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6595893
作者:曾琦云
页数:56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孔子一生“好学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使他的精神境界日趋炉火纯青。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对于“耳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朱熹说:“声人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程子说:“耳顺,所闻皆通也。”我认为,对于这两个字,革命领袖毛泽东理解得很好。毛泽东1961年向中南局书记吴芝圃解释“耳顺”,说:“耳顺者,好话坏话都听之谓也。”①更进一步说明,就是孔子不管听到好话和坏话,都不会干扰他的心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观照万物,但是并不起分别心,不管好坏都不动心,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所以“耳顺”并非现在有些人所翻译的“听人说话能够分辨真假是非”那么简单,如果孔子到了六十岁还没有分辨真假是非的能力,他就不能是圣人了。在佛教来看,这已经属于把第七识的分别心转变为平等性智②。佛教提出了人类精神世界,除了普通的眼耳鼻舌身意外,还有第七识,它是“我执”和“法执”的根本,向内执取阿赖耶(第八识)为我,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有。所以除去第七识的分别和执着,就会生起无我平等的大智慧。   《楞严经》介绍了25种圆通法门。其中文殊菩萨特别推荐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他提出“反闻闻自性”,就是离开声尘去寻找不生不灭的自性。语言文字有生有灭,而闻性本无生灭。《楞严经》以撞钟为喻,钟声响时,我名为闻,钟声不响时,我名为不闻。有声则闻,无声则不闻,那么此“不闻”又从何来?钟声仅仅是瞬间声波传递于耳,当不传于耳时,耳又有“不闻”,怎么可称耳无闻呢?即钟声有迁灭,而闻性是没有迁灭的。不管声音有无,耳的闻性是始终不变的。依此类推,外界作用于眼耳鼻舌身发生不同的变化,而其本性是不变的。起变化的是妄心,不起变化的即是常住真心。心随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来者,如如不动也。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动。这种境界,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耳顺”。     这是边塞诗人高适①的佳作。这段话也正好形容孔子在卫国遇到了仪封人。在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虽然礼乐崩溃,社会动乱不安,但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精神,已经在社会上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可见对孔子是佩服之至了。    仪封人与孔子说了一些什么,这里没有记载,但是孔子的人格力量感动了仪封人是可以肯定的。孔子孜孜不倦要恢复周礼,虽然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但是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社会如此黑暗,但是他并非弃礼而玩世不恭。唐朝诗人李白也是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他处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正因为黑暗,他就有点玩世不恭。他虽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还是放不下追求富贵。人长安后,又叫皇帝的大臣高力士脱靴,最后只能被排挤出京城。而孔子不管到哪里,总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世界的。他的心态始终在安静平和之中,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境况,他总是随缘,而不攀缘。孔子确实是有大定力的人。有大定力就自然能感化天下人。所以,虽然孔子到处碰壁,可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对他很形象的描绘。    广闵子骞是孔子弟子,以孝著称。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大概就相当于县长,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找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朱熹集注:程子说:“仲尼之门,能不仕大夫之家者,闵子、曾子数人而已。”谢氏说:“学者能少知内外之分,皆可以乐道而忘人之势。况闵子得圣人为之依归,彼其视季氏不义之富贵,不啻犬彘。又从而臣之,岂其心哉?在圣人则有不然者,盖居乱邦、见恶人,在圣人则可;自圣人以下,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闵子岂不能早见而豫待之乎?如由也不得其死,求也为季氏附益,夫岂其本心哉?盖既无先见之知,又无克乱之才故也。然则闵子其贤乎?”这里都是赞扬闵子骞视富贵如浮云,不与当局同流合污。说闵子骞眼光远大,保持了自己的气节,并举例说子路后来不得善终(战死),再求也成了季氏的帮凶。    闵子骞不做费邑宰的这段时间应该是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闵子骞为何不做费邑宰?其实并不像《朱熹集注》里面说的那么简单。费邑是个重要的大邑,是季氏的世袭封地。季桓子时,季氏的家臣阳虎、公山不狃据费城叛乱。孔子做大司寇时,站在鲁公立场与三桓联合“坠三都”(乎毁三桓家臣盘踞的三座城堡)。季氏要让闵子骞做费邑的长官当是这个时候。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看来“费邑宰”这个重要职务,孔子是属意冉雍的,无奈当权派多数反对,难以办到。当时做了季桓子的家臣(总管)的子路,曾向孔子建议让一个年轻的学生子羔做费邑的长官,孔子坚决反对(见《先进》篇)。而如今季桓于派人直接来找闵子骞,要他担任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坚辞不干,这可能是重要原因。此事后来结果如何,史无明文。不知是季桓子“收回成命”,还是闵子骞做了费邑的长官?东汉末王肃写的《孔子家语》说闵子骞做了费邑的长官,并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    这一章写孔子爱好音乐完全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在齐国的时候听到《韶》的乐章,就学习演奏,三月尝不出肉味,他自己也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到了这个境界。《韶》是舜时代的乐章,他爱好的还有《武》(周武王时代的《大武》乐章)、《雅》(西周的朝会乐章)、《颂》(西周的庙堂祭祀乐章),都是当时的古典音乐。他整理《诗经》三百零五篇,使这些歌诗都符合《韶》《武》《雅》《颂》的曲调,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    孔子还喜欢唱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是叙述孔子常与人一同唱歌,有人唱得好,一定使人再唱一遍,他跟着和。这里的“和”字,既是跟着唱,又能互相呼应和学习。孔子常常唱歌,前文曾说到遇见别人丧事,他这一天不唱歌,那么平常日子,他就是唱歌的了。    孔子只欣赏古典音乐,认为它们的内容和形式尽善尽美,洋洋乎盈耳,它的抑扬的声调,起伏变化的旋律、节奏,引起人心的共鸣,激发善良、平和、向上的情感,从而陶情冶性、潜移默化,树立高尚的情操,有益于社会教化。《卫灵公》第十一章记录孔子关于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言论:“子曰:……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他认为,治理国家,用音乐就用以《韶》《武》为代表的古典乐章,抛弃郑国的乐曲。  “郑声”不是《诗经·国风》中的郑诗,指郑国地方的流行乐曲。孔子把郑声与佞人(即花言巧语的小人)相比,认为抛弃郑声如同远离小人,因为郑声放荡,与小人一样危险。他还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孔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大红(朱色)是当时尊贵的颜色,所以孔子反对别的颜色盖住了尊贵的大红色,所以反对郑声扰乱雅乐,就如同反对巧言利嘴的人颠覆国家。    孔子编《乐》这部教材,即原来六经中的《乐经》,用来教育学生,相当于后来的音乐课。《乐》有乐谱,也有乐理,乐谱不好记,以后失传了,乐理的内容以后被荀子吸收进所著的《乐记》之中。《乐记》的内容基本上符合孑L子的音乐理论。    孔子所说的“恶郑声之乱雅乐者”,在当时是实指的。他热爱的《韶》《武》《雅》《颂》这些古典音乐,由于春秋时代的礼坏乐崩,贵族的乐团、乐队纷纷解散,习学又不容易。社会正由贵族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人们的精神风貌有了变化,古典音乐内容平和、庄重,已不完全符合人们的精神要求,于是被生动活泼的流行乐曲逐渐取代。在当时,雅乐已经被“乱”了。    少年时代的孔子,生活十分艰难。他有吹笙的特长,曾经私自到乐队当临时吹鼓手,专门吹笙。这类似近世婚丧喜庆人家在办事时雇请的乐队,在喜庆行进的行列中边走边吹吹打打。他吹笙的艺术表演很好,常常受到喝彩,于是,“一个少年吹笙吹得好极了”的信息就传开了,引来许多人挤在路边欣赏。他的母亲得到这个信息也去欣赏,认出这个吹笙少年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就不再让他干了。在古代,当吹鼓手是低贱的职业,不像现在被尊称为艺术家。这件事说明了孔子有天赋的艺术素质,经过自学,在少年时代已经达到一定的表演水平。    孔子也喜欢弹琴,在青年时代,琴艺和琴理都有了相当的修养。有个孔子学琴曲的故事:    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有一首曲子习练了十多天,师襄说:“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曲调会弹了,可是技巧还不熟练。”孔子又练了几天,弹奏更动听了。师襄说:“技巧熟练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未领会这曲子的神韵呢。”他又练了几天,师襄听了他的弹奏又说:“曲子的神韵你已经领会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未体察到作曲人是谁,也未体会出作曲人的精神、风貌呢。”再过几天,师襄又听孔子弹琴。孔子一边弹一边抬头若有所思地说:“我已经体察到这曲子的精神、风貌了,这样好的曲子,它的作者,除了文王还会有谁呢!”师襄惊佩地站起来说:“对呀!我的老师教我这曲子的时候,向我说这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多么用功学习音乐,精益求精地提高琴艺,钻研乐理,表演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孔子在匡地被匡人误认为是坏人阳虎,把他和学生、从人包围起来,要杀死他,围攻了好几天。他临危不惧,仍然弹琴。在陈蔡绝粮,学生从人饿病了,爬不下床,他依然端坐弹琴。他从容镇定的态度,优雅、平和、美妙的乐曲,稳定了学生的情绪,终于设法共同克服了困难。    他有位弟子在武城做地方官,他带学生前去参观。“子之武城,丰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阳货》)孔子走进武城,便听见弦歌之声,他微笑了。因为满城的弦歌之声,表现了这座城的和平、繁荣与文明。所以他接着说“割鸡焉用牛刀”,这是一句幽默话,意思是治好这个县城的人一定有大才干,只治理这个小地方,是屈才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前言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靠什么治天下?靠《论语》中的大智慧!《每日论语》书名的寓意就是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从大的方面说,可以成就自己入世的事业以至于生命的解脱,从小的方面说,也能够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2000年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找智慧,就是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要想得到人生的大智慧,我们每天都不能忘记读诵《论语》、学习《论语》和运用《论语》。“每日论语”的意义在于提醒每一个人,每天都能从《论语》中吸取人生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即如《论语》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的学习都不间断,一辈子都不间断,那么我们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就是中国人的正统思想。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论语》是东方的圣经,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生命力最强大的著作之一。过去《论语》是科举考试的教材,现在我国教育部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面也明确规定《论语》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籍。《每日论语》为我们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学《论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每日论语》注重从大道之理去分析圣人的微言大义,其最大的特点是从人文典故或历史故事中来阐述孔子的思想,旁征博引,儒释道等各家思想互相融通,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和典型的事例中去体会圣人的大智慧。有关《论语》文义的翻译和注释,综合了古今多种注解,对一些有争议和误解的地方,作者提出了新的理解,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    这本书注重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思想性与故事性的统一。《论语》的精神是出世不离开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所谓出世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所谓入世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还得落实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出世的精神不是离开现实生活的高谈阔论。所以《每日论语》通过对圣人智慧的阐述,使出世的最高境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如果我们一年365天每日都不间断地学习《论语》,不仅生活的天地会焕然一新,而且人生将更有意义,并找到生命的真谛。本书暂编写到152日,发行后,我们将根据读者的需求及时推出后面部分。    这本书适合于老中青各层次的读者。一般青少年读者,可以从学习古文中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把圣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解除青少年时期的许多烦恼。对于广大中老年读者,每天读一则,则能以道养身,日趣圣人之境界,并得到人生的许多感悟。                                                                 巴蜀书社                                                                2004年5月

