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媒介(第二版)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309105842
作者:[美]保罗·莱文森
页数:268页

内容概要

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男,1947年生。美国媒介理论家、科幻小说家、大学教授。著有《思想无羁》、《软利器》、《数字麦克卢汉》、《真实空间》等。他的理论著作,大部分已在国内翻译出版。
何道宽,男,1942年生。著名翻译家,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文化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何道宽第二版序
何道宽第一版序
莱文森中文版序
莱文森第一版前言与谢辞
莱文森第二版前言与谢辞
第一章为什么要称为“新新”媒介?
1.1 为何叫“新新”媒介而不是叫“社交”媒介?
1.2新新媒介的指导原理
1.3新新媒介涵盖新媒介的原理
1.4各章顺序与内容
1.5新新媒介和硬件的快速演化
1.6首要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章Facebook
2.1 “朋友”的吸引力难以抗拒
2.2何谓网络“友谊”?
2.3细分网络友谊
2.4 Facebook小组及其变化
2.5 Facebook网友和小组是知识资源库
2.6 Facebook网友和小组是实时的知识资源库
2.7在真实世界里会网友
2.8与旧友在网上恢复联系
2.9保护“隐蔽的一维”:清理你的网页
2.10新新媒介里的主客观差异
2.11 Facebook的时间轴
第三章Twitter
3.1典型的即时通讯
3.2人际传播=大众传播=Twitter
3.3 Twitter像智能T恤或首饰
3.4 Google+Twitter,Facebook和Pownce
3.5 Twitter的危险:沉迷Twitter的议员
3.6沉迷Twitter的议员,再添一例
3.7 Twitter与伊朗的毛拉对阵
3.8麦克卢汉是微博客
第四章YouTube
4.1《奥巴马女孩》
4.2 YouTube上的总统初选辩论
4.3电视上好看+YouTube=网络上好看
4.4 YouTube上永不磨灭的印记和民主政治
4.5 YouTube篡夺电视的功能,成为公共事件的信使
4.6 YouTube不仅使用户能随时看,而且对制作者免费
4.7 奥巴马是新新媒介时代的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再现
4.8 YouTube的业余明星和视频制作人
4.9病毒视频
4.10病毒视频的弊端
4.11通俗文化里的YouTube革命
4.12洛伊·欧比森的吉他
4.13《当我的吉他温柔地哭泣》穿越千秋万代
4.14 YouTube再现音乐电视
4.15 YouTube将使iTunes退出市场吗?
4.16 YouTube批驳刘易斯·芒福德,并把视频转换为文本
4.17蒂姆—拉瑟特(1950——2008)
4.18 YouTube的阿喀琉斯脚踵:版权
4.19 YouTube上的评论起矫正的作用:以弗利特伍兹组合为例
4.20教皇的频道
4.21 YouTube是国际信息解放者
第五章Wikipedia
5.1泡菜与伯里克利
……
第六章Blogging
第七章Foursquare定位与硬件
第八章地位稍次的新新媒介
第九章新新媒介的阴暗面
第十章政治与新新媒介
补记2012年美国大选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版译后记
第二版译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互联网世界变化莫测。下面这些媒介——Facebook、Twitter、YouTube、Wikipedia、Blog、Foursquare、Myspace、Digg、 Second Life、Podcasting等——最新的、最强大的互联网进化品种。
在“当代麦克卢汉”——最著名的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眼中,这些新新媒介不仅影响巨大,而且处于快速迭代的过程之中。在《新新媒介》出版三年后,莱文森作了巨幅修订,以更为准确地把握这些媒介的特性和影响。


