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44336093
作者:胡续冬

内容概要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诗人、学者、随笔作家,197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后随父母迁居至湖北十堰。1991-2002年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西方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2003-2005年间曾旅居巴西执教于巴西利亚大学文学院,2008年曾入选西班牙政府“安东尼奥•马查多诗歌创研计划”,同年应美国国务院之邀入驻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并担任美国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县“艺术隐修院”驻岛诗人,2010年曾客座执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
胡续冬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曾创办民间刊物《偏移》,著有诗集《水边书》、《风之乳》、《爱在瘟疫蔓延时》、《你那边几点》、《日历之力》、《终身卧底》,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明天•额尔古纳诗歌双年奖、“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等奖项或荣誉,作品曾被翻译为英、德、西、葡、日等语言。

作者简介

胡续冬的最新诗集《旅行/诗》收选了作者从1994年到2010年间在境外旅居和国内旅途中所写的78首诗歌,分“台湾地区”、“美国”、“巴西”、“行旅”四辑。这些诗歌并非通常意义上观景记游的“旅行诗”,而是在“旅行”和“诗”这两个磁极之间形成的一个经验、记忆、情感和想象力的诡异磁场:一方面,诗歌写作因为地理维度上的旅行而获得了鲜活、起伏的能量,另一方面,词语对异质情境的多层次摩擦与消化也使得旅行本身变成了一种诗歌本体论意义上的隐喻。这些诗歌中既有反讽、狂喜、戏谑甚至恶搞,也有见证、创痛、伤感或者温情,它们既内嵌了本土地域现实的历史变迁,也呈现了跨国语境下文化身份的迷思。


 旅行/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旅行和诗都是他们的分身术——读胡续冬诗集《旅行/诗》旅行/诗,不是旅行诗,后者是一种粗陋的诗歌类型学的指称,前者则暗示着旅行与诗的相互隐喻:旅行是诗人以空间为韵脚、以时间为分行的人生之诗,诗则是经验和想象、语言与形式不需要车票的旅行。这本精心编排的诗集,除了胡氏风格的嬉笑怒骂、情色想象、像狂欢节一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语词之美,更有意思的是,还寄予了诗人对与其说是旅行与诗的关系不如说是诗中的旅行与生命的旅行的关系的思考。旅行和诗都是“他们”的分身术:这纵贯1994到2010两个世纪的70余首诗,就是70几个胡续冬横跨台湾、美国、巴西和成都、武昌、郧县的腔调不一的声音的巡礼。没有分身术的生活是乏味的。人之悲剧的核心就是时空的囚禁,这囚禁至少有三重意思:首先,一个人不能选择他降生的时代和地域,如一粟抛掷于沧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旦来到世界,他内在的文化基因和外在的时空环境就被限制了;再者,一个人的身体只占有方寸之地,寿数也不过百年,肉身就是锁镣和牢房,人要用极其有限的时空资源对抗来自无穷的压迫;其三,人的思想总是反对身体,意志总是受困行动,你能够做什么、成为什么永远是你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微不足道的子集,如果我们的思想是汪洋大海,身体不过是其中一尾半死不活的小鱼,如果我们的意志是流动的盛宴,行动不过是一具无法消化的鱼刺。