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盏话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302319375
作者:郑启五
页数:276页

内容概要

郑启五,1952年12月生,湖南衡阳人,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福建省人口学会副会长,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著有《喝茶》、《到闽南喝功夫茶》、《芙蓉湖随笔》、《香格里拉等。

书籍目录

一、觅茶
1、
威风凛凛将军绿
2、
湘西粤北茶之旅
3、
成都文殊院品茶
4、
石壁山下会功夫
5、
一个茶字两重天
6、
扎西德勒珠峰绿
7、
鹰嘴岩下访茶家
8、
麒麟茶园麻将声
9、
初识云南糯米香
10、
我在越南买绿茶
11、
网上寻茶乐陶陶
12、
消失的福建名绿
13、
长饮不醉的甘淳
14、
碎石板与茶籽壳
15、
老舍茶馆泡半天
16、
陶艺室里捏茶壶
17、
醉茗轩里女儿环
18、
享受厦门功夫茶
19、
茶热菜香话涂岭
20、
湖畔茶馆清风生
21、
幸运52喝茶记
22、
随缘喝得极品茶
二、识茶
1、
乌龙茶抑或绿茶
2、
台湾阿里山茗茶
3、
茶艺世家喝老茶
4、
天福茶庄吃茶记
5、
无名山茶分外香
6、
东瀛煎茶源与流
7、
煎茶一杯味绵长
8、
永远的湄潭绿茶
9、
泡沫绿茶夏之饮
10、
厦门龙凤功夫茶
11、
茶与沙虾的私奔
12、
我在闽南喝绿茶
13、
清饮茶配两相宜
14、
茶配新秀蛋苕酥
15、
有缘识得竹叶青
16、
功夫茶头遍脚渍
17、
茶垢福祸说较真
18、
一壶饮下万元茶
19、
执意探访评茶室
20、
茶果两颗一份情
21、
养眼的主泡副泡
22、
说三道四大红袍
23、
奇岩异树一甜茶
24、
走进背街的茶店
25、
茶树菇与黑木耳
26、
老北京的茶汤李
27、
感悟中日茶交流
三、读茶
1、
闲话开门七件事
2、
茶香阵阵《清风集》
3、
《清风集》的集外集
4、
散文中的老茶馆
5、
同为《喝茶》味迥然
6、
戏说佳茗似佳人
7、
“冷水泡茶慢慢香”
8、
仙人掌来龙去脉
9、
清新亮丽茶形象
10、《茶与茶疗》读后感
11、茗古屋里阅《妙智》
12、绿茶是个好名字
13、栊翠庵里话三杯
14、“工夫茶”或“功夫茶”
15、一日三则茶消息
16、“海峡茶都”喝擂茶
17、推敲闽南茶语词
18、南洋沙茶闽南风
19、茶友所托理当然
20、访树问茶走南胡
21、两飞两降观新茶
四、话茶
1、远山的客家茶亭
2、金榜山上怀旧茶
3、饮茶与茶市随想
4、品尝会上一杯茶
5、集邮情趣如品茶
6、以邮会茶情谊长
7、陆羽关羽不一样
8、少林禅寺饮茶记
9、新茶飘香话邮情
10、一邮起落问题多
11、有滋有味茶邮品
12、
四十八罐肉桂茶
13、
玻璃茶杯明又亮
14、
品茗赏桥思飞扬
15、
茶馆•茶岛•大茶港

作者简介

《把盏话茶》以隽永水润的精美短章,分享喝茶人生的清苦甘鲜;以老茶客品饮天下的广阔辽远,探索茶养生幽幽的旷世隐秘。长寿基因尚待科学论证,但云南那株古茶树2700岁依然郁郁葱葱,世上茶植株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抑或半乔木,都是它的苍翠的子民。尽管品饮几位爱茶人长命百岁的琼浆玉液远不能洞悉茶与生态的微妙,尽管动物和植物基因的对接还仅仅只是迤逦的科幻,但谛听天籁声声,茶神奇的“祛病、提神、养身、添寿”的四步曲,正一步步被生命科学的主旋所弹拨,所悠扬……


