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西游记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39964065
作者:田城
页数:246页

内容概要

田城,著名摄影家,长期旅居海外。

书籍目录

一、 飞行
二、 “艳遇”
三、 金庙
四、 藏区
五、 山寨
六、 连营
七、 修行
八、 受伤
九、 圣城
十、 蓝城
…………

作者简介

这是知名作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田城一个人背包前往印度的旅行游记,他在印度不停地走不停地观看和思索,不断地遇见幸福,遇见慈悲、温和与友善。读这本书,便是邂逅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神奇的国度,以及一个不可思议的民族。
摄影家、作家田城在印度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印度这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思索和领悟。田城用他摄影家的独到眼光、作家的优美文笔、思考者的独特见解以及读书人的广博知识为我们描绘了印度一群生动可爱的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世界里的让我们赏心悦目的印度人,以及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乡村和城市。在对这个民族和文明的思考中,作者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打开了自己内心的心结。


 重返西游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笔意蕴俱佳,哲思深远,是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摄影游记,没有之一。真喜写恒河和对死亡感悟的那些句子, 象是晚秋或初冬旷野上吹过的风,即便草还未黄透,也怎样都有寂寥的味道在里边儿, 直是让人的心要沉呀沉的沉下来。书中大量的精彩图片,但由于印刷的原因,美感体现不足,图片太小,字体也小了一号。
  •     还是去年的暑假,武汉的朋友来了电话,告诉我她在美国的弟弟刚刚出版一本去印度旅行的游记,让我收到书一定读后写一点感受。我只知道她的弟弟多年前就移民到美国,有一份浪迹天涯的情怀.正好我和先生也要去印度旅行,读这本书也是我旅游前对印度有所了解的功课.对于田城的<重返西游记>我没有多层面地去研究,进行系统地评价,我只想帮助有兴趣去印度观光旅游的人推介这本书,做一些导读,在分享作者的行走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做些去印度旅游的准备和制定我们走马观花的目标,免得在观光的过程中手忙脚乱而又思维急躁,看了和没看一样印象不深.所以我顺着作者的脚步带领大家读读这本书.《背包客》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网上也流行着“驴友”这个名词—即一些志同道合有相近兴趣的朋友在网上相约,在不同的地点集结成伴。而背包客与驴友不同的特点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在孤独的旅行中去不断地发现新的东西,与自己的心灵相遇,撞出一次次感动,让生命通过行走在一个个驿站里留下惊异和喜悦!作者这次去印度背包旅行,给他生命镌刻上了一道道不能泯灭的烙印.而他巧遇“蓝妹妹”也是这本书从开篇到最后一直影响和感染他走下去的异域朋友.围绕着一场充满惊异的旅程展开自己在行走中所发生的奇迹,是作者自己的真实感受,书中所言都同时也感动着我。印度是一个诡异多彩的民族,因为那里的教派繁多,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普遍信仰,在不断的传播下促成一个强大的社会群体,在长达几个世纪里佛教被传播到中国和东亚,而八世纪穆斯林侵占印度五百年,佛教不堪一击开始衰落.在众多复杂的宗教历史背景影响下印度教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力量,并一直影响着东方和西方,这也正是无数来自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要去印度研究和感受的一种夙愿.