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213072625
作者:【美】埃里克•托普 (Eric Topol)
页数:322页

内容概要

埃里克•托普

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

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 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书籍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 全新医疗时代
推荐序一 告别被动医疗,推动健康中国
推荐序二 生而平等
译者序 医疗民主化之路
第一部分 未来医疗的本质
以往在就医过程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
为你看病”将变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你仍需要医生,但
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你可以
通过智能手机App随时联系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你们在
屏幕两头进行交流,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为你诊疗,
而不需要你排队苦苦等待。
01 颠覆医患关系
02 地位主导的家长式医疗
03 发现重大变革的前兆
04 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选择
第二部分 数据革命成就个体化医疗
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人体GIS),它
将包括你的全基因组序列、传感器数据、医疗记录、扫
描影像等。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可以根据自己的GIS 信
息作出重要的医疗选择,并根据情况和需求订制个体化
的医疗方案。
05 我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
06 我的实验室检查和扫描
07 我的档案和药物
08 我的医疗支出
09 我的智能手机医生
第三部分 重塑医疗生态体系
未来的医院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数据监控中心的工作
人员经过医疗培训会成为“住院医生”,医护人员的照
料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患者对医疗数据可随时调取,
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对于今天的医学领
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
是黄金,而是信息。
10 设计未来的医院
11 医疗的慕课运动
12 如何保障医疗数据的稳私与安全
13 即将实现的疾病预测和预防
14 穷人与富人的平等医疗
15 医疗解放的全新模式

作者简介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为医命是从。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 分析了在开放的智能时代中,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最终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编辑推荐]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无线医疗领域先锋人物,《颠覆医疗》作者埃里克•托普前瞻之作

全景展现未来医疗图景,定位移动医疗的下一个风口

引领医疗变革,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新时代

通过深度解密全球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决策,拉开了根据个人健康GIS做出医疗选择的序幕。

