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108051850
作者:余戈
页数:654页

书籍目录

增订版前言
序一研究战争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朱增泉
序二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乔 良
序章他们在寻觅什么?
第1章惠通桥的“罗生门”(1942年5月5日—6月1日)
第2章松山:兽军盘踞的要塞(1942年6月—1944年4月)
第3章大反攻:西线有战事(1944年4月17日—6月3日)
第4章一战松山(6月4日—7月1日)
第5章二战松山(7月2日—7月6日)
第6章三战松山(7月7日—7月11日)
第7章四战松山(7月12日—7月19日)
第8章五战松山(7月20日—7月25日)
第9章六战松山(7月26日—8月2日)
第10章七战松山(8月3日—8月19日)
第11章八战松山(8月20日—8月27日)
第12章九战松山(8月28日—9月1日)
第13章十战松山(9月2日—9月7日)
尾章松山战役检讨
松山战役大事记
松山战役相关纪念设施考证
附图
附表
历史照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
松山战役(包括密支那、腾冲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余戈(本书作者)
余戈的这本书,有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
(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面对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朱增泉(中将,《观战笔记》作者)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
《1944:松山战役笔记》像一块厚厚的板砖朝我劈面拍来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质量和沉重,也让我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鸟气:总算在期待了如此多年之后,看到了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放在世界战史文学橱窗里毫无愧色的作品。
即使如我这种以读战史为己任的读者,也很少读过如此这般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作品,以致我至今闭上眼睛,都能马上想象出那片寂静的战场下,被太多的鲜血浸泡过的钢铁和铜的腥气以及暗红色的泥土!
——乔良(空军少将,《超限战》作者)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是他们所说的“玉碎战”,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滇西的松山、腾冲和缅北的密支那。这三个地方都是中国人打下来的。
—— 余戈


 1944:松山战役笔记(增订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今天终于把松山战役笔记读完了,确实有颇多想说的。首先是,因为之前也读了不少描写战争的书籍,但大多属于大战争,宏观的,很少有聚焦于某个具体的战役甚至某场具体的战斗的。比如王树增先生,他的《远东:朝鲜战争》和《解放战争》写的都很好,我十分喜欢。但与余戈这本书却是聚焦点不同。首先要说明,这并不是说聚焦于大就是不好的,而聚焦于微观就是佳作。二者各有优劣,应当相互补充参照,方能让人看到真实的整体。因为个体的人在他当时生活的时代,一定是处于一个微观的视角,而这时补上宏观的大局,就可以让后人有更清晰的认识。而结合微观的细节,则让人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说到细节,不得不说,本书虽然引述了大量的文献,包括日本学者的著作和大量亲历者的口述,但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有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的感觉,似乎有些太过枯燥乏味了。是不是有些文学性的笔法会更加吸引读者?但是那样会不会背离了纪实文学的初衷?这些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在让人一口气读完这一点上,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做到。之前也读过些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作品,对于相应的史实有些许了解,但是从来没有如此这般的聚焦于一场微观的战役。以至于让我觉得,作者的那些关于战斗激烈的描写似乎是夸大其词。直到我看到最后,伤亡统计的数据,才感觉到那也许是真实的。毕竟考虑到当时国军的军兵素质和日军的强悍战力,确是不易。读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拿那时的国军和后来内战中的国军作对比,总觉得人心向背和正义这种东西,确是有着颠覆性的影响。以国军来说,其实不管是抗日还是内战,国军都有所谓的抓壮丁以补充兵员,但是抗日,人人怀保家卫国之心而能做到同仇敌忾,即使一时失利依旧能保有旺盛的士气。而内战时则大不一样了,因为国人相斗就讲求立场和利益了,而抓来的“壮丁”,多为农民和小市民之类社会的底层,而这些阶层恰恰为共产党的统战对象,而且国军为保卫大城市而战,而解放军为了保卫自己的土改成果自己的土地而战,对士气有着巨大的影响。书中大量引述品野实和太田毅的作品,能感到他们两个的作品中饱含着强烈的主观个人色彩,作为一个日本人的立场。而余戈似乎全程都在努力压抑自己作为中国人那种要喷薄而出的强烈的感情,为了做到客观真实。说实话,这个在写作纪实文学上应该很重要吧?不过这个过程想想就觉得实在是太痛苦了。想说却不能说。不管怎么说,本书确实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微观战史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和作者去涉足其中,并写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考订细节,重现战斗,一个民间研究者太不容易。从书里不仅能看出双方军人的较量,也可以体会到战争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较量,只可惜当时中国发展层次比日本低得多,付出代价会大很多,胜利更加可贵。
  •     用再华丽的辞藻来铺述与粉饰,也抵不过书中最后国军将士阵亡名单的震撼。
  •     正面战场不多见的进攻性胜利
  •     很多细节,很多细节,颠覆了对历史书籍的认识。
  •     《序章 他们在寻觅什么》 可以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     同作者的《腾冲之围》我啃了大概两个月没啃完,有次老导看见我一脸痛苦的抱着厚书看,说“不如你先看松山,由浅入深,回过头来再看腾冲比较好”,于是我就补了松山。果然松山这本看起来就不那么困难,更容易懂,也更容易让人代入感情。挺上瘾,闲下来就会拿出来翻,大概一周就看完了,地图附在书后,查阅起来有点困难(腾冲就改良成地图单独成一小册),语言平实不花俏,史料多却不累赘,中方日方都有,双向参考,感叹小日本的堡垒坚固让我军久攻不下一个山头,也感叹战争的残酷、日本底层军官的愚昧、国军的牺牲。很好看。推荐购买三联出版的增订本,内容更丰富。
  •     作者才是真正的军迷,任何的细节都不放过,翔实、严谨、敬畏。
  •     赞。
  •     很好,资料很翔实,受益匪浅。
  •     副标题中的“笔记”二字可谓名副其实,本书厚达654页,作者多方搜集资料,澄清了很多事实,但欠加工,离《自由与荣耀》《日本帝国的衰亡》《巴黎烧了吗?》等优秀的非虚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