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边上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500110569
作者:宋念申等
页数:285页

作者简介

现代美国杰出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艾伦·科普兰说过这样一番话:“读一本关于如何理解音乐的书并不能加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想艾伦·科普兰先生这番话对不少音乐爱好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艾伦·科普兰简直是在宣判文字在音乐领域的死亡。然而我的一位好友却并不畏惧这种说法,反而出版了一本叫做《音乐边上》的妙书,以文字的方式宣告音乐的复活,在“音乐边上”跳起自由之舞,痛快淋漓地书写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与哀愁。
《音乐边上》里的所有文字均选自本书作者们(主要作者有宋念申、达巍、王呈、王静等)在一个个人音乐网站(黑缪网)中发表的原创文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辑“主题聚焦”、第二辑“唱片分说”、第三辑“从书架到音乐厅”。虽说是有分类,但落到文字的根底仍是人的灵魂写照,正如“后记”所云:“本书的文章大抵都是从音乐的镜头看出去,通过个人心智的思索,落在更宽泛、也更深刻的艺术、思想和生活上。”确实如此,这些文章记录的是作者们个人心灵与音乐碰撞产生的火花,而不仅仅是“就乐谈乐”。
虽然《音乐边上》的作者在“前言”中谦称“这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却注定不是职业音乐人的宏篇力作或者资深业者的权威指南。”但对于我这样的音乐门外汉而言,却已经非常专业了,譬如其中谈到的皮埃尔·布莱兹、帕勃罗·卡萨尔斯等著名音乐大师,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还好,在这本书中我也见到了久违的巴赫、肖斯塔科维奇、威尔第、贝多芬等人的名字。不认识的音乐家,我通过文字来了解一下;认识的我倒要看看别人是如何写他的。读文学的都知道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而言,也是如此。
这些作者显然对巴赫情有独钟,专门以“创造巴赫的16种方式”来怀念一位逝去的音乐大师,而这16位诠释巴赫的音乐家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还是达巍说的好:“如果我们把巴赫比作一座大教堂,那么在漫长时间之流中,这座教堂早已倒塌,很长时间内只是一片残垣断壁。现在的大师们基本上只有这两类:一是墨守成规,复原巴赫;另一类则追求‘神似’,力求准确地传达巴赫音乐的本质。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人们才能在浪漫主义之后看到另一种选择——神性的、对位的、节制的、清澈的音乐,巴赫和整个巴洛克音乐才能在20世纪得以复活。”
我敬畏肖斯塔科维奇,但我并不敢深陷于他的音乐之中。在《音乐边上》我看到两篇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文章,都是宋念申写的。一篇是“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一篇是“散乱读《见证》”。我听肖斯塔科维奇,也是从他的自传《见证》开始的,陆陆续续地边听音乐边看书,领略苦难是另一种流亡的黯然与忧伤。读此书时正是深夜,想到自己尊敬的音乐家马勒在晚年的第八交响乐里,团结众人的力量给他处的世界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暮年,只是静静地坐在屋里,用几根琴弦的声音对所有人说“晚安,朋友”。
记得农历已卯年初夏漫游北平,于国林风书店购得作家李杭育编撰的《唱片经典》(增补本·三联版)一书,随手翻阅,略略长了一些音乐唱片方面的印象。此次看到《音乐边上》一书中的第二辑“唱片分说”,不禁有种亲切的味道。当然同是写唱片,各有其风格,李杭育的写法是一种。而宋念申、达巍、王呈、王静等作者“不但彼此写法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很大差异,常常只是一时一地的感受。”这就与权威的唱片指南拉开了距离,更突出了私人听乐的独特感受极其魅力。
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那种私人性的音乐感受与理解,而非专家式的指南或教导。譬如宋念申的“乐色撩人”与达巍的“有情无色: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等文字,无论他们的理解正不正确,反正是写出了他们心中所听到的音乐,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音乐文字才是令人快乐的,正如我们像蝴蝶一样成长,不断地蜕变,但那颗飞翔的心是从不改变的,因为飞翔是快乐的,尤其是在音乐边上飞翔。
——朴素


