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出版社:华夏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8044835
作者:莫里哀
页数:241页

章节摘录

  伪君子  序言  这出喜剧引起纷纷议论,长期受到非难,而它所表现的人物比起迄今为止搬上舞台的所有人物,显见在法国更有权势。侯爵们、才女们、乌龟丈夫和医生们,都已经有人搬演,他们只好忍气吞声,看到给他们塑造出来的形象,他们还同大家一起,假装十分开心。然而,伪君子还丝毫没有受到嘲讽,起初他们胆战心惊,不免觉得奇怪,我竟然如此大胆,表现他们的怪态丑相,企图诋毁许多体面的人都参与的一种行业。我这是犯罪,他们不能宽恕,而且义愤填膺,全都武装起来攻击我这出喜剧。不过,他们也格外当心,并不从他们受伤的痛处来反击:他们太过奸诈,也实在老于世故,绝不会暴露他们灵魂的深处。他们沿袭值得称颂的习俗,用上帝的事业来掩饰他们的私利。于是在他们口中,《伪君子》就成了一部中伤虔诚的戏剧作品,它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污秽的内容,只配付之一炬。剧中的每个音节都亵渎神明,甚至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是罪恶;哪怕是眼睛一瞥,头微微一动,往左或往右移动一步,无不隐藏着奥秘,他们总有办法找出对我不利的解释。  我把这部喜剧交给朋友们去评断,交给公众去审查,可是无济于事。我也尽可能作出种种修正,国王和王后亲临观赏并给予肯定,王公大臣们也光临演出表示赞赏,许多正直的人出面作证,认为这部作品很有教益,然而这一切都毫无作用。那些人就是咬住不放,他们还每天煽动狂热的信徒对我大肆攻击,存心地侮辱我,还要慈悲地把我打入地狱。  我本不在乎他们所能发表的言论,只因他们以阴险的手段将我所尊敬的人变成我的敌人,抓住一些真正的好人容易受其影响的特点,利用他们的善意和对宗教的热忱,将这些正派人拉入他们一伙,这就迫使我要自卫了。我要就我这部喜剧的主旨,向各处真正的虔诚者申辩,由衷地敦请他们千万不要在亲眼目睹之前就棒杀一些事物,要摈弃一切成见,千万不要支持那些会给他们带来耻辱的哗众取宠的人。  要是谁肯从善意出发,费神来审查我这部喜剧,毫无疑问,他就会看出我在剧中的意图完全是纯诚的,绝无意讥讽大家应当敬重的事物;也会看出我以应有的谨慎态度,处理如此敏感的题材,并且尽可能运用技巧,缜密周全地截然区分虚伪的人物和真正虔诚的人。为此我用了整整两幕来铺垫。有了这样的准备才让这个恶人出场,观众不会有片刻的迟疑,因为根据我赋予这个人物的特点,观众一眼就认出他来。而且自始至终,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向观众描绘一个坏蛋的性格,我有意让他在同真正的好人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  我十分清楚,这些先生会极力拐弯抹角地回答,舞台绝非谈论这类话题的场合。可是恕我冒昧,我还要问他们一问,这条出色的准则究竟有什么根据。这种主张纯系他们的臆想,根本无法证实;而我们当然不难向他们指明,在古代,喜剧就起源于宗教,并成为古代人神秘祭祀的组成部分;我们的邻邦西班牙,每逢庆典总要安排演戏;就是我们法兰西,戏剧的诞生也多亏了宗教团体的关照,如今勃艮第剧院还隶属于宗教团体,那舞台上还在演出我们宗教信仰上的最重要的神秘剧,在那里还能看到用哥特字体印行的一些喜剧,署名为索邦神学院一博士,不必追溯久远,就说我们这个时代,也一直在演出全法兰西都敬仰的高乃依先生的一些神圣剧。  喜剧的功用,如果说就是改正人类的毛病,那么我看不出有些弊病凭什么就享有特权而能幸免。在国家里碰不得的弊病,其后果比所有别种弊病都危险得多;而我们已经看到,喜剧有一种巨大的功能,那就是纠正弊端。严肃的道德说教无论多么精彩,也往往不如讽刺作品那么有力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刻画他们的缺点,比任何责备的方式都更有效果。有力打击恶癖的方式,就是把它们展示出来,让它们受到公众的嘲笑。有恶癖的人经得住谴责,但是根本经不住嘲笑。成为坏人倒无所谓,但是他们绝不愿意成为笑柄。  他们指责我居然让这个伪善者满口仁义道德。唉!要充分表现一个伪君子的性格,我能不这样做吗?照这么说,我只要揭示他讲这些话的罪恶动机,删除他滥用的他们听着感到刺耳的这些堂皇词语——在第四幕,他讲了一通极不道德的话——也就足够了。这种伤风败俗的言论,难道不是大家听腻了的东西吗?