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论新论

出版日期:1997-11
ISBN:9787500421664
作者:陈中立,张浩,张海源,杨楹,林振义
页数:417页

内容概要

陈中立   男,汉族。1936年9月22日生,江苏省南通市人。
1949年至1955年,在江苏省南通中学读初、高中。 1955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认识论和真理论的研究工作。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具体的组织和编纂工作,任该卷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综合编写组主编。鉴于工作的业绩,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表彰。还曾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现为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执行会长;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侨大学的兼职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专著(含个人专著与合作专著):《真理过程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毛泽东方法论导论》、《反映论新论》等数部;
学术论文:《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平反》、《我国的剥削阶级是什么时候消灭的》、《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实践》、《实践的两重性、实践标准的两重性和真理的两重性》、《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论作为过程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论真理和错误相互包含》、《 论 真 理是系统》、《认识论研究的现代化方向》、《真假与通》、《论联系在辩证法中的作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主体性原则”能成立吗?》、《混沌学与真理论》、《开辟真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思维方式》、《论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变革思维方式》等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思维方式: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论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反映论与现时代
第一篇 反映论发展史
第一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一、认识论问题的提出
二、巴门尼德提出的两条认识道路
三、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和“镜中形象”论
四、德谟克利特的“影像”论
五、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六、欧洲中世纪的“唯名论”
第二章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一、17世纪英国经验论的认识论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三、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反映论
第三章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一、坚持了彻底的反映论
二、确立了社会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
三、自觉地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第二篇 反映学说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反映的主体性和客观性
一、主体和客体问题
二、主体性问题
三、客观性问题
四、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
第五章 反映的相符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一、反映相符性的实质
二、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三、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集六章 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一、认识过程中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二、从认识的三维结构看认识的间接性
三、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
第七章 反映与建构
一、康德的建构学说与皮亚杰的建构学说
二、建构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之同
三、建构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之异
第三篇 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反映论
第八章 反映与信息
一、信息论的创立和基本理论
二、信息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三、信息与反映
第九章 反馈、控制与反映
一、控制论的产生
二、反馈与反映
三、控制与反映
第十章 测不准原理与反映论
一、量子力学的创立和“测不准原理”
二、“测不准原理”对反映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对“测不准原理”的几种哲学结论的商榷
第十一章 反映与认知科学
一、认知科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对认知机制的统一理解
三、表达、计算和能动反映
第十二章 反映与神经生理学、脑科学
一、对人脑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二、大脑对客体的选择性重建
三、能动反映论而非选择建构论
第四篇 人本主义思潮中的认识论问题
第十三章 认识论、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认识论、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层含义
二、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
三、关于本体论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科学的实践观和实践一元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唯一科学的实践观
二、把实践本体论化是实践一元论的要害
三、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解释中的几个问题
第十五章 思维运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概念含义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交互作用
三、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
第十六章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与反映
一、马克思主义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性
二、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隐含在反映之中
三、主体性理论不能取代反映论
第五篇 科学主义思潮与反映论
第十七章 语言、符号与反映
一、语言哲学的兴起
二、语言与反映
三、符号学及其认识论意义
第十八章 科学认识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一、决定论的历史形成
二、非决定论泛起的认识论根源
三、决定论的新形式与反映
第十九章 科学实在论与反映论
一、实在与存在
二、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及其哲学本质
三、实在与反映
第二十章 真理论上的新观点
一、“逼近真理”、“逼真度”概念的启示
二、“证伪”:实践检验的另一面
三、理论的合理性选择:真理度的认识论把握
第二十一章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野与合流
一、两种视野,两个世界
二、科学认识中的人文精神
第六篇 历史观和认识论
第二十二章 社会认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
一、社会认识的复杂性和认识社会的可能性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的关系
三、社会认识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十三章 历史和社会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一、历史的主体
二、历史的客体
三、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十四章 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论问题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二、历史规律的特殊性
三、历史进化规律的同一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第二十五章 历史发展的决定论与选择论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含义
二、历史选择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
三、历史选择与反映
后记

作者简介

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者共同的基本原则 ,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 ,长期以来 ,反映论一再遭到非议和责难。反对反映论的一个基本手法 ,就是把反映论简单化 ,将它等同于机械反映论这一具体形态 ,再抓住其局限性大力挞伐。而一些坚持反映论的人 ,也对反映论作了简单化的理解 ,把反映论视作游离于认识论基本内容之外的干瘪的教条。陈中立等所著《反映论新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一书 ,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迅猛发展所提供的材料 ,针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在现今所遇到的挑战 ,系统地回顾了反映论的发展历程 ,对反映论的基本原理作了新的概括和表述 ,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自然科学等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其中背离和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判。《新论》在广泛吸取近年来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新论》涉及问题广泛 ,论述周密细致 ,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系统阐述反映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术力作。


 反映论新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反映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模式,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从这一点来说,反映论贯穿了古代朴素辩证法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当这种基本的认知模式被生理学论证确立之后,它就成为一种事实而不再需要过分关注,但本书正是过分关注的结果,它把反映论抬到一个极高的高度,但作者并没有“新论”出个什么东西来。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对物质现实和实践的把握并不一定适用于对非物质性的东西的认知。如果“反映”已经是完备的,那么还要认知理论干嘛?这又是一个用科学剥夺哲学的例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