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情人们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15510366
作者:周彦敏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周彦敏,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青岛日报专栏编辑。从事萧红研究多年。

书籍目录

张廷举:前世情人还是今生寇仇 001
张秀珂:这个弟弟很孤单 043
李洁吾:暗恋者的悲怆 055
萧军:谁说爱情曾经来过 081
方未艾:意中人成蓝颜 194
鲁迅:那个孺慕的人啊 203
端木蕻良:谁的负心,谁的忠贞 232
骆宾基:友谊抑或爱情 306
胡风:如果这也算朋友 330
青岛,一座城与“二萧”(代跋) 340

作者简介

从异乡奔向异乡,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萧红辗转的脚步几乎没有停歇过,人们感慨于她的漂泊和坎坷情路,却不知每一个脚窝里都注满忧伤。是她遇人不淑,屡屡被男人伤害,还是她缺乏识人的智慧,更或者,还源于爱的附加太多,本不纯粹?当初爱上萧军,继而转投端木,最终示好骆宾基,萧红在 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地追逐“温暖”和“爱”的梦想时,总有一种现实的考量弥漫其中,若隐若现。
本书通过扎实的叙述、旁征博引,将萧红与八个“情人”的爱恨情仇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一个不被时人理解、孤独寂寞的天才女子的命运:父亲张廷举,是前世情人还是今生寇仇;弟弟张秀珂,这个弟弟很孤单;李洁吾,暗恋者的悲怆;萧军,谁说爱情曾经来过;方未艾,意中人成蓝颜;鲁迅,那个孺慕的人啊;端木蕻良•谁的负心,谁的忠贞;骆宾基•友谊抑或爱情;胡风,如果这也算朋友。


 萧红的情人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部别样的萧红传记   ——读《萧红的情人们》      周彦敏的《萧红的情人们》一出版,似乎就遭受了不少非议。非议者大多还没来得及阅读原书。初听书名即开始叫嚷,都说作者或出版者有炒作之嫌,或者直接说是为炒作。   我第一次听说书名时,也有觉得这是出版方在炒作,待到看完全书才发现,用这个书名是无可厚非的,至于是否恰当,当是见仁见智了。毕竟,情人除了可作“恋人”解释外,还有“感情深厚的友人”之意,甚至泛指“有情之人”也无不可。   连续用几个周末来读这一样本书,在我是刻意为之,每一个周末都仿佛是萧红一个生命阶段的终结或开始。从某一阶段开始,萧红将走向另外一种生活,或遇见另一个“情人”,从父亲张延举始,至骆宾基终,那些出现在萧红生命中的男性,或亲人,或友人,或爱人,成了解读萧红短暂一生的一把重要钥匙。本书作者在写作时也直言:萧红短暂一生中的情爱史则跌宕起伏,丰富多彩。萧红在情爱的路途上一再陷落,在一个又一个男人之间辗转流离,虽然伤痕累累,却一直乐此不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读懂了“一个又一个男”,也就差不多读懂了萧红的一生。所以,我看本书,是把它作为萧红别样的传记来读,没有正统传记来得严谨,写作之中作者自有偏爱,也难免八卦——一个经历充满传奇的女作家,也难免被后人八卦。是故,将本书作为盛夏消暑读物也未尝不可。   即便如此,对萧红或有不敬。可是现在,对萧红不敬之言行何其多,从萧军始,其实在萧红生前就已经开始。萧红临终所写“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是我们现在无法视而不见的。当父亲的冷艳、弟弟的误解、萧军的家暴,萧红的悲怆,在生命的最后44天里,和骆宾基道出了几许。即至在死后,如萧军之流还喋喋不休地纠缠,反而端木讳莫如深、守口如瓶,骆宾基晚年极力否认与萧红的恋情……   在萧红生命的“生死场”里,他们扮演的角色,如今任由否认去想象、八卦,即便“那个儒慕的人”鲁迅,不也被好事者解读成和萧红有恋情,而胡风对萧红香港之行说成“秘密飞港、行止诡秘”继而对其政治立场的质疑,萧红“不甘”又何如?   天才作家的一生,无论是当年的爱人友人仇人,还是今天的研究者和读者,解读起来各有立场,有误解,有同情;抱有同情之心的大概会越来越多。但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今人有资格去同情萧红吗?或许,该同情的,是我们自己。
  •     从父亲张廷举到弟弟张秀珂,从李洁吾到萧军,从方未艾到鲁迅,从端木蕻良到洛宾基,如果胡风也算一位的话。因为想看一下电影,所以想找本书来大致浏览一下萧红的生平。无论是自己所写的个人传记,还是别人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总归还是有一些不可言说或者附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所以读传记只是了解一个人生平的一种方式。作者的书名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但如果整本书读下来,会发现其实这个名字也无可厚非。作者依照时间顺序,根据不同的人分类,介绍了萧红各个期间的生活、情感等状态。书读完之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萧红为鲁迅写的一首小诗“我哭着你/不是哭你/而是哭着正义/你的死/总觉得是带走了正义/虽然正义并没有能被人带走”。虽然鲁迅逝世时,远在东京的萧红未能回来,归国后,萧红拜谒鲁迅墓,写下了这首小诗,能够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悲痛。“在现实生活里,她身体的状态是不断地逃离故土,越走越远,永不回头,而她的文字,却隔着山川岁月,一再地凝望和聚焦家乡。”突然让我想到了《半生缘》中,十四年后,沈世钧和顾曼桢相遇,她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萧红离开了家乡,义无反顾,而她的小说,最精彩的文字都是关于故乡,关于亲人的。“出走是为了更彻底的回来。萧红对家庭的叛逆,也许就是为了这灵魂的最终回归。”“不能相濡以沫,至少守口如瓶”,萧军、端木蕻良、洛宾基三人因萧红而互不理睬,吃的真是“陈年老醋”。不管谁对谁错,这种家务事外人本来就断不清吧。可是端木的默不作声,使得对他的好感,要比其他两个人要好:不管怎样,伊人已逝,争感情(爱谁不爱谁)、争利益(版权),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吧。阅读过程中,有一点让我感到十分不舒服:一些感觉明显杜撰的风月之事,虽然作者也进行了辩驳,但是这些事情提出来总会给人添堵的,所以不如干脆不提。1936年,身在东京的萧红在寄给萧军的第二十九封信中说道:“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象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然而仅在五年零两个月后,她便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的绝笔。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为了看电影,我也是蛮拼的。电影还没看,下周有时间会把这本书理一下
  •     至少读了这本书对于看懂《黄金时代》里各种人物的关系我觉得甚有帮助。
  •     虽然是抱着八卦的心态去读的,但是这部书其实还蛮考据的,感觉作者是真心“爱”着萧红啊-,-
  •     一本正经的讲述意淫中的萧红。
  •     起初分析得入理,后边就明显是偏袒萧红了
  •     作者太感性了
  •     生死场 需要借来读一读。爱情,对于萧红来说,得是一辈子的念想。可惜那个人,辜负了他
  •     不仅仅是野史吧 有很多心理学的分析我觉得很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