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个世界人口最密集的民族,在长达多年被外族侵略又找回自我独立的民族意识,他们又是怎样在神圣的教义里安居自己的灵魂.想了解这个民族正是作者这次行走的开端.“出发前,对整个旅程我只安排了两件事: 一是买了张去德里的往返机票.在网上订一家提供接机的客栈,这家客栈的价钱是别家的两倍,选择它仅仅因为它的住客大多数是来自以色列的背包客.因为犹太人做事向来靠谱.”“关于旅途和远方的情绪,萌生于童年某个深夜.妈妈牵着我的手去火车站接车,热气腾腾的火车站,灯火通明,那种喧嚣与骚动,令我幼小的脑海里产生了对远方深深的向往.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份向往满足了我很多的好奇,验证了关于异域的种种传说.开示了未来人生的纷杂可能.它使我越行越远,他把我变成了一个日渐丰富的人.今天,那个寒夜已远去,母亲那双温暖的手已无处可寻.而我仍在路上.”“飞机落地飘然,四顾德里,烟幕如织.满天花火!” 作者在一片思绪中把最遥远的最美丽的感伤送给了读者,带领大家抵达印度的首都德里.公元八世纪,新兴的伊斯兰教四方广布,阿拉伯人侵占了印度信德王国(今天的巴基斯坦一个省)500年,穆斯林在德里建立统治,人民分裂.英国人又以150年的时光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在德里结束.印度开始独立.英国统治时代的那段臣服时期,同时也是印度时代智慧再创辉煌的时期.千年已过,今天的印度到底如何?“原来这里是旧德里。狭窄的小巷,被突突的摩托、丁丁当当的自行车、边走边吆喝的挑夫、悠哉游哉的牛、笨拙的山羊、环佩悦耳的沙丽女郎塞得水泄不通。小巷和陈旧的房屋上,电线像蜘蛛般密布,灰尘在空中飞舞,垃圾在地上纷飞,空气中弥漫着汗臭、不知名的香料和排泄物的味道。街上的小吃密布,蔬菜、香料混在一起炖成的黄绿色糊状物,用来蘸饼,卖相和味道不敢恭维。卖肉的板车儿,女老板赤脚盘坐,膝前堆着一堆黑肉,一群苍蝇嗡嗡惊起,肉的颜色由黑转红。一个脚板伙计手法娴熟削着洋葱,随刀落下的洋葱圈薄而白,赤脚边的盘子里堆成了雪山,和盘子旁一摊散发着尿味的黑色泥水形成鲜明对比。立刻,食欲全无。随后行走印度的日子里,我最常感觉到的竟然是饥饿,那种头昏眼花、脚踩棉花式的饥饿。而相比新德里竟是另一个天地。干净明亮,指示清晰,超过世界大都市平均水平。唯一比较刺眼的是,每一个出口都有一群持枪的军人把守,以及一个沙包垒砌成的掩体,后面坐着发呆的战士,冲锋枪口指着楼梯的入口。”“在德里众多寺庙石窟都是千年前开凿留下来的洞窟.它们分别属于佛教, 耆教和印度教. 这里留下无数座雕塑.那些造型各异神态精美的塑像,洋溢对生命图腾的崇拜.它们灵气飞动,气象万千.神像们仿佛刚刚苏醒,在醉人的夕照里轻声细语.屏住呼吸,任心旌随天籁飘荡.一路走去,把万水千山踩在脚下,一直走进了青史.” 而作者更深地发现印度人口继续密集增长,而肤色却决定人的地位。在印度,不仅肤色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种姓和宗族才是彻底界定个人的命运。一旦失去宗族和种姓的支持,一个人就像丧失了被社会承认的身份。种族是他们用来观察他人的方法,他们无法超越自己所属的部族、血统和语言。当年甘地总统永远忘不了1893年,他青年时代23岁去比勒陀利亚的那夜旅程,他持头等铺位的火车票,晚上行至纳塔尔省的马利兹堡,被车上的检察官验票,要求他改换货车车厢,甘地不服,被警察强行赶下火车。这是铁路当局法律的规定。种族和种姓如同给你的脸夹烫上了印记,这个标志一目了然。而肤色就是你身处社会地位的标签.是信仰把这个民族连接在一起."要去锡克教圣城,必须到车站买票.印度的火车站,臭气熏天,由于火车进站后,车上的厕所照常使用,活生生把车站变成了露天厕所.并亲眼证实了印度人上厕所不用手纸的习惯.看着月台横躺竖卧的人群,我决定留此一照.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东方女孩,于是请她帮忙.一问,竟是来自中国深圳.我高兴极了,立刻换成汉语.说中国话,在异乡,这点小小的要求有时是多么奢侈.”你来印度多久了?””我来一个半月了,后面还要走一个半月.””啊,你的假期好长.””不是,我是辞职出来周游世界的,已经在国外旅行快一年了.印度只给了我三个月的签证,我先去加尔各答作了三个星期的义工,然后用了十天去大山里学习冥想,所剩下的时间不多,先来北印,然后往南走,印度太大了,时间不够用,”这次她也去锡克教圣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我的同胞么?