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0769864
作者:冯承钧
页数:120页

内容概要

冯承钧(一八八七—一九四六),字子衡,湖北夏口(今汉口)人,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曾赴比利时、法国留学,辛亥革命后历任湖北都督府秘书、众议院秘书、教育部佥事,历兼北京大学讲师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九二九年任立法编纂委员,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九年被聘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编辑,后任临时大学第二分班史学系教授。他通晓英、法、佛兰芒、梵、蒙古、越南和吐火罗等文字。著译有《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史地释名》、《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马可波罗行纪》等百余部。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当时之诸部族
第二章 成吉思汗先世之传说
第三章 依附王罕时代之帖木真
第四章 平克烈乃蛮诸部
第五章 降西北诸部及取西辽
第六章 侵略金国
第七章 西征前之花剌子模
第八章 西征之役 上
第九章 西征之役 中
第十章 西征之役 下
第十一章 西夏之亡及成吉思汗之死
附录
冯承钧先生事略

作者简介

本书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和杰出翻译家冯承钧所著,该书先扼要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身世,既而梳理了其崛起和对诸部落整合的情况,最后较详细地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与去世的经过。作者既深受近代学术思想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又通晓拉丁、梵、蒙、藏等诸种文字,对史实考订比较审慎,故本书脉络分明,持论也比较平实,是成吉思汗传记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的一种。


