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74重印
ISBN:SH10018-282
作者:张澍 辑
页数:244页

内容概要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出生在山东沂南县,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茫茫大海和浩瀚星空,從小到大他們一直是我所敬畏的東西,在它們的跟前,才發覺自己原來是如此的微乎其微。掛在蒼穹正中央的那顆北極之星,王子安眼中的天柱北辰,作為北天球的“核心”,早在數千年前就有人把它作為帝王的象徵而頂禮膜拜,“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而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大洋,我們在精衛填海和矢志不渝的傳說中成長,又在羽扇綸巾和橫槊賦詩的生死對決中明白歷史。大海和星空,擁有太多我們永遠看不穿和想不透的東西,但是滄海桑田,風雲變幻之際,它們又是那樣的勢不可擋……商王成湯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為座右銘刻在自己的臉盆之上,用這些入石三分的文字來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決不守舊以廢日。王安石在新法的一片唏噓之聲中立下誓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可灋,人言不足恤”古人之立志,願效滴水洞石穿,願效江海去不返。他們修身養性,博觀約取,以待時機,建功立業,豪情壯志,雖然最終的歸屬,都不可避免地塵歸塵,土歸土。如杜少陵詩言中所感慨的“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一樣。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和令人難忘的事蹟,都已化成歷史星空的“封神榜”,為我等後世之人所高山仰止!“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絲毫不敢有所懈怠。我想,能夠擁有大海一般寵辱不驚的氣魄,擁有山川一般不嚴其高的志氣,擁有星空一般深邃無盡的心智,這樣的君子,可以算得上是聖人了吧?能夠適時地反省自己所犯的過錯并及時一一改正,慎于言而篤于行,這是我們當前所能盡力追求的吧。
  •       在三国地理中,南阳对于诸葛亮来说尤为重要,这里曾有其备受争议的躬耕地卧龙岗,还有其初出山时的牛刀小试之地博望坡、新野城,这些诸葛亮出山前后的活动之地,在经历历史演义与地理变迁之后,还留下多少供人缅怀之处?卧龙岗为诸葛亮出山前的躬耕之地,诸葛亮这个山东人,是如何从山东来到卧龙岗,并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  山东人诸葛亮南下避乱  上午9时的一阵急雨,掠过南阳卧龙岗,匆忙中,我们躲进诸葛草庐——这个诸葛亮曾经的隐居之处。  雨声中,我们在想诸葛亮这个山东青年来此隐居高卧的缘由。  诸葛亮的家乡,在琅琊郡阳都县,这是一个古地名,大约就是今山东沂南县一带。  属名门望族的诸葛家族,祖籍并不在阳都,原本也不姓诸葛。其先祖本姓葛,原在今山东诸城居住,西汉初年才迁徙到阳都,但因当时阳都已有葛姓,其先祖就在葛姓前面加了一个诸城的“诸”字,表示家族的来历。  诸葛家族的辉煌始自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和叔叔诸葛玄。诸葛珪当时在离家乡不远的泰山郡任郡丞;诸葛玄虽未致仕,却是交游广泛的名士,年轻时结交的朋友中,就有后来成为大军阀的袁术和刘表。  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诸葛亮9岁时,母亲章氏去世;12岁时,父亲诸葛珪去世,一家人只好投靠叔叔诸葛玄。  随后,阳都战乱,哥哥诸葛瑾带着继母前往江东,被孙权重用,并逐渐做到东吴大将军;而诸葛亮和弟弟诸葛钧等人,则随叔叔诸葛玄前去投靠刚刚发迹的袁术。袁术任命诸葛玄为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  袁术的任命,并未得到朝廷的承认。《三国志》上说,朝廷另派一名叫朱皓的人来做豫章太守。无奈之下,诸葛玄只好去荆州投奔好朋友刘表。当地浓厚学术氛围熏陶了诸葛亮  荆州的治所在襄阳。襄阳为汉水中游的天然要塞,江水自东、北、西三面绕城而过,是当时争夺荆州、称霸天下的重要门户。时人评价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在赤壁大战前,襄阳却难得地保持了19年的和平,这在纷乱扰攘的东汉末年,是非常难得一见的。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荆州牧刘表。  刘表,字景升,汉朝皇室后裔。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出任荆州刺史,在盗贼横行的情况下,他得到当地豪强支持,平定了荆州内乱。在此过程中,正是看到了襄阳的重要地理位置,他才将治所由原来的武陵迁到襄阳。  和平安定繁荣的环境,加上南北水路要冲的地位,使得襄阳自然成为人们理想的避难场所。仅关中地区,就有十万户流民拥入,其中不少流民为当时著名的士人或学者。影响一时的“荆州学派”,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这样的环境,对于刚从战乱区逃离出来的诸葛亮来说,无异于天堂。生活安定之外,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这对他的成长,无疑十分重要。诸葛亮躬耕地成后人关注焦点  诸葛亮随叔叔诸葛玄到襄阳时,十三四岁的样子,他的叔叔诸葛玄去世时,他才17岁。叔叔的去世,要求他独立面对生活,他也选择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那么,他在哪里隐居起来了呢?  