 把盏话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写茶馆,怀旧的多,乡情的多,柳萌写道:“谁要说到'茶馆’这两个字,我立刻会联想起,那写着'茶’字的招幌,那鸣鸣作响的茶炉声,如同一位热情好客的好朋友,微笑着老远就同你打招呼。”其情其景,真令人心里痒痒的一片温馨。而达之写闽南的老茶馆就更有滋味了——“蒙蒙的烟霭。淡黄的灯花。郁郁菲菲的茶香。一种《菜根潭》推崇备至的'花看半开’的境界。方桌高凳儿蜕落了原本色泽沉着富丽的茶色油漆,却不令人生破落之感,主顾们惬意于这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如果说达之的文字犹如黄昏中一盅酽酽的“铁观音”,那么杨宇仪的《水乡茶居》则是中秋夜色里一壶醇和鲜爽的“碧螺春”了,“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一切都和心象相溶合”,湿漉漉的、反射着月光的文字竟使我渐醉……
  •     郑启五《把盏话茶》全部是写关于茶的。绿茶、红茶、乌龙茶,作者对茶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写得头头是道。和那种讲解茶叶的产地、茶水的要求这类论茶文章不同。都是写自己访茶、品茶、研究茶的心得体会的,读起来十分入眼,那些关于茶的色香味,也在文字中若隐若现,让人看下来,忍不住找些茶来喝喝,解解馋。(吴合众)
  •     现在东西方世界有两大饮品,那就是茶与咖啡;东方人喜欢饮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也许是生于北方的缘故,从小并没有什么喝茶的习惯,倒是经常看到长辈们在喝酒的时候必定有茶水相伴。自己开始喝茶应该是上了中学后,养成习惯则是在大学的校园里。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我在蜀中求学时则是另一种感受:蜀江水碧蜀山青。在嘉陵江畔度过了我那永成追忆的大学生活。那时同学中喝的最多的是一种叫竹叶青的茶叶,可能是产于当地的原因,还算实惠。就如《把盏话茶》一书中所描述的“‘竹叶青’采用的是峨眉山的明前茶, 一枪一旗精制而成,外形绿润且紧细均整,扁平光华,呈竹叶形;茶汤黄绿明亮,带粟香,滋味鲜醇高爽,经久耐泡。茶名‘竹叶青’,就形取名,贴当悦耳,文字上亦赏心悦目。说茶,离不开色、香、味,而绿茶还多一‘形’:‘竹叶青’之形既有成茶时的竹叶形,更有入杯后在沸水中舒身展叶时的舞姿,还有翔舞之后青碧透亮的茶汤中载沉载浮的青叶原形。所以我力主绿茶应远离封闭的紫砂,壶中泡茶,纯属黑箱作业’,形之趣叶之舞两眼一抹黑,唯有玻璃杯透明的舞台,才能尽情展示其风情翩翩的‘形体美’。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觅茶,识茶,读茶,话茶。说到茶,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大红袍”这个名字,稀有和珍贵的代名词,在《把盏话茶》中也有趣味性的内容,如下面的段子。“大红袍”茶名的民间故事有多则,其中之一说是古时候有一秀才上京赶考,途中病倒,武夷山天心寺寺僧以九龙集岩壁所长之茶之,结果茶到病除,秀才不仅健康如初,且神志清新。金榜题名后,报寺僧救命之思,秀才在茶树前三叩九拜,并将自身状元红袍披二茶树之上,“大红袍”因此得名。传说是美丽的,而实际上是因为主荼树树叶特殊的叶色而得名,那“嫩叶显紫红色”,同样美丽。由于“大红袍”异常珍贵,保护就一直是个问题。传说之一是该荼树可自顾,无需人管理,有偷窃者立即腹痛,非弃不愈。这一迷信的说法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阻吓了窃茶人。又传说解放前“大红抱”曾由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班负责昼夜守卫。这一说法无法证实,但“大红袍”在解放前一度归属武夷山风景区所在的崇安县公安局管辖,确有其事。书中以隽永水润的精美短章,分享喝茶人生的清苦甘鲜;以老茶客品饮天下的广阔辽远,探索茶养生幽幽的旷世隐秘。长寿基因尚待科学论证,但云南那株古茶树2700岁依然郁郁葱葱,世上茶植株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抑或半乔木,都是它的苍翠的子民。尽管品饮几位爱茶人长命百岁的琼浆玉液远不能洞悉茶与生态的微妙,尽管动物和植物基因的对接还仅仅只是迤逦的科幻,但谛听天籁声声,茶神奇的“祛病、提神、养身、添寿”的四步曲,正一步步被生命科学的主旋所弹拨,所悠扬……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我认为如果不是爱茶之人也难随作者入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