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帝国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09744202
作者:罗杰·克劳利 (Roger Crowley)
页数:450页

内容概要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书籍目录

目录
插图一览表
序言:托勒密的地图
第一部
凯撒们:海上角逐,1521—1558年
1.
苏丹驾到
2.
求援
3.
邪恶之王
4.
远征突尼斯
5.
多里亚与巴巴罗萨
6.
土耳其的海
第二部
震中:马耳他战役,1560—1565年
7.
毒蛇的巢穴
8.
入侵舰队
9.
死亡的岗位
10.
欧洲的三角堡
11.
最后的求援者
12.
血债血还
13.
堑壕战
14.
“马耳他不存在”
第三部
大决战:冲向勒班陀,1566—1580年
15.
教皇的梦想
16.
盘子上的头颅
17.
法马古斯塔
18.
基督的将军
19.
着魔的毒蛇
20.
“决一死战!”
21.
火海
22.
其他的海洋
尾声:
遗迹

作者简介

海洋帝国
从马耳他到勒班陀,夺取世界的中心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图书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在整个欧洲史中,没有任何故事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世界争夺地中海的较量更令人热血沸腾……本书是讲述这个故事的翘楚之作。
——《华尔街日报》
克劳利的洞见极其精妙,描写波澜起伏。很少有一本书能如此鞭策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历史的评判。克劳利的《海洋帝国》是关于一个被人低估、常被忽视的主题的诚实记载,是一本罕见的奇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大手笔!准确捕捉了争夺世界中心的激烈斗争的宗教狂热、残暴和大浩劫。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海洋帝国》确立了克劳利地中海历史大师的地位……他渊博而引人入胜地描绘了奥斯曼海盗和十字军航海家,他对这些人的理解就像他们对海潮的精通一样。
——《文学评论》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第一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


 海洋帝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土耳其的海——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中译本问世      “马格里布的居民凭借预言书的权威宣称,穆斯林将打败基督徒,并征服大海远方欧洲基督徒的土地。据说,征服将在海上发生。”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14世纪阿拉伯史学家         大明景泰四年,代宗皇帝朱祁钰的龙床坐得不甚安稳。他的哥哥,太上皇、之前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软禁于宫中,以锦衣卫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几年前,英宗在 “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帝。后来打败了瓦剌,迎回了英宗,但代宗无时无刻不在害怕兄长复辟。            在世界的另一端,法兰西王军历经血战,终于攻克波尔多城。英格兰名将,享有“英格兰的阿喀琉斯”美誉的第一代什鲁斯伯里伯爵约翰•塔尔博特(John Talbot, 1st Earl of Shrewsbury)在同年的卡斯蒂永(Castillon)战役中兵败身死。后世莎士比亚名剧《亨利六世》刻画了塔尔博特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然而,英格兰在欧洲大陆的领地几乎丧失殆尽,英法百年战争落下大幕。         同一年,在地中海东部,发生了更为惊天动地、撼动古今的大事。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进犯的宏伟堡垒、东正教文化的辉煌中心,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以来历经风雨、千载岿然不动的大城君士坦丁堡,在匈牙利人制造的巨炮轰击、新月旗下十几个民族虎狼之师潮水般冲击,以及挖地道、搞爆破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攻打之下,终于轰然倒地。东罗马帝国灭亡了。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中世纪宣告结束,现代性(modernity)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一部《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讲述的就是这个伟大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勇气与残忍、技术上的聪明才智、幸运、怯懦、偏见和奥秘的故事。