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的博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 老徐的博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7508606088
作者:徐静蕾
页数:155页

鸡肋

本来写生活的blog看起来就没多少作用别人的生活对自己又没多少借鉴出了这本书 要买就是浪费钱书店里翻翻 就看过了

不太欣赏

想了一下还是打三分,因为这本书是姐姐买的,买来之后顺手翻了,并不觉得有多好,所谓的千万点击率,大概只是人们出于猎奇心理的结果。感觉确实像流水账,没什么精彩的内容,当然也不排除里面有几篇自述写的比较平实和流畅,但总体来说并不是一本能给人启发或者能让人为此心潮澎湃的书,拿来解闷罢了。

她越看越耐看

RT,对徐静蕾就这种感觉,不惊艳越看越觉得好看。昨天朋友拿过来这书,又正好赶上适合窝居的阴雨天的下午,便赖在床上翻了一半;下午一个人去某处占一间大办公室值班,抱了这书过去,厚木椅子摆好坐成最舒服的姿势继续翻,翻完天就黑了走人了~对北京人的幽默早就有所体会了,这种幽默大半是不带刺儿的,生活上什么事都能捎上,不知为啥,我总觉得北京人特别乐观,特别能拿自己说事,自嘲的人是有完整的内心的,对自己的信念和存在有着质朴的信心,对别人也能心存开放和包容。老徐的博客,徐美女给我的也是这种感觉,真实,open。真实不是表露所有,表露的不是虚假的便是真了我觉得。寻常的我们有多少不是带着面具做人做事呢。晚上吃饭朋友说自己来这儿之后老听人说他乐观,他解释是知晓不快乐后的乐观,我在心里暗暗说这跟下午书上看到的很同感。

了解

总有些字句能够深深的共鸣,可能跟老徐在越南的经历也有些相关,文字,不应该是被刻意雕琢的东西。“时间,它会让人变得不了解自己,忘了曾经为什么作一些事,甚至为什么动了一些感情。。。”所以,我越来越不了解自己。

因为文字少才想看看~

想要找本字少而且不用过脑的书来看看,于是发现了这本,很符合我的要求,看不出来“才女”的风范,好像一个老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说那些琐了不能再琐碎的事情了,几次合上书,还好我是追求善始善终的人,也看完了。如果你是闲着无聊,就来翻上几眼吧

走自己的路,管别人怎么说

不管别人怎么说老徐我还是比较喜欢她的至少这一篇篇的博就能看出一个认真生活的女子一个勤劳干练的老徐看过她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很欣赏她的从一个人人口中的花瓶到一个自导自演一个人的路很长但一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要学习的东东很多要经历的东东也很多她在积累中成长她在众说风云中成熟我喜欢她字里行间的自嘲和幽默还有她家那只超级加啡猫

小女人老徐

不到半天,看了那本《老徐的博客》。一千万的点击,那里面没有一次是我。徐静蕾在新浪开博很久了,但我对她的博客一直提不起兴致去看。今天因为室友拿了这本书过来,百无聊赖才翻看。说实话,老徐写的,绝对不比我一些朋友的博客强,也就是写了些一个小女人的普通琐碎而已。不见深刻,不见哲理,不见才情,只见唠叨和随心所欲的任性。不过人家是明星,在粉丝眼里,怎么样都是可爱的吧。可贵的是,文字间看得出老徐的真性真情。这一点值得赞扬,不像某些明星,粉饰自己的经历生活,假。这书,我认为,绝对不值得买;如果忙的话,甚至不值得花时间看。

一般

博客这东西挺好玩儿,城市生活压抑久了,需要发泄一种情绪,记录一段生活,共享一份感受,调戏一下人民,偶尔手机丢了换号码,或者钱包丢了借点儿钱,博客还能客串私人公告牌。 写博客的人都是有东西要向大家表达的人,不写博客的人也并非没东西想诉说,只不过他们另有他途而已。一个人有没有意思跟他写不写博客没关系,我可以通过博客找http://fu-you.net/