在智能时代,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你将成为自己身体的COO

树兰医疗CEO郑杰倾情翻译,中国心脏联盟主席胡大一、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专文作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深圳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王俊,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知名作家冯唐;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微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著名大数据专家,OMAHA基金会理事长涂子沛,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IMS Health咨询、市场调研和技术应用总裁张猛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未来医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人原文见《时代周报》书评)高扬5年前的某趟跨国航班上,一个男人突然感到心口疼痛。随即,飞机开始广播:有医生能帮忙吗?一位乘客随即从座位起身来到病人面前,把一个小巧的无线心电图仪连接到了自己的iPhone手机上。利用iPhone内置的心电图检测软件,他瞬间确定该乘客是急性心肌梗塞病发。飞机紧急着陆后,病人逃过一劫。救人的是《未来医疗》一书的作者埃里克·托普(Eric Topol),美国心脏病学领域的大牛,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埃里克是一名优秀的心脏病医生,更是医疗行业里的激进变革派。在飞机惊魂事件中,简便的检测仪器与智能手机结合,就能发挥令人惊讶的作用,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埃里克据此认为,借助智能手机,任何人其实都能像他那样快速诊断自己的健康状况—智能手机的普及,将给人类带来一场深刻的个体医疗革命。智能手机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多重要?埃里克将其与古登堡印刷机的影响相提并论,二者都给世界带来了知识爆炸、激励创新、提升个人自主意识、改变社交网络等根本性变革。对着智能手机的麦克风呼气,就能测量关键的肺功能指数;摄像头拍照可以检查皮肤病,亦可检查眼睛的毛病;插上简单便携的附加设备,智能手机就可以变成耳镜;在血液中置入传感器并将其连接到智能手机,就可以监测血糖、血红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能、毒素和多种病原体。将这些个人健康数据发送到云端后,通过算法、解译、诊断,最终的结果将发回给个人。在此基础上,埃里克提出了一个叫做“10+10”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即10种基因组学工具(体表特征、内脏、血液、微生物、基因等)加一个人生命中的10个站点(从备孕、怀孕、出生到最后的尸检)的全方位、全周期监测。埃里克预计,到2020年,平均每个人会使用6-7种连接设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会形成一整个“医疗物联网”。更奇妙的是,当大量的个人健康数据汇集到一起时,就可以发现更多人类身体的规律,如人类基因库中那些高致癌率的基因。“10+10”医疗数据信息系统将彻底改变医疗行业。未来,自己的卧室会成为个人的病房,医生、护士的数量随之大幅减少,医院迎来兼并整合,大医院将成为医疗数据信息的资源中心,医生通过手机与多个病人对接;与此同时,药店除了售卖药品,将会出售种类更多的家用检测设备,家用检测设备将像验孕棒那样普及。医疗成本随之大幅下降。当然,埃里克理想中的未来医疗,离真正实现的时间还很遥远。埃里克强调,一切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关键是要克服现实的阻力。1847年,美国出版的《医学专业规范法典》中提到:由于医生的职责是提供建议,所以有权利让患者专心且尊敬地聆听;医生是最有学问的人以及人性最好的审判者;医生应该时刻感受到自己使命的伟大等。埃里克评论说,这些描述多数带有自鸣得意的狂欢意味,无不透露出医生的高尚、权威、掌控和显赫。人类的医患关系长期以来是家长式的。技术的进步虽然不易,社会关系的改变更加困难。病人花钱购买医疗服务,却无法拥有自己的健康数据。直到1957年修订版的《医学专业规范原则》,美国医学会才首次提及病人应该拥有知情同意权。大多数医生认为,患者了解得越多,越会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和困惑,甚至激发更多的诉讼案件。而医患关系长期由医生主导,在我看来,除了因为信息不对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也是原因之一。在越是涉及重大利益的领域,人类越倾向于集中权力,如军队、金融安全、交通规则。生病是一次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危机,或大或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患者更倾向于让专业的医生全权主导治疗过程。患者不想冒风险,也不想让自己的“无知”影响医生的诊断,在这一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知识性加上制度赋予的岗位权力,总是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权威性。久而久之,对医生来说,除了形成种种家长式信念,也更容易把病人当作理性不健全的人。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2012年一项针对22000名患者的实验表明,开放就诊记录不会产生医生所担心的那些负面作用。