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来袭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213056611
作者:[美] 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页数:234页

内容概要

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人类生物学专业客座教授。
全球知名的独立研究机构Global Viral创始人和CEO,该组织致力于流行病的早期检测和控制。
TED演讲人,曾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任先驱奖,被评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十大新兴探险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多次被《自然》、《科学》、《纽约时报》、《纽约客》、《经济学人》、《连线》、《环球科学》、《福布斯》、Discovery探索频道、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知名媒体报道。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乌云密布的文明史
01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如果有一位聪明的天外来客要以哪些生物构成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主体为基础,编撰一部生物百科全书的话,其中大部分内容将会介绍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和原核生物。被我们一般认为是全部生物的真核生物,只用薄薄几卷就可以被介绍完。而人类,不过是动物卷里一个显眼的注脚而已。
02 狩猎,加速病毒的跨种群传播
我们倾向于将性或生育之类的事视为亲密举动,因为这些行为将个体以正常互动无法企及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但从微生物的视角来看,狩猎和屠宰代表着终极亲密行为。这是将一个物种和另一个物种身上的所有组织,连同栖息在每一个物种上的特定微生物都连接起来的行为。
03 微生物净化使人类更脆弱
当人类祖先从雨林踏入草原,人口的锐减、栖息地的变化以及蒸煮食物等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使得他们的微生物库的规模不断缩减,一些抵御传染性疾病的基因防御能力也随之降低。当人类遭到猿类表亲的微生物库侵害时,鲜有招架之功。这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04 驯养活动对病毒传播的三重影响
从抓捕动物到驯养家畜,从采集果实到种植植物,人类祖先的生活开始由游牧转型为定居。而人类与家畜的亲密接触、家畜与野生动物“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彼此连接的大规模固定社区的发展壮大,让人类置身于一个将首次暴发流行病的世界。
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5 什么是流行病
全球交通枢纽将人和动物联系在一起,催生出了一个容易被流行病侵害的互联世界。而我们是否将一种传播的微生物定义为流行病,与其致命性无关。流行病只是病毒传播能力的标记。所有大陆上都有个体被感染到的一种新感染原,我们称之为流行病。
06 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公路、铁路、航海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变革,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互联世界。这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以前分散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这一事实将永久改变流行病影响人类的方式,把我们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输血、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我们摆脱了很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也使我们的血液、器官与其他人、甚至其他物种的身体组织之间,产生了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史无前例的联结。人类成为彼此关系亲密的物种,为流行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08 新一波流行病威胁
当我们将经济开发的足迹伸向丛林,我们也把新的病毒带回城市,高密度的城市人口、野生动物的活体交易、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为病毒间的基因重组提供了温床。从未谋面的微生物相遇后将生成新的镶嵌体感染原,其传播方式是母代病毒无法办到的。新的流行病,已经来袭。
第三部分 流行病监测与防控
09 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
等到流行病大暴发后再去应对,往往为时已晚。如何在致命性病毒演变成流行病之前就抓住它、遏制它 ?我们在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设立监测点,把与动物密切接触的猎人当作哨兵人群。当感染源从动物跳到人类身上时,流行病的警报就拉响了。
10 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
