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西行

出版社:程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5出版)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208083998
作者:程庸
页数:203页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中国风情”弥漫欧洲(1)洋官员“伸手”,美小姐”缩手”“中国手工奢侈品,一直对欧洲人有诱惑力,直到1514年葡萄牙人到达东方,才发现中国陶瓷器、金属器、纺织品和漆器会在欧洲遇到不同需求,接着迅速推动了这个贸易,于是这个世界艺术品出口就成了中国最重要、乃至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话题了。”这是一段外国专家的说法,认为中国奢侈品的出口行为是被动的,事实上,不管葡萄牙人发现与否,中国这些奢侈品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都是高度文明的产物,而先进文化、稀罕物品,本身具有自动外出与传播的能力。因为,在葡萄牙人没有到达中国之前,汉唐时期一直到明朝,已有大量中国陶瓷等艺术品传播西方。“400多年前,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奢侈品,不仅实用,更是为了欣赏、装饰、珍藏,一句话,为了愉悦心灵,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奢侈品持续的迷恋,已经演化成一种时尚。”而西方这种时尚的始作俑者,也许与发生在中国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的一次“伸手”事件有关。当时明朝政府举办国宴招待异国宾客,宴会上琳琅满目的中国菜肴,与之相配的中国青花瓷器,都得到了老外的青睐,宴会散后,许多青花瓷器不翼而飞。调查后才知多数外国使臣从未见过这冰清玉洁的青花瓷,也很少享受如此高雅清洁的用餐,于是顺手牵羊携带回国了。

前言

程庸先生的新著《国风西行》,讲的是几百年之前中国瓷器等艺术品影响欧洲的过程,从学术上详细考证,中国陶瓷等艺术品进入欧洲的时间,影响欧洲的瓷业生产以及欧洲人的审美生活,还有欧洲许多宫廷热衷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过程。在当前我国传统文化重现价值之时、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之刻,本书除了学术价值,还有相当的社会价值,给人的启示,似乎已经超越了艺术品本身。了解中国艺术传播欧洲的史实,能够更好地激励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操。近100年,中国学术界中西文化交流的话题,更多的是关心西学东渐,其实,在之前更长时间里的东学西渐,特别是唐朝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影响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对世界物质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学术界研究得较少,至少两者比例很不平衡。中国艺术影响欧洲,作为东学西渐的重要部分,应当大书特书。这个领域提供给我们很多直观的史实,就像《国风西行》书里所展现的。中国瓷器等艺术品影响欧洲这个课题,不少人在关心,但多数是散见在书刊上的零星文章,而程庸先生把它当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自信、自强的大事来做,多次前往欧洲考察,投入大量精力,采集素材,深入研究。他没有局限在陶瓷等学术领域,而是扩大到影响欧洲人审美生活等范围,似乎是一个突破。他在书中描述了欧洲近10个宫廷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场面,图文并茂,资料丰厚详实,读来令人激情澎湃。