女人博客,男人下课

巧合也好,必然也罢,中国博客的两个标志性事件都是由女性引发的。2003年,木子美的博客点击量过大,居然造成了博客中国网站的暂时瘫痪。“博客”这个词也由此在中国大地风靡起来。2006年2月13日11时20分左右,徐静蕾的博客冲破1000万点击量大关,创造了互联网历史的一个奇迹。在本该是男性势力地盘的互联网领域,女性何以凭借博客杀出了一片天?博客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私人性,这一特性对于女性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 我们知道,在女权主义对现存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中,有一种被她们称为“领域划分”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认为,人类活动的领域主要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公共领域是男人的活动领域,而私人领域才是女人的活动领域。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虽然人们还没有对网络空间进行划分,但是仍然有不少人认为男性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博客改变了这一状况,它为那些原本在现实社会中处于男权制困禁下而不能发出声音,但同时又具有话语叙说欲望的女性提供了倾诉的话语场。 在这个话语场中,女性的声音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女性借助于博客“私人化”的特性,丢掉了原有的束缚和拘谨,使自己的话语在公共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因此,无论是博客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方式都打破了我们社会原有的交流常态,而它在倡导新的传播模式的同时也为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博客,让男人下课。

博客也能出书?

明明就是她blog里的一篇篇文章,去点点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去书店买来看?在书店翻了翻,都是早看过的内容,早早在blog里都有的。blog的内容印出来卖,挺省事。呵呵,怀疑没多少人买。

对才气型美女抵抗不能

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才气型美女抵抗不能如果你像我一样,碍于自己的“精英”观念不能容忍自己买写真集那这本书已经是不二选择了------------------------------2006年5月5日补确实不太好看,这种blog几天更新一篇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在一本书上连起来读就不是很受得了了。还是写真集划算些。

《老徐的博客》

根据网上看似肯定其实不一定确切的消息,在第一批出博客书的人里,大概有演员徐静蕾、地产大款潘石屹、曾经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和三联的记者王小峰,如果要将这四个人分个类,太简单了,全都是名人罢了。所以说,所谓网络是个平等世界的说法完全是扯淡。温州的书店里,徐静蕾的书已经摆上货架,其他三个人的书还没出现。并且,在《老徐的博客》这本书的版权页上,也没发现印数,不像《兄弟》,很大方地印上了30万的光辉数字,大概,阴险的书商是拿徐静蕾当了问路的那颗石子,既然是问路的,就不会用大部队,相比于徐静蕾博客的两千万点击率,印数也许是个不太好意思拿出手的数字。《老徐的博客》这本书很薄,拿在手上没什么分量,字数也才5万多,也就是一个中篇的规模。不过,字数不够图片凑本来就是中国出版业的优良传统,于是,又加上老徐的靓照若干,再加上月郎星稀的排版,一本定价25块的书就这么出炉了。前些天,在王小峰同志的著名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比较小白,“徐静蕾的博客有两千万点击,但绝对不会有两千万读者买书。”这话太可笑了,在网上的轻轻一点怎么能和25块大洋相比,话再说回来,那两千万的点击率谁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我就认识一哥们,没事就刷他自己的博客,一下午就能挣1千多点击率。当然,我可没说徐静蕾的博客都是她自己点的,否则,她还不早累死了。既然是书,就要有点内容吧。翻开《老徐的博客》,就像是翻开了一坨鸡毛蒜皮,其文字质量,顶多是日记水平。但是,就算是日记水平,也架不住别人是名人呀。所以说,回想我们当年该有多傻,以为有博客了,全世界人民就平等了,谁都可以写点东西放那给人看,好歹也算出版,再也不用看编辑的臭脸,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谁曾想,我们傻写了半天,才发现,博客这东西,到最后还是沦为了赚钱工具,并且,这工具还轮不到我们,想想真是冤深。所以,这些所谓的博客书,以后不管出了多少本,我大概都是不会买的,何必,网上都有,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呢?这本《老徐的博客》,我就是在书店里翻完的。欢迎光临作者博客:http://spaces.msn.com/zhoudakuan/