在以往的旅途中,我遇到过不少年轻的背包客,有的边打工边周游世界,有的则干脆辞掉工作,变卖财产,抛弃舒适,行走他乡.他们朴素简单,吃苦耐劳,住最便宜的客栈,找最便宜的餐馆,独行天下,只为看世界,体验人生.这些背包客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唯独没有中国.我一度认为以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产生真正的背包客该是个多么遥远的景象.可是,看看眼前这个女孩,她背着和中学生书包差不多大的草绿色背包,上面挂着一只小玩具熊,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的明显是一双鞋.”这不会是你全部的行李吧?””在印度旅行就是这些,有些行李我放在泰国了,我在那里待了四个月.”我无语,顿感背上的登山包沉重无比,那里面装着100卷黑白胶卷,四部相机,六只镜头,三脚架,红外灯等其它用具.我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一千年过得真快.在印度,没有导游书,一个女孩,一个小背包,在手机上手绘地图,独行,义工.冥想.我无法想象?知道她的名字中有个兰字,我给她起名蓝妹妹.踏上去锡克教圣城,一路的列车上只有我们这两位外国人,车厢里地板上坐满了人,窗外刮进来的冷风愈来愈冷.一股浓浓的臭味不知从何飘来.一本比砖头还厚的08版<孤独星球>导游书和听了千百遍的许巍的歌在我和她各一只的耳塞里,开始了我和巧遇蓝妹妹的旅程.”“所有的游客来到印度一定是要来锡克教的圣城参观"金庙"的.有500年历史的金庙是锡克教至高无上的圣地.1983年,这里发生了印度政府军与锡克族分裂分子发生冲突,在轻型武器和坦克交手中,1500多名锡克人和数十名政府军士兵死亡,当时铁腕女总理甘地夫人被两名锡克族保镖刺杀,震惊世界.三年后,负责指挥进攻金庙的政府将领也被刺杀,全印度掀起反锡克族人的浪潮.锡克人勇敢善战,在世界各地做保镖,雇佣兵为数众多.金庙里到处可见身着蓝色长袍,橘色包头手持长矛的寺庙守卫,威风凛凛气度超凡.锡克教的信徒在坐落湖旁中央的金庙,在漂浮着优美的轻声音乐中按顺时针围着金庙转圈,或在湖边跪拜祈祷.中午金庙为信徒免费提供午餐.这是千人的流水席.前面一批食客刚起身,后面的人马上就蜂拥而入.呼啦啦坐在地毯上.黄色和绿色的印度糊糊,一勺白粥,飞快甩来的一张张面饼,穿梭在几个穿着长袍的大汉的手上.露天凉棚下,不下千人在洗着盘子.如此规模的流水席每天都有多到十万信徒来金庙朝拜,金庙每天为四万信徒提供免费午餐,免费门票,还可以免费住宿.所有的工作人员皆为义工.除了政府和宗教机构外无人敢办.”"我果然中招.,是夜无眠,频繁往返厕所与床之间.蓝妹妹早就告诉我不该乱吃东西,她在手机网上找到的电水杯和大米,盐巴,跑了几条街把它们买来.她开始就警告我,这里是饮食最不安全的地方,吃东西要极其小心.那以后我们自己煮粥煮面,用坏了几个电水杯,帮我渡过了艰难的行走日子.虽然一路继续腹泻和呕吐,掉了十几磅体重,瘦脱了像.” “蓝妹妹曾经一路和我聊过她的经历.她曾在一家国企,冬天放假她就出去旅游,又在西藏工作过两年.而后去深圳.后来辞职通过网上找到了做义工的国际组织,便来到印度.”开始洗床单,给病人喂饭,洗澡,剪指甲.病人都是大街收容的流浪者,基本都患有轻度精神病,有的已经病入膏盲,瘦的只剩皮包骨.他们很需要关爱,见了我们这些义工很高兴,尽管语言不通,可是都张着手要和我们拥抱.这个组织不会管你吃住,也不会出具任何证书.管理我们这一组是个英国修女,已经在这里工作几十年,虽然她穿着修女服,戴着口罩,全身只露出眼睛,可她一走近你,你就会感到安详,感到平和,她有一种光明.”通过一路的交流, 在结束锡克教圣城,又乘巴士经历了印度荒凉的藏北,雪山下的山寨,颠簸之苦和漫长而枯燥的旅行,被蓝妹妹的故事点燃了我心中的温暖.我理解了蓝妹妹不远万里来到印度做义工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找回被城市的阴霾遮住的心灵,找回一颗纯洁的心.一路走下去成为蓝妹妹所要追求的一种精神信念.”这也正是作者对当代年轻人生存的精神困惑提出的启示.因为城市在无限的扩张,它已经变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现代人死死的粘在网上,他们挣扎着,贪婪的吞噬着物质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快乐,他们从此失去对外面世界的感受,断裂的生命与灵魂找不到缝合之处.