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人物立體論

出版社:里仁书局
出版日期:2006
ISBN:9789867908834
作者:欧丽娟
页数:500页

作者简介

紅樓夢人物立體論,ISBN:9789867908834,作者:歐麗娟


 紅樓夢人物立體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欧丽娟老师在访谈中说:“这门课程除提供不同的理解之外,也可以说是一种示范,具体呈现出解读经典有哪些角度、哪些层面可以切入,然后看到不同的文本意义。而能够看到更多原来所没有看到的,这就是一种自我更新,这种自我更新会带来新的成长的可能。一个方向打开了,让人领悟到还有其他的方向,从这里每个人就要自己去探索其他的方向在哪里,并且为了达到更远,必须自我培养相关的能力。开发自己、启发自己是一种认知或信念,是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的;而能力则必须自己从零开始用心培养,每一步都必须亲自去走,没有捷径。所谓的'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是人文领域的宿命。”欧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她令人耳目一新的评断,而是她做学问的态度。欧老师不断强调,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读到什么样的《红楼梦》。万物平等,人自谓万物之灵,更应当缩小自己,让世界的丰富向我们展开,也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在听欧老师的课之前,我感受到的《红楼梦》的美,一是在于它文辞的典雅,例如曹雪芹写林黛玉的外表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读来新鲜别致;另外则是宝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我只为我的心”道尽痴心,宝玉被紫鹃所戏弄后的疯癫之举,更让人感慨此情难得。至于《红楼梦》到底为什么能成为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经典,我则一概不知,全然不懂。欧老师的课程,以《红楼梦》为范围,不分析它的文辞,也不以宝黛之情为重,而是关注文本内蕴的文化信息,并在贵族文化背景下重新解读人物。“神话运用与诠释”、“谶语式的表达”、“度脱模式”、“大观园之设计与用意”等主题单元,让人耳目一新。而作者对辣熙凤、敏探春、贤袭人、愁宝玉、懦迎春、小惜春这些人物的立体解读,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还是西方文论加心理学作纬,评述红楼中几位有特色之人物。欧丽娟对红楼的解读比之传统的解读逻辑较严谨,虽然还是有些牵强的地方,但总体而言还是有启发的。黛玉的转变是自己读时即疑惑的地方,感谢作者认真地提供了一种解读。红楼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寒假在饭桌上听了一学期课,只到谶语部分,人物论刚开个头,期待下学期录像出来。老师真是美丽端庄,又有亲和力!两大理由力荐:一、以中西方多学科理论解读《红楼》,视野广阔,比以往只限于文学角度的剖析更加深入,过瘾;二,《红楼梦》人物的心理直接描写不多,往往以动作、语言带出,而且点到为止,不像托尔斯泰和意识流那般直抒胸臆,因此常常需要对人情世故较深体察才能读懂,而欧老师以女性的细腻品咂小说当中的人性幽微之处,她的口头禅是“我很长时间都在体悟某某情节”,听后就有许多颠覆性的启发
  •     欧老师评价小说人物真心中肯,不会非黑即白,对每个角色的行为特征都本着有因有果的缘故去分析,站在角色的立场去看角色,而不是站在我们现在的立场去看;不过前提也是曹公的小说能够让人物经得起推敲,不会有穿帮漏洞才研究得起来。
  •     有人推荐欧老师的红楼梦公开课,作为长期业余爱好者我把此书中的论文都下载来读了一遍。非常喜欢她对宝黛钗的成长和思想演变的分析,但王夫人和袭人之论则过于牵强且有选择性无视的问题,并没有做到“立体论”。另外还是觉得这些论深度略欠,以及常常三两句话能完事儿的为啥能说那么多,跟公开课里情况一样。。。
  •     看的视频 非常棒
  •     “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     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不再版了?
  •     高屋建瓴. 单一杂多. 君子防未然. 楼子花美学.四书五经皆我之注解的吐槽. 等等影响了我很深很深.
  •     我是她死粉
  •     把裏面收的論文差不多都讀了一遍,好多翻案,裏面黛玉後期轉變那篇還挺有趣的。還有就是每篇都有好些西方理論……可有些地方並沒有必要吧老師……
  •     好开阔的研究范式!
  •     对于林黛玉、薛宝钗、袭人、刘姥姥、李纨的人物分析,很少见的不贬低薛宝钗的红学家,分析很深刻,但利用外部文学理论及论据过多,略有过度分析之嫌。
  •     欧老师教你做人
  •     顛覆自己的價值觀,讀書方法觀,做學問觀,不過很挫敗,將來一定再讀幾遍原書《紅樓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