襄阳人认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在离襄阳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的邓县。因此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也躬耕在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在此地发生,著名的《隆中对》也是在此发表。  但是,按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说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市卧龙岗则为诸葛亮躬耕地。  依据《出师表》的说法,诸葛亮在他的人生选择中,弃襄阳而选择南阳,最终把南阳作为他出山前的最后阵地。  南阳为东汉刘秀龙兴之地,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有其吸引诸葛亮之处。  而陈寿写《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也只含糊说“亮躬耕于陇亩”,并没有明确躬耕于隆中或南阳之说。  按照诸葛亮隐居南阳八年的说法,他来南阳时当在公元199年,这是他在南阳的躬耕之始。诸葛亮的人脉助其把握天下大势  躬耕于南阳,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亮躬耕于陇亩,好为《梁父吟》。”其实这期间,诸葛亮不仅好为《梁父吟》,还阅读了大量的儒家著作;他也读了大量的兵书和历史著作。  诸葛亮貌似隐居,其实更关注天下时事。在南阳武侯祠里的一组泥塑,展示的是诸葛亮与朋友们会见时的情景。史书记载,诸葛亮躬耕时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谈古论今,关注社会,洞察天下大势。这是其隐居期间的收获之一。  诸葛亮的另一收获,来自与当地望族名门的结亲,这让诸葛亮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期间,他二姐嫁给了襄阳的名门望族庞家,姐夫庞山民的父亲是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  诸葛亮因此可以经常拜访庞德公,庞德公非常欣赏诸葛亮,同意做诸葛亮的老师,把自己平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  在躬耕期间,诸葛亮还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黄月英为妻。  黄承彦有着深厚的背景,他和刘表是连襟,两人分别娶了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的两个妹妹。  这些关系,拉近了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和军界人士的距离。通过他们,他可以更迅速地了解时局的发展、朝廷和诸侯的政治动向以及当时各政治集团的活动内幕,从而能准确地分析天下大势。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原载于:http://www.sanguoyanyi.org/1044.html
  •     诸葛亮,中国历史上智慧之化身,三国蜀之贤相。未出草屋便以《隆中对》三分天下,辅刘备报三顾茅庐之恩,佐后主赢鞠躬尽瘁之誉。孔明一生为臣,为中国士大夫之典型代表。其先久居隆中而不仕,后又六出祁山以固蜀,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士阶层的儒道徘徊。而这种“学而优则仕”与“归去来兮”的冲突便可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窥见一二。“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颇有遗世独立之感。但诸葛若其果真如陶渊明般“性本爱丘山”又怎能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曾与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之类官职皆不在卧龙眼中,其有大志,此大志便不能说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小国寡民的道家之志了。但“躬耕南阳”甚喜《梁父吟》的诸葛孔明却有其人,这便引出古代士大夫阶层何以为道,为何由儒向道徘徊的思考了。“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后汉书》)一言以中的。我认为大部分的中国士人以儒为心,道为表。或者说儒是其奋斗目标,而道是其在奋斗途中遭遇坎坷难以名志时的退而求其次之选。他们在选择隐逸仿老庄之道只是“穷则独善其身”的考量,或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的道德退守。庄子缮性篇云:“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付其身而弗见也,时命大谬也。”士人为道,以时代命而求仕也。前文已论诸葛亮并非无报国大志,但为何不出仕而安心耕于南阳之野呢?他在《前出师表》中几次提到先帝。“盖追先帝之殊遇”、“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知臣谨慎”、“以告先帝之灵”。可见刘备对孔明入仕完成其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生理想的重要性。然三顾茅庐之时刘备仅驻新野小城。久居荆州的孔明却为何不选择更有权势的荆州统治者刘表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儒家对士阶层的优则仕有着道义的限定,也为士阶层由道又重回儒提供了道义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便是出现伯乐。