它也涉及一个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的世界的其他很多方面:火炮的研发、攻城战的艺术、海战策略、宗教信仰,以及中世纪人们的神话和迷信。         关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研究此役的著作汗牛充栋。在英语国家,著书论述此役的前有大学者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后有埃德温•皮尔斯爵士(Sir Edwin Pears)与史蒂文•朗西曼爵士(Sir Steven Runciman),因此罗杰•克劳利可谓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集诸多学者之大成,应该算是关于这一主题最新、最全面的研究著作。而且,克劳利有着比较特殊的身份和背景,他讲故事的视角与手法颇有独到之处。 克劳利虽是英国人,却自幼浸淫于地中海和君士坦丁堡的环境中,有着许多历史学家欠缺的第一手经验,而不是仅仅埋首于故纸堆。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实地考察派的历史学家。他生于1951年,在剑桥大学受教育。父亲是海军军官,曾驻防于地中海多地。克劳利童年的许多岁月在马耳他度过,因此很早就对地中海世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三部曲的第二部《海洋帝国》有很大篇幅讲1565年奥斯曼帝国攻打马耳他岛的血腥战役,当时防守马耳他的基督教军队总司令是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大团长让•德•拉•瓦莱特(Jean de la Valette),后来马耳他的首都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称瓦莱塔,以纪念他的英雄业绩。克劳利在马耳他的岁月令他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后来终于著书,可谓对童年的致敬。他少年时的多个夏季在希腊寻访古迹。大学毕业后,他在伊斯坦布尔(也就是曾经的君士坦丁堡)教书,花了很长时间探索这座城市,并徒步纵览土耳其西部。后来他又多次造访希腊,从事考古研究。                  克劳利长期在土耳其生活,全无西方学者常见的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思想,对东方和伊斯兰世界比较同情。而且他懂得土耳其文,得以参考印证大量土耳其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奥斯曼古代史学家霍加•萨阿德丁•埃芬迪(Hoca Sadeddin Efendi,1536/1537—1599)、图尔松贝伊(Tursun Bey,15世纪)、内希里(Neşri,1520年去世),以及许多现代土耳其学者的著作。在此之前,西方学者在描写君士坦丁堡之战时,几乎完全依赖西方人,尤其是天主教西欧人的记述。克劳利在此方面的贡献可谓意义重大。 最后,克劳利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有着独特的视角。他并非孤立考察仅仅这一个事件,而是将其视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这两个世界之间此消彼长、潮起潮落的冲突的一部分,同时也将它置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西方世界争夺地中海的长期斗争的背景之下。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讲述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故事,而是“地中海史诗”三部曲。   第一部《1453》结束之后,第二部《海洋帝国》会把故事接着讲下去,例数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在地中海上的继续西进。《海洋帝国》分三部分,分别记述东西方争夺地中海的三大战役,也清晰地展现出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过程。第一部分是,1521年,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大帝挥师进攻罗得岛,打败了驻防此地的圣约翰医院骑士团(罗马教皇麾下的武装力量、保卫基督教世界的前哨),随后借助海盗等割据势力,继续西进,与以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地中海对抗,一时间叱咤风云,几乎使地中海变为“土耳其的海”。第二部分是,1565年,苏莱曼大帝兴兵攻打马耳他岛,从地图上看,奥斯曼势力已经扩张到了地中海的中心位置。在圣约翰医院骑士团与西班牙势力的联合抵抗下,奥斯曼军队进攻失败,被迫撤退。