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21832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觉得我应把它们看作基督之后的,仍存尘世的“上帝之子”。 羊面对死亡时的不抗争在常人看来只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而苇岸目睹了羊的受难过程后却进行了如下思考: ……在更大的背景下,我看到神沉默不语。它有自己的公正,它以一种人所不见的大的循环,保持着万物的终极平衡:草食泥土,草被草食者食;肉食者食草食者,肉食者被泥土食。在这样的前定秩序面前,任何狭隘的自诩强大与得胜,都将遭到它的蔑视或取笑。 从海洋来的雨,还要被河流带回海洋。那吃草的,亦被草吃;那吃羊的,亦进羊的腹里。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怎会拥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唯有苇岸,才能在一个大的现代化吞噬人的本性和生命的本真之气的时代中投身于自然,倾心于生命。也正是因为如此,苇岸才能把我们的灵魂带到沉静的自然面前,聆听生命的声音。 苇岸往往由自然生命的思考走向人类社会的思考,这一点与他最喜爱的梭罗有着惊人的相似。《去看白桦林》是苇岸的第一篇散文,写于1988年初,他在落满叶子的林间走动时如此思考:“我一直崇尚白桦树挺拔的形象,看着眼前的白桦林,我领悟了一个道理:正与直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哪棵树在生长中偏离了这个方向,即意味着失去阳光和死亡。正是由于每棵树都正直向上生长,它们各自占据的空间才不多,它们才能聚成森林,和睦安平地在一起生活。我想,林木世界这一永恒公正的生存法则,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适用。”①在苇岸心中,自然的生存法则是至高的,它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苇岸对劳动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曾在春天写下了这样的话: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天空已经变蓝,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我常常产生这个愿望:一周中,在土地上至少劳动一天。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对于苇岸来说,劳动不仅仅是创造财富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有趣而轻松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是人与自然发生紧密关联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苇岸说:“看着生动的大地,我觉得它本身也是一个真理。它叫任何劳动都不落空,它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看到成果,它用纯正的农民暗示我们:土地最宜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人。”③苇岸对麦地和农民的感情是深厚的,他非常喜欢张炜,因为他是“对劳苦农民给予深刻同情和关爱的”④一位作家,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是可贵的。 苇岸对麦子怀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的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五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的精华”。

内容概要

张晓琴,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等。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等奖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一生态文学的界定 二研究状况之回顾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精神资源 一中国传统生态精神 二 中国现代文学中隐约的生态意识 三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四西方生态文学创作 第三章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 一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主要类型 第四章自然的危机 一徐刚:唤醒黑屋中的沉睡者 二麦天枢:山河的挽歌 第五章自然的信仰 一苇岸:大地上思想的芦苇 二张炜:融生命艺术于自然 三韩少功:山南水北的自然寻根 第六章自然的悲剧 一于坚:大地逝世的悲歌 二贾平凹:勃发生命的消亡 三阿来:一切成空的村落 四杜光辉:可可西里的失衡 五郭雪波:沙化草原的找寻 第七章自然的呐喊 一陈应松:豹子最后的独自 二沈河:替一棵树说话 第八章自然与女性 一周涛:大地撕裂的疼痛 二成一:走向真实的自我 第九章高原生态的发现者 一西藏生态的第一次全面发现 二个体意义的西藏 三精神的西藏 四马丽华的困惑 第十章矛盾的生态精神 一罕有的生态文本 二大游牧生态精神 三矛盾的生态精神 四《狼图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