刘表绝非伯乐也,陈寿评价袁绍、刘表时,将其二人相提并论——“表跨蹈江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不能用,闻善不能纳”(《三国志﹒刘表传》)。我们再把刘表刘备二刘对比,便可得同诸葛亮相同的论断。其一刘表拥地自保,无逐鹿中原之心;刘备虽丧家之犬,却汉室宗亲,立志复兴汉室。其二刘表心胸狭窄,多有疑忌,对如刘备等人善待却不重用;刘备宅心仁厚,用人不疑,徐庶等对其有很高评价。再者刘表重名望,忽视年轻人;而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一生谨慎,尤其在择主问题上,他有着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具有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礼贤下士,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一代英主。刘表据安自保,充其量是个据守一方的军阀,诸葛亮怎么可能吧自己的前途、命运,特别是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给这样一个人呢?可见,中国的士阶层是随主或者说是随时事而决定其仕隐的。遇英主(或治世)便入仕为臣。如姜太公、杨雄;遇庸主(或乱世)就隐逸求自保,如柳下惠、伯夷、叔齐。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道义而仕隐。遇明主赏识,诸葛亮从道回到了儒。士人的“以天下为己任”又重新占据了思想核心。更准确地说,是这个信念由于刘备的出现褪去了道家的外衣而清晰可见起来。诸葛亮便用一生时间来体现了一个中国士阶层的儒家道德。《论语﹒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何以为君子,在于是否把自己的知识付之于现实。便是“优则仕”。孔明以毕生所学辅佐刘备集团,于《前出师表》中提醒后主数点,从“宫府赏罚“到选贤任能,好不细致,可谓“文”也。孔明有言“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体现了他对于自我德行仁义修养的重视,可谓“行”也。昭烈帝白底托孤,谓孔明“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主昏庸无能,孔明仍率“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忠鞠躬尽瘁,星落五丈原,不可不谓之“忠”、“信”。诸葛孔明堪称儒士。孔明一生,体现了一个中国士族由儒隐于道,又由道转于儒的历程。这篇广为人知的《前出师表》也揭示了儒学思想控制下的儒道徘徊。这种徘徊,恰好体现了中国是大夫阶层遵循道义心怀天下的品格,这种“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文人人格,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人才保证。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不一样的感觉。飘飘然神仙化作磊落落君子。
  •     诸葛亮的很多著作已经失传了。
  •     看了以后才感慨之前对诸葛亮的了解太少 2008.9
  •     原来买过天津古籍的校注本,这次有了中华书局的竖排本,还是要收藏啊~
  •     与兄瑾书问题确实较大 但如今未搜集到太多的证据 另外本书辑佚时将史传所记载的言语全部收入 似不符合文集辑佚的要求
  •     葛相……QAQ
  •     将苑
  •     一句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足以令人感受到一千七百年前那无法抗拒的魅力和伟大。极力推荐!
  •     虽然读不太懂~~~~~
  •     “长于治戎,短于奇谋”这个评价很中肯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今天从旧书摊抱回家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小学四年级时 打台球 军阀后裔输给我这地主少爷的 繁体竖排本 当时他们好多这种中华书局的书 好像不少还是禁书呢 多年前再多年前的事 记得书中的红印章 某某某军校必读教材...
  •     沒細讀,用兵和任將的時機都抓得很好。
  •     男神,人格几近完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丞相的这份执着
  •     法家弼士
  •     诸葛亮被《三国演义》成全了。我还是最喜欢他的出师表。
  •     隆中对真是每读一次,都加倍五体投地一次。
  •     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的,挤挤挨挨中两次差点坐过站,书页上画满了戚戚于心的句子。现在彻底掉入丞相这个大坑,狂热迷恋。萌老杜萌稼轩都没这架势,怎么破。。。
  •     诸葛亮是我很喜欢也是很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只不过感觉这类书好少,真想一口气看它个几十本
  •     这个竖排本要感谢某人的。。。好像我的每本亮集都是别人送的。。。
  •     知拙为拙, 知贱犯贱.我送诸葛一句话: "谋命者,灭."
  •     这家伙原来是个坏人!!!!!
  •     大政治家
  •     雖說不是我看的那一本
  •     老版中华书局本 后来买到过新版的,这个老版的一直没买到。第一次看到是八九岁在省图书馆,因为买不到就手抄了一遍...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