后记

近十年来,我屡次去欧洲,有两个目的,一是探访400年之前中国艺术文化传播欧洲的踪迹,一则寻找流失海外的文物。这两个题目都很大,因题目大而却步,自然于事无补。我的十多次欧洲之行,虽然没有更多的收获,但多少还是取得了一点成果:最主要的是写成了这本书。同时,我也收集了不少文物回来,唐、宋、元、明、清的都有,有瓷器、漆器、铜器、玉器等。此书是本人“单枪匹马”跑了欧洲30座城市、50多家博物馆、300多家古董店,搜集了大量的材料,通过“一个人的征途”才得以形成,自然有很大局限,一个人要做这么大的学术工程,本人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财力与才力。本书在写法上力求浅显、直观,说是“传播欧洲”,但也只能零星地罗列一些材料,缺乏系统的研究,故论证不够全面,比如有的章节应该以编年史的方式依次论述,才有力量,而实际难以做到,所以只能说是一个“追踪”。本书相当部分素材只依赖于英文资料,显然不够,还有很多其他语种的资料,一时难以翻译,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些年,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似乎难以真正展现出来;如果站在他国、他民族的立场上来审视,感受之深、观察之全,是仅站在自身角度所难以想象的。17世纪,欧洲大哲学家伏尔泰、狄德罗等认为中国是“在所有的文明之上”的国家。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华民族一下子落难到“东亚病夫”,中国成了最落后的国家。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中国风情”弥漫欧洲(1)洋官员“伸手”,美小姐“缩手”(2)茜茜公主与奥地利女皇青眯东方(3)路易十四为情妇造中国宫(4)奥古斯都二世的两大癖好:瓷器与战争(5)英国乔治四世身边的宝塔(6)瑞典露依萨皇后的中国式生活(7)西班牙王宫起居室的中国顶(8)葡萄牙王宫的青花情调(9)荷兰,中国风情传播欧洲的中转站(10)意大利、芬兰等国的中国风情第二章 名人、贵族的“中国情结”(1)雨果为爱妻特制中国诗屋(2)歌德的“北京厅”(3)惠司勒与其他文化名人的中国情结(4)贵族之家,舒德雷公馆(5)贵族家庭的中国风摆设(6)奥黛特身边的中国小摆设第三章 欧洲仿造中国瓷器(1)意大利马约里卡陶器(2)法国“瓷器间谍”(3)荷兰,仿中国瓷的高手(4)德国人波特格尔颠覆中国陶瓷帝国的地位(5)英国的机械化生产,瓷器变了形(6)欧洲造瓷运动第四章 瓷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1)餐桌礼仪发生变革(2)瓷器取代了银器(3)中西瓷器欣赏心理的差异性(4)欧洲对中国瓷器的仿制与变形(5)中国瓷器西传前,欧洲锡釉陶生产及使用概况第五章 中国其他奢侈品出口概况(1)喝茶,富有阶层的风尚(2)丝绸,曼妙身体的诱惑(3)齐彭代尔式的中国家具(4)富贵高雅的漆器(5)本书结语后记 “一个人的征途”附录 作者所到达的欧洲城市、王宫、博物馆及古玩市场注释图片来源鸣谢

编辑推荐

《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诗人、小说家、陶瓷学者程庸秘密采访独家搜集证据几百条自费旅行欧洲十多次行程百万公里到达欧洲十多个宫廷遗址五十个博物馆一百个古董店惊人发现——四百年前,中国艺术席卷欧洲,各帝国宫廷竞相陈列中国艺术品,中国趣味被视为最高时尚,佐证古代中国称雄世界。《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披露——法国国王为情妇建中国瓷宫,德国帝王用近卫军换取中国瓷器,西方瓷器问谍深入中国腹地等众多史实。

作者简介

《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作者十余年间不下十次到欧洲,在三十多个国家的皇宫、博物馆、美术馆、古玩市场收集各种实物、图文资料,终于集腋成裘,形成这本学术性很强的图文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14-16世纪中国艺术对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图书封面