而诗在某种层面上,则是行动与意志的合一,语言既是矛又是盾,诗人举着它自我突围,诗和人都自己反对自己。诗通过强力或柔软的、澎湃或尖利的意志去扩张人的版图,人则把对语言的专注变成一次秘密又公开、短暂又不朽的行动,最后留下的诗人形象随着行动的展开而分裂,诗人透过一首首与众不同的诗完成了分身。当然,在有些时候,诗人会归于无,形象只剩下一个影子,声音也只是空山不见人的回音。换句话说,诗人在扩张声音疆域的时候,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我”变成有众多面孔的无数的我,一种是让“我”变成没有面孔的无穷的我。胡续冬无疑更接近前者。让我首先从这本集子的最后一首诗寻找线索:向将来租借时间,像一个死刑犯欠下的贷款:晚点,这个词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用于祈请的副词——晚点,“别过早揭下秃顶上的帽子。”命令或者会心的一笑。起点和终点:一节干电池霉渍斑斑的正负极列车:光线微弱的电筒,它吃力地阅读修辞丰富的道路。“你猜是车尾先进隧道还是车头先出隧道?”嗓音和黑暗重叠。轰响。(《特快列车回旋曲》)这首写于1994年北京到成都的火车上的诗,呈现了20岁的胡续冬在这本诗集中最初的一帧影像,这首诗与后来风格化的自如相比,虽然语言不无学徒期的生硬,却足以构成这条诗人形象画廊的末尾一段逆向的前言。1994年的胡续冬对以后的无数个胡续冬说:“向将来租借时间”,让时间的火车去“吃力地阅读”诗歌的“修辞丰富的道路”。“旅行”和“诗”都像火车一样从他20岁那年隆隆开动了,之后的每首诗不过是一节节车厢,生命沿着指定的轨道蜿蜒前行。但时间中的“我”永远错位着——动词的“晚点”,并且掠过之处不可追记——祈请词的“晚点”。有趣的是,这本集子里有不少诗都标明写于火车上、飞机上甚至公交车上。再让我从火车上下来,来到火车站:汗流浃背的土行孙,行李是一个省。哪咤们老了,行李箱下可还有风火轮?发财的跑路的吃方便面和火腿肠的肉身都来投胎,穿制服的女娲抟气味造人。(《圣火车站》 2008年写于武昌)由于我在武汉生活过比较长的时间,对武昌火车站相当熟悉,读这首诗的时候简直忍俊不禁。武汉位于中国内地的地理中心,号称九省通衢。武昌站经过很多年的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终于在08年改建成功,造型是一个像重大工程的假账一样名不副实的“楚国宫殿”。武汉两江交汇、湖泊纵横,城市也以江湖气著称,广埠屯、街道口、阅马场、汉正街、武昌和汉口火车站附近,常年给人以兵荒马乱之感,各色贩夫走卒、九流三教、大学生和劳务工,操着不同方言推推搡搡,表情大都像这座城市一样焦躁或欢乐,马路上车不怕人、人不怕车,敌退我进,互相试探,红绿灯像错误信号,整个场面沸沸扬扬,蔚为大观。这首诗把武昌站谑称为“圣火车站”,一面揶揄了它“宏大叙事”的建筑风貌,一面也是暗喻:既然火车喻指生命的旅行,火车站则是无数人的生命旅行的交点,他们到达这里、离开这里、行经这里,或散如浮萍,或电光火石。火车站散发出眩惑的命运的射线,又像生命永不停息的动态的地图上有着本体意味的唯一的静物,收拢了所有起点与终点。即便去掉分隔符号“/”,作为广义上的诗歌类型的“旅行诗”也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个有趣回应。“旅途中的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最璀璨的组成部分之一,只不过它们一般被称为“贬谪诗”、“游历诗”等,不难联想到屈原、杜甫、李白、苏轼等大诗人的大多数重要作品都可以归于这个范畴。胡续冬中学时代便靠写古体诗起家,这大约构成了他此后诗歌写作潜意识中的一种重要养分。在《回乡偶书》这首戏仿之作里,“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发生了错位的尴尬:“我自以为还说得来重庆话,/结果遭所有人当成成都人。”在不少写孤独的篇什里,古代诗歌文人式的客旅孤独被胡续冬改写成了生殖孤独(《湾湾御姐》、《一个跟海鸟厮混的男人》、《克莱斯波俱乐部》等)。