第三部分的故事始于1570年,奥斯曼帝国进攻威尼斯的殖民地塞浦路斯岛,威尼斯与西班牙和教皇结盟;西方盟军的舰队前去援救塞浦路斯,在希腊附近的勒班陀与奥斯曼海军交战,出乎意料地以少胜多,将其挫败。   《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系列为了权势和生存而战斗的海盗、十字军武士和宗教战士。《海洋帝国》是一个色彩纷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当代的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背景。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财富之城》则可算是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不过侧重于其在地中海上的外交与战争,尤其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数百年间,威尼斯从礁湖渔村崛起为海上贸易强国,并且开疆拓土,盘踞了爱琴海沿岸许多地区,凭借狡黠的外交手腕、强悍的海军和金钱贿赂,左右逢源于东西方势力之间,与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做生意,在不同时期与双方都发生过武装冲突,此中故事非常精彩。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既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延续性的故事,也可以拆开单独阅读,三部曲阅读的顺序也可随读者的偏好,不拘一格。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东西方对抗的最高统帅们——自称为两片大海和两大陆地的奥斯曼皇帝穆罕默德二世、苏莱曼大帝、塞利姆二世,与悲剧英雄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白描,或速写,或施以淡墨,绘出对垒中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在以哥伦布肇始的地理大发现之前,地中海无疑是西方世界的中心,两希文明在此发源,罗马帝国在此崛起,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也与地中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争夺世界中心的战争不是以三部曲描写的罗得岛战役发端,也不是以勒班陀战役结束的,但在1520—1580年,宗教热忱和帝国霸业合二为一,使这场战争达到了可怕的强度;从战争的形式上讲,这个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两个迥然不同时期的巅峰。这场战争的风格既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既有荷马史诗中青铜时代的人性本能的残暴,也有火炮武器的巨大破坏力。这一时期,基督教君主和奥斯曼苏丹都相信他们在角逐全球的统治权。勒班陀战役及其后续事件却表明,即便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地中海也不值得去争斗了。用桨帆船无法轻松地赢得被密集陆地包围的地中海,不管可用的资源是多么取之不尽。双方卷入了一场极其昂贵的军备竞赛,但最终的奖品却难以撷取。这场战争严重消耗了双方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其严重程度是双方都愧于承认的。1580年之后,土耳其渐渐对海上冒险失去了兴趣;奥斯曼舰队停泊在金角湾的平静水域,木制船体逐渐腐烂。辉煌昔日,一去不复返。         双方都很快遭遇了经济困境。花费巨大的海战和勒班陀战役之后重建舰队的庞大开支使奥斯曼帝国与西班牙都不得不大幅度增税。同时,美洲输入的大量金银开始以令人费解的方式破坏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土耳其人有足够的资源在战争经济中超过任何竞争者,但无力保护稳定、传统、自给自足的世界去抵御现代社会的更险恶的影响。面对欧洲的物价上涨和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通货膨胀,他们束手无策。1566年,也就是马耳他战役后的那一年,开罗的黄金铸币厂——奥斯曼帝国的唯一一所铸币厂——用来源有限的非洲黄金铸造货币,将金币贬值了30%。西班牙雷阿尔成了奥斯曼帝国境内最受欢迎的货币,奥斯曼人根本无法铸造出与它等值的货币来。发放给士兵们的银币越来越薄,当时一位奥斯曼士兵称,它们“薄得就像杏树叶,像露水一样毫无价值”。这些冲击导致物价上涨、物资短缺和本地制造业的逐渐衰败。基督教欧洲的出价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于是将奥斯曼帝国的原材料和金银逐渐吸走。自16世纪末开始,全球化力量开始隐秘地摧残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和力量基础。伊斯兰教世界与西方的关系都呈现出这样的模式。         1580年,奥斯曼帝国与西班牙的和约承认了两个帝国和两个世界间的僵局。