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罪责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ISBN:9787800407376
作者:(日)野田正彰 著
页数:313页

内容概要

野田正彰 评论家、关西学院大这教授,1944年出生于日本高知县,1969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精神病理学专业。毕业后曾作为研修医师留在本校医学部附属医院,不久进入长滨红十字医院,成为精神科医师。1980年开始任长滨红十字医院精神科主任。1987年就任神户市外国语大学教授。其间曾兼任维也纳大学客座教授,也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进行过比较文化、精神医学的研究。
作为作家,他著有《计算机新人类研究》、《居丧之途》、《犯罪和精神医疗》、《灾害救援》、《背后的思考》、《体会他人情感的力量》等涉及不同领域的诸多作品。其作品在日本多次获奖,1984年获人文科学协会奖,1987年获第2届远距离通讯社会科学奖和第18届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1992年获第14届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作者简介

此书通过对大量侵华日军的访谈,探讨日本民族心理中从战争“无罪”到有罪过程的转变,尤其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罪感与反省意识之产生,是从另一个角度完善我们对侵略战争认识的重要材料。
“过度适应”、“洗脑的人生”、“淹没于集团中”,以及所谓“不得已而为之”等,都是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所着重探讨的一些独特文化心理内容。日本人感情的僵硬,认识罪的能力,意识到罪所花的时间,找回感情,最终成为能够感觉的人,是此书尤为重视的问题。
本书了介绍了两名在日本军队这个杀人、掠夺、强奸集团中保持了良知的人,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和精神分析,探讨当国家犯罪时个人是否可能拒绝作恶。另外还介绍了两位父辈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人,通过他们的眼睛去捕捉上一代人的战争犯罪及其心理,告诉人们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人正确认识战争历史、同受害国的年轻一代进行沟通的意义。
通过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的亲身经历揭露日本军队的战争犯罪,这对于战后不令没有反省,而且至今还在美化那场战争,美化日本军队的日本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因此此书受到右翼势力的攻击,作者野田正彰先生收到了许多匿名信,有人在信中威胁说“要让你当不成教授”。
1998年岩波书店出版此书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重印了7次。


