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567526417
作者:马岱姝
页数:112页

内容概要

马岱姝,四川成都人,在英国留学生活多年,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设计硕士学位。曾经为多本中、英文杂志和文学图书创作封面和插画,曾夺得企鹅中国公司举办的图书封面设计大赛第一名。《树叶》中的两幅插画荣获2014年第八届英国切尔滕纳姆插画奖,目前,她居住在巴塞罗那。

作者简介

《树叶》是一部风格独特、画风细腻的原创绘本。作者用一百多页、五百多幅彩色铅笔插画,讲述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城市故事。
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冬天,树叶纷纷不停不休地落下,时钟和管道组成的庞大的机械系统布满了整个城市,巨大的工厂冒着黑烟,像一头睡着了的野兽趴在地平线上。在满地凋零的落叶中,青年捡到一片发光的树叶。这是一片饱满的、没有干枯的叶子,叶子表面上那几点若隐若现的光亮都是青年从没见过的。
这片树叶从哪里来?它为什么发出特别的光亮?它会不会属于一棵没有被冰冷的冬天控制住的树?它会带着青年去城市里什么样神秘的地方 、遇到什么样的人和故事?
——————————————————————————————————————
马岱姝的《树叶》敏感细腻, 技巧无可挑剔,是一个反映当代人生存状况的深刻寓言,它也证明了她运用绘本这一媒介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卓越。
——Gary Groth(美国漫画出版家,Fantagraphics Books创始人、Comics Journal总编辑)
岱姝的世界里永远下着铅色的大雾,有一种冷冽的未来感。在这里,时间失序,生命失重。可是绝望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拨开大雾,为人们掬起一簇雀跃的光。
——张悦然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马岱姝一个很特别的设计作品:首饰藏在混合砂土直接做成的盒子内,你得剥开砂层才能找到它。读《树叶》也有同样感觉。在灰暗的氛围中只露出很小一点微光的轨迹,我们得沿着巷道追寻,穿过层层覆盖的城市,就像剥开砂层寻找宝石一样。至于微光的含义,越难以定义就越宽广多义。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你如果面对真实的自己发问,自然会寻找到微光意义所在,但前提同样是,你得剥扫你内心的砂层。
——熊亮


 树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在这个电子媒体盛行的时代,作者用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看似冰冷暗淡实则蕴含细腻温情的故事,从一片树叶的独特视角,翻开一页页的故事带我们去体会作者眼中人世间的冷暖变化。所有的东西都是灰暗的,唯有那片代表希望、信念、温情和爱的叶子亮着,正如作者在开篇写道:“献给妈妈,我生命中温暖的光。”只身一人到异国他乡求学创业,其中的孤独滋味可想而知,也许有过最艰辛甚至绝望的时刻,但生命中那些如同妈妈般温暖存在的光,却会一直陪伴左右,在黑暗中不再孤单害怕。心存感恩,给予这个世界多点温情!
