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1
ISBN:9787020032143
作者:爱克曼
页数:30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内容概要

作者:(德国)爱克曼 译者:朱光潜

书籍目录

一、1823年
二、1824年
三、1825年
四、1826年
五、1827年
六、1828年
七、1829年
八、1830年
九、1831年
十、1832年
附录一 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附录二 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附录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歌德谈话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笔记就不做了,我看到许多多做得很详细,只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感触最大的是歌德说的,写作要从现实出发,可与此完全不同的是席勒,他主要从主观角度出发。但在我看来,席勒也是从客观出发,他的思维何曾不是客观世界的产物?其次,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所以,不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值得相信的,而去判断其最真实的看法需要靠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是我在未来道路上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第三,关于天才,如果之前没有被人发觉,或已经被人埋没,做出选择相信自己还是屈服现实?这一点对绝大多数人显得更为重要!若是选择了相信自己,并且相信自己今后的努力,同时能加倍的付出汗水和心血,这样的挽救一个天才的机会也许可以扭转许多人的人生。第四,多年不执画笔,时间选择文笔,先前只有遗憾,如今想也许也是一件好事。歌德说,作家尽量不要去作画,因为若只有一种方式向外界表达自己,集中精力于此,可能会更有成就。第五,基础知识和分享的必要性同等重要!歌德说,一个伟大的作家必定具备丰厚的民族文化,必须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同时,他在逝世前十天曾不断强调天才与集体的作用,并说,一个人仅靠内心里的那些力量,是无法实现大作品的。因此,我来了,并终于理解了豆瓣的好~寥寥数语,仅供参考,若有不正之处,望指出~
  •     在这篇访谈中,歌德提到自己正在读一部中国传奇(译者注里有提到,这部中国传奇有可能就是《风月好逑传》,当时有法国汉学家阿伯尔雷米萨特的译本。)。接着他饶有兴味的提到他对这部中国传奇的印象和心得体会。在把中国文学看做完全陌生的异域文学的心理前提下,歌德颇为意外地说道,中国文学给他最深刻也最强烈的体会就是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他们一样,由此也归纳出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的结论。任何阅读者最初接触一种陌生文学乃至文化时,得出这样的结论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歌德靠着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极高的艺术水准,敏锐也很趣味十足地归纳起这部中国传奇带给他的更为具体的印象,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意外而得可贵的比较文学的观点。“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又说有一对钟情的男女在长期相识中很贞洁自持,有一次他们不得不同在一间房里过夜,就谈了一夜的话,谁也不惹谁,还有许多典故都设计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到维持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这段描述,我们今天看来,可以把它当做文学阅读时近乎直觉性的感受,那对男女“发乎情止乎礼”行为的提及歌德也表达出猎奇性的赞赏,同时也将之与道德联系在了一起。对中国文学这样的感受由此让歌德想起了另一位法国诗人的创作,他说,“贝朗瑞的诗歌和这部中国传奇形成了极可注意的对比。贝朗瑞的诗歌几乎每一首都根据一种不道德的淫荡题材,假使这种题材不是由贝朗瑞那样具有大才能的人来写的话,就会引起我的高度反感。请你说一说,中国诗人那么彻底遵守道德,而现代法国第一流诗人却正相反,这不是极可注意吗?”在这里,对比中国文学和贝朗瑞的诗歌创作,在道德和创作内容方面,歌德获得了两种不同风格文学创作的体验和发现。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比较文学的行为。由此,歌德发出了深切的感慨,“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学究气的昏头昏脑。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在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在此,世界文学的概念正式提了出来。甚而,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拒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人或塞尔维亚人、卡尔德隆或尼伯龙根就可以作为典范。如果需要典范,我们就要经常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找,他们的作品所描绘的总是美好的人。对其它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去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我们看见,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看起来是凭着直觉和经验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文学创作态度。它本身在逻辑上显得非常随意和不够严谨,仅仅是一个观点。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它是在以民族文化和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了解。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歌德也是这么的一个意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学创作观点。我相信歌德在这里也是要隐含这个意思的。