在我的喜剧中,这种话讲出了什么新意吗?难道还要担心遭到普遍憎恶的污言秽语,能给人的思想造成什么影响吗?我把它们搬上舞台就变得十分危险了吗?在舞台上从一个大坏蛋口中讲出来,它们就有了什么权威性吗?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要么赞同《达尔图夫》这部喜剧,要么全面否定所有喜剧作品。  这就是近来有些人拼命干的事情:如此猖狂地攻击戏剧还前所未见。我固然不能否认教会的一些神甫在责难喜剧,然而别人也不能否认,有些神甫的态度较为温和。这种意见分歧也就击破了责难喜剧所赖以支撑的权威性。文化素养相同的明白人,见解却这样不同,我们能从中得出的全部结论就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喜剧,一些人关注其纯正,而另一些人则看到其败坏,将其混同为所有那些理应斥作伤风败俗的下流演出。  的确,既然谈论的是事实,而不是几句话,既然大部分抵牾来自误解,即赋予同一句话以相反的意思,那就完全应该掀掉歧义的罩布,直接看喜剧本身究竟是什么,以便确认它是否应该受到谴责。毫无疑问,大家会认识到,喜剧无非是巧妙的诗篇,以愉悦的忠告来责备人的缺点,因此非难喜剧就有失公允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若是愿意听听古代的证言,就能得知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赞扬过喜剧,而他们通常标榜一种极为清高冷峻的智慧,不断地斥责他们所处时代的恶习。我们还会得知,亚里士多德就曾致力于喜剧事业,并且辛勤笔耕,将创作喜剧的艺术总结成为格言。同样,我们也会得知,古代最伟大的人物、最尊贵的人物,都以亲手创作喜剧为荣;还有些大人物不惜放下架子,公开朗诵自己创作的喜剧。希腊为了弘扬这种艺术,不仅颁发荣誉的重奖,还建造宏伟的大剧场。在罗马,戏剧艺术也受到特殊的礼遇,我说的不是在放荡皇帝统治下的堕落的罗马,而是执政官明智领导下的安分尚德的盛世罗马。  我也承认,有几段历史时期,喜剧堕落了。这世上又有什么东西,人们不是每天在毁坏呢?无论多么纯洁的东西,都不免被人打上罪恶的烙印;无论多么健康的艺术,人都能使之倒行逆施;无论多么有用之物,也都能被人用来作恶。医学是一门有益的技艺,人人都崇敬之,奉为至宝,然而有时候,医学也声名狼藉,有人常把它变成下毒害命的技艺。哲学是上天的恩赐,人用哲学武装了头脑,就能通过观赏自然奇观来认识上帝,然而,我们也都知道,哲学往往被移作他用,公开用来支持大逆不道。哪怕是最神圣的事物也绝难保全,也会受到人的腐蚀。我们看到那些恶人每天都滥用虔诚,阴险地假借虔诚来犯下滔天大罪,然而,我们并不因此就不作出必要的识别。我们绝不能得出一种错误的结论,混淆正在被人败坏的事物的良善本质和败坏者的罪恶用心。我们要时时区分艺术的主旨和对艺术的错误的使用。我们不能因为罗马取缔过医学就禁止医术,也不能因为哲学在雅典曾公开遭受谴责就禁绝哲学,同样,我们也不应因为喜剧在某些时期遭受查禁,就禁演喜剧。当时查禁所依据的理由,今天已经根本不存在了。那时的查禁仅限于那时所见的弊病,我们绝不应该将那种查禁拉出其自我限定的范围,不适当地扩大应用,从而不分青红皂白,处置有罪而殃及无辜。那时查禁所针对的喜剧,根本就不是我们今天要捍卫的喜剧,两者绝不要混为一谈。这就像生活习俗截然相反的两个人,除了相同的名称,两者毫无共通之处;因为有过一个名叫奥林匹斯的荡妇,就要谴责也叫奥林匹斯的一个良家妇女,那就太不公道了。这样胡乱封杀,势必要在社会上制造极大的混乱。如照这样下去,那么世上就没有任何东西不遭贬斥了。我们既然并不苛责天天被人滥用的许多事物,那么也应该同样宽待喜剧,赞成那些显见以正派和教益为主导的剧本。  我知道有些人特别挑剔,不能容忍任何一种喜剧;他们说喜剧越好危害就越大,还说剧中所描绘的激情因为充满了美德而尤为感人,观众的心灵会深深地被这种演出所打动。我实在不明白,因看到一种正当的激情而感动,怎么就有那么大的罪过;他们要把我们的灵魂推上道德的高度,而所谓的道德竟然是这种十足的麻木不仁。我不免怀疑,这样高洁的完德是否符合人的天性;我也不知道,尽量纠正并削弱人的激情而不要完全斩断是不是更好。我承认有些场所,比剧院更值得经常前往。如果说凡是同上帝和人的永福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都要受到谴责,那么喜剧肯定也名列其中,而将喜剧同其他所有事物一并禁绝,我绝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然而,假设——事实也如此——宗教活动还允许有间歇,人们也需要娱乐的话,那么我就要坚持说,再也找不出比喜剧更为有益而无害的东西了。