 战争与罪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被战后40-70年代电影作品迷住,不幸从中又看到自粉饰歪曲的日军描述,生气自己不应该单方表示一种有受虐狂嫌疑的爱。就要跑开了,结果本书使有合理理由留下。虽然我是第一次看到,常规组织作业流程是:任一个侵华的日军,都大多基本是一个程式化地拿一个中国人练刺刀,以过训练关的杀人犯。任一个华北方面军的军医,大多基本是拿活人解剖过的常规训练者。即,他们服役的身份,即意味着他们每一个都有参与过亲手的虐杀。他们比原已知道的,还要有罪。但他们承认了自己的、国家的罪恶,愿为之负起责任来。因为这个,我原谅他们。大规模的罪恶很少是因为执行者个人的邪恶或偶然行为,而我们已经习惯了被转移视线。
  •     本书第十五章名为“父亲的战争”,其研究主题与多年前我读过的《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多有相似处。《生而有罪》一书作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的另外一本著述《无可救药的德意志》我也读过。不同的是,在本书里,作者野田正彰先生对战争参与者后人的关注乃至个案研究时间跨度更长。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在《生而有罪》等书中完成的,相当于横切下十余个纳粹子女的心理切片,放大后仔细揣摩研究;而野田正彰先生的努力则是纵向跟踪一名战争参与者后人心理路线,伴随其曲折环绕颠簸撕裂矛盾惶惑,一问究竟。一九八六年,父亲大泽雄吉患食道癌去世前一周,女儿仓桥绫子拿到一张满是皱褶的小纸片。那时,大泽雄吉的肝硬化已非常危险,完全靠输液维持生命的身体已骨瘦如柴。大泽雄吉用没插输液针头的右手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死了以后,把这个刻到墓碑上,别忘了,拜托了!”一周后,七十一岁的大泽雄吉病逝。几年后,一直忙于照顾家庭和工作的仓桥绫子想起父亲的遗愿,去跟哥哥商量,遭到拒绝:“我不愿在家族墓地上刻上这样的东西。”这样,父亲大泽雄吉的遗愿无法兑现,一再延宕。父亲希望刻到墓碑上的,是下面这段文字:“在旧军队勤务十二年八个月。这期间有十年作为陆军下级干部(原宪兵准尉)在中国的天津、北平、山西省的临汾、运城、旧满洲的东宁等宪兵队勤务,参加了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做出的行为不容辩解,真诚地道歉。”这段文字对自我履历陈述清晰,虽无细节,可其概念、态度确凿无疑:自己参加的,就是是“侵略”战争,而不是日本教科书中说的“进入”……所以道歉,真诚地道歉。野田正彰跟踪研究其女仓桥绫子的心路历程超过十年时间。在父亲去世后,每当闲暇来临,父亲留下的那张满是皱褶的小纸片在她心里就显得愈发沉重。退职后,她一点点慢慢回忆父亲一生中的言谈举止,她一位位拜访战时父亲的故交、亲人、熟人。拜访伯父时,仓桥绫子发现,同样的小纸片父亲临终前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份。不在家族墓地上刻下父亲的遗愿的决定是伯父与她哥哥共同做出的。父亲去世四年后,仓桥绫子将未能履约父亲遗愿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骚动写成了的带有纪实色彩的小说《小李》,公开发表;父亲去世八年后,仓桥绫子再次发表纪实色彩浓郁的作品《悲伤的河》,其开篇即以父亲大泽雄吉临终嘱托写起;父亲去世十年后,仓桥绫子的哥哥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即仓桥绫子的侄子郑重向姑姑承诺,他将实现爷爷的遗愿,将爷爷的生前嘱托——那段认错、道歉的文字——补刻到家族墓地的石碑上去。这个长达十余年的委婉心路个案罕见而珍贵。作为后辈,在整个国家都否定曾经发生过的侵略战争时,独自询问自己的父辈是否参加过不义之战并非易事。作为子女,仓桥绫子最开始没有力量去倾听。在作为慈父的父亲与作为恶魔的父亲等多重矛盾的纠缠中,她一直寝食难安惶惑不已,可最终,她理解了父亲——这个过程是在逐步探寻、探究、探索中完成的,它同时也是一个后世代个体逐步获取倾听历史的力量的过程。仓桥绫子的父亲在他的国家不想对侵略战争谢罪时,作为一个人谢了罪,他用谢罪为自己七十一年的人生画上句号。而他的后代则在一个比想象的漫长更漫长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事实。那是一个从无力面对无力倾听到敢于面对敢于倾听的心路历程。完成了这个心理认知过程,他们才可能将那个所谓的“被迫参加战争”还原为“自己从事的战争”。2000年本书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中文简体版,今年,该书改由昆仑出版社再版。2000年那一版印了5000册,其命运跟今年公映的纪录片《南京》差不多。本书日文原版1998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第一年即重印7次。先入为主,我总觉得,这次重印将书名《战争罪责》变更为《战争与罪责》有点别扭。在我看,“战争罪责”这四个字在作者野田正彰的阐述中,已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它是对“战后”(灾后)当事人乃至后世代诸如“过度适应”、“洗脑人生”、“没于集团”等的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的一种总括性指代,甚至适用于多种由天灾人祸所导致的“后心理”认证、梳理、调整或重建。它是一件关乎民族心理构建与不断修正的大事,也是一个民族不断成熟的一项必须有人肯做、会做的心理工程。from: “孤岛客”http://blog.huangjiwei.com/?p=2021
  •     非常感人的一本书,尤其那些战犯被唤回人性的过程十分动人。很多章节读来要落泪。其中一个震撼人心的分标题是:不能把人逼到这种程度。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怎样才能从不伤害别人、不同别人竞争就难以度过人生的社会中逃脱呢?
  •     日本人写历史很严谨.当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要由日本人来撰写,我只能感到无比的悲伤.
  •     “过度适应”、“洗脑的人生”、“淹没于集团中”,以及所谓“不得已而为之”
  •     和奸啊。
  •     案例分析由于缺乏强大的逻辑思辨支撑,讲述地过于松散,说理性部分背后应当铺陈的资料也略显单薄。似乎在反复强调一个事实:战后日本民众对历史的态度暧昧冷漠,而为数不多的一支反思罪责呼吁和平的进步力量,其主心骨是战败后被抚顺战犯管理所收容过的一千多名侵华日军。遗憾的是,这个有意思的现象没有被作为问题提出(分析思想改造的技术和产生背景),而是直接作为一种应然状态放在预设的位置,削弱了批判力度。作为一名中国读者,在拥抱政治正确性的同时,知性的饥渴有待满足
  •     青年时代,壮年时代,思想也好,野心也好,无论多么热烈,总会枯萎、安静。就连土屋也变成了这么和善的老人。怎样才能从这个不伤害别人、不同他人竞争就难以度过人生的社会中逃脱呢?我们能找到答案吗
  •     长沙时期读的书,回家在书柜看到。
  •     五星推荐。我手头的是四版四刷,哪位高人能透露本书目前的印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