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模式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06071536
作者:亨利·埃茨科威兹 (Henry Etzkowitz)
页数:305页

内容概要

亨利•埃茨科威兹,社会学博士,现为国际三螺旋协会会长,美国斯坦福大学资深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访问教授、爱丁堡大学访问教授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特聘资深顾问。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科学社会学创始人罗伯特•默顿做博士后研究。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在创新战略形成和落实中的关系,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Loet Leydesdorff教授等开创三螺旋创新研究领域,并创立国际三螺旋大学,足迹遍布全球,被誉为“三螺旋之父”。

书籍目录

作者序 / 001
导 言 / 001
三螺旋思想的起源 / 002
什么是“三螺旋” / 003
三螺旋的主要论点 / 003
三螺旋的组织原则 / 004
三螺旋的形成与发展 / 006
走向三螺旋社会:殊途同归 / 008
三螺旋模式研究的最新进展 / 015
本书内容介绍 / 023
第一部分 三螺旋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创新 / 029
大学的转变 / 030
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新悖论 / 032
从两者互动到三方相互作用 / 033
起其他机构范畴的作用 / 036
机构范畴的共同进化 / 036
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 / 038
超越线性模式 / 040
相互作用创新模式 / 043
三螺旋动力 / 045
三螺旋场相互作用模型 / 046
三螺旋循环 / 049
创新的创新 / 052
第二章 创业型大学 / 056
在三螺旋中的创业 / 058
大学创业主义的先驱 / 060
第二次大学革命 / 061
大学创业的普遍化 / 062
大学创业的合法化 / 063
作为三螺旋推进器的创业型大学 / 064
创业型大学的起源分析:多价的知识 / 066
大学—产业关系的发展 / 067
大学的转变和连续性 / 070
处于过渡阶段的创业型大学 / 071
处于成熟阶段的创业型大学 / 072
美国模式:大学创业活动作为研究的延伸 / 073
欧洲模式: 大学创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 / 075
瑞典大学创业活动的出现 / 077
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 / 078
巴西的创业型大学 / 079
大学作用的增强 / 080
创造大学创业文化 / 082
创业型大学的标准 / 084
结论 / 084
第三章 在三螺旋中公司的进化 / 086
以知识为基础的公司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087
公司的进化 / 088
三螺旋公司的出现 / 091
在公司里的政府(Etzkowitz 等,1998) / 094
研究导向型公司 / 095
市场导向型公司 / 096
鼓励平衡两种导向的公司 / 097
“两条生命”的人 / 098
在公司里的大学:企业的教育功能 / 099
在大学里的公司:作为准公司的研究小组 / 100
在三螺旋中的公司 / 102
在公司中的三螺旋 / 104
第四章 政府的最适作用 / 107
政府的最适作用 / 108
直接创新政策 / 110
间接创新政策 / 111
战时三螺旋 / 112
和平时期研发范式的出现 / 113
政府—大学关系 / 113
政府—产业关系 / 114
从研发扩展到公共风险投资:SBIR 项目 / 114
政府在研发资助中的作用 / 116
产业政策 / 117
公共/ 私人伙伴关系 / 118
“自下而上计划体系”的出现 / 120
权力的下放 / 120
超越社团:后集体主义社会 / 122
公民社会与三螺旋 / 123
第二部分 三螺旋的运行环境
第五章 再造风险资本 / 127
风险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 129
私人风险资本 / 131
私人风险资本中“规模”与“范围”两难困境 / 133
公共风险资本 / 134
在“高政府”社会里的公共风险资本 / 136
在“低政府”社会里的公共风险资本 / 137
根据组织来源划分风险资本类型 / 139
风险资本周期 / 145
反周期风险资本 / 146
再创风险资本 / 147
第六章 创造三螺旋区域 / 149
区域空间及其要素 / 150
走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区域 / 152
三螺旋空间(Triple Helix Space) / 152
三螺旋空间和以科学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 159
区域创新组织者(Regional Innovation Organizer,RIO) / 160
三螺旋区域(Triple Helix Region) / 165
创造三螺旋区域 / 167
第七章 创新的孵化 / 171
创新的孵化 / 172
孵化器的起源与发展 / 173
孵化的现状 / 176
现代孵化器模式 / 179
孵化与创业型大学 / 179
孵化的要素和标准 / 180
联网孵化 / 182
联网的私人孵化器 / 183
有组织的技术转移 / 185
世界创新网络组织(WIN) / 186
孵化器的孵化器 / 189
在三螺旋中的孵化 / 189
从教学实验室到教学孵化器 / 191
第八章 三螺旋技术极 / 192
创新发动者的会聚 / 193
产业集群:单螺旋—双螺旋—三螺旋 / 194
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出现(Devrim & Etzkowitz,2005) / 195
作为“创新系统集成者”的技术转移办公室 / 197
组织大学—产业咨询之间的关系 / 199
科技园的诞生与发展 / 200
技术极(Technopoles) / 201
研究中心的产生 / 202
把前向线性模式因素引入科技园 / 206
建立逆向线性模式科技园 / 207
消除科技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209
科技园大学 / 211
三螺旋的园林景色 / 212
第三部分 三螺旋的实践探索
第九章 无尽的转变 / 217
创新模式的变化———突破边界架金桥 / 218
科学的自主性 / 219
二战的无缝网络 / 220
无尽的前沿 / 221
知识资本化:科学知识生产的新动力 / 222
交叉学科的综合 / 224
科学的未来合法性 / 225
辅助线性模式 / 226
无尽的转变:超越无尽的前沿 / 227
对三螺旋实践活动的建议 / 228
第十章 校园内外的大学技术转移: OTL 和StartX / 231
本章研究方法 / 233
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的起源 / 234
斯坦福技术转移的形式化 / 238
当心缺口:发明人的介入 / 241
浮士德交易: 非正式地填补技术转移组织缺口 / 242
Google IPO:尚待挖掘的潜力 / 245
StartX:系统地填补创业支持的缺口 / 248
提升游戏水平 / 251
第十一章 危险中的硅谷:全球创新偶像的可持续性质疑 / 254
硅谷:不断发展的创新/ 创业型区域 / 255
起源阶段———并非只源于瓜果飘香的绿地 / 257
聚合阶段———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 / 262
扩张阶段———从创新生态体系扩大到“行星体系” / 266
全盛阶段———多产业集群全方位发展 / 272
复兴阶段———走向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 273
全球创新/ 创业偶像的可持续性质疑 / 274
硅谷创新/ 创业成功是全球普适模式还是局部独特异象?  / 278
参考文献 / 283
致 谢 / 299
译者的话 / 301

