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字为药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0824654
作者:徐国能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徐国能,1973年生于台北市,东海大学毕业,台湾师大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台湾师大国文系。曾获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教育部文学奖、台湾文学奖、文建会大专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等。
著有散文集《第九味》(曾获2003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煮字为药》、《绿樱桃》等。

书籍目录

人生识字忧患始
写给徐国能的新书
书生徐国能
文化云游
花钿委地的中文
世说•新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文化的鱼龙秋江
古今词义大不同
校园文学的希望
文化是写作的沃土
上一代的读书人
遇见100%的作文老师
日暮聊为梁父吟
美好人生的起点
字的故事
何“德”何能
仓颉的梦
谁是那只猴子
一字师
有趣的方块字
子虚、乌有的政治家
人间清明四月天
迂曲隐密的艺术
姓名风雅
□瓟斝、点犀□与茄鮝
农业时代的情韵与智慧
“鹣鲽”与“鳒鲽”谁的情深?
说侠
大人,冤枉啊!
鬼故事
狱中诗
建构式中文
文学里的小聪明
字光诗影
我喜欢背诗
微光倒影
元曲可爱
月的联想
不花脑筋的书
革命家的万年江山
国文教师的黄昏
菊花从此不须开
文采风流今尚存
万事万物想起谁
值得珍藏的旧梦
来年计画亦成诗
焚琴煮鹤犹说香
童年书缘
墨淡情深
我有话要如何说
软的,容易消化的,奶油的
感冒的诗
怕的是“分梨”
风格与人格
联考作文,风云再起
超越闱场里的状元梦
准确的辞语
“作对”艺术
清顺的译笔,畅达的中文
好好写字
方圆大道,黑白艺境
后记
附录 享乐年华——也谈三本有趣的书
跋 文学小自由

作者简介

“无论古今,作诗搞文,也许都要细心慢火像熬汤炖药一般,提炼出字句的真淳,那么大凡诗文疢疾,无论是涕是痰,或许都可因此而愈吧!”
屡获各项文学大奖肯定的青年作家徐国能,深感国际化氛围下国人人文素养的悄然销蚀,在台湾《中国时报》开辟专栏,列举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应用,带领读者赏析素朴语文的个中深境,并略谈一些中文里特殊的字词或修辞方式,及探讨写作的种种问题。本书即是部分专栏文字的集结,文章深入浅出,笔淡情深,让读者发现中文的实用与乐趣,亦提供阅读的趣味与惊喜。


