基本执政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政府职能重心定位的具体界定,进一步将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应然指导理念归纳为“控制—服务”导向:对于省级政区的调整,应主要从适度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维护中央权威的视角审视;对于地市以下层级的行政区划调整,则应主要从统筹公共服务、降低施政成本的视角评判。最后,结合实践,《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政府发展模式转型与研究范式转换》对“控制—服务”导向进行了推广,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