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回忆录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300211127
作者:夏尔·戴高乐
页数:890页

内容概要

戴高乐,法国军人、作家、政治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被誉为“法兰西守护神”、“法国国父”。二战期间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
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的一个天主教爱国主义家庭。1909—1912年在圣西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未来优秀军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英勇作战,曾三次受伤,在凡尔登战役中一度被误认为已阵亡。二战期间,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并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号召。此后,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1965年他成为首任通过全民普选当选的总统。1968年5月由学生和工人发动的叛乱,动摇了戴高乐的领导地位。1969年4月,戴高乐在公民投票失败后辞职。之后他隐居在科龙贝双教堂村,直至1970年11月9日去世。

书籍目录

战争回忆录I:召唤(1940—1942)
第一章 陡坡
我一生中一直对法国有一种想法。这是从感情和理智两方面产生的。感情的那一面使我把法国想得像童话中的公主或壁画上的圣母一样身负一项崇高而卓越的使命。
第二章 崩溃
1940年6月5—6日夜间,保罗?雷诺先生改组政府,让我当国防部副部长,管理国防事宜。这个消息是坦克部队总监德勒斯特兰从无线电广播里听到以后在早晨告诉我的。
第三章 自由法国
继续战斗?当然!但要达到什么目的?在什么范围之内进行?许多人,甚至包括赞成这一举动的人在内,都认为只能是一小群法国人来帮助屹立不动、坚持作战的不列颠帝国。
第四章 非洲
到了1940年8月的时候,自由法国有了一些资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组织,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声誉。我必须立即运用这一切。
第五章 伦敦
初冬降临的时候,伦敦人心中蒙上了一层迷雾。我发现英国人十分紧张而沮丧。他们想到自己不久前怎样赢得了空战胜利,入侵的危险怎样大大地减少,心中自然不无骄傲。
第六章 中东
当我飞向情况复杂的中东时,心中的思虑很简单。我知道,在动荡不定的复杂条件下,一种关系重大的局势正在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不被卷入。我知道,对于盟国说来,关键在于苏伊士运河。
第七章 盟国
第二年冬季快要来到的时候,在全世界的心目中,自由法国不再是最初人们用讥讽、怜悯和眼泪来接待的那个使人惊奇的逃亡者了。
第八章 战斗法国
在1941年夏季到1942年夏季战斗法国在外交方面扩展活动的时候,它本身也在不断壮大。虽然本书是依次叙述这两方面的发展情况的,可是它们却是同时发生的,也是相互关联的。
战争回忆录II:统一(1942—1944)
第一章 插曲
战争第三年的春天,大局已定,一切就绪。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庞大的资源业已转变为战争力量。
第二章 悲剧
1942年11月7日,美国和英国的广播电台整天反复广播:“罗伯特来了!罗伯特来了!”我听了,毫不犹疑地肯定“罗伯特”——墨菲的教名——是美军的代号,是用来同非洲的一些法国人联系的,他们在争取这些法国人的支援。这就是说,美国军队在北非开始登陆了。第二天早晨,我们得到了登陆的消息。
第三章 喜剧
达尔朗之死,对于法国的统一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应当善于利用这个影响。1942年12月25日,我在给吉罗将军的电报中指出:“阿尔及尔的暗杀事件是一个征兆和警告,现在比任何时候更需要组织一个全国性政权。”
第四章 阿尔及尔
1943年5月30日中午,一架战斗法国飞机(机长是马尔米)把我送到布法利克机场。同机前来的有马西格里、菲利普、帕留斯基、比奥特、狄骚和沙尔•鲁等人。吉罗将军亲到机场欢迎,贾德鲁将军也来了。
第五章 政治
冬天近了。一切都显示着这是战争结束前最后的一个冬天。但是,巴黎将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这个政权要做什么呢?这是人们思想中所存在的迫切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第六章 外交
在一般的惯例下,外交只看现实。当我们失去力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感动人,但我们不能过问行政机关的事务。正在重新统一的法国,是有分量的,是轻视不得的。
第七章 战斗
当盟军进攻欧洲的时候,法兰西之剑是多么的短啊!在这样严重的关头,我们国家的武装力量还从来没有相对地减少到如此地步。为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人们,回忆起我国旧日的力量,不免无限悲哀。但是,我国军队的素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优良。
第八章 巴黎
四年来,巴黎一直是自由世界的一个痛点。突然间,它又变得有磁性了。当这个被囚禁、被麻醉的巨人似乎酣睡的时候,人们对它的不可想象的销声匿迹不闻不问。
战争回忆录III:拯救(1944—1946)
第一章 解放
解放的步伐极其迅速。盟军和法军在阿弗郎什打开缺口并在我国南方登陆以后,只用了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到达安特卫普,进驻洛林,深入孚日山区。1944年9月底,除阿尔萨斯及其前沿阵地、阿尔卑斯各山口和大西洋沿岸的据点以外,我国全部领土上的敌人均已肃清。
第二章 地位
世界各国都在注视着解放了的法兰西。多少世纪来这个国家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首位,不久前她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中遭到沉沦,但是,她的某些儿女为她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今天她又宣布为主权国家,而且成为参战国之一了。她是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现的?她要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又将赢得什么样的地位呢?
第三章 秩序
用布丰的话说,没有条理和情节发展,就谈不上风格,对政治也可以这样说。在解放了的法国,骤然刮起变革之风。但是,变革必须有一套准则,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第四章 胜利
1944年春季和夏季的几次大战役以后,西线便稳定在德国边界附近。双方都在准备决战。西方盟国考虑到苏军即将开始大反攻,已经在仲秋重新部署,准备在冬季结束战争。
第五章 不和
大炮的回声刚刚停息,世界的面貌立刻改变了。为了作战而动员起来的人民的力量和热情,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相反,某些国家的野心却明显地暴露出来。
第六章 分裂
大炮的回声刚刚停息,世界的面貌立刻改变了。为了作战而动员起来的人民的力量和热情,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相反,某些国家的野心却明显地暴露出来。
第七章 卸任
11月了。战争已经结束了两个多月,动力消失了,不再需要伟大的行动了。一切迹象表明,旧制度又要复辟,虽然它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不适合国家的需要。