 新新媒介(第二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欲抑先扬:大纲清晰,看到目录可以迅速决定哪里可以不用看。大量的切身事例,体现了教授的丰富的新媒体从业经验,快70岁的老爷爷能这样紧跟潮流也是不容易。书中对新新媒介的定义很明确,也很新颖,我个人是十分认同的。好了,优点说完了。讲真我是硬着头皮看完的,最后看一眼书后的上架分类:新闻学和传播学,还是很勉强的。因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实在不高,妥妥一本社交软件使用指南,不得不服老爷子一本正经记流水账的能力。按正常剧本走是我应该已经看到学术明星对于FB twitter现象的分析和预测,一个媒体兴起的条件和深层原因,或者是不同新兴媒介的对比。然而,都。没。有。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FB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同学,如何用foursquare和朋友来了“一场浪漫的约会”。我坚信任何一个网红的都可以写出比这精彩百倍的使用心得。花了一本学术读物的价格和热情看了一篇唾手可得的长软文,有点划不来。编译也很不走心,何道宽说自己是新传界的门外汉还真不是自谦。错误百出不说,没有一条有益注解,参考文献倒是全文拷贝下来,占30页之多。文中提到很多传媒事件,译者明显太自信中国读者的知识面,真正做到了只字未提。一本书看下来搜谷歌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都长。本书写就的年份是2012年,现在真是当历史书来看,2007年奥巴马的选举的网络胜利从头说到尾,我还是没明白新兴媒体在总统选举上的作用跟肯尼迪时代的电视媒体有何区别。写到这里,我觉得三星太多,给两星不能再多了。
  •     很不推荐的一本书!讲述互联网这种东西还是上网多看看,亲身体验体验吧!毕竟网络时代一切都更新换代得很快,即使本书已经是做了大幅度修正的第二版,2014年7月第一次印刷,过了两年再去看自然有很多地方已经out了。当时完全是被《新新媒介》这个标题所吸引,并不知道具体内容,现在看下来真是觉得非常不推荐。从旧媒介到新媒介再到新新媒介,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全书对维基百科和YouTube、Facebook、Twitter着墨甚多,应该就是相对于传统网页而言,交互性强吧。不过现在我们都是统一称呼其为“新媒介”,看来“新新媒介“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受认可度并不高,要不然就会推而广之了。另外,全书看下来就像在看说明书一样,大部分用于介绍Facebook等新新媒介,为了增加生动性,作者举自己如何开网络书店、如何申请了第一个社交账号、如何撰写博客与人互动。说实话,我真的不是很care这些浅显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说明书大多枯燥无聊,自己买的书再难看也要看完,这是我当时阅读的心态,囧!不过学习到了一些关于网络收益的知识,按照千人点击率啊,流量啊还是按照人次啊等等......也不枉花费时间和钱财了。最后写“新新媒介的阴暗面”、“政治与新新媒介”这两个部分,尤其是政治与新新媒介,应该是比较厚重的话题,但是作者并没有深挖,类似“罗斯福赢在广播”、“肯尼迪赢在电视”、“奥巴马赢在网络”这样的笔法,太过表面,学术性不强。买了的小伙伴也就随便看看吧。倒是科普并了解到了些之前没有用过的国外社交网站......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新新媒介的定义比整本书的内容更有价值。媒介发展太快,内容更新跟不上正常。
  •     本书系作者相当简单的参与式观察报告,并没有太多创见,加之许多应用中国读者根本没有接触到,实际参考价值相当有限。
  •     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媒介形态三分法,至于案例都是论据,时代更迭太快写成书确实不合适
  •     感觉都没法跟虎嗅、爱范儿之流相比,居然还是学术明星呵呵了。
  •     真的太容易过时了
  •     主要以FB,twitter等2010年后兴起的媒体为主,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普通人从信息消费者到兼有生产者身份的转变。文字浅显如口语,篇章前后联系不强,随意翻开一页都可开始阅读。太多中国读者很陌生的例子,译者也没有加注解,想尝试理解就有些费劲了。
  •     觉得陈力丹老师说的很对 对这种东西的研究真的没有太大意义 很容易过时 没人想知道myspace blogging foursquare?这些媒介过去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的 大家时时刻刻都在体验 还用你说吗?
  •     流水账式介绍,学术性不强。但对于新新媒介这个定义还是有新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