找不到精神归宿。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也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蓝妹妹正是在社会道德、信仰彷徨的十字路口中毅然选择了行走.“在印度,在中国的背包客中.她安静地观看世界,朴素地享受着青春,在寻找着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我们从印度教的圣城,在全印度唯一一个供奉梵天的寺庙里停留,梵天是印度三大主神.是创世纪之神,相当于中国神话里的盘古.在蓝城,看到城堡耸立在陡峭的山崖,这里有历代邦主皇宫,始建于五百年前. 印度独立后被皇家家族捐出.城堡由七道城门防卫,马道宽敞,每道城门口都设有九十度的短湾,据说此设计可以防止敌人大象的冲击.城墙上依稀可见很多炮痕,在五百多年里,此城堡在枪林弹雨中傲然挺立,从未沦陷.红石雕砌的宏伟城堡竖立一块联合国世界遗产的牌子.而浪漫之都的白城,据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千湖之城.那里的湖心夏宫被火把照得通亮,在白色的大理石宫墙蠕动的金色火光,与落霞交相辉映.湖面波光粼粼,或有几艘送客的渔船来往,笛声唱晚.”“所到之处,都要搭乘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再转公车.多亏蓝妹妹通过手机来查询落地的客栈.在印度找客栈是个考验耐心和体力的活儿,由于客栈都是家庭经营,因此对卫生的理解各不相同.经常可以遇到大堂整洁的客栈,但房间里肮脏不堪,所谓刚换的床单上布满前人的头发和体液,臭虫在枕头上爬,老鼠在床下面跑.所以找客栈一定要上楼挨间查看,床单不用说,洗手间的热水也一定要检查,否则洗冷水浴的几率很大.蓝妹妹跑上跑下,和房主砍价.我的脚踝骨受伤,不断地腹泻,每次辗转奔波,都是蓝妹妹一路照顾帮助我扛背包买药品.用电水壶烧饭.”“在抵达朝圣恒河圣城,我们遇到当地正在举办的”世界瑜伽与瑜伽音乐节”和一个”昆达利尼瑜伽节”,据说全世界的瑜伽高手尽聚于此.蓝妹妹曾在泰国学过瑜伽,她要停下来找个道场再次练习.只见一位103岁的老瑜伽师在教授瑜伽讲座,他外貌像八十岁;身手像六十岁;精气神像五十岁.他有八十年的教学经验,他用印度语授课,又可突然一个手势,冒出一句英语.他能迅速不费吹挥之力,把身体拧成麻花状,眼睛精光四射,步履轻如飞.而"昆达利尼"又是瑜伽一个特殊流派,”昆达利尼"即大蛇的意思,腰肢要像蛇一般柔软,一般都要有几十年的修行才能练成.这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很多瑜伽修行者,他们大多身着宽松的衣袍,背上斜背着一个放瑜伽垫的布袋,或穿着长及脚背的白袍,头上缠着白色包头,背上的背袋上露出块白羊皮.他们中间女性多于男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目光空视,步伐轻灵.远远看上去像是仗剑走天涯的古代侠客.”瑜伽的理想也许是在修行中忘记世俗烦恼,在物质和精神的轮回中寻找最快乐最平静的一刻,在沉思中找到心灵的保护。重生和成长是一种净化过程,印度教的伦理是关注自我和实现自我。然而,对安宁和退缩出嘈杂世界的渴求已远不止是印度人。处在人类精神的苦闷,对死亡的恐惧,能否在这种不断循环的冥想中获得超脱或者得到某种精神启示?这也正是人们不断前往印度,对他们的宗教文化充满神秘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当然,给作者留下最令人震撼的是朝圣恒河.在宗教之国印度,恒河无疑是神的化身,即恒河女神.恒河女神也是喜玛拉雅雪山的女儿.它发源于印度北阿坎德邦乌德尔格西地区的根戈德里冰川地带,海拔4000米,距离中国西藏边境不远.从圣城哈瑞德瓦城开始,每12年在周边四座城市轮流举办一次大壶节.大壶节是世界最盛大的宗教节日之一.于此同时,源源不断地朝圣者来这座圣城,在恒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净化灵魂.“恒河两岸由两座铁索桥连接.这里聚集500多万信徒宗教朝圣.有谁见过真正的八百里联营呢?我自以为每年去沙漠看到五万人帐篷联营已经非常壮观,可是此时,当我站在恒河之畔,高岗之上,面对眼前金灿灿的逆光里一望无际的帐篷营,目瞪口呆.心旌荡漾.可以把它称为兵营,规划纵横,坐落有致.帐篷相当大,一个能睡二三十人.