事实上,65%的患者变得更加遵守医嘱了。埃里克据此认为,患者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角色,相反,患者最好积极参与自身治疗,对自身的所有医疗数据和信息都知情。尽管近几十年来,患者在知情权、参与权上都有所改善,但过程未免太过缓慢,仅仅通过社会呼吁甚至修订医疗制度都无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技术迭代的历史表明,变革往往始于边缘突破而不是自身改革,医疗行业也是如此。互联网对这个世界的重构才刚刚开始,一方面,数据正在猛烈增加,一方面,数据正在充分个人化,日益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使每个人的健康数据都能在分析计算后为自己所用。只要设计出友好易懂的用户界面,每个普通人都能根据各项身体指标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作出判断。运动手环、心率仪等设备正是这种趋势的萌芽。技术早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医疗生态的改变静待时间。
  •     本书主要思想:现在的美国的医疗制度有各种问题:病人没有知情权、费用太高、费用不透明、医疗事故、医疗数据安全。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会逐步改善这些弊端:诊断和治疗手段逐步提高,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社交网络能逐步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病人越来越有主动权。以下是书中一些重要观点与信息的摘抄:1:令人惊讶的是,直到在1957年修订的版本中,美国医学会才首次提及知情同意权。从医学起源至1957年,很难想象需要历经这么长时间才将知情同意权以及患者的权利正式化。然而不管怎样,总算是实现了。#5842:这个具有全球影响的过程被称为“安吉丽娜效应”。在我看来,真正的“效应”,并不在于媒体传播了这个关于明星进行基因检测的故事,而在于它是个轰动世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主医疗决策故事。#10683:只有颁布了《平价医疗法案》,美国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策限制,鼓励患者可以获得自己的病历资料。#21284: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保健市场会像美国这样。在美国,很少有患者会知道在他们的医疗花费中,他们自己支付了哪些,他们的雇主或保险公司又支付了哪些。#23415:不仅仅手术费用可能存在浪费,还有很多药品也存在浪费的问题。药品疗效已被证明有限却被大力推广,因而被广泛使用,这样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23836:美国医疗费用过高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患者开始到美国之外的地方寻求医疗服务。#24507:美国匹兹堡大学对超过8000例线上问诊的患者和线下问诊患者进行对比,同样发现远程诊断更便宜。通过对误诊率等各种关键指标的评估,并没有发现远程医疗质量下降的问题,并且线上问诊也深受患者喜爱。#27428:包括器官活检、椎间盘手术、疝修补术、胆囊切除术等一连串的手术,曾经这些疾病患者都需要住院,然而在今天,除了出现意外并发症的情况,它们只是一个常规的门诊手术。#30219:未来将会拥有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从现在“按码医疗”的报销方式逐渐向“没有疗效就不买单”转型。#308410:这种趋势带来的结果将是:卧室变成未来的病房。#312411:有一个经常提起的关于患者倡导组织和生物技术之间高效率协作的案例就是福泰制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开发药物Kalydeco这一事例:由囊性纤维化基金会(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提供所有的患者信息,5年内福泰就研发出了基于基因组学指导的治疗方案,其所用时间是正常新药开发所用时间的约三分之一。#331612:美国大量的医疗中心,以及大多数拥有完善卫生信息系统的一流医院,都遭遇过电子病历泄露的经历,这实在是太糟糕了。尽管一部分(14%)是由于黑客攻击,然而更多的情况(50%以上)是由于医生的笔记本电脑或U盘被盗。#369813:事实上,胰岛素泵和心脏除颤器都已经被证明入侵可能会发生,因为通过无线连接它就可以跟踪记录和更新软件。#377914:丹麦已拥有其620万公民15年来的医疗数据。他们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出很多与疾病相关的曲线,他们称之为“疾病轨迹”,基于这些信息,很容易发现一种与另一种症状之间看似无关的关系。这些都是不基于任何已确定的因果关系的时态关联。#411115:剑桥大学开发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即直接使用试纸和智能手机的摄像头,采用比色测定法来对肺结核、疟疾和艾滋病进行检测。#432216:手持式高分辨率的超声成像设备已经被证实可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这是一个多么骄人的案例。#438617: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未来的患者将更主动。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的医疗仍然离不开医生的诊断。#4520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光是想象未来而忽视现状以及无法提出解决方案跨越障碍是非常无力的
  •     水的有点过分,对于医疗未来的系统性阐释有限
