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020098279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页数:204页

作者简介

《荒原狼》是一部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小说,大量运用了梦幻形式,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中年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成为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论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尔敏,经她介绍又结识了乐手帕布罗和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尔敏和帕布罗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尔敏杀死。


 荒原狼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荒原狼》2015年再一次被出版发行,只是我看的是图片这一版本,吸引我去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作者黑塞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很多人追捧。说一下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吧,总的一句话是我没有读出神作的味道,也许是我太年轻无法完全爱上这种写作方式,什么方式后面我会细讲,虽然描写细腻,我却更爱无情节地温暖叙述或情节环环相扣地诉说。这部作品我认为最有特点的是对“我”感觉的自我心理描写和“我”眼中事物的细致描述,非常细微地描写,如作者告诉我们“我”什么样子,如何走到某处,而某处各方面是什么样,看到这样子后“我”又是如何想,如此细,当然可能是大多数人喜欢这部作品的其中一个原因,反过来却是我不大喜欢它的原因。虽然过细是我不大喜欢它的原因,但是也因为细让我感到很多句子描写得美和幽默,如P24里“我卧床未眠,突然说出几句诗来,那诗句太美,太神奇,以至于我不曾斗胆将它们写下。而次日早晨我再也记不起它们来。”好吧,我败了,作者偶尔是来搞笑的。又如后面主人公认识女性,期间对话颇为像话剧台词啊(露骨的此处忽略),如“我的上帝,你是从哪儿来的?你看起来就像是从巴黎一路走过来的”。(省略号代表我看这些对话的心情)
  •     “艺术,唯有艺术,我们有了艺术就可不因真理而死亡。”——尼采《荒原狼》是黑塞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相比他笔下同样处于困惑与挣扎的悉达多和辛克莱,书中主角哈里——即荒原狼,呈现出更为压抑的生存境况与更为彻底的绝望心境。哈里的困境在于他生活在一个处处中庸的时代。大多数人们虚伪地客套着,不识艺术真谛,受着满口胡言的报纸文章蛊惑,过着一种安详琐碎的市民生活,一种仅仅活在表面的生活。哈里对于战争的理性态度反害自己成为异类,为主流社会所放逐。他只能带着一身病痛孤独地缩在城市的一角,无所作为地度过余生。因此,他虽活在拥挤的城市中,却像一头游离于荒原的狼,被整个世界孤立和遗弃。哈里所生活的时代无疑是糟糕的,然而也许谈不上是最糟糕的时代,许多时代都遍布如此平庸的市民生活,充斥愚昧无知的人们。莫扎特生活的时代细究起来,或者并不比哈里的时代更高明些。哈里的困境在这一点上是具有普遍性的,然而他尽管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却无法超脱出来。他的内心一方面向往以歌德、莫扎特等为代表的不朽的艺术及理性,一方面却过着再普通不过的市民生活并受之束缚,同时又为原始本能所驱使。极端分裂的内心生活才是他生不如死的原因。世事均幻灭,无意义的痛苦人生根本不值得活,哈里一直存有自杀的念头。他却迟迟下不定决心用一把剃须刀了断此生,因为他像个普通人一样的怕死,尽管生活只剩下痛苦,却仍本能地想活。在极端的厌世和极端的怕死间挣扎时,他邂逅了美丽的酒吧女郎赫尔敏,又经由她认识了乐手帕布罗和玛利亚,开始了一场沉溺声色之中的梦幻际遇。小说的前半部分中哈里沉郁压抑的苦痛,与后半部分中狂欢奇遇的高潮,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照,淋漓地刻画出哈里内心几近暴虐、汹涌翻腾的精神分裂状况。在小说的最后,即使受到帕布罗和赫尔敏的指引,经历了魔法剧院中的种种奇遇,荒原狼依然受困于自我,未能如愿去往他所向往的不朽,而情愿继续这无意义的痛苦人生。那么哈里的痛苦是否能够了结,这一场奇遇又所指为何?魔法剧院里的莫扎特冲着荒原狼吼道:“但是矫情和谋杀现在该结束了。您总该理智起来!您应该活下去,您应该学会笑。您应该学会听生活那该死的收音机音乐,应该尊重那音乐背后的精神,应该学会嘲笑那音乐里的杂乱的破烂。”这一段话字字珠玑,直指问题本身,50岁的哈里其实仍是个矫情的孩子,不能够直面生活,他应该做的正是活下去笑着面对,正视生活仅存的意义,也大声的嘲笑生活中的愚蠢。