  •     这本书是五百多幅铅笔画,是一个安静的故事,没有对白,没有叙述的文字。仅仅用画能成为好看的故事吗?我是说,这是一本绘本,不是连环画,不是漫画,而是要去说一个诗意的故事。合上书,却忍不住再翻一遍,去捕捉之前一定遗漏掉的细节。才发现自己的预设错了,不是用画面去成为故事,而是用故事去赋予画面。人的记忆最终是落在画面上,一个饱满的画面,总有长长的、重要的连带。文配图是我们习惯的绘本模式,其实是用描述的文字帮我们记忆画面。于是我们再复述的时候,准确到位。但是这次,纯粹是五百多幅画,却好像更有趣,不再是借助文字让故事的表达安全着陆,而是干脆让它飞起来,任君发挥。这有点冒险,好几处我都不知如何连贯,但也无需追究吧。理解作者的全部意图,本来就不是看画的有趣之处。冬天和微光这本书的场景是冬天,也正时候是现在看。冬天里的微光和家人有关,正好,快过年了。没有人会在寒冷的时候拒绝一杯暖茶,这本书也在此时格外动人。故事是关于“寻找树叶”的,沉沦在冬天里的城市中,树叶纷纷落下,少年经过忙忙碌碌的人群,经过巨大的机器并身为使它运转的一份子,直到遇到一片饱满的、没有枯萎的、正在放光的叶子。他想用这片叶子,去寻找和整个冬天不一样的答案。铅笔素描的黑白调子里,蓝色和黄色的光显得对比鲜明。蓝色也是光,是少年没找到答案之前的光,它们隐隐约约给予着光亮,维持着生活的运转。而黄色的光,是少年的二次寻找。他一开始想问的是,这片发着光的树叶来自城市的什么地方?他并没有找到答案,看见所有的树叶被焚烧以后成了从烟囱里滚滚冒出的浓烟后,只有沮丧地回去。第二次寻找,或者可以说是第二次遇见,他是在回忆记忆里最温暖的画面。那才是属于他发光的叶子。答案不是从外界找到的,而是早就在这里,只是需要从内心把它打捞起来。冬天依然没有过去,只是被光唤醒了。作者对于光的表现特别吸引人(印刷得体也是功劳),不张扬,藏匿在画面里又由远及近地透散出来,一点点光,竟让一幅画有了3d效果,邀人入画。人们对于“光”这个东西总是敏感,因为人不仅一直追逐外在的光明,也需要在内在的光亮里确认存在。光,是生命的欲望和寄身。所以它点亮的不仅是事物,不仅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还有我们自身。不过通常,光也是隐形的,白天里不需要开灯,在人群流动、工业系统中的我们,也是不需要柔软的。但实际上,黑夜和白天平等分割,孤独和日常如影随形,冬天不是四分之一的时节,每一刻都可能有冬天的信息:枯萎、寒冷、空穴来风……这是没有出路的,但一旦微光,也就足以抵挡。《树叶》里的微光是关于成长的记忆,关于情感,我喜欢这个答案。不是理想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最柔软的,关于一个人,关于陪伴,关于可以证明人不是生来孤独的画面。关于城市的,就是关于我们的“我一路望着车窗外。市中心层层叠叠紧挨着的楼房逐渐变成一排排低矮的建筑,几乎都没有楼顶,水泥结构暴露在外面,钢筋条刺向天空,枯萎的杂草盖住了地面……帐篷外面,一老一少两个拾荒人正在生火,他俩都裹着头巾,赤着脚,围在一小堆拣来的杂木前面,把细细的枝桠往火里喂。那一串幼小的火苗,映着他们的眼睛。我一直不能忘记这一幕,一片灰蒙蒙废墟中那团柔和的黄色,成为我记忆中那个冰冷早晨难忘的温暖光亮。回想起来,《树叶》这本书就是在那段旅行中开始构思的。但也许是更早。”这段旅程里的光亮,是作者的构思起点,也是绘本结束的时候。而整个故事的背景,是关于城市。城市化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是什么?《树叶》选择用“结构”去把城市的特征表现出来:钢筋水泥,机器运转,还有在其中各式各样的人。分镜头式的画面将城市的细节展开,又互为隔离,在流水线运转的城市结构里,一格一格,似乎这就是我们被分配的生活。蓝色的光亮是城市里发出的灯光,由机器发电而成,它无处不在,生产出画面。广场中央有一颗挂满灯泡的树,晚上会浑身发光,那是机器制造的光亮,但这种廉价而短暂的发光时刻依然让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驻足欣喜。画面切进了千家万户,夜晚,靠着灯的亮光,家人团聚。