书籍目录

第一日  寻找永恒的快乐第二日  孝悌和仁的关系第三日  说话的学问第四日  定力从哪里来第五日  治国之道第六日  爱从自己身边开始第七日  孝道的本质第八日  孔子的人格魅力第九日  处世的艺术第十日  “好学”就是好好读书吗第十一日  孔子的“大政治”第十二日  孔子评《诗经》第十三日  道德与法律第十四日  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人生六阶段第十五日  孝子不能违背什么第十六日  怎样才能做到孝第十七日  养马与养亲的区别第十八日  尊敬长辈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第十九日  何谓大智若愚第二十日  怎么看人第二十一日  孔子学琴的启示第二十二日  君子不是“一件器物”第二十三日  光会说话没有用第二十四日  朋党关系第二十五日  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第二十六日  什么是异端邪说第二十七日  求知的捷径第二十八日  求官的捷径第二十九日  治国的诀窍在用人第 三十 日  民风的转变靠什么第三十一日  孝与政治的关系第三十二日  生命诚可贵,诚信价更高第三十三日  孔子预测三千年第三十四日  抨击见义不为的人第三十五日  天子的舞乐到了卿大夫家第三十六日  “礼”的根本要用“心”去体会第三十七日  古代边远地区的民族第三十八日  季氏祭祀泰山第三十九日  君子参加的射箭比赛第 四十 日  从《诗经》中的美女去看“礼”的根源第四十一日    “礼”的变质第四十二日  向鬼神祈祷可以免灾吗第四十三日  孔子为何称赞周礼第四十四日  从射箭比赛看“礼”的体现    ……

作者简介

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靠什么治天下?靠《论语》中的大智慧!《每日论语》书名的寓意就是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从大的方面说,可以成就自己入世的事业以至于生命的解脱,从小的方面说,也能够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2000年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找智慧,就是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要想得到人生的大智慧,我们每天都不能忘记读诵《论语》、学习《论语》和运用《论语》。“每日论语”的意义在于提醒每一个人,每天都能从《论语》中吸取人生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即如《论语》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吾日三省吾身”,每天的学习都不间断,一辈子都不间断,那么我们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就是中国人的正统思想。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论语》是东方的圣经,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生命力最强大的著作之一。过去《论语》是科举考试的教材,现在我国教育部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面也明确规定《论语》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籍。《每日论语》为我们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学《论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每日论语》注重从大道之理去分析圣人的微言大义,其最大的特点是从人文典故或历史故事中来阐述孔子的思想,旁征博引,儒释道等各家思想互相融通,让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和典型的事例中去体会圣人的大智慧。有关《论语》文义的翻译和注释,综合了古今多种注解,对一些有争议和误解的地方,作者提出了新的理解,给人以新的思想启迪。
这本书注重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思想性与故事性的统一。《论语》的精神是出世不离开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所谓出世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所谓入世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还得落实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出世的精神不是离开现实生活的高谈阔论。所以《每日论语》通过对圣人智慧的阐述,使出世的最高境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如果我们一年365天每日都不间断地学习《论语》,不仅生活的天地会焕然一新,而且人生将更有意义,并找到生命的真谛。本书暂编写到152日,发行后,我们将根据读者的需求及时推出后面部分。
这本书适合于老中青各层次的读者。一般青少年读者,可以从学习古文中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把圣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解除青少年时期的许多烦恼。对于广大中老年读者,每天读一则,则能以道养身,日趣圣人之境界,并得到人生的许多感悟。


 每日论语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写不错,特别每天章节都有许多历史故事,很值得读。可惜只有前半部,什么时候第二部出版还要买一本。
  •     这是目前所看到论语心得最精到最让人满意的一部书。善书,值得多读玩索。
  •     半部论语治天下。每天看一点收益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