按照黑石沙漠里帐篷里的规模估算,这片联营至少住扎一百万信徒.他们大多举家来朝圣,一住竟一月之久.出营的路也是水泄不通.军警们拿出长长的棍子牵出一条通道.”“眼前一片迷雾,这是印度人的母亲河--恒河.她自一片白雾中蜿蜒而来,迂曲而去,不见首尾,开阔之处莫辨彼岸.河上雾气飘渺,波谲云诡,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确定的气息.这个最古老的城市有数千年的历史,为印度教圣城,有东方耶路撒冷之称.印度教徒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此处恒河洗去今生的罪孽,能逝于此,火化于此,撒灰入河,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将摆脱轮回之苦.码头上散落着各色人等,洗澡的信徒对着河水礼拜,背影如弓,虔诚厚重;码头到处都是黑色的神牛,黑色的牛粪如一砣砣硕大的地雷.梦见前方青烟升起,不禁心中一凛,直到那时恒河边上的露天火化场.一幅白色的麻布裹着尸体,在高台上架起的柴堆被点燃的火苗蔓延着,并迅速化成灰烬.家人再把骨灰撒入恒河.霎那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圣城的气场如此特别,因为我知道,黑暗之门的另一侧,有赐我生命之人;在未知之彼岸,最炽烈的爱在等待.高台上的气氛如此压抑,而我依然笃信爱有来生,灵魂不灭;我笃信此生只是永恒旅途的一个驿站,我们休息只为启程,我们分别仅为重逢.”作者以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面对生与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言,找到了净化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深度的情感里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和善与恶相逢,与死亡相遇.我们应该如何将灵魂不朽? 笛卡尔对身体的死亡和灵魂的不死解释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义.灵魂的不死,灵魂的永恒,是表达死者的思想继续在延续,在传播,而活着的人与死者的精神同在.死者的灵魂显得更高尚伟大。在佛教的发祥地鹿野苑作者看到的是,“玄奘笔下的盛景已不复见,唯一能找到的是让人流连的一棵参天蓓提树,当年释迦牟尼就是盘坐在这棵树下,第一次把伟大的思想传给世人.两千六百年前,这棵蓓提树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时刻.我小心翼翼地拾起片片落叶,像是收起一颗颗被遗忘的心.释迦牟尼在人生最后对围在身边的弟子留下的箴言在耳边回荡:诸行无常,当精勤奋斗.”印度人所以都能安之若素,把悲苦当成人的条件来接受,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一种被磨损的人性体现.印度教的灵性以自身的局限消解印度人向上的生命意义,这是一种脆弱的普世主义.他们象一个梦游者在现实世界里和自己的梦幻世界里来去无痕地游走.所谓的与世无争,一切交给神,某种意义也是对命运的妥协.印度人在”冥想”和”静观”中放弃思考”自身;”这和古希腊人沉缅于纯洁的思维运动和前者还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古希腊人善于不断地反省,具有生命的再生力.而前者有对生命的模糊理解,对生命充满”自爱”,而”自爱”恰恰是给一种偏执的理想加固起来,把人类的文明彻底的狭义化.托尔斯泰在1910年就谈到:印度教体现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它会沾污一切.而爱因斯坦也曾批判过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将会给世界所带来危害.我们从作者游行于印度,可以反观,面对世界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力量去行走,找到生命的觉醒.因为生命的成本太大,我们每个人和时间开不起玩笑.而永恒只能呈现为永不停息的再生中.行走便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驿站的起点.蓝妹妹是这样,更多的背包客是这样。