莫扎特说,“行了,多的就不要求您做了”,这是因为做到这些就已经足够。正如黑塞所说,“荒原狼的故事描写的虽然是病痛和危机,但它并不导致沉沦而是引向救赎和痊愈。”最后的哈里决定勇敢地继续这无意义的痛苦人生,暗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他的救赎之道。其实黑塞笔下哈里的这场奇遇,是哈里在激烈挣扎中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赫尔敏是他,帕布罗是他,莫扎特也是他,他的理想,他的欲望,他的感情,他一切的生活与一切的思想。他自我放逐又自我讽刺,自我抬高也自我贬低。然而无论如何,荒原狼终归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珍贵个体,他的“痊愈”一直都在生活的前方等待着他。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本小说而已,你别太当真!说你呢,你别太当真。黑塞自己都说了是五十自述,但看的年轻人太多了,好吧,留到五十岁再看一遍
  •     黑塞总是放不开,为人和文中一样呆板。但呆板的圣徒不失为人格一种。其诗歌不如小说。
  •     就小说篇幅而言,《荒原狼》不算长,然而从内容层面来讲,它绝对堪称史诗级别,心理学、社会学、宗教、音乐、诗歌,期望与救赎……黑塞在任何方面都是绝对出众的。
  •     忍着不上厕所快三小时,在鼻涕纸的环绕中和楼上孩子不规律的跑动声里,先是感到疲倦,随后又是精妙,最后是嬉笑愤怒嘲讽握手言和,在最危险的自杀之旅的终点站之前,黑塞居然用手闸强行刹住了车,我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或许他希望我笑,该死的我竟然真笑出声来了。最后竟然和导师加缪强行相会了。
  •     黑塞很立体、尖锐地呈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以及特别是他五十岁的自我)的精神危机,现代文艺/哲学青年生活在黑塞所谓市民阶层中,确实也会常产生荒原狼这样的“局外”式共鸣。然而作为一本小说,荒原狼让我不时有些尴尬。前面还挺有趣,但从魔法剧院开始,评论者所谓意识流也好,象征也好,荒诞也好,都压不住我对这本小说自说自话、自怨自艾以及结构失调的怀疑。而用小说解答人生问题的尝试,内容上,作者往往只能在小说的结局给个悬而未决的不了了之,形式上,作者往往容易忘了自己写的是小说,而非论文随笔。浪漫派喜欢堆砌虚词、大词,容易沉溺自我、流于滥情(于是again,忘了自己在写小说),这些一贯都是让我尴尬的点。我的不怎么高明的文学审美也许已经定型了吧,光是“深邃”我确实难以买账,于是本书对我而言,文化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     神魔之作!神魔之作!
  •     深处痛苦境遇的荒原狼,怯懦残暴自视甚高的孤独隐士,每个想成为创造者革命家的理想朝拜者,最后被古老的标准打落成了残废。最后的标注,最后镜子中的莫扎特发出的嘲弄,直视着我深渊里稀薄的不能呼吸的空气,也绞痛了荒原狼沉重的生存外衣。这般自述感动了所有荒原狼特质的神经。认识自己吧。善于变换吧。把生存的整体不停打碎,屡见不鲜的拼凑成新的幻觉,用幻觉的温暖让生命继续在灰暗的影像之外。只是记住,幻觉,不要再为幻觉疯癫。无用的峰巅。
  •     喃喃自语的自我剖析…孤独 痛苦 向死 格格不入,人应该为时刻存在的痛苦和焦虑而骄傲…ps 讨厌小说中夹着论文一样的叙述…
  •     太适合当下叛逆于俗的自己参考了,不过语言嫌虚浮、思想好像也不够伟大。对比了张登荣、倪诚恩的译本,差别很大,个人读来觉得本版新译更在语言上忠实与恰当。
  •     会读下一遍的
  •     这个翻译风格也许不适合我,还是决定换个译者版本再看。
  •     自我救赎
  •     2015.5.23/2016.10.1 不敢说全然明白,但确实获益匪浅。
  •     个性是监狱 生活是解药 超时代的自我封闭者咬断了连接
  •     特别好,自杀类症候群,深深地认同感,喜欢黑塞。
  •     黑塞的荒原狼集中了人性与狼性,可以说每个人拥有使人精神分裂的多重人格,然而黑塞并非是无病呻吟地描述让人绝望的现代社会,而是试图超越对荒原狼本身进行分析,世界本身不是给予人以希望的,而对世界的失望来源于哈里的病态,而赫尔敏的出现则代表救赎与治愈,黑塞追求的是超越于一切之外的一。
  •     我对切开自己的喉管有着一种沉压心头的至深恐惧,我对死亡的惧怕带了如此一种狂野、粗暴、抗拒而勃发的力量,就仿佛我是最健康不过的人,我的生活是天堂。我对我这状态有着无比冷峻的清醒认识,也认识到,正是由于这无以衍生与无可就死之间难以忍受的张力,那不相识的人儿,黑鹰酒吧里跳舞的美丽女孩与我才如此重要。她是我幽暗地穴中那扇小窗,那极小却光亮的洞。她是救赎,是通往豁然开朗的天地之路。她必将教会我生,或者教会我死。
  •     意识流的写法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读下去了。忍受冗长的内心铺垫后,终于迎来女主的出场,获得片刻的欢愉,然而作者想表达是什么鬼,根本不是现在这个年龄、境界所能体会的到。
  •     敏感而热忱的心灵无法承受这本书带来的打击。 我给自己数出了比较明显的三种以上不同性格,真的能统一在一个有秩序的身体内?