而众多状写异地自然景观的篇章,想象或诡谲、或雄奇,写意时又能丝丝入扣,有如国画的留白般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座头鲸》、《夜宿桃米坑》、《凤凰花》、《云》、《季候三章》、《帕拉诺阿湖》、《雨》等)——这些诗的诗意好比中国诗歌传统的亭榭在当代波光潋滟的倒影,而不同于其他一些时候胡续冬用他擅长的戏剧化和反讽等手法带来的文本效果。我醒来时雨也醒着,它想要交谈。爱做梦的时辰过去了,剩下的是凌晨和巴西。周围还有很多醒着的声音在空气里舒展着自己,然后抱在一起,被雨说了出去。(《雨季/季候三章》)“西“、“里”、“己”、“起”、“去”构成一组连绵错落的韵脚。诗中没有多余的名词,只有“我”和“雨”以及提示时间、地点的“凌晨”和“巴西”,孤寂而空阔,明明无声,于是万籁有声。但这些声音不是“我”的,因为无人,“我”也失去了言说之舌,只是倾听着雨从“我”“爱做梦的时辰”里醒来,雨声淅沥,却无应答,于是雨“想要交谈”。空寂中的无声之声汇入了雨声,“被雨说了出去”。整首诗空灵、舒展、言有尽而意无穷,构成一个自在的世界。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首诗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或“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的回声。如果说西方诗歌传统里的“别处”往往借助或指向形而上事物(神话、上帝、灵魂)的话,中国古代诗歌传统里的“别处”则是去发现或发明一个远离既定生活场域的地理空间(桃源、边塞、山川)。再具体到胡续冬来说,他既定的生活场域是在北大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从恶童、浪子一直到靠谱、成家、做起居家厨子的京城生活。北京就是他的“这里”,而成都、潭拓寺、丽江、大理、郧县、西安、南充、上海、阳朔、贵阳、杭州、深圳、广州、汉口、武昌、重庆,以至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爱荷华城、佛罗里达的玛纳索塔、台湾中坜双连坡、淡金公路、新竹内湾、花东公路,则是与“这里”相对峙的“别处”。“别处”从“这里”分离出来,构成一个个奇异的平行宇宙,陌生而熟悉:“如此密集的像/竟叠合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这些像我们的人,活得比我们有神。”(《像》)同时,“这里”又突入了“别处”,“这里”像身体一样跟随“我”:“我看到当年那头绝望的公猪/已然变成了我自己,孤独地奔跑在/敏感词的屠宰场里”(《机车》),“留下狗,把月亮啃完。/连狗都不知名,古斯塔沃/或者塔依莎,向楼上的我摇尾巴。”(《科里纳》)在台湾和有“热带中国”之称的巴西,这种两个时空之间既平行又相交、既分离又突入的感觉尤其强烈。整本诗集在写作地点的意义上,“这里”被隐去了,那么,“这里”是什么?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容我再通过第四辑“行旅”的第一首诗去倾听答案:那一年我迷上了手持扩音器。电视里,遥远的广场上遥远的青年们举着扩音器…………那些我自己都不大明白的话已经被我的记忆饲养成了一头住在我声带上的微型的麒麟,每年初夏,它都会安静地跳出我的喉咙,在我们喑哑的生活里,寻找一只手持扩音器。(《手持扩音器》)那一年,还在十堰上中学的少年胡续冬观看着电视里遥远的北京,而不久以后,历史的一夜就像被暴力地扯掉了电源线的电视一样不容分说的中断了。也只有在这首诗里,我透过80年代末的电视,再次看到那时的北京一闪而过。北京被无声地存放在了记忆里。追及前文,我曾提到时空的囚禁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人不能选择他生活的时代和地域。言论尺度在过去二十年来日渐紧缩,而赚钱和消费被无限度地鼓励,享乐和色情也被默许。(甚至我写这一段的时候,情绪也跟前面截然不同,因为我开始担心会不会触及敏感词,虽然我什么都没说并且不知道哪些是敏感词。)在这种处境里,一部分诗人开始捡拾鸡零狗碎,一部分诗人拿着下体的鸡毛当令箭。胡续冬的诗不乏鲜活的日常经验和情色意象,这本诗集也可以看作全球化时代写作的一个样本,但更重要的是,他把想象和语言的狂欢作为这个时代对他而言最有效的诗歌手段。想象和狂欢类似一种不抵抗的抵抗,在异化的处境里让自己无限地分身,用想象力的乖张消解现实的荒诞。有时候,他的一挥而就的异想,甚至不无语言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味道,毕竟,漫长的旅行也需要插科打诨来驱遣寂寞。黎衡 2011.10.29—10.30