自此,横贯整个地中海、从伊斯坦布尔到直布罗陀海峡的对角线状的疆界固定了下来。两个竞争者都把目光转向其他方向。土耳其人与波斯作战,再一次去对抗匈牙利和多瑙河的挑战;腓力二世则投身于大西洋的较量。吞并葡萄牙之后,他将注意力转向西方,并颇具象征意义地将宫廷迁到里斯本,以面对一片更广阔的海洋。1580年之后的岁月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都从地中海战争中抽身离去,前者转向内部事务,后者则开始向外探索。         世界霸权的力量开始远离地中海。官僚机构过于集权化、坚信君权神授的土耳其人和哈布斯堡家族都无法理解这一点。在积极进取的中产阶级资助下,从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出发的新教徒水手们乘坐坚固的帆船,开始从新大陆获取财富。桨帆船称霸的地中海变成了一潭死水,与新的帝国霸业失之交臂。奥斯曼帝国彻底丧失了转向外界、探索世界的机遇。奥斯曼帝国的一位姓名不详的地图绘制师在16世纪80年代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清晰地阐明了通往西印度群岛的新航线将带来的威胁:“这真是奇哉怪也,令人哀恸:一群肮脏的异教徒居然变得如此强大,可以从西方航向东方,抵御暴风和海上的灾害;而距印度的路程只有他们一半的奥斯曼帝国居然没有做任何征服印度的努力,尽管通往印度的航行能够带来数不胜数的好处,带回美好的财物和精美得无法描述、难以解释的奢侈品。”            最终,西班牙也在全球竞争中落败了。1580年之后的岁月里,曾经为伊斯坦布尔宫廷效力的海盗们也抛弃了苏丹的事业,开始自行在马格里布的荒芜海岸沿线杀人越货。地中海还将面临两百年的海盗肆虐,几百万白奴将在阿尔及尔和的黎波里的奴隶市场上出售。一直到1815年,也就是滑铁卢战役那一年,还有158人被海盗从撒丁岛劫走;最终解除海盗威胁的是来自新大陆的美国人。威尼斯和土耳其被永远封锁在没有潮涌的地中海上,继续争夺希腊海岸,直到1719年。但世界霸权早已转移到了别处。地中海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罗杰•克劳利的三部曲在西方国家已经享有盛誉,曾雄踞畅销书榜多时,广受世界读者喜爱,已经被翻译为德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波兰文、土耳其文、荷兰文、希腊文、印尼文、希伯来文、塞尔维亚、韩文,以及最近推出的中文版。对于对欧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既有扎实的史学研究在背后支撑,也有如同惊险小说一般扣人心弦的文笔。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团队独具慧眼,三部曲得以在华语世界问世。值得一提的是,读者手中若有三部曲的英美原版书,再和中文版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编辑们在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与英文版相比,中文版增添了大量高质量图片和许多彩插,而且为每一册都制作了精美函套,并且邀请作者本人为中文版作序。2014年的炎炎夏日,相信地中海的涛声能为读者诸君带来一份清凉。      (本文作者为三部曲中《1453》《海洋帝国》译者陆大鹏,新浪微博:陆虞候Han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罗杰•克劳利著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陆大鹏译,2014年6月出版,精美函套装,424页,16幅彩色插图, 49元   《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陆大鹏译,2014年7月出版,精美函套装,490页,26幅彩色插图, 55元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陈磊等译,2014年8月出版,精美函套装, 450页(估)16幅彩色插图,52元(估)
  •     从小玩儿过的游戏不多,玩儿的特别精通的就更少了,《大航海时代4》无疑是那屈指可数的里的经典了。从玩游戏开始就对地中海——这片神奇的海域充满了好奇,不仅仅因为这片海域里产生里两个游戏中的主角,更加因为在这片海域里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任务,从欧洲人到阿拉伯人,都在这方蔚蓝色的海水里存在着自己的霸权,而我作为一个小小的菜鸟,只能从那些简单的地方开始发家,最后再回到这片海域来夺取霸者之证。随着不断的上学,毕业,就业,择业,这部游戏也被自己搁置了好久,直到今天一气呵成的读完了这本书,才勾起了自己当时对于游戏的回忆。当巴巴罗萨 海雷丁的名字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当时游戏里的人物,或者说游戏里设定的场景都是有历史依据的。在大航海时代的地中海,就是西班牙的舰队与奥斯曼的舰队在抗衡,而威尼斯人用句现在的话说就是在打酱油的。