《由〈老徐的博客〉想到的》

由〈老徐的博客〉想到的《老徐的博客》竟然超过一亿几千万的点击率,据说还登上国外一某搜索引擎网站头名,世界上总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这就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我因为好奇,加上徐本也是我喜欢的一个演员,就去看了看她的博客,退出时不免有点失望,内容真是流水帐,和一些帐房先生的帐本应该差不多,无非是吃喝拉撒之类;文字也松散平常,一点也不像她本人那么漂亮;网友跟贴也多是争坐沙发、辛苦等等。看来一些人的乐趣已经不是看她写的文字,而是沉醉在抢一个跟贴的位置或者第一页的位置。可这说明什么呢?一个三千万的数目?时光在浪费,身体在消耗,乐趣在极端,精神在寻找寄托,想不出更多。我时常在想,如果我们现在没有电,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和电脑,每个夜幕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什么呢?当然是不不会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电脑、电视前面,记得李欧梵先生在《浪漫与偏见》的书里,讲他到香港大学去给学生讲卡夫卡的情景,学生从来不看书,更不用说卡夫卡了,说香港的视觉媒体很发达,连报纸都是图片先行,学生们自然对书写语言失去了敏感。而现在越来越多是青年人把生命献给了电脑和网络,要么QQ,要么BBS,要么GAME,要么什么也不做,就在电脑上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看八卦新闻,总之,什么也离开不了电脑。书是不会去碰的,任它去上灰尘,后来就干脆不买,一年到头,花在书上的钱还不到一张电影票的钱。而我非常期待若干年前的时光,在那没有电视和电脑的年代,或者说没有电器的年代,比如五四时期,夜晚我们勤奋年人在做什么呢?我和宿舍里的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谈论这样的话题,估计在蜡烛下看书,要么和几个友好的朋友在戏院里看戏,而或几个朋友同学聚拢在一起,寻个茶馆,喝茶和谈天。而我实在是向往,在夜晚读点自己喜欢的书,写点自己能写的文章,看些报纸上某某大家的文章,饿了,步行出院子,去街市,买上小吃,回来与同学共享,然后谈论下彼此读的书,想的事,表表对国家时事的看法,恋爱的同学讲讲经历,完了,还是回到各自的屋子,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看书的可以继续看书,抽烟的还可以可以接茬抽烟,写文章也可以再整理文络继续写下去,睡觉的自然也可以睡觉。在许多如今已经老去的大家的回忆录里,经常卡可以看到这样生活的描写,多是大学同住一个会馆,在外求学或谋生,遇到相同知趣的人,合在一起,在我看来,实在是很美好的。有这样的想象,是因为最近在读的很多书里,都说到了他们作者怎样去读书的经历,触动了心弦,发觉自己实在浪费了太多的光阴,错过了太多好的书,于是竟然生出了对电器的埋怨,把责任推在这些电器的身上,逃离出来,似乎自己就没有责任,这也是我决断力的表现,我听说我们文学院的院长孙先生,就拒绝和排斥这些电器的物件,比如他不用手机,所以找他很难,而他时常又不在家里,打电话到他家里,也未必找得到人,所以有什么活动要找他,就得一个礼拜前就应该写出一封信,寄到他的家里,还得没有差错,才可以放心,活动的时候才可以见得到他,他自己当然是自由了,想做什么事情就可以做事情,随处走走,极为洒脱。而他也不用电脑,不上网,按他家的条件,什么样的电脑用不上?可是他就是不买,不用,因为他是院长,自然有办公室里的人给他处理好各种文档,也是用不了他操心,他还是习惯看纸制的东西,还是看书看报,活得确实很自由很悠然。我想我们是没有他样的条件可以远离这些东西,比如,现在写文章就离开不了电脑,没有电脑,思维速度就快不了(而这何尝不是一种电脑病),也很不习惯,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可以尽可能远远离开网络乱七八糟的玩意,在网上找找资料就成,拒绝和电脑靠得太近。给自己其他完整的空间,可以看书,可以去看望朋友聊聊天,喝喝茶。不比成天把自己固定在电脑旁边强很多吗?纷繁乱杂的网络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离奇新闻骇人听闻,口水战争和媒体炒作让人分不了是非,辨不了真假,你方登罢我由来,演出个千奇百怪目瞪口呆来。网络上的价值趋向从来就没有,人多就是道理,热闹就是真理,看的人多演的人就偷着乐,偶有些价值的争论因为网络可以说脏话可以骂娘转眼就烟消云散,沉沦下去,后来就是垃圾遮蔽了价值。其实最近韩寒和白烨的争论就很有继续探讨下去的可能,也涉及到了问题的一些潜在意义,可是白溜号,跑出个陆川,根本就不懂所谈的问题是什么,只说维护老子陆天明的话,简直就是闹腾。而相比下这还是很不错的争论,其他的一些根本就是吵架,只是面不对面而已,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祖宗八代一起遭殃。可是竟然还有很多的人围着观看,时不时还插个嘴,跟个帖子,煽个风,点个火,添些油,加许醋,惟恐不乱不好看,最好闹到分外眼红,嘴上不过瘾,约好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拿刀相拼,立个生死状,谁死谁倒霉,还有广散英雄贴,大家一起试试刀子进去出来的厉害。结果死亡后,另外几群人又开始在争吵谁该死谁不该死,总之是没有尽头,暗无天日。而《老徐的博客》超过三千万的点击率就是这么回事。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老徐的博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