这里的世界文学观点并非是真正的世界。这样的创作,让我很自然地想到马尔克斯的创作,他就是将西方文学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和他本土的拉美文化相结合才创作出不朽杰作《百年孤独》的。当今世界,文学和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球村的观点也深入人心,这让人想起最近杜琪峰的电影《夺命金》就像世界文学一样,是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创作,世界文学虽然提出来了,但它绝对不可能是表达全世界的文学,它更像是不同文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影响后产生的本土文学,它的创作和表达一样还是具有本土特色的。这也是它最为宝贵的地方。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看起来具有振聋发瞶的效果,但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大,歌德的先见之明在今天看来也算是应验了,但世界文学最初提出时扎根本土,放眼世界的原则一直不该变,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守住民族文化,这或许是歌德“世界文学”给我们最原始也是最恒久的启发。
  •     艾克曼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亲自和歌德这样的大师进行交流,而我们又是不幸的,歌德在此书中评价的很多经典评论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振聋发聩。这不是歌德于艾克曼的谈话,这是他自己和艺术的对话。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不太喜欢,至少不会读第二遍。
  •     内容已遗忘的差不多了,只清楚地记得是在初三暑假去连云港的路上看完的这本书
  •     重读少年时读过的书,从当初的为了摧毁一个偶像而故意挑错,到如今的倾听一个前辈吸取教训。这当中的变化,也没法不让人感慨。
  •     朱光潜先生选译的好。
  •     初一时候爸爸买回一全套名著 我心是多么欢喜
  •     高中读的,很棒!
  •     真的是谈话录,讲的是谈话间道出的观点思想等。当时太小,对这种书木有感觉。。。硬着头皮看了些
  •     当年很喜欢的书之一,使我对艺术的认识有提高
  •     初中读得一半一半的书
  •     朱光潜翻译的这本书也是父亲花几毛钱买来的,反复读了好几遍,虽然晦涩难懂却特别的喜爱。
  •     這套封面的書都太親切了,初中瞎撞瞎買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買了這本,看了幾遍也没明白多少,回頭想想倒是覺得受益匪淺。
  •     文学创作谈。有启发。
  •     伟人本身总是矛盾的。能如此翔实记录歌德的言论,真是伟大的财富!
  •     朱光潜质疑歌德对维特并不存在时代性的说法,认为垮掉的一代才会有感同身受,倒是体现了他本人目光的浅显
  •     大智慧
  •     童年回忆。
  •     注释部分很出彩。
  •     这哪能是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刚读了没两页,联想到罗兰巴特,恍然大悟。 那个,老先生您老是在注释部分碎碎念不大好。(歌德:老子就保守怎样!就庸俗小市民怎样!正因为看穿了革命派的虚伪!老子才庸俗地高贵者!) 重点:昏暗状态 & 精灵
  •     好像没看完 那时候觉得好生涩
  •     歌德生在德国古典哲学所形成的文化和时代气氛中,却不像康德、黑格尔那么思辨,而是充满了浪漫气质和生活情趣。朱光潜先生的翻译深沉隽永,但他受时代和环境胁迫而写出的注释,则令人痛心。
  •     毕竟是转述
  •     对初学者指导性不错
  •     名著是名著,然而被逼着读的回忆不太好。
  •     貌似初中某次考试第一名的奖励品。
  •     很有益的一本书,读文,读艺的人都应该读
  •     朱光潜翻译得真顺畅,对了解歌德的想法有点帮助吧~~多数观点都比较平庸。。。到今天,歌德的伟大褪色了多少呢。。。
  •     so boring
  •     读本书的过程谈不上轻松畅快,这位德国伟大诗人也无法超脱时代的变迁。但假使你能把这本书当做一个普通老头的经验,阅历和牢骚,那就能够读到那个时代,那些伟大的存在日常的一面。对我来说,这正是本书的有趣之处。
  •     好久没有读书了。这本书不好看。我果然没什么艺术细胞,或者有,却不感兴趣。
  •     中学。现在想想朱光潜先生的这个译本果然是经典。。
  •     爱克曼是一个很好的对话者,怀着敬意和好奇心挖掘、引导着歌德谈论一些表层以下不常显露的部分,质疑和反驳都是温和而有效的,不能说他是一个完全的歌德信徒,更多时候他是一个掌握了和伟大人物对话技巧的客观者。很多观点和意见都值得思考推敲。译文很好,但不建议读译后记,过于机械,令人扫兴。
  •     很平实亲民的风格,看得出歌德是一个出身良好、博览全书、好奇心强、政治上比较保守、比较崇尚泛神论的人。
  •     艾克曼对歌德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膜拜心理。
  •     不太记得自己读的这本是不是朱光潜译的了 依稀记得一些艾克曼和歌德的谈话 什么时候是应该把歌德的书看一看了~
  •     彼时年幼,估计没读懂。
  •     粗略的浏览下,大师对艺术和写作的观点
  •     只看了有用的部分,足够了
  •     虽然是薄薄的一册,从智慧伟大的诗人歌德身上体会到他性格完满的发展,而不至于偏颇,真是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思想很精辟,令人思绪大开!
  •     高中时读的,记得是还没读完,现在想起来也是了无意趣了。
  •     歌德和席勒……
  •     站在巨人肩膀上
  •     爱克曼真是他的随声录音机。不过内容非常棒,很多私人性的谈话,带给人更多的启发。讲得够多的啦,戏剧的,诗人的,作家的。还凑凑植物学,数学的热闹...做了不少笔记!不过,对于戏剧具体部分我看的不太细,之前诗学看得太透彻了。歌德,生前太幸福,思想总缺少点什么。即使是浮士德,也比不过但丁的《神曲》。华丽有余,深沉不足。广度,但不精。
  •     关于现实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都已熟知。歌德一直致力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本书的观点大约如此。倒是爱克曼和歌德的对话语气颇有玩味。哈哈~
  •     这应该叫粉丝记录吧。
  •     能读懂这本书在说什么的人,其美学文化修养至少在朱光潜之上。
  •     一定要买朱光潜的译本
  •     喜欢朱先生的译笔
  •     主要讲文学创作
  •     伟大诗人和庸俗市民。看完之后大有裨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