 煮字为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近来,因两件事情大受刺激。  一者,老家来的外甥家中做客,谈起乡亲们的打工收入,让我这个搞文字工作的人羡慕嫉妒恨。他说,一个有经验的木匠,每月能挣八千上万;两个人合伙在建筑工地制模,日薪加起来要一千到一千五。听完暗自盘算,换做我,从早到晚一直敲字,也敲不出这么多钱来。原来是脑体倒挂,现在终于挂回来了。  二者,复旦投毒案日前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宣判前,林森浩接受央视记者专访,他说,在看守所的这10个月,一直在看书,主要是一些文学经典。因为觉得以前读的理工科书太多,文学方面读的太少,感觉思维有点太直。“以前也有意识到,但一直没想到怎么去改变。”由此看来,人文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林森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为时已晚。  看似不想干的两件事情,反应的却是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商业社会,赚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第一指标,只要收入高,就有成就感;与此相对,精神、心理层面的建设被远远甩在后面。大家都明白,在这方面投入时间、精力,不能马上变现为经济利益,所以根本提不起兴趣。最终,整个社会人文素养下滑,就显而易见了。大陆如此,海峡对岸亦是。  徐国能,台湾70后,台湾师大文学博士,台湾师大国文系老师。他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化,乐于将这些美好的文字与学生和读者分享,却为传统人文素养的逐渐丢失深深叹息。鉴于此,他应编辑之邀,在台湾《中国时报》开辟专栏,列举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应用,带领读者赏析素朴语文的个中深境。这些优美的文字集结成书,便有了一个文雅而又贴切的名字——《煮字为药》。  煮字为药,熬一剂芳香的文字汤药,治疗我们丢失的灵魂。徐老师强调,语文是一切的基础,英数理化,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学习起来都事倍功半。再推展开去,缺少了文学审美能力,无论多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会过得单调乏味,如同嚼蜡。文字是打开心灵和思维的钥匙,文学是启迪情感和审美的捷径,读着徐老师典雅、精致,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文章,那种久违了的从容与温暖油然而生。  强调人文价值,当然不是轻视体力劳动,我觉得,让老家的乡亲多赚钱,天经地义,而且早该如此。关键是,钱赚多了之后干什么?是努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是吃喝玩乐?同样,刻苦学习,谋得好的职业和出路,也是人生第一要务。但是,只重技能不重修养,只重学识忽视德育,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细沙簌簌流去,煮字为药治疗着我的无奈与寂寞。”徐老师写到了语文教育的落寞,也从文学爱好者那里获得了鼓舞。他的观察与反思,真正切中了当下人们的困惑和无力,他用人文素养解救了自己,我想,其他人也会从中受益。
  •     徐国能那篇《字的故事》引述夏宇的文章说,爱斯基摩人交谈的方式是“把彼此冻成雪块的声音带回去,升一盆炉火,慢慢地烤来听”。那是人世间最温暖的炉边琐语,是只有生活在雪天冰地里的人才听得懂的心曲。“The Lost World of the Kalahari ”里也有一段Peter Scott说的故事,说是爱斯基摩人听了他讲述战地旧事惊惶极了,连忙问他欧洲人难道都那样随随便便跑出去乱杀陌生人:“But do you Europeans actually go out and kill people you’ve never met?”都市里的人老早忘了那样浅白的关爱。  信息泛滥冲走了往昔珍重的叮咛,纸糊破窗,泥补残檐,人人等待的已经不是来春归燕的呢喃,难怪徐国能蓦然回首,想到的竟是他也“升一盆火,照亮历史博物馆里文字刀契的痕迹,静静倾听每一个字,倾听它们对千年后使用计算机打字的我,究竟要透露什么样的文化秘密”?他一定知道那也不容易:电子霸权的年代里,揿着鼠标长大的新人类认得出张爱玲《琉璃瓦》中金瓶里那朵栀子花算是天大的造化了。  一九七三年才出世的台北人,徐国能读完东海大学中文系又拿了师范大学博士学位,现在在大学里从事文学教育,多年轻的学问家!我先是读了他的文集《第九味》,满纸精致的怀旧和精致的感悟,连文字都有本事经营得又现代又古雅,彷佛时髦大饭店的餐后甜点,竟是一道早岁巷口叫卖的烤白薯,说是仅仅为了“提供一种徒然与感伤,对于曾经的,对于不再的”!我的朋友焦桐给那本书写的序文于是慨叹徐国能青春的外表里藏着苍老的灵魂。  最近,台北九歌出版社陈素芳寄来一迭打字文稿,说徐国能要我给他这本新书写几句话。这些篇章都比较短,议论多了,抒情少了,借些眼前的人与事烘托心中的思与感,平实的文字步入寻常的巷陌,路人稀疏,鸡犬闲散,几阵桂花雨忽然轻轻飘下,只见邻翁佝偻着身子慢慢清扫门前的落英:徐国能到底舍不得彻底放弃他那管蓄满墨香的笔!墨香,说穿了正是现代人久违的人文素养。  照徐国能说,李家同教授提出过三十个问题探讨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台湾报上立刻有了各种反击:谁有资格决定大学生该知道些什么;李家同应该说明听维瓦第有什么用处而不是嘲讽没听过维瓦第的人;农民子弟谁有工夫读《战争与和平》;没有人文素养有什么损失!我不知道那三十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李教授当然是个老派的有心人,他的书生之情越浓,招来的代沟之讥自然越多。人心翻新了。  徐国能写《我喜欢背诗》说,欣赏与理解文学音乐与美术可以探索别人和自己的心灵,“从而更加认识自我与人类全体存在的大意义”。那是赤子之抱负,跟李家同谈人文素养的本意应该是很相近的。可惜我并不那样想。亲近文学亲近音乐亲近美术亲近的是个人的性情,成不成得了一股素养不必强求,跟“认识人类全体存在”的关系尤其不大。我情愿独自升一盆炉火拿文学拿音乐拿艺术慢慢烤来听:徐国能你也试试烤烤看。  董桥于香港