科学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识别病毒的能力得到加强;而手机信息、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更是绘制了一副包含了层层信息的疫情聚合图,为我们提早捕获流行病暴发信息提供了条件。谁将是最终的赢家?是流行病将横扫人类,毁掉数百万生命,还是科技将策马前去,拯救人类?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病毒并不总是有害的,如果利用得当,它们能帮我们预防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病发展,甚至直接治疗一些疾病。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不应该是打造一个完全无菌的世界,而是找到坏家伙并控制它们。有朝一日,我们保护自身的方式,也许是仰仗与我们共生的病毒,而不是消灭它们。
12 流行病的末日来临
流行病环球免疫系统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处在一个用技术手段建造环球免疫系统的时代,应该、也能够将流行病预测和预防做得更好。当我们能够宣布“这是最后的一种流行病”时,我们发现和遏制流行病的能力,已经强到连流行病这个词都不需要了。
致谢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病毒来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是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现在创办了一个独立研究机构,致力于流行病的早期检测和控制。作者是TED演讲者,比较会讲故事。书中也穿插了许多生动的场景。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主要内容大致有三块:病毒的传播与演化方式:人类的狩猎、屠宰、注射、输血、器官移植等行为都加速了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断进化;病毒对人类的影响(有好有坏),坏的不用说,有些慢性病也被发现跟病毒有关。有些病毒对人有益,有些病毒可能可以作为精确摧毁癌细胞的武器;流行病预测的前景:目前有一些手段,还很不完善,还在完善中。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作者的理念和行动都很让人钦佩,书本身涉及到很多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但书本身可读性不是特别强,显得过于专业化,更像一本入门教材。更推荐另一本书《逼近的瘟疫》。
  •     浅显易懂
  •     很通俗的科普读物,2天读完。
  •     对于病毒这件事,在中学生物课知识的基础上将来龙去脉和未来的发展走势、预期的目的都讲清楚了。作为一本科普书籍,达成既定目标。
  •     相当不错的科普书籍,并没有很深奥的知识点,但对于人类和病毒的关系有很有意思的探讨,对于科普来说绝对合格,作者文笔也不俗,感谢这些一直奋战在人类防线上的科学家们~
  •     内容太拖沓了,明明几千字就可以说完的事,却写了一本书,很多重复内容,咬牙看完,感觉干货太少,浪费了太多时间!!
  •     难得湛庐文化 出了一本好书。鼎力推荐!
  •     刚看完嗓子就疼的厉害,病毒来袭了,真应景
  •     最后一部分还没有看,感觉 有点枯燥,这部分 整本书来看,不错
  •     这是一本好书,讲了好多病毒的来历。
  •     读的最过瘾的应该还是第一部分~传染病学专家眼中的文明史
  •     干货比我想象中少,但是却比我想象中更有趣味
  •     太科普了,写的很乱很啰嗦。
  •     被三联上土摩托的一篇同名科普文吸引,网上竟然搜到了完整版。科普易懂不晦涩,还有美国人的小幽默。长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微生物世界恐慌了。
  •     不错的科普书
  •     2016年第82本。看完细菌后看病毒。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理解还非常浅薄,而我们与微生物的博弈也会是生命的永恒主题。
  •     作为公共卫生专业在读的大学生,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不可多得的流行病科普读物。消灭所有流行病的目标似乎看起来太远大太狂妄以至于无法实现,但我希望我可以在这条路上,像作者一样努力前行。
  •     看看
  •     封面丑,排版也不怎麽樣。内容可以更精煉些,美國人寫科普感覺都挺囉嗦的。
  •     这两年读了很多美国医学专家的科普,越来越了解医学的不确定性。本书也是,现代化的畜禽养殖/食物加工,便捷的全球旅行,为微生物/病毒铺平高速公路。我们能做的有限,但日常生活能注意的还有不少,从基础的防疫/清洁/消毒开始吧。
  •     关于病毒的故事,印证的佛教的无常。生命是如此脆弱,应该仔细呵护。
  •     看了布朗的地狱,特别想了解一下 病毒,生物恐怖袭击是怎么回事
  •     121016
  •     垃圾
  •     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了病毒的产生、传播方式。以及在致命性病毒大范围传播之前,人类如何有效地监测它们并控制它们的传播。 作者根据病毒的传播特性建立起一套观察监测体系,采用的方法值得科研工作者思考和学习。
  •     病毒类
  •     作者很乐观,看得有点鼓舞,希望真能如作者所想的那样吧
  •     有用程度,导读、序、第一章、第二章,科普读物
  •     让我成了Nathan Wolfe的脑残粉。。流行病的时代;非洲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南美洲还好,非洲还是别去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