我离题太远了,还是让我们在序言的结尾,引用一位伟大的王爷对喜剧《达尔图夫》讲的一句话吧。  本剧遭禁演之后一周,在宫廷演出了一场戏,名为《隐修士斯卡拉穆什》。国王㈤看完了戏,对王爷说了我要讲的话:“我很想了解,对莫里哀的喜剧无比愤慨的那些人,看了《隐修士斯卡拉穆什》怎么就一言不发了?”王爷便回答:“原因就在于《隐修士斯卡拉穆什》这出喜剧讽刺的是上帝和宗教,那些先生毫不在意,而莫里哀的喜剧则嘲笑他们本人,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一陈情表  为喜剧《达尔图夫》演出事,上书国王  陛下:  喜剧的责任,就是通过娱乐来纠正人的缺点,因而我认为,我做任何事情,都不如以嘲讽的描绘来鞭挞我们时代的弊病。毫无疑问,虚伪是最常见的、最烦扰又最危险的弊病之一,那么我想,陛下,假如我编写一部喜剧,贬斥那些伪君子,恰当地揭露那些过分冒充好人的惯常嘴脸、要以伪装的热忱和慈善骗人的假圣徒的各种各样的骗术,诚能如此,我给国内所有正派人帮的恐怕就不是一个小忙了。  这部喜剧,陛下,我写出来了,而且我认为我精雕细刻,并且按照这一特别敏感题材的要求,尽量做到审慎缜密。为了更好地保持对真正信徒应有的敬重,我也尽可能将他们同我要触及的人物区别开来,绝不留下模棱两可的东西,删除任何可能混淆善恶的部分,在刻画中仅仅使用鲜明的色彩,表现主要特征,让人一见就能看出,那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讵料,我所有的谨防措施全归徒劳。陛下,有人就是利用了您在宗教问题上的谨饬态度,他们善于抓住您唯一的软肋——我是说您对神圣事物的虔敬。达尔图夫之流,暗中耍尽了手腕,谋取陛下的宠信,然而,赝品再怎么显得纯洁,再怎么显得逼真,最终还是被真品取代了。  禁演这部作品,对我虽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陛下在这个问题上所作的说明,大大减轻了我的不幸;而且我认为,陛下既已表明禁演的这部喜剧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当之处,我受陛下这样的知遇之恩,就毫无理由再申诉了。  然而,尽管世界上最伟大和最圣明的国王有了这种高妙的谕旨,尽管在专门的朗诵会上,教皇特使先生和绝大部分高级教士听我朗诵了这部作品,他们的见解同陛下不谋而合,我要说,尽管如此,某教区的一位堂主还是写了一本书,大言不惭地驳斥了所有这些庄严的证言。陛下说话不管用,教皇特使和高级教士诸位先生的判断也不管用,他看也不看我的喜剧,就断言是魔鬼之作,断言我的脑袋中了魔:我成了披着人皮的魔鬼、一个思想自由分子、一个该受刑罚以示惩戒的大逆不道者。我亵渎神灵,当众火焚我还嫌不够,还嫌太便宜了我,这位雅士高人还怀着慈悲的热忱,绝不肯就此罢休,不让我得到上帝的宽恕,坚决要把我打入地狱,而且这是一桩铁案了。  这本书已经呈送给了陛下,毫无疑问,陛下自会作出判断,我每天受这些先生的侮辱,该有多么难堪,而这类诬蔑也得容忍,那要在社会上给我造成多大损害;最后,如能澄清这种毁谤,让公众看到我的喜剧绝非他们所诬陷的那样,这对我关系将是多么重大。陛下,我绝不会讲,为了我的名誉,为了向所有人证明我的作品清白,我应当提出什么要求:如陛下这样圣明的国王,用不着别人告诉他们有什么愿望,他们就像上帝一样,能看出我们需要什么,比我们还要清楚应当俯允我们什么。我把自己的利益交给陛下掌握也就足够了,然后就恭候陛下随意下什么敕令。  第二陈情表  上书国王  (国王陛下当时正在佛兰德斯的里尔城前大营①,陛下的喜剧演员,莫里哀先生的同事德·拉托里利埃尔和德·拉格朗日,将这份陈情表上呈陛下,事关一六六七年八月六日《达尔图夫》禁演,等待陛下新敕令。)  陛下:  一位伟大的君主正进行光荣的征伐之际,我前来烦扰,实在冒昧得很。然而,陛下,我现在有如此遭遇,不到这里寻求保护,又该去哪里寻觅呢?我要抗击欺压我的这种权势,不乞求于权势的本源、绝对命令的公正赋予者、万物的主宰和最高审判官,我又该向谁诉求呢?  陛下,我的喜剧在这里未能仰蒙圣恩。这出喜剧取名《骗子》,我已经编写出来,让这个角色乔装打扮成上流社会人士,让他戴上一顶小帽,蓄留长发,衣服大翻领上下都镶有花边,佩带一把剑;剧本好几处我都淡化了,仔细删掉所有我认为可能授人以柄、说我影射某些名人的部分,然而这一切努力终归徒劳。这个阴谋集团仅凭简单的臆测,就警觉行动起来了。他们设法愚弄了那些自鸣得意、在别的任何事情上都不会被愚弄的人。