诚然,当时在这片海域所发生的海战绝对不止书中记载的三次,但是我却相信书中记载的这三次却一定是最精彩的三次,无论是巴巴罗萨奠定其海盗盛名的战役,还是惨烈艰苦的马耳他攻防战,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基督联盟的勒班陀海战,都是值得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的战役。一如这套系列的第一部那样,战争的本身对于参与战争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却对于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书中三次战役的除了全部发生在地中海这片神奇的海域之外,交战的双方均是信仰基督的神圣联盟和信仰真主的奥斯曼帝国。如果本书不是以地域来命名的话,我觉得另一个合适的名字就是新月与十字架的战争了。因为都是一神教,又都创造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所以这两个宗教的恩恩怨怨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到今天仍在继续。只是我们在地中海上再也见不到那样波澜壮阔的海战,那些令人闻名丧胆的海盗,所留下的只有被大历史碾过的数不清的历史遗迹和这一湾已经存在了上亿年的海水。但是在这里出现过得每一个人,发生过的每一件事,都被它们清清楚楚的记得,并被后人以各种形式不断地传承着,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站在地中海边,抚摸着这些历经沧桑的古迹,感慨的说一句,原来这都是真的。
  •     很荣幸的是,在《海洋帝国》这本书中再一次领略了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的恢宏气势。在马耳他,在塞浦路斯,在突尼斯……到处都能看到奥斯曼帝国作为征服者的身影,海洋在16世纪是奥斯曼帝国膨胀规划中的核心。宗教的影响在16世纪国家中还占据主导地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信仰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对立和敌视,在地中海大海战中仍在继续。杀戮、报复、虔诚……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触目惊心的战争画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反正读过地中海三部曲之后,有点讨厌威尼斯……可是威尼斯的讨厌并不妨碍其强大,也不妨碍威尼斯人杰出的审美,所以……有必要再看看《财富之城》。
  •     这本读得稀里糊涂的,那段历史也不太熟悉
  •     记住了那个为了和情人在一起女扮男装成为火绳枪兵的弗拉明戈舞女,还有失去左臂的塞万提斯
  •     三部曲最好的一本
  •     这样写的历史,既比枯燥的史书富有诗意和故事性,又比小说更加真实与震撼。
  •     下一部是威尼斯
  •     庞大高效的奥斯曼帝国,渴望光复君士坦丁堡的查理五世,谨小慎微的菲利佩二世,孤军奋战的医院骑士团,塞浦路斯的惨剧,鞠躬尽瘁的教皇,变化无常的威尼斯人,勒班陀的决战,华美勇敢的堂胡安亲王。嗜血的海盗,被锁在划桨位上的奴隶,断裂的桅杆,火绳枪的烟幕,甲板上滚动的人头,一幕幕如在目前。
  •     大场面小细节栩栩如生
  •     威尼斯和土耳其被永远封锁在没有潮涌的地中海上,继续争夺希腊海岸,一直到1719年。但世界霸权早已转移到了别处。——没有人会是永远的强者,时间会带着潮流的变化笑看一切。P.S.如果我去西班牙之前就看完,旅行会再精彩一倍!
  •     看得我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克劳利去写史圈同人一定是炒鸡大大大手,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圈的那种。
  •     日落月升,人类波动时间命运的转轮,建立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阁楼,最终将向大海抹平战场漂橹那样,终将淡忘。
  •     为什么总有学者可以把文章写的真么流畅而动人?
  •     看的快,看的急,我的锅
  •     海战很给力
  •     卒读后对地中海周围国家利害关系牵制而感叹,自己身处突尼斯的时候从未想到这里曾是古战场,妈妈在马耳他的时候也没想到那个小岛在几个世纪前会经历惨烈的争夺战,感谢作者和译者把这本书展现给中国读者。
  •     没有第一本喜欢。但也是很好看的一本!克劳利还是厉害啊……在财务处等报销的时候看完的书orz
  •     不输于前一部的恢宏,又有大海的浪漫
  •     携攻占君士坦丁堡坚城之势,伊斯兰势力范围进一步向整个地中海区域蔓延,经过数十年艰苦争夺,从罗德岛到马耳他,最后勒班陀,地中海世界格局初定。
  •     细致入微,特别佩服作者严谨的叙述能力,但有时候太细致了不是件好事,但这部毕竟不是小说。。。
  •     @南图。这个作者显然知道怎么把冲突和纷争描写得更加紧张。///个别重合的人物和对历史、战争近似的感情,这本书连在波伏瓦之后读,更觉唏嘘。无论是试图一统天下的伟大君主,还是富于冒险精神的英勇将军,或是希望夺回圣地的狂热教宗,他们的事业最终都像手中的沙子一样流走了;而为了这些事业白白丧命的人,每次战争都会成批死去的人,他们的生命,意义为何?