作者简介

大学只是教书育人吗?政府只是制定规则吗?企业呢,仅凭自身力量单打独斗吗?三者能不能形成合力,推动创新,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这是本书将要探讨的问题。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三螺旋共同延伸的图景: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繁荣。
本书充分论证了国家创新模式。理论上,阐述了大学、政府、企业三者如何既互补又独立才能有效推动创新的问题;实践上,提供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地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等代表性案例,可为我们政府和高校更多地参与到创新环节中提供借鉴。


 国家创新模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肚里有点学问的人,达则走仕途,穷则去教书,少有人屈尊降贵去从商。甚至在三十年前,人们还很难想象从知识到经济的转化。改革开放之初,固守在大学象牙塔里的教授们哀叹:“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然而,经济增长要素日新月异,卖茶叶蛋的依然在卖茶叶蛋,但搞导弹的却已经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苦学问了。君不见,近年来巨富涌现,不管是第一桶金还是日后的蓬勃壮大,吃的都是“高科技”这碗饭。国外有微软、惠普、谷歌,国内有搜狐、百度、阿里。今天,终于印证了邓小平的那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这种产业先行的模式如何才可持续呢?《国家创新模式》一书为此指明了方向: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创新,而创新的动力则在大学。大学没有动起来,产业得不到新知识、新技术源源不断的补充,不可能走得太远。那为什么创新的重任首当其冲地落在大学身上呢?作者亨利•埃茨科威兹博士认为,因为大学是新思想的集散地。不管是公司的研发部门,还是政府的科研机构,相对来说都会有一只稳定的研发队伍。而大学,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新生入学,老生毕业,人员更替很快。而且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新思想最活跃、受禁锢最少的时代,工作以后的人们,由于各种压力,思想难免受到局限。对于招募助研的教授们来说,无拘无束的新点子非常有启发。深厚的学识加上不时迸出的新点子,当然,还包括可以利用大学里的各种资源,比如免费使用费用昂贵的实验仪器等等,技术方案就很容易成形。当然,一个成功的技术方案离不开资金支持,公共风险资本和私人风险资本功不可没。还有政府主导或者学校自建的孵化器,也在帮助技术方案更加成熟,走向市场。接下来,怎么把技术方案变成钱呢?这一步就是技术转移。《国家创新模式》中详细介绍了技术转移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思路。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形成了两种很有影响力的模式。第一种是麻省理工学院首创的第三方模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教授Cottrell建立的研究公司(RC)独立于所有大学,1937 年麻省理工学院与RC签署协议,将学院的发明提交给RC,由RC负责专利申请和许可事宜,收入与麻省理工学院得四六分成。第二种是斯坦福大学首创的OTL模式,即出面申请这些发明的专利,再把专利许可给企业界,给学校带来可观的收入。OTL模式是目前运行最为成功的一种模式。技术转移有多挣钱?从1969年诞生到2009 年,OTL已经产生了130亿美元的收益, 其中包括来自Google 股票的3 亿美元,而这只是Google上市后收益的九牛一毛罢了,今天Google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800亿美元。如此看来,《国家创新模式》确实解决了知识如何转化为经济的问题。该书一再强调大学在创新中的火车头作用。唯有大学先行,创新方有动力,企业方有支撑,社会方能实现财富与知识成正比增长的富裕与和谐。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速读的 行文比较啰嗦 其实意思就是三者要互相合作 共赢 “需要在注重短期见效的思想和可能超出现有能力范围的宏伟工程计划之间找到一个平衡”——P157
  •     まだま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