内容概要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自幼喜爱戏剧,1642年和朋友组成了剧团,亲自参加演出.并为此放弃了继承权。1650年起任剧团负责人并开始喜剧创作。1659年公演的《可笑的女才子》嘲讽当时贵族矫揉造作的风气,也奠定了莫里哀喜剧家的地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讽刺天主教会的《伪君子》、批判修道院妇女教育的《太太学堂》和《丈夫学堂》、《吝啬鬼》(一译《悭吝人》)、《乔治·唐丹》、《唐·璜》、《恨世者》、《无病呻吟》,舞蹈剧《布索那克先生》、《醉心贵族的小市民》等。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他对喜剧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揭露封建制度、宗教与一切虚假的事物。在艺术手法上,他大胆吸收了很多民间艺术手法,语言自然,把生活中的矛盾和人物性格都表现得很透彻,法国人评价他是“无法模仿的莫里哀”。

书籍目录

真正的不朽者伪君子贵人迷恨世者名家评论莫里哀生平和创作年表

编辑推荐

  我们还要再谈论莫里哀。过了二百五十年,一部文学作品还保持如此清新,如此自然,如此真实,还能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这不令人赞叹吗?没有一个词语变得乏味,没有一种表达方式老化,也没有一句引人发笑的俏皮话过时。  ——(法)保尔·莱奥托  莫里哀属于那个世纪,他一生描绘了某些特殊时期与世风,然而,他更属于所有时代,他是体现了人性的人。  ——(法)圣伯夫  莫里哀实在太伟大了,我们第次重读他的作品,总要感到一种新的惊奇。  ——(德)歌德

作者简介

《伪君子(莫里哀戏剧经典)》内容简介:《伪君子》、《贵人迷》是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体现莫里哀喜剧艺术的最高成果。《伪君子》的矛头直指天主教的精神统治,揭露假信徒的伪善面目和欺诈手段,嘲讽那些上当受骗者的愚蠢蒙昧。《贵人迷》写一个富有的市民儒尔丹先生,出于有了钱便要附庸风雅的心理,处处模仿贵族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梦想跻身于贵族行列,结果成为贵族诈取钱财和捉弄的对象。