作者简介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们只能回忆、铭记
法国总统戴高乐亲撰回忆录,一部有关二战的个人化历史书
独裁者、总统、将军、士兵和普通人的烽火岁月

中法建交50周年在中国最具影响的30本法国书籍之一

毛泽东参考此书判断50年代末国际关系、中法关系走向

法国国父戴高乐关于二战的个人回忆,披露丘吉尔、斯大林等重大事件中的历史性瞬间

关于英、美、法、俄、意等国的历史叙述对今天的大国关系思考仍具借鉴意义
1953年,“法兰西守护神”戴高乐将军退出政界、隐居乡间。此后,他耗费数年心血完成《战争回忆录》。这部回忆录以第一人称撰写,是他从个人和法国的角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性回忆。
《战争回忆录》共分三卷:第一卷名《召唤》,叙述的时间从1940年起,到1942年年中为止。第二卷名《统一》,从1942年年中起,到1944年为止。第三卷名《拯救》,从1944年8月起,到1946年1月止。在《战争回忆录》中,戴高乐将军代表了虽然有过战败和投降历史,却仍不失其价值的一个真正的法国。
在《战争回忆录》中,戴高乐批判地审视整个“二战”历史的行动,经常思考当时他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从而对过去的行动重新评估。此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更是所有怀抱经世济民思想的有识之士必读之经典。
毛泽东在读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时,从中了解到戴高乐对待英美的态度,欣赏他敢于和英美“闹别扭”的勇气。此后多次在和中央领导层讨论中,提到《战争回忆录》,并据此判断“法国跟英美闹矛盾很有益处”。