  •     进行到四分之三,放弃了。是好书,可惜我已经不吃这套了。
  •     前半部分没看懂,但觉得写的深刻,因为他写出了孤独,信仰,人性与野性。后半部分就开始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论荒原狼,谁不是荒原狼呢。
  •     市民的境况,想成为革命者,却在古老的标准砝码下变成了残废
  •     这被尊为黑塞的代表作,我个人感觉有点牵强,主要是因为我太喜欢他另一部作品《悉达多》了。《荒原狼》篇幅简短而又充满血性与梦幻,当时看这书的时候,同时也在看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所以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光简直是鎏金的。
  •     最后的剧场很难懂,也不懂莫扎特在这里的意义
  •     要写什么却什么都忘记了 想起前些时候的状态心无所寄一切失去意义的样子 却觉得自己知识思考不够 在美国日本的影响 想起前两天看的村上龙想吐的感觉 还是没能够明白是如何去拯救和积极 有时候需要一些愚蠢的信念 要重看
  •     这是个时代的错误。“他很想成为革命者,而在古老的标准砝码下变成了残废。”
  •     表现主义小说,梦幻形式表现内向自我。其实荒原狼很像细嗅蔷薇的猛虎,这种形象不能简单的用二元对立来阐释,由于人心的神秘怪癖,相应的形式就需要“紊乱”的现代性技巧来作粉碎性解剖——所以这部小说中的文体杂糅,象征独白才那么契合,那么精彩!
  •     五星,是我今年到现在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
  •     简直太不知道克制了!
  •     想得太深太远,我不敢说我读明白了
  •     书至末尾竟然从始终压抑的情绪变为激昂,难怪黑塞说这本书是引向救赎的。黑塞还说,这本书写的是50岁,却总落到年轻人手中。可能我到50岁,又会有另一番感悟。
  •     每读完黑塞的一本书都让我觉得自己在追求和谐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同时又让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完整。
  •     你要学会笑,要领会生活的幽默,这个生活的绞刑架幽默。我不会自杀,我要活下去。有朝一日,我会将这宛如棋局的游戏玩得更好。有朝一日,我将学会笑。
  •     如此一比,卡夫卡是多么的含蓄。第一次读浪漫主义的讽刺真是让人全程尴尬……还有此版本的观后文的敷衍程度也是让人大开眼界。
  •     我大概就是那条在黑塞笔下,似乎能与人互帮互助和平共处的狐狸。
  •     后面的梦幻不是很懂,但是激起了心中的一些共鸣,荒谬而孤独
  •     第一次读黑塞
  •     书本身也是“荒原狼”,它既治愈又治愈;折服并死于生活本身远比死于自己之手更伟大,这句话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告诉你要“活”,不要把自己封锁在荒原里,然而又把聪明的入世的赫尔敏“杀死”了……
  •     棒!!!!
  •     感觉翻译的还好,排版也挺舒服。似乎黑塞写出了我,厌恶生活又害怕死亡,对世俗人的无端嗤笑。
  •     书很棒,赫尔曼也是多年来很推崇的作家。坦诚地说,没有共鸣。可能因为我正处在享受红尘的period,对于描述自己如何孤独如何愤懑的文字实在没兴趣。只能说如果我遇见了哈维一定会躲开,太不可爱了。
  •     看书的时候脑袋里总是闪过蓝丝绒或者穆赫兰道里的小剧院 那个女歌手唱完后晕倒在地上 音乐却不止 虽然有洁癖 书里有太多的话我忍不住用铅笔画下来 怕遗忘找不到 哈里剖析到极致的痛苦我们都能感受 可哈里救赎和痊愈对我来说 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     2016-055
  •     一部“病人”的作品,一段“病人”的谵语。原来自己也是一个精神或灵魂生病的人。而得救之道又在哪里?
  •     这个版本是最好的,至今记得那首诗“步步急,向羊群。”
  •     七年前我坐在地下咖啡馆,动物般地用眼球吞咽下此书。今日重读,却几乎是用灵魂亲吻书里的每一行文字,纵使我仍无法完全理解“生活的绞刑架幽默”,不确信“救赎和痊愈”。 不知未来我能否走到五十岁黑塞的位置,或许中途我会丧失耐心,走不完他走的路,谁知道呢
  •     杰作
  •     “我又有一个小时可以呼吸,可以生活,得以存在,不需要再承受煎熬,不需要再害怕,不需要再羞愧了。”【这版译得好。【看完德米安看这本感觉有点跳跃(?)到底还是应该按顺序…
  •     前半段有点乏味,女性角色出现之后一切都变得有意思了。(曾经向往的一种自由像海岸线 可以随时曲折改变 曾经爱过的一个人 像燃烧最强也最快的火焰
  •     这本书不仅仅讲的是中年危机 而且每个年龄段心有大志向行动却不足以让自己达到目标地人的一面反省镜 如果有一天我成功了 我会说 这是一本改变我一生的书(不要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