  •     封闭的地中海,基督世界对决伊斯兰世界,罗得岛马耳他塞浦路斯勒班陀……4个小时内死了4万人在现代看来都很恐怖,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     过瘾 喜欢
  •     当天主教与伊斯兰教还在为地中海霸权厮杀的时候,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新教徒已经扬帆起航探索新大陆了。
  •     下面请看由罗杰·克劳利从现场发回的报道,本书将两代人半个世纪三大势力,在大航海时代渐入余晖的地中海地区的残酷战争娓娓道来。是一部不错的历史叙事之书,非常适合在假期阅读。如果要深入阅读还是推荐布罗代尔的史学巨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     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对抗:在地中海的较量背后,是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战争的漫长历史。——一直到今天仍在较量。
  •     作者像战地记者一样描述了自十字军东征后伊斯兰世界与基督联盟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展开的史诗战争 几代雄主沉浮 最终名将凋零 结尾一声叹息 强推(๑˙ー˙๑)
  •     感谢当时已经成熟的印刷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史料,方才有了这部详细得堪比战地纪实的荡气回肠之作。从罗得岛到马耳他再到勒班陀,这两个宗教真是谁也别说谁野蛮了,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大冲撞。,奥斯曼土耳其对西方世界的冲击
  •     “我的时间花在了建造空中楼阁上。但最后,所有的楼阁,和我自己,都随风消散。”
  •     特写太多,有些拖沓,这套丛书都是
  •     马耳他、塞浦路斯、勒班陀,基督教世界和奥斯曼帝国的内部都各怀鬼胎,当各种行动的目标只是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而非团结在一致诉求的旗帜下,巨大的优势也会消耗殆尽或是被逐渐蚕食,直至易势以致天平翻转。
  •     医院骑士团大战土耳其苏丹简直太过瘾了。。。
  •     欧洲史
  •     三部曲,走马观花的读完了,马上有一个冲动想读第二遍。。。历史的长河中,这场战争就是转眼之间,残酷的争夺几乎耗尽了整个中世纪基督,穆斯林的全部,马耳他,勒班陀,眼见一方要成功的时候,往往也是精力殆尽的时候,你很难去假设历史,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喜欢战争。
  •     有大局有细节。
  •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海上霸权 1453和海洋帝国这两本书有着最为生动的描述
  •     不管在希腊,北非,塞浦路斯经历了多么惨痛的失败,基督教世界最终还是在几场短暂胜利换来的和平时期里,“凭借美洲输入的大量金银以人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破坏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
  •     比起前作1453名声小些 但是内容更加有趣 对看其他书的帮助特别大
  •     可怕的桨帆船,多少基督徒、多少穆斯林在上面被奴役致死,对于桨帆船来说,人力就是煤炭或者柴油,都将被它吞噬,并且灰飞烟灭。16世纪地中海两个宗教间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啊!战败就是被虐杀或者为奴。作者在本书中强调了勒班坨海战对现代欧洲疆域的重要性。最后堂胡安的悲剧人生。手机端。
  •     想去马耳他的瓦莱塔,看达·瓦莱特指挥战斗过的圣艾摩尔堡废墟
  •     不能忘记的马耳他一役。
  •     赴新西兰航班上结束此书。四分五裂的基督教世界屡屡受制于统一强权的穆斯林帝国,然罗马终能救赎于马耳他和勒班陀两次海战,不惟将士拼死守土之坚,盖奥斯曼劳师远征,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也。相较于《1453》所讲故事时间地理跨度更广,所涉人物也更多,重于述轻于议。
  •     精彩
  •     故事写的非常精彩,每个人物刻画的很好,就算不了解那段历史,也可以看的很过瘾。
  •     突然知道了迪斯尼加勒比海盗的原型出自哪儿了~土耳其原来还那么强大血性过
  •     历史会重演
  •     很久没有这种“一口气读完”的体验了。作者讲故事的功力超赞。
  •     元旦假期两个晚上读完了。最终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还是没落了,但是,摧垮一个国家海军的不是某一次战役,而是对大海的轻视和恐惧。读此书,发觉海洋之战,并不是像之前看的欧洲事业一边倒的胜利,甚至非常惧怕奥斯曼帝国。在西班牙开拓新大陆时,他在地中海却失败练练;在西班牙运送黑人奴隶的时候,地中海的欧洲人也被奥斯曼的海盗们掠夺为奴隶,历史永远不是单线前进。另一方面,英法德的崛起,也要归功于远离奥斯曼土耳其,没有过多消耗。金银输入欧洲造成奥斯曼的物价上涨等经济,对帝国的摧残远甚于战争。
  •     喜悦、残忍、复仇、宗教救赎、狂欢、神秘的狂热——强烈的感情激荡着整个大海。 土耳其人的扩张就像是大海,永远不会安顿下来,永远汹涌前进。 我的时间花在了建造空中楼阁上。但最后,所有的楼阁,和我自己,都随风消散。
  •     2017016真是酣畅淋漓。从前期海上角逐,然后马耳他战役,到最后的勒班托大决战,这样的精彩丰富真实的历史书读起来让人不能停下。宗教热忱,帝国霸业,权力纷争,利益纠结。尤其是最后的高潮决一死战,残酷而壮观,“过去,当今和未来最辉煌的伟业”。堂胡安,少年将军,英姿飒爽,让人钦慕,纵然随风而逝。战役无数,留下地中海海岸无数历史遗迹见证历史的传奇和动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