图书封面


 伪君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東門楊“Le Misanthrope”一出怪诞的喜剧,在这里我们几乎再看不到莫里哀剧作惯有的那种言语的机锋、巧妙的冲突、期待中的高潮、真相大白(或者说大快人心)的结局。我们看到的则是作者借着他的剧中人物大段大段地狠毒詛咒——对人和人世的厌恶与批判。莫里哀已经不满足于去塑造那些用来嘲弄的类型化人物,这次他显然将矛头指向了人类。“没有,毫无例外,我恨所有人。”(阿尔塞斯特)他试图把心中郁结的恶言恶语统统抛露出来,甚至不惜破坏他自己确立的喜剧模式。如果说之前剧作中的喜怒笑骂还是基于他对人,对同类寄予的某种希望,那么这出戏里莫里哀则悲观的一塌糊涂。因为他已经想不出任何办法可以解救,他惟一能做的也只是幻想,“跳出这罪恶的渊薮,在大地寻觅一处僻静的所在,可以自由地做个正派人。”这也就导致故事最终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结局。我想莫里哀《恨世者》的创作一定是一个反复纠结的过程;而同样当初看这出戏的台下的观众也肯定是紧张、郁闷、不知所措。
  •     朋友推荐这部戏,于是找来一读,后来看了豆瓣发现版本可能不是很好,也不管了,索性先读完,随便对《伪君子》中的角色说一点自己的想法。首先确定,莫里哀是喜剧的开拓者。如前言所说,他赋予了喜剧人性与现实,考量人的性格与社会风气,分析人的情感与心理。其次要明确,本书成书于17世纪,宗教改革刚刚结束,人文主义的赞歌响彻欧洲,理性主义也初露端倪。明确这两点,对分析人物大有帮助。先看达尔图夫,整部戏他的行为就没有一处是不自相矛盾的。其虚伪不必我赘述,只是要点名这个角色还能混下去的关键:懂得讨好谁。乔布斯曾说,不要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得了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而达尔图夫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要骗的人,佩耐勒夫人,奥尔贡,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蠢。二、掌权。因为蠢所以能骗好骗,因为掌权所以骗了有用所以即使骗不了家中其他心智尚存的人也无所谓,这一点他可谓把握的非常好。可是他毕竟欠火候,或者说如果他不欠火候这戏就演不下去了——他不仅未能识破爱密尔设下的陷阱,反而作大死得寸进尺要爱密尔“表示一下”,间接导致整个阴谋败露,这也表明他也只能做一个低劣的伪君子而非有智有谋的奸诈小人。既然提到了,那就把两个掌权的人物放到一起说。佩耐勒夫人和奥尔贡都是典型的事后拍脑瓜。戏剧要夸张,现实生活中显然不会有如此傻到可怕的存在,但恐怕也不会有达尔图夫一样低劣的骗子。所以达尔图夫们超越时间空间广泛的存在着所以这部戏“超越时空即使在当今中国也有很大现实意义”。此二人真的没什么好分析的,只是我有一个妄想——伪君子,能跟这个名字发生化学反应的掌权者无非两种人,第一,煞笔。第二,装煞笔的。显然,装煞笔的,譬如《纸牌屋》中弗兰克那样的人物可不是吃素的。伪君子和奸诈的政客间只可能是先互相利用后互相诋毁最后机关算尽你死我活的关系。如果让达尔图夫与弗兰克这样的主人来一场碰撞,这恐怕会是一出截然不同的好戏。可是从达尔图夫低劣的骗术来看,若让他与弗兰克对阵,场面怕是分分钟一边倒。而且,这也就不是一处喜剧了。达密斯与多丽娜是一对典型的错误示范。前者错在过于莽撞,天真幼稚,抱有幻想,这病倒也好治,撞南墙碰一鼻子灰就能长点记性。而多丽娜则表现的像个小学生。作为仆人,胡说八道,不知分寸,最后要解决问题倒没了她人影,还得爱密尔出面。对她我已无力吐槽,这种人无论在17世纪还是21世纪都根本混不下去。不过在戏剧里存在还是可以的,她说了一大堆一针见血抑或说在现实生活中能把场面搞的很僵的大实话,哦,还推动了剧情发展。玛丽亚娜与瓦莱尔倒还真般配,想追求点什么,又不敢,结合时代背景,似乎可以认为是对刚经历宗教改革浪潮的青年男女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看作莫里哀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怕事没主见的人的影射。至于他们有没有象征17世纪民智初开,刚接受人文思想而又感觉无所适从的小市民的意义存在,我才疏学浅,看不出来,还请读者包涵。克莱昂特可谓是正义化身。