黄色亮光的出现,是因为男孩找到一个收集树叶的地方,有个女孩在里面。那个房间里没有蓝色的灯泡,而是散发着温暖的光亮。女孩分享着她的收藏品,也分享着她的故事,和父亲有关。“再往时间的远处走。回到童年,我最喜欢的游戏是爸爸带我在草地里捉昆虫。夏天的时候,我们在城市里一个个小的绿地里找蚱蜢 、蜻蜓、甲壳虫。爸爸鼓励我别害怕,仔细的观察它们的微小但精致的形态和另人惊叹行为,感知自然的奇妙。我们可以整个下午都专注的找各种小动物,妈妈在一旁看着,直到日落时候我都不想回家。这是我能回忆起的最早的重要人生体验之一。它是在一个巨大的、轰然立起的城市里对微物之美的关注;也触发了我对在水泥森林崛起的背景下那些被遗忘和忽视的弱小的、转瞬即逝的生命的着迷。”我想这画里的女孩,便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吧。她收集树叶,收集微物之美,城市进程中忽略不计的这些美好温暖,她却想与更多人分享。最后,男孩把这温暖的光投进了这个城市焚烧树叶完成新旧交替的大机器里,烟囱里不再冒着滚滚灰烟,而是将金黄的光芒洒向人间。我们或许不是那个执着于答案的男孩,也不是那个有心去收集温暖的女孩,但在最后,我们是会为温暖驻足欣喜的,是会找到自己柔软的记忆的。我们是这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忙碌疲惫,或是精神奕奕地投入这城市运转,埋藏或遗忘。但是到头来,是那些珍贵的回忆,譬如童年和情感,譬如一开始对着这个世界的新奇和憧憬,是它们在为我们保留。
  •     造假是不对的,一本书的好坏自然有读者去评价,用不着以这样的方式做宣传。我得好好说说关于造假这个问题。这本书我是在豆瓣上首先看到的,也是因为评分不错,所以才买来一看,看完之后,感觉一般,我又看了一下其他人的书评,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我之前一共有6个书评,其中五个是假的!怎么认定是假的呢?一个豆瓣注册号,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则书评,而且注册的时间都是这个月和上个月的,其中“秋日私语”和“小安?”是在同一天发的评论,“自在其乐”和“烟雨蒙蒙”是在同一天发的评论,这五个评论的内容当然都是褒奖,也都给出了5星力荐,评论的模式也大致相当,都是一个自然段,字数基本相同,语气类似。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仔细看一下之前的这几个评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这种宣传不地道啊。上个月我在评论里抨击了最世文化的《无边世界》,也是因为造假评论。第一种情况:是豆瓣网有意而为之的吗?吃回扣了吗?我觉得不至于,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读书分享平台,得有点责任感,这个事儿影响很不好。第二种情况:作者或相关人来注册豆瓣帐号,自己捧臭脚,刷高分,为了多卖上几本,造假宣传。那既然是在豆瓣,豆瓣就有义务去进行监督,诸如此类的情况,是个恶性循环,如果每本新书都这么做,就扰乱了读者的视线,更关键的是,失去了读者对豆瓣的信任。是不是这么回事儿啊?客观的说说这本书,铅笔手绘风格统一,切入的话题很符合当下的剧烈的现实环境,绘本中没有文字,也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我买的还是本带签名的,但是不是作者签的,就不得而知了。我的客观的评分应该是三星,但为了之前那五个造假的五星,这个坎儿我过不去,我给个一星,往公正的真实里扳回一城。我向来喜爱豆瓣,也会一直支持豆瓣。希望我的这则评论能够被豆瓣的相关人员看到,也希望能够有相关的监督和管理措施,避免出现造假的图书宣传,提供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和谐读书平台。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书,城市的孤独寓言!