 国风西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曾经读到,一本法文的关于20世纪的百科全书以如此暗讽的表述作为起句:“在20世纪开端之时,当欧洲君主们环顾四周的时候,他们感到,世界大致运转得挺好,尤其是,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他们运转的。”如今我们都已经知道随后一个世纪发生的进程。那么,在19世纪之前呢?世界是一直都围绕欧洲君主们运转吗?按照欧美人当今喜欢的说法,自打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后,全球就被控制在西方世界的统治之下,至今达五百年之久。果然如此吗?欧亚大陆西陲的这些小国的国王、女王——他们当中有几位当上了皇帝——在15至18世纪,究竟处在世界文明最繁盛的中心,还是二环、三环?程庸先生的《国风西行》一书最有意思之处或许就在于鼓动我们心生这样的疑问。实际上,程庸所注意到的有趣现象,最好不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加以注视,因为一旦如此的话,那些“中国风情”的物品往往只让人难堪。记得和同行的朋友们一起进入马德里王宫“查理三世起居室”的时候,一位现代建筑专业的女孩不禁脱口惊呼:“呀,也丑得太吓人了!”其实我们都吓了一跳,也许,是王宫内部为了保护文物而让光线过暗,影响了视觉效果吧。不过同一王宫内的“瓷器厅”和“吸烟室”却无论如何都让人难以找到开脱的借口。实际上,在前一天游览过阿兰布拉(按英文译音则为“阿尔罕布拉”)宫,随即穿行在这样一座彻底“欧洲格式”的王宫之中,真是让人感慨到无言。当然,可以说,“风貌”、“样式”之类与文化传统、民族风俗、审美习惯相联,不能以一种标准——比如中国士大夫文化——去强加切削,因此,“中国风情”恰恰证明了欧洲人的创造性。不过,对一个稍微感受过中国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官窑精品的人来说,面对那些欧洲仿烧的软胎瓷之类,确实要不知所措,无法置评,因为实在太不在一个档次了,因此,一旦以技术指标所带来的美感——瓷器的美感很大程度上由技术制造——来衡量,中国人就会很困惑,不明白该怎样讨论欧洲的陶瓷制品。所以,欧洲人在历史上表现出的“中国趣味”实在还是主要地作为文明现象,作为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线索更为适宜。当然,分析欧洲人何以会在“中国风情”当中自我制造出这样一种奇怪的趣味,倒是一个很正经、很值得探讨的题目。至于中国这方面,则是表现出了无论欧洲人喜欢什么都能照单供货的商人本色。据说,中国瓷器在欧洲曾经可以作为硬通货使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大富小富之家都要在客厅里摆上一柜瓷器,只怕炫耀财势的目的居多,正应了萨克雷《名利场》里的调侃:“拿你来说,如果知道坐在你身边的客人有五十万镑财产,难道对他不另眼看待吗?”让人浮想联翩的是,恰恰在明代的中国,白银开始成为日常流通的手段,“西班牙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最好是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背景来考察”(《白银资本》3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我们中国人对这样的观点固然要特别谨慎,不过,却也应该意识到,关于欧洲人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不能完全听从欧洲人的自述。感受到中国瓷器与欧洲陶瓷在很长时期于水平上的截然落差之后,欧洲的王宫以及贵族府邸内会流行以从中国进口的、毫无艺术性可言的、应该说很低廉的“制瓷工艺图”彩纸(“墙纸”)做厅内壁饰,也就不会显得仅仅是对“异国情调”的好奇了,或者说,那未必是一种带有优越感的猎奇行为。当然,1492年以来的所谓“欧洲”也并不是一大坨匀质的、僵化的团块,而是一个不断变动乃至激变的过程,因此,玛利亚·特蕾莎女皇与茜茜皇后虽然都对中国物品怀有兴趣,但二者投射于其上的欲望却可能截然相异,因此,在程庸不惮心血地将这些遗存于世的线索蒐集到一起之后,还该有更多的人将这一工作继续深入,对于其中每一例具体的呈现做个案分析。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加入到久已存在的国际贸易当中之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世界图景?曾经有在那不勒斯大学工作的朋友向我推荐一本小书,介绍当地几座贵族府邸内幸运珍存下来的中国彩纸壁饰,书中谈到,当年,那不勒斯的贵族为了赶上这一潮时髦,必须花高价向荷兰等国家购买远从中国运来的那些展示“制瓷”、“桑蚕丝织”、“水稻种植”、“茶”工艺过程的纸画。至于此般纸画与康熙、乾隆等中国帝王大力提倡的“耕织图”之间的明显关系,已经成为艺术史家们注意到的课题了。再举一个很细节的例子:《红楼梦》中的“平儿理妆”一节可谓深入人心,其中涉及到,怡红院的擦脸粉乃是以紫茉莉花籽的白粉加工而成,而在今天关于植物的图书中标明着,紫茉莉花是从美洲传入的一种植物。