 音乐边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写在音乐边上    现代美国杰出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艾伦·科普兰说过这样一番话:“读一本关于如何理解音乐的书并不能加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想艾伦·科普兰先生这番话对不少音乐爱好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艾伦·科普兰简直是在宣判文字在音乐领域的死亡。然而我的一位好友却并不畏惧这种说法,反而出版了一本叫做《音乐边上》的妙书,以文字的方式宣告音乐的复活,在“音乐边上”跳起自由之舞,痛快淋漓地书写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与哀愁。  《音乐边上》里的所有文字均选自本书作者们(主要作者有宋念申、达巍、王呈、王静等)在一个个人音乐网站(黑缪网)中发表的原创文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辑“主题聚焦”、第二辑“唱片分说”、第三辑“从书架到音乐厅”。虽说是有分类,但落到文字的根底仍是人的灵魂写照,正如“后记”所云:“本书的文章大抵都是从音乐的镜头看出去,通过个人心智的思索,落在更宽泛、也更深刻的艺术、思想和生活上。”确实如此,这些文章记录的是作者们个人心灵与音乐碰撞产生的火花,而不仅仅是“就乐谈乐”。  虽然《音乐边上》的作者在“前言”中谦称“这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却注定不是职业音乐人的宏篇力作或者资深业者的权威指南。”但对于我这样的音乐门外汉而言,却已经非常专业了,譬如其中谈到的皮埃尔·布莱兹、帕勃罗·卡萨尔斯等著名音乐大师,我都是第一次听说。还好,在这本书中我也见到了久违的巴赫、肖斯塔科维奇、威尔第、贝多芬等人的名字。不认识的音乐家,我通过文字来了解一下;认识的我倒要看看别人是如何写他的。读文学的都知道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音乐而言,也是如此。  这些作者显然对巴赫情有独钟,专门以“创造巴赫的16种方式”来怀念一位逝去的音乐大师,而这16位诠释巴赫的音乐家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还是达巍说的好:“如果我们把巴赫比作一座大教堂,那么在漫长时间之流中,这座教堂早已倒塌,很长时间内只是一片残垣断壁。现在的大师们基本上只有这两类:一是墨守成规,复原巴赫;另一类则追求‘神似’,力求准确地传达巴赫音乐的本质。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人们才能在浪漫主义之后看到另一种选择——神性的、对位的、节制的、清澈的音乐,巴赫和整个巴洛克音乐才能在20世纪得以复活。”  我敬畏肖斯塔科维奇,但我并不敢深陷于他的音乐之中。在《音乐边上》我看到两篇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文章,都是宋念申写的。一篇是“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一篇是“散乱读《见证》”。我听肖斯塔科维奇,也是从他的自传《见证》开始的,陆陆续续地边听音乐边看书,领略苦难是另一种流亡的黯然与忧伤。读此书时正是深夜,想到自己尊敬的音乐家马勒在晚年的第八交响乐里,团结众人的力量给他处的世界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暮年,只是静静地坐在屋里,用几根琴弦的声音对所有人说“晚安,朋友”。  记得农历已卯年初夏漫游北平,于国林风书店购得作家李杭育编撰的《唱片经典》(增补本·三联版)一书,随手翻阅,略略长了一些音乐唱片方面的印象。此次看到《音乐边上》一书中的第二辑“唱片分说”,不禁有种亲切的味道。当然同是写唱片,各有其风格,李杭育的写法是一种。而宋念申、达巍、王呈、王静等作者“不但彼此写法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很大差异,常常只是一时一地的感受。”这就与权威的唱片指南拉开了距离,更突出了私人听乐的独特感受及其魅力。  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那种私人性的音乐感受与理解,而非专家式的指南或教导。譬如宋念申的“乐色撩人”与达巍的“有情无色: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等文字,无论他们的理解正不正确,反正是写出了他们心中所听到的音乐,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音乐文字才是令人快乐的,正如我们像蝴蝶一样成长,不断地蜕变,但那颗飞翔的心是从不改变的,因为飞翔是快乐的,尤其是在音乐边上飞翔。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鸣谢CT同学!!(ps:谈音乐就不要讲政治,因为你们还太年轻)
  •     是一本很好的书,评论都是很深刻的,但是层次太高了,我难以读透。
  •     领悟
  •     太难,放弃看了……作者真是旁征博引,但不够资深看起来太费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