 成吉思汗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借由本次阅读,对作者冯承钧其人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作为一名史学家,冯承钧虽然仅享寿六十,但在史地翻译领域“译著等身”,“译述名著之多,实达近三十年来之最高峰”。王静如评价:冯氏“译文流畅,用词正确,治史学者莫不钦服”,“每有新意,皆极精确”。朱杰勤认为“冯先生是第一流的翻译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原本。间遇罕见之名词,又为之厘定汉名,斟酌至善”。他还将冯氏与严复和林纾进行比较,认为就翻译技术而论,冯氏居于严、林之上,但就翻译成绩而论,冯先生是近代第一流翻译家。冯承钧之所以重视译介工作,是因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史部纪事编年之书,不能满足学者的需要。有很多问题的解释,需要到史部以外的书籍中才能找到。同时,对国人因缺乏科学方法而未能充分利用我国的巨量史籍甚为痛惜。因此,其倾三十年之精力,将外国近代汉学大家的精深研究译介给我国的学术界,以期用他国的历史补本国之不足。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有“纯学者”之誉的严耕望说:“冯先生的学问当然比陈寅恪先生差得多,但他对中国史学界的贡献,决不在陈先生之下。”近人胡文辉更是认为冯氏在学问上“盗宝西天”,堪比盗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论近人引进西学之功,在思想层面,严复自不作第二人想;在学术层面,则无出冯承钧其右者”。冯承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出的译介成就,还与使命感使其习得了多种语言有关,在这一点上,能超越冯氏的史学家,也只有陈寅恪一个人了。同时,其著述也很多。《成吉思汗传》就是这位史学家“一部部头不大却很有名的著作”。本书对史实、地名、人名的考订比较精审,叙述脉络非常清晰,持论平实,是成吉思汗传记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的一种。在本书中,我再一次领略了铁木真由一个孤家寡人成长为一代天骄的过程,领略了成吉思汗在亚洲大陆上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开疆拓土的铁血生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蒙古军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他们征战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而不是占领,因此,他们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尤其是西征的过程,每攻下一城,都伴随着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往往屠杀几日、十几日,少则数万人,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焚烧月余,猫犬无遗,给中亚各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书中的人名、地名、朝代名、部族名等,皆下加横线,极大地方便了阅读。因为这些古代的名称如果不加以标明,很多都是我们无法读懂的。美中不足之处是本书虽为校注本,但注释过于粗疏和简单。如能将书中诸多地名注以今名,则善莫大焉!文字指瑕:1. 第04页倒数第六行,“b、t、r、m等类收声,则以卜、惕、木、儿等字代之”中, “木”“儿”疑应倒序;2.第30页,倒数第二段第四行“撒察别乞泰出”应为“撒察别乞、泰出”;3.第67页,正文首行河名“额儿旳失”疑同第65页倒数第四行“额儿的石”,此两者在书中多次出现,疑为校注之疏忽;另,“旳”有“dì”和“dí”两种读音,为“的”的异体,今规范字形当为“的”;4.第97页,倒数第四行“台湾‘国史馆’发行,一九九年版”中,“一九九年”当脱一数字。
  •     看过不少人物传记,大多都是以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主。直到拜读了冯承钧先生的《成吉思汗传》,给我带来的震撼与惊喜才知传记可以如此写之。同时不禁感慨冯先生学识之广,真乃奇人。冯先生早年游学欧洲,通晓法文、英文、梵文、蒙古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兼及古回鹘语、吐火罗语。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语言学和考古学诸方面深厚的造诣为其在史地研究考证奠定了基础,且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工作。此传是成吉思汗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且与众不同的一个。作者简要的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身世、崛起及对蒙古诸部落的整合。对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平西夏与过世,作者相对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却也并非赘述。此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为人物作传而写,更为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时期中国的边疆史,民族史及地理志。蒙古部是东胡语系室韦的一支。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吸收了各种民族成份,包括匈奴、突厥等语系及东胡语系的其他各族的后裔。9世纪初到12世纪末从最早居于呼伦湖到西迁漠北高原,蒙古部发展极快。然而居住在漠北高原上的部落众多,不下百余。这些部落中蒙古部、塔塔儿部、克烈部、蔑儿乞部和乃蛮部是最强盛的,但都受金朝统治。成吉思汗出生前,蒙古诸部混战不已,社会极不安定。再加上金朝统治者的压迫,蒙古人民更是颠沛流离,成吉思汗就是出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他联合克烈部的首领王罕和札答兰部的首领札木合,相互结为联盟,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击败了塔塔儿。之后又击败了泰赤乌、蔑儿乞诸部,随即又与王罕合兵,击败了札木合。1203年铁木真又攻王罕于土剌河,王罕败亡。接着又击溃了草原上最后的一支力量──乃蛮部的塔阳罕,统一了蒙古诸部。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1219年成吉思汗攻入花剌子模,1222年占领了整个花剌子模和中亚。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逃入印度,成吉思汗的军队跟踪追击,后因气候炎热,停止前进。在进攻花剌子模的同时,成吉思汗又派遣哲别、速不台等北越太和岭(高加索岭),进入东欧斡罗思(俄罗斯)境内,1223年歼灭南俄联军八万人于迦勒迦河(喀尔科河)畔(乌克兰境内)。1225年,凯旋东归。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亲征西夏。途中逝世于六盘山。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以往修《元史》的人对于成吉思汗的事迹遗漏比较多。于是有不少后人新修改篡,史事虽然增多,然而其中的事迹与旧史更为支离,尤其是对大量汉语外的地名,人名缺乏考订,误人很深。原因在于修史者未具备若干条件:(一)需了解北方西方若干语言;(二)需了解汉字古读,尤其应了解元人读法;(三)名从主人;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很多整理元史者三者并却,所以越整理越支离。此传作者以《元秘史》、《亲征录》、《元史》,以及西方巴儿脱德《蒙古侵略时代之突厥斯单》、伯希和考订诸文等基础,祥加考订,撰成此书。兼之作者通晓多种语言,对史实考证也十分审慎,实为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书中通过记述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描写了从中国西北边疆至北亚,中亚乃至欧洲的民族、地理、宗教、交通等状况。本书虽然并不是大部头著作,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却极为惊人,堪称一部中外交通史、民族史、地理志!——刊载于2014, 04月04日大众日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斯人已逝,迄今仍褒贬不一,难有定评。虽如昙花一现,但斯人及其时代对历史的影响,迄今犹存。
  •     经典传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