  •     这段时间在看浙江卫视一档关于国学的节目《中华好故事》,从中学习了很多历史、国学、文学知识。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不断冲击着传统语言;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也让我们的人文素养在悄然消逝。屡获各项文学大奖肯定的台湾青年作家徐国能对这些现象深感危机,在台湾《中国时报》开辟专栏,列举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应用,带领读者赏析素朴语文的个中深境,并略谈一些中文里特殊的字词或修辞方式,及探讨写作的种种问题。在书封上有这样的文字:“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细沙簌簌流去,煮字为药,治疗着我的无奈与寂寞。”徐国能谈古人炼字,反复执着;谈文字组合,充满了趣味性;谈如今的文字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建议;谈时事提观点,戏谑思辨……作为一个中文老师,他引经据典,诲人不倦,不禁让我想起了引领着走上文学道路的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文字确实能够成为一剂良药,治疗浮躁的心,治疗渐渐丢失的灵魂。在感觉孤独的时候,它们是你最好的伴侣,并且比任何一个朋友都虔诚。在感觉浮躁的时候,投入它们,它们会用那双神奇的手按捺你狂躁的心,从而平静下来。徐国能在《字的故事》一文中引述了夏宇的一篇散文说,爱斯基摩人的交谈方式是“把彼此冻成雪块的声音带回去,升一盆火,慢慢烤来听”。那是多动听的炉边碎语,是生活在冰雪天地间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的柔情,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最融合的时刻。我们亦可以升上一炉火,照亮我们感兴趣的故事,伴随着炙热,一字一句地融进我们寒气浮躁的心。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或许是我才疏学浅,未得要领吧…没有太读进去。
  •     熬一剂芳香的文字汤药,治愈我们丢失的灵魂!《煮字为药》越读就越觉得自己无知,笔记记了好几篇,觉得处处都是知识点,惭愧呀[尴尬][尴尬]其中一篇《元曲可爱》简单讲了它的押韵,对仗,以及白话的特点,几个小例子活泼风趣,勾得我跑到总馆借了两本元曲,准备试着读一读。
  •     温和细碎的一本书,像是听着作者慢慢的跟你讲对文学、对诗词的喜爱。有几篇引起我的共鸣了,同爱作家木心。
  •     “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细沙簌簌流去,煮字为药治疗着我的无奈与寂寞。“
  •     鹣鲽情深,是唯一学到的,别的都没啥意思,无非一个自诩清高的文人,谈谈古典,谈谈文字,抱怨抱怨当代浮躁功利的社会云云,现在这种清淡口味的东西越来越读的没兴趣,情怀啊什么的总觉得矫情。还是最爱才思敏锐,犀利到了刻薄的文笔,鲁迅老子就赞极了,我要好好学习!
  •     细细密密、点点滴滴,小火慢炖的文字
  •     煮字为药
  •     和推荐文字比起来 内容真是差多了
  •     台湾文人的温润,读来轻松舒爽,又不失其扎实的内涵。
  •     深浸国学的人,似乎都会有一种温厚感
  •     只字片语,锦绣文章。纵横古今,化用名家创作以诠释。是一本有趣的书,一本好读的书,一本文学启蒙书,也是一本写作教材。但是读散文最容易厌倦,毕竟都是同一种风格,后来看他引用诗歌都看累了。不过偶读一篇还是很不错的。
  •     人生识字始忧患!文字很美~
  •     专栏集结 感觉台湾有一整类的文章都有点过于清浅了 但“煮字为药”这话真对
  •     还行
  •     人生识字忧患始
  •     很棒的一本書 要多讀幾遍
  •     太喜欢这个书名
  •     徐国能的这本书比董桥的绣花枕头实在多了。药能治病,绣花枕头却只能观赏,中看不中用,虚无飘渺,形散神也散。但愿这本书能治好社会的沉疴顽疾,而不是治标不治本。但愿为人师者,多看看这本书,思考下其中奥义,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告诉学生们应该怎样为人、怎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撰文。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如是而已。
  •     坚定了我读汉语的心~
  •     文字挺美 有点鸡汤感
  •     序言部分过于夸大其词
  •     一杯文化的绿蚁薄酒。个人的文学小自由,是浮华忙碌社会里的一束微光。
  •     有趣小品 这个世界需要人文关怀,也需要人文传承,更需要人文素养。如果我们丢失对文字书写和准确表达的能力,那几千年文明创造由文字带来的美学将会成为断代的殇。
  •     在书封上有这样的文字:“世界的一些美好如细沙簌簌流去,煮字为药,治疗着我的无奈与寂寞。”徐国能谈古人炼字,反复执着;谈文字组合,充满了趣味性;谈如今的文字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和建议;谈时事提观点,戏谑思辨……作为一个中文老师,他引经据典,诲人不倦,不禁让我想起了引领着走上文学道路的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     文字是一种有趣的东西。
  •     这药治的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流失的忧虑,能不能愈,要看有没有激起你的一点点行动力
  •     寂寞文人心
  •     书名非标宏大,韵味十足。但是内容非常温厚老实,因为太过温厚老实我总觉得没有太多有趣的见地,缺少态度。
  •     人数识字有患始,台湾人似乎很喜欢写这样的小散文,读来十分有趣
  •     熬一剂芳香的文字汤药 治愈我们丢失的灵魂
  •     好书
  •     清淡的文字,回味悠长。
  •     涩
  •     许国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语言雅致而贴切,将我一些用“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自我安慰的事用语言表达,证明不是语言苍白而是我无知
  •     明明应该是定位到夏宇的。。
  •     会产生自己读出高格调的错觉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汉字里的那点乐呵写了不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