  •     认同作者核心观点:医疗民主化、患者更多参与;对于医疗改革的大框架(基于智能手机与大数据创新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也很认可。但全书内容组织有点琐碎,很多部分作者讲述信息科技发展并非作者专长,可以略读,与医疗结合部分可以仔细看。作者对于技术演进有过于乐观之嫌(特别是技术与社会互动方面没有深入探讨)。包括一滴血验血(已被证明有作假成分)那段,在书中出现算是败笔。
  •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只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医患关系的重新定位,患者能更多地参与对自身治疗的决策,这可能是未来30年,对医疗行业最大的变化吧!
  •     可能我朝在可见未来的医疗仍是医保覆盖,所以对托普的展望实在duang。个人展望未来医疗,保健预防,慢病,急救,罕见病,肿瘤之类危及生命的疾病等,医疗模式必然不同。书中证据采用更显轻率。
  •     “自主医疗” 和《最好的抉择》搭配看,作参考。医患关系的确是不平等,然仅靠技术是否能弥补鸿沟?只能希望有所改善,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     2016年第112本。半年前看了一半没看下去的书,豆瓣评分也不高,现在捡回来竟也读得津津有味。我发现每次读医疗书都有不少收获,越来越对医学产生强烈的崇敬之心。如果我们能凭小小的力量使这个行业有些微的变化,都将是件伟大的事情。因为医疗的变革不仅包括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进步,还有体制的变革与人们认知的升级。
  •     中文版的一大缺憾就是没有引文列表,像被阉割的太监,中看不中用。和湛庐提过多次,不知道是由于工作量太大还是版权问题,放在正文后面很难吗?
  •     未来趋势患者能够产生并管理自己的医疗数据,这与以前完全依靠医生提供家长式的权威医疗建议有很大改变。在2016年可以看到这两种医患关系已经存在。科技发展最终将带来社会关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出疾病预测,更好地预防疾病;各种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实时获取身体状态数据,甚至可以诊断疾病。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我对家庭医疗很感兴趣,鉴于现在中国医疗费用如此高昂,如果能够将一部分医疗服务通过在家里,利用手机就可以完成,从而降低医疗支出真的挺有吸引力的。。。想想以后不出大病的话都在家里解决,医疗资源的紧张情况应该也可以缓解部分
  •     看过之后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鸿沟……对作者认为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的说法不置可否。毕竟你国最近才允许hpv疫苗上市。而且很担心会助长网上免费问医之风。之前就有所听闻美国医疗体制之落后,看过本书,更觉在中国一看得起病二等得起医生实属幸事。
  •     超级浅显的大综述,抛出一堆老生常谈的概念和趋势预测拼拼凑凑,医疗纯外行读这书才能发现新东西吧…别的不说,胡大一那个序我起码在3个场合听过他几乎一模一样的演讲…看似作者、译者、推荐者各个大牌,其实水得不行…#我就知道开会送书没好货#
  •      这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书,以后再也不看鸡汤文了!
  •     医疗民主化将让医患关系更和谐;开放医疗、科学、获取、资源和数据,将迎来新革命;未来医疗将是医生、人和人工智能的协同。Eric Topol又一让人脑洞大开的作品。
  •     有点小失望,信息量并不是很大,重复的内容过多。
  •     科技改变世界,作者展望并积极推动大数据时代民主医疗的新型医患关系和医疗模式。作者对科技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潜在利益的披露,都值得称赞,尽管对于具体实施还缺乏具体的可行方案,还需从政府,患者,医生及科技专家的共同推动,而这种展望是人类未来医疗的发展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     觉得一般,智能手机、医学信息可以共享给患者、基因组测序数据。。这些就构成了未来医疗吗? 医生在信息不再垄断的今天仍然觉得自己懂得最多,而watson可以轻易打败这种垄断。。不愿面对现实的医生,少数能够比医生更了解自己身体的患者,这还不够。。即使信息平等,但大部分人不足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信息。。。。未来的医疗是个体医疗没错,而实施医疗的主体还是医生吗? 我看不一定。。。。
  •     读过的R系列第一本书。前半部分节奏拖沓,但总体上言之有物。总体上就是说,以后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多的传感器,通过大数据就能改变医疗方式,IT技术改变医疗大势所趋。
  •     患者变了,技术变了,关系就得变了,医生和医疗机构也得有积极拥抱变化的心态。未来虽然尚未来,但未来正在来。
  •     犹如新闻串串烧的一本书,没有缜密的逻辑和编排,看个大概就好。作者对Theranos的支持真是被永载史册了。
  •     翻译错误太多了
  •     大部分在描述现在的问题,一小部分在展望未来,每个点都不太深入。信息量是有的,但感觉有点水。同一个作者,但内容比《颠覆医疗》差多了。
  •     字里行间,对很多东西都缺少敬畏,自大的互联网医疗
  •     在《未来医疗》这本书中,埃里克· 托普定义了新时代的医疗:患者的地位在逐渐演变,随着数字化医疗技术的迅速普及,患者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     以医疗为载体,用大数据梳理出全新交互模式。很有启发性,对我国医疗体系也能起到借鉴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