更惊人的是,以紫茉莉花籽的白粉做脂粉,早在崇祯年间的《天启宫词》中就提到了,作者秦兰征并且作注说明,以此种花粉匀面的化妆法先是在民间流行,然后由天启朝的张皇后引入宫中。如果当代的植物学家们没有搞错的话,那么,至晚在明代中后期,紫茉莉就从美洲大陆远渡重洋,在中国的土地落地开花,在后来,还进入了最经典作品的最经典情节。当然,一种最容易的解读,就是将这个细节作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世界产生震撼的例证。问题在于,早在哥伦布启航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久已进行着各种植物的绵绵交流,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香花如茉莉、玫瑰都是引种成功的异域植物,今天中国人饭桌上的调味料也大抵没一样传承自诗经时代的食谱。因此,也许换一种立场,从紫茉莉花在古典文献中的现影,可以感受的却是中国在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之际的巨大应变能力与接受能力。当然,最不该忙做的就是下诸如此类的结论。布歇油画中美少妇用来洗脚的青花缸也罢,《红楼梦》中的紫茉莉妆粉也罢,所提示的乃是,对于刚刚过去的几百年历史,我们并不一定有足够的观察。不过,如果真要重新观察历史,那么,仅仅以欧洲为中心,或者“以中国为中心”,也或者,如中国学者与西方汉学家容易落入的窠臼那样,仅仅把欧洲——中国的关系放在视野里,恐怕仍将是一场白忙。《国风西行》的作者在里斯本见到“一些用青花风格装饰的外墙”,并由此简单讨论了葡萄牙“青花瓷”与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然而,如果看过——随便举一例——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内的那外墙满布青花砖的宫殿,就不难感受到葡萄牙“青花风格装饰的外墙”与后者如兄弟般的亲缘性。实际上,如果不将伊斯兰世界包括在内,关于青花陶瓷作为一种世界现象的讨论恐怕就很难真正有效,一如因为我们不肯去了解奥斯曼土耳其,于是也就很难真正搞明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一样。程庸形容自己在西方世界“探访400年之前中国艺术文化传播欧洲的踪迹”为“一个人的征途”,无疑,还该有人把这一场充满洞见与勇气的征途继续下去。
  •     “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这个方向作者选的很好可是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作为这方面的探索,实在是“一个人的征途”或许也因为作者艺术史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积累太不够整本书读下来既无阅读的快感,也无作者的独立思考及感受,感觉仅仅是一些空洞的材料的堆砌而且作者驾驭和处理这些材料以论证观点时候明显吃力排版和图片方面等也都略略粗糙58元定价实在是有些不值一个好的选题却没有做出一些有价值的分析实在是比较遗憾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中国从很早的时候就对世界产生影响了,那个时候的中国造真的是中国创造,而老外是仿造。世界交流的目的主要还是在取长区补短,相互促进
  •     看看图片和故事还是不错的,可惜作者的文笔稍微干涩了一点,看起来有点枯燥。
  •     没怎么认真读,但是可以说没有想象的好。
  •     这本书比较贵,让我为难,发现vip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优惠。我在贵网站已经买过两次书,不知够不够bip成员的资格,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资格。
  •     可以说,“风貌”、“样式”之类与文化传统、民族风俗、审美习惯相联,不能以一种标准去强加切削,因此,“中国风情”恰恰证明了欧洲人的创造性。不过,对一个稍微感受过中国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官窑精品的人来说,面对那些欧洲仿烧的软胎瓷之类,确实要不知所措,无法置评,因为实在太不在一个档次了。因此,一旦以技术指标所带来的美感,瓷器的美感很大程度上由技术制造来衡量,中国人就会很困惑,不明白该怎样讨论欧洲的陶瓷制品。所以,欧洲人在历史上表现出的“中国趣味”实在还是主要地作为文明现象,作为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线索更为适宜。当然,分析欧洲人何以会在“中国风情”当中自我制造出这样一种奇怪的趣味,倒是一个很正经、很值得探讨的题目。至于中国这方面,则是表现出了无论欧洲人喜欢什么都能照单全收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