他在与奥尔贡的谈话中高呼“这可是人的情感”,在之后处理家族危机中又表现出极大的从容与镇定,说话逻辑清晰、论证有力、黑白分明,可谓莫里哀为宣传人文理性而塑造的高大全人物形象。只是,即使这样的高大全,面对掌权者惊天地泣鬼神的蠢也显得苍白无力,也算是时代的悲哀最后讲整部戏我最喜欢的角色,爱密尔。此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识相。从多丽娜之口,我们已知道有达尔图夫当着重病的她大吃大喝的事情存在。从多丽娜心直口快的性格分析,奥尔贡那一大串“可怜的人”传到她耳中怕是在所难免。但是面对达。奥二人,爱密尔表现出了应有的克制。这是她第一个表现出的优点。二,现实。他清楚丈夫是什么样的人,达尔图夫骗他的丈夫有多深,于是她根本不指望把达尔图夫猥琐的表白兜出来就能让丈夫醒悟。她更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不得,于是坚决不让大密斯旁听更不让他当面揭穿达尔图夫的阴谋。她的成熟老练与达密斯形成鲜明对比。三,谨慎且事故。可以说,多丽娜整部戏每一句台词都无可挑剔,即使找一个比达尔图夫还达尔图夫的人拿着放大镜从头到尾的看,也绝对找不出任何口实。无论是她在人前人后对丈夫得体且前后一致的赞美,还是面对达尔图夫下流的表白所表现出的镇定都显示出这一点。而且此人从不把话说死,总是留有余地,这也是她能在达尔图夫与奥尔贡之间周旋的先决条件。从陈情表看,《伪君子》的主要目的似乎在于讽刺那些虚伪的达官贵人,但从每个角色出发,又何尝不能从这部戏中读出17世纪法国的众生百态呢?就写到这里,本文不足之处,欢迎各路好汉猛烈吐槽。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幾年前讀的 當時還不太懂什麽是“莫裡哀式的喜劇”
  •     答尔丢夫,既非圆形也不扁平,maybe圆筒形人物?
  •     喜欢《达尔图夫》(伪君子)里面多丽娜这个角色。其实这本书还有《贵人迷》和《恨世者》两部作品。
  •     李玉民的译本,扣星。
  •     最近对伪君子这个词汇比较着迷,可能是因为刚读过卡拉马佐夫的原因,也时常用这个词来考量下自己,不幸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答而丢夫那么虚伪,但有时我也时常能愕然扣心一呼:难道我是伪君子。总之,我不愿做执迷不悟的伪君子。奇怪的是那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上帝时刻观察你,你不可做任何不当的事,到我这里变成自我审视。也许是因为中国人没宗教的关系。另外 ,莫里哀的喜剧是大众化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是他的受众,在那个时代,莫里哀的命运难怪那么困难,我想他的喜剧都是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     看着莫里哀的文字,我在这个剧中找到身边很多人的影子,包括自己的。
  •     骗子和傻子的故事。一部像好莱坞电影,最后还是好人赢了。。。
  •     剧情一般,就是好人坏人的故事,但是在悲苦世界一直坚持戏剧的表现可以加一颗星。
  •     译者饱受诟病 被批评喜欢删改语句 但这次读起来感觉很流畅 明天再试试赵少侯版本的
  •     剧本结尾处的情节处理(即对国王的歌颂),是获得路易十四支持的关键。三书陈情表背后的隐忍是不可抹杀的孤傲。
  •     骗子和傻子的故事,哈哈哈。很好玩的叙述,完美大结局
  •     我是法国文学盲 = =
  •     语言之流利啊
  •     17世纪古典主义。如今的小品风味,哈哈,闹剧中的爱国情怀。
  •     到现在看都能够笑出来,敬佩莫里哀!
  •     异常鲜明的人物个性语言 多丽娜讲语言的讽刺幽默含蓄型发挥的淋漓尽致哈哈哈
  •     很三一律…
  •     短小精悍,但结局写得不是很妙
  •     欧式中文
  •     不如莎士比亚
  •     愚蠢的人比伪君子更令人厌恶
  •     二百多年过去了,竟然还能让读者笑出声,真是了不起。我个人比较难以欣赏的是,莫里哀把蠢人写得太蠢,遮蔽了他们的善与恶,如果能像福斯塔夫那样,会更有趣的吧。
  •     太有才了,俏皮而深省
  •     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莫里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