 战争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俞耕耘回望70年前人类文明历史的那场空前浩劫,二战的惨痛印记虽逐渐尘封逝去,然而它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各民族心理却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翻开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恢弘画卷徐徐展开,风云激荡的战争岁月厚重深沉,苦难惨烈的战时生活历历在目。戴高乐以参与指挥战役的第一视角,全景式纪录了一个民族从高峰滑向陡崖,从崩溃失败走向自由独立,最终重获光荣的伟大历程。他以一个民族,一个战场为视角,却管窥全局,深刻评点了战时的荣辱得失,战后的世界格局。《战争回忆录》远远超越了个人的回忆书写,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的战斗史诗。这不仅因为作者是杰出的军事将领、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更因为他在书中深刻回答了三个问题:这场战争为何能够发动?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战争与一个民族的国家利益有何关系?这三个问题贯穿了战前、战时与战后全程,涉及了战争责任(历史主体)、战略战术(作战方法论)、国家利益(政治外交思想)三大维度。它集中彰显了戴高乐作为作家敏锐的历史与人性洞察、作为将领的军事指挥艺术、作为政治家的利益捍卫、作为民族领袖引导法国走向光荣的不同形象。可以说,这部作品虽以战争历程为经,详尽的纪录具有很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然而,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样,它毕竟是一部个人色彩鲜明的回忆录,其叙事中独特的个人分析和强烈的民族热情都说明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在书中,戴高乐以敏锐直感和深刻洞察,绘就了众多国家政要、军队将领的人物群像。在叙事描写中,作者将人性剖析、民族反省和历史意识蕴于其中,反思了这次战争因何能够发动的问题。这也成为我们今天纪念二战,反省历史的关键所在。可贵的是,戴高乐没有以孤立视角看待战争,而是注重政治外交,民心向背,舆论导向,民族情绪对战争全局成败的综合影响。这形成了他全面系统的战争理论,从而为“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石。在书中,他富有卓见的军队建设思想得到了清晰表述。在军队结构组织形式上,戴高乐强调建设强有力的空军对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意义。在书中他明确指出空军在战略与战术上的相辅相成,“通过轰炸为地面机械化部队的战斗行动创造条件,并加以延伸。反过来,地面的机械化部队则突入被轰炸区,使空军的破坏行动立即发生战略上的作用”。这种立体化作战思想,制空配合地面行动的战术即使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仍具有指导价值。遗憾的是,作者先进的军事思想反被纳粹德国借鉴应用,“闪电战”的奇袭和摧毁使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纷纷屈服,最终法国当局也被震慑甘当傀儡。在军队作战能力上,他重视士兵主体能力的提升,“战争中使用机器的人的素质就成了发挥装备效能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有一批常备的、团结的和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的队伍”。他强调军队的快速反应和装甲部队独立作战能力。“除了经过动员所产生的大规模部队以外,还应紧急地精选一批人员组成一支机械化、装甲化的机动突击部队。”不难发现,戴高乐书中提出的军事国防思想,不仅说明了如何打赢战争的问题,也批判了法国当局之所以崩溃投降的军事原因。作为“自由法国”的领导者,如何既获得盟国的同情与支持,又要保持民族自身独立性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举步维艰在夹缝中生存的难题。戴高乐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外交家的韬略远见和纵横捭阖。“自由法国”的筹备工作,可谓争取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里有法国政界不愿放弃抵抗的高官,法属殖民地将领,不愿投降的民众以及各国流亡政府。他辗转非洲、伦敦、中东与盟国之间,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不懈的努力下,“自由法国不再是最初人们用讥讽、怜悯和眼泪对待的那个使人惊奇的逃亡者了。”戴高乐在书中的战斗经验在实质上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度一致,如果以中国经验来看这部回忆录,仍具有诸多启示意义。戴高乐以全民族“全面抗战”为最终旨归,建立“民族委员会”,在被当局驱逐的困境下辗转游击,建立武装。他配合接受盟军最高指挥部战术上的统一指挥,又要争取法国在战略上的独立性。这些都与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经验与现实何其相似。作为引领法兰西从失败颓丧走向新生的民族领袖,在书中他始终是法兰西坚强的领导者、忠贞的守护者和强硬的利益捍卫者。他争取本国民众支持,利用舆论宣传,激昂士气,看重前线和后方两个战场的辩证统一;在收复法国失地,攻入德国本土后,他与艾森豪威尔据理力争,采取独立军事行动,直接扩大了法国战果,争取了战后的利益。戴高乐对于法国,远远超出了打赢战争的军事意义。他向艾森豪威尔争辩道:“军队就是为本国政治服务而建立的。而且您本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这样一点:战略和策略不仅要具备军事技术的条件,而且也要考虑精神方面的因素。”在法国与英国在海外利益争夺的问题上,他既坚持了强硬原则同时又对局面进行了有效控制。尽管在国内政坛,这种强硬被理解为“顽固”,但是他迫使丘吉尔妥协,为法国争取到了应有的尊重。纵观整部回忆录,作者不仅在追述战争,更是在洗涤民族的耻辱,他为民族在罪恶威慑下的抱残守缺进行了救赎,用战斗赢回了法兰西的尊严与荣耀。戴高乐的哀愁在于,他只能成为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战后的和平会像排斥“老虎总理”克里蒙梭一样,将其留于历史的记忆中。在中国,这片同样遭受过法西斯侵略的古老土地上,这部书也使我们检视战争中自身民族性中的正与反,光与暗。《战争回忆录》就像一部战争启示录给我们以教谕:世界命运早已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懦弱逃避只会助长战争,委曲求全只会民族沦丧;顽固保守只会闭塞视听,试图撇清只会惹火烧身。世界和平不能靠祈求换来,而应以力量捍卫;民族独立不是凭空赋予,而是自我救赎,赢得光荣。(如刊用请豆邮告知联系作者)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想了解二战的视点,还是推荐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比较全面可看
  •     很好的文学作品。诡异的是,译文的风格在模仿“西洋世界军事史”。
  •     法国政治史上的经典之作,军事部分浏览而过,政治部分实是不可替代的一手资料。译笔一般,最讨厌的是,人名地名不仅没有附上在正文中原文以便查找,而且很多翻译不遵从成例,比如贝叶非要译成巴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