  •     恒河边火葬场那段看得惊心动魄,也充满了人生感悟。抄一段: 顺着S的手指,我们看到水边放着一付担架,橘黄色布单包裹的尸体上洒满了鲜花。我们默默地看着眼前十几堆跳动的火苗,阵阵羽状白烟从木柴堆中翻滚着升起,像是拍动在逝者上空的翅膀;翅膀凌风而上,在半空中转为黑灰色,散作无形,蒸腾而去。空气中波波热浪传来,被金黄火舌舔热了的空气像一帧半透明的白纱抖在空中,火中的人形于是看起来就像在无声地扭动、渐渐地枯萎。如此般,一层薄烟隔绝了生死;一团烈火阻断了阴阳。霎那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圣城的气场如此特别,有股不安和凝重夹杂其中,原来这不安出于生命的挽歌;这凝重来自死亡的冷寂。死亡,对我来说并非陌生,十七岁时失去母亲,两年前送走父亲,死亡,使我在毫无选择之下悲识了生命之无常、皮囊之柔弱。死亡,也同时擦亮了惨绿少年的双眼,在还没有看清它黑色的面目前,我就已经学会毫不畏惧,因为,我知道,在黑暗之门的另一侧,有赐我生命之人;在未知之彼岸,最炽烈的爱在等待。当后来读到《前生今世》这本书时,是如此之欣慰,方知世上还有人能用科学的方法印证心中朦胧的感觉,于是更加坚信世间存在着一种不灭--那叫做“爱”。我笃信爱有来生、灵魂不灭;我笃信此生只是永恒旅途的一个驿站,我们休息只为启程,我们分别仅为重逢。火光热风中,高台上的气氛是如此之压抑,我几乎喘不过气来。转到另一面,向下一看,如同被一记重锤当胸砸中,不由得弯下腰,几乎呕吐。下面的河滩上有一小堆还在燃烧的木头,黑黑的木炭里已经不辨人形,木头堆的一头露出一颗粉色人头,像极了一个盖了床黑色被子睡觉之人。头颅上毛发无存,仅被一层薄薄的粉红色皮肤包着,原来的双目处唯剩两个黑洞深陷,双唇不见,牙齿翻露,乍看去,像是一个粉红色的骷髅正对着天空狞笑。这是对生的嘲笑,还是对死的讥讽?这是告别,还是召唤?站在柏拉图的高度上看死神,它因神秘而凄美;它因毁灭而壮烈,可此时,面对死神的真实面目,惊觉它竟是如此之狰狞丑陋。我们的皮囊,说到底,无非血肉,寂灭之时,与猪狗无异;销殒之际,与万物同归。不知凤凰浴火之时,是否也笑靥若此?不知有朝一日,我在火中,是否也如此不堪?向D与S打声招呼,飞也似地逃离火堆。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一下午看完了 比较支离破碎 比较个人
  •     一个摄影师的背包行-图文都有令人震撼之处!
  •     感谢际遇 让我举首低眉总遇到赏心悦目的人 感谢上苍 让我一年四季都活在自己的乌托邦。。。。
  •     文艺到吐,但去了藏区
  •     难得好书
  •     还是你们女的狠
  •     游记里面写的不错的一本
  •     有故事
  •     喜见海外文学城上的热帖成书,重读依旧感慨万千!
  •     这是我看过的文笔最文艺的摄影师之书了~想去那个传说中贫瘠、脏乱又平和的印度走一趟,看看飘满死尸却又宁静无妖气的恒河,求小伙伴搭伙组队同往…内有一段久久难忘:火化后,骨灰被撒入恒河,人身体有些部分是烧不透的,男人是胸骨,因为男人生前劳作负重;女人是盆骨,因为有生前生育之苦,这些骨头就直接扔入恒河…
  •     感悟人生 欣赏摄影 渴望旅行甚至流浪 "Live Well Good Bye"
  •     好喜欢蓝妹妹!有这样的一个伙伴儿去哪里都不发愁~至于作者,虽然他逼格看起来很高的样子,但是还是想送他一句话,装哔如风常伴汝身~
  •     在看了两本很烂的印度旅行方面的书后看到这本,这本真是作者的诚意之作啊,作者好像是一个原来在东北生活后来移民去美国生活的摄影师,不过文字功底也相当不错,看到和蓝妹妹分开时好舍不得~哈哈~印度,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2016.10.4
  •     旅美作家田城所新著《重返西游记》是非常奇特的一本可称之为与灵魂对话的书,有着独特风格的优美的文笔,读起来就放不下。
  •     在充满现实、诱惑、繁杂和无奈的当下,许多人迷失了自我,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找寻精神世界的乐土,《重返西游》无疑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让看过此书的亲们充满了向往!
  •     虽然作者文笔的随意性比较强,但是胜在真实。很羡慕蓝妹妹的勇敢,书中的照片也很美。
  •     文字优美深刻,摄影很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