  •     胡续冬之《旅行/诗》《新京报》书评 2011年3月5日 在胡续冬对文字语言的热辣烹炒香彻网路之际,《旅行/诗》于近期包裹着宁静低调的海蓝出炉。在胡氏文学作品的餐桌上,它像是一例久熬的浓汤,不以瞬时的辛辣犀利夺人味蕾,却暗暗将多年游历觅来的每一种独特的胡门香料,融入到如海般治愈心灵的人生书页里,暖人脾胃。 如果翻看《旅行/诗》的目录,其结构很能使人想起美国诗人毕晓普著名的诗集《旅行的问题》。旅居巴西的女诗人将诗集设定为“巴西”和“其他地方”二重奏,而胡续冬的旅程文字分为“台湾地区”、“美国”、“巴西”和其他地方的“行旅”四部曲。从整体到每一段,诗歌的排列都是从新到旧,一面随着文字逆溯那些写下的年华,一面探索着毕晓普也思考过的关于旅行的各种问题:“不期而遇的人物和社会、地图和实境的空间想象、历史的唤醒和穿越、异语境下清空和复活的言辞、隐痛的爱和归属感……” 同全能的单反游记相比,旅行诗常常是lomo瞬间,并更为许多人所喜爱。在这本以旅行题材归类的诗集里,囊括了诗人从1994年到2010年间的绝大多数旅行诗作。从中可以看到,早在1997年的云南旅行时,胡续冬便已找到在旅途点滴中发现一个个灵感兔子洞的秘诀,并使这种组诗题材初具雏形。 他2003年至2004年在巴西、2008年在美国、2010年在台湾地区,这种文思的奔涌达到三个高潮,形成诗集里的三部地名组曲。“美国”篇有着最为清晰一致的主题,关于美国中部大农场的“动物”组诗和关于玛拉索塔岛的“男人”组诗相映成趣,且又能分别巧妙地与美国现代诗歌传统里的动物诗,和史蒂文斯、克兰、毕晓普等人所热爱的佛罗里达状景诗做一番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段游历中,胡续冬并不仅是一个行走而过的观光客,而是作为一个客座教师或诗人,进行的一段带着文化使者身份的不短的旅居。诗人们总是尽可能挣脱被赋予的身份,但也正是这样的背景,给了他更为细微的异旅时光和更为有效的文化观察眼光,譬如那个在海滩上用中文和英文交替着对风和海鸟朗诵的男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词语世界里时而生猛时而孤寂的旅人,在各地的元辅清浊中作时空穿梭。作为一个热衷挖掘生活亮点的人,面对这些在异地被唤活的各色创作因子,胡续冬就像一个找寻到稀有香料的大厨。每首诗亦像其瞬时调拌出的一道道小菜,夹带着巴西的雨季、爱达荷的阳光、佛罗里达的海风、台湾的娃娃音。这些胡氏文字的招牌菜,有着遥远的亲切。 “旅行”和“诗”这两个磁极之间形成了一个经验、记忆、情感和想象力的诡异磁场:一方面,诗歌写作因为地理维度上的旅行而获得了鲜活、起伏的能量,另一方面,词语对异质情境的多层次消化也使得旅行本身变成了一种诗歌本体论意义上的隐喻。这些诗歌,既内嵌了本土地域现实的历史变迁,也呈现了跨国语境下文化身份的迷思。 还是读诗吧,你若翻开这部诗集,会看到它始于《临别》,是作者作别台湾学生和旅程的时刻,它简单至澄明之境,而将读者轻轻地拥入这十七年逆旅的风景:天佑这清凉的风,这柔软的景/天佑这片像拥抱一样的风景……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和《日历之力》重合了很多……《机车》牛逼
  •     90年代的诗还是有点囧的。
  •     好猥琐好有趣。。。
  •     封面有條囧魚捏。。。
  •     我要让我的儿子们都知道,他们有个怪爷爷叫胡续冬,特别可爱。
  •     胡子题词:实习老师要靠谱。。
  •     一个吃货浪货的旅行日志。
  •     举贤不避亲!
  •     有趣,已在地铁上把玩了一遍,随书还附赠冈本。
  •     把随笔分行一下就是诗了?欣赏不来
  •     没姜涛好
  •     好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