  •     有些像几米
  •     微光
  •     现在的城市也是一座树林。高耸的烟囱,大厦。被管道包围的城市与人群。这座城市的冬天漫长的好像没有边界。少年捡起一片树叶,开始一段故事。一个人的故事,一群人的故事,一座城的故事。
  •     想到了塞兹尼克的《造梦的雨果》
  •     要为它写一个两千字的书评是不容易的。
  •     闪闪发光
  •     再孤独与荒凉的日子,只要心里有光,便会不一样。
  •     灰暗的色调,像是在翻阅一打打的胶卷,很漂亮很古典。但。。。故事没看出深意来。
  •     打一个无字的谜面,送给在城市中奋斗的你我
  •     第一次真的没有太懂
  •     故事简单,但是有温度
  •     陪孩子看书时发现的本土原创佳作。7岁和3岁的孩子其实还看不太懂,不过作为一本无字书,绘画的叙事手法真是与文字全然不同。每到这时就意识到,种种艺术,无论电影、音乐、绘画,它们真是有着与文字全然不同的叙事逻辑和魅力
  •     质朴的素描画。其中有真意。
  •     意味不明 虽然结局感觉很温馨_(:з」∠)_
  •     完整的
  •     花了苦心…但故事…
  •     作者的美术功底在这书排版中根本表达不出来,我很想说每一格都是精致用心的镜头,但在整个书中看起来显得一页页都是繁复和压抑的画面。编排没有考虑整体性。故事还可以。
  •     有意思,额喜欢
  •     书刚刚送来,还带着室外冷空气的冰冷,读完,阳光正好洒在亮黄色的封面上,恰好的入射角度,隐隐闪光
  •     很赞,不过画风实在跟陈志勇的The Arrival太像╮(╯▽╰)╭
  •     大爱,我什么时候也能画成这样的水平啊
  •     陈志勇的影响过于明显...作画虽然非常认真,但量大的有些无谓,许多画格表达得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意思表达得也有些模糊。看来无字绘本是蛮考验水平...
  •     今年标记的第一百本书。本来是买回来作为圣诞礼物送人的,不过也不知道能送给谁,便自己拆开看了。确实很细腻,关于孤独和光明。
  •     很不错的书哦,值得推荐
  •     越来越不能相信豆瓣了,书评都做假,书一点儿不好看,坑爹呢!
  •     挺棒的,不容易。读书的时候有视听语言课就有一项作业,叫“用十张照片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能精简一点儿就更好了。
  •     很小的温暖可以传递给很多人。
  •     作者画风细腻,配图讲究,文字间饱含深意,值得一读。
  •     没有文字的纯手绘本,值得花时间去体会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     想到了陈志勇的《失物招领》。大学图书馆总是让我发现以前从未接触的书。
  •     画风有种静谧的温暖
  •     挺暖心的铅笔画,但故事叙述能力欠缺,太单薄啦。
  •     支持本土原创。只是,陪包子看了太多大师级绘本,发现这一本离世界级还是有差距。加油吧。
  •     “世界里永远下着铅色的大雾,有一种冷冽的未来感。在这里,时间失序,生命失重。可是绝望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拨开大雾,为人们掬起一簇雀跃的光。”故事很完整。半途想到千寻。
  •     写得太好了。强烈推荐。
  •     2017.01.13 陆家嘴街道图书馆。
  •     色彩单调,内容更本没读懂……
  •     听说就买了,爱不释手,想起过去看的大卫科波菲尔及双城记的插图,更细腻,更精美,英伦风十足!
  •     在三联翻完,画得用心。
  •     谢谢诚惜,我一直觉得他是男主人公的原型。画里也有作者自己,我认出来了:)
  •     冬日里的光,微物之美~~~
  •     蓝色的灯 黄色的灯 清冷的 热烈的 充满管道的坚硬世界 一枚叶子蕴含着所有温暖!
  •     马岱姝的《树叶》敏感细腻, 技巧无可挑剔,是一个反映当代人生存状况的深刻寓言,它也证明了她运用绘本这一媒介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卓越。
  •     爱是暖暖内含光的树叶 是你:)
  •     其实这种手法已经很多了……而且故事一般般
  •     不明所以,画风不错。
  •     很不错的一本绘本!作者创意新颖,绘画功底深厚,手法细腻,值得收藏。而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阅读。
  •     “冰冷的城市和庞大的机器、凋落的渺小的生命、背井离乡的勇敢青年、坚守理想的孤独堡垒、黑暗中的指路人……还有那一点温暖的微光。”
  •     不错 加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