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2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10830060
作者:孙兰芝 张从 奚学瑶 丁广举 主编

内容概要

孙兰芝,吉林省长春市人,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退休前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曾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管理杂志社副总编、社科部主任。长期从事干部教育,特别是高校领导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以及国际政治和道德教育研究。
张从,1963-196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1970-1978年在陕西汉中地区劳动锻炼和工作,1978-1981年在北京读研究生,1982-1994年在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1994-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2005年退休。
奚学瑶,浙江天台人,长于上海,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1964级学生,1970年毕业后在河北抚宁插队并工作。后长期在秦皇岛从事史志编撰与文学创研,主攻散文创作与散文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年,返回北大进修,为谢冕先生的访问学者。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入选《河北文学通史》。

书籍目录

序 必须牢记的历史 ····································· 高 放 1
第一辑 边塞风霜
严冬过去是春天 ··········································· 郭娜嘉 2
从达坂城到克孜勒苏 ····································· 乔 彬 7
遥远而又真实的地方 ····································吴喜之 13
山高水寒忆当年 ··········································鲁 仁 22
三进云南 ···················································丁向阳 30
北大,我一生的加油站 ·································陈龙山 36
康巴藏区十三年 ··········································郑 辉 44
情忆海西 ···················································张振昶 51
第二辑 乡村岁月
忆滹沱河畔“再教育” ··································徐志仁 60
遥望星空的岁月 ··········································李耀纶 67
边邑沉浮二十秋 ··········································王维阁 74
乡村岁月 ···················································陶令煌 84
杨庙插队记 ················································郑振卿 93
故园四十二年前 ········································ 牛辉林 100
商洛山中 ················································· 吴乃龙 107
盘锦纪事 ················································· 于清河 114
辽北岁月 ················································· 马子富 123
迁西旧事 ················································· 杨若明 130
黔岭轶事 ················································· 侯碧辉 137
难忘司马故里情 ········································ 温 标 144
第三辑 厂矿纪事
走进大巴山 ·············································· 祝家麟 152
忙忙碌碌心自安 ········································ 佟天池 158
辽阳十年 ················································· 谢定国 163
在草原钢城——包头的岁月 ························· 黄介山 171
逝去的年华 ·············································· 礼庆贵 179
我的检测足迹 ··········································· 李佳林 187
那么远 那么近 ········································ 武思敏 194
别了,北京大学! ····································· 刘向晴 204
离别未名湖之梦 ········································ 杜庆河 208
亲历湖北十年办煤 ····································· 吴根耀 218
第四辑 军垦忆往
相煎何太急 ·············································· 李文华 228
阳光总在风雨后 ········································ 林圣路 235
未名湖 未明乎 ········································ 吴敬倚 242
飞雪伴我入洞庭 ········································ 刘裕生 248
军马场里新伙夫 ········································ 许智范 254
愧对母亲 未愧对母校 ······························· 张玉良 260
军垦往事 ················································· 刘宗德 267
井冈山下北大连 ········································ 王明美 275
军垦二度,似水流年 ·································· 梅 斌 283
腊山农场的那些日子 ·································· 甘 英 290
与往事干杯 ·············································· 王芸苏 295
从军垦到军旅 ··········································· 宋光阳 300
第五辑 杏坛耕耘
罗甸十四年 ·············································· 吴郁英 308
鸿雪诗纪 ················································· 孙丕任 314
“芙蓉镇”的国文教员 ································ 吕仲林 323
告别北大后的二三事 ·································· 郑庆林 328
教坛耕耘琐记 ··········································· 郑斯宁 334
未名湖水,在山沟里扬波 ···························· 姜国廷 342
天涯何处无芳草 ········································ 王春庭 350
第六辑 流年履踪
未名湖水映丹笔 ········································ 刘广明 360
逆境中的另类生活与奋斗 ···························· 李习彬 369
跌宕起伏的考古人生 ·································· 欧潭生 376
未名之路 ················································· 徐印州 384
永远留在辽北大地上的一段“情缘” ·············· 王绵厚 392
独行特立写人生 ········································ 姚成玉 396
岁月留痕 ················································· 罗贤佑 404
不能忘却,那些年…… ······························· 朱听如 410
我的投笔从戎生涯 ····································· 毛子成 416
一个史学工作者的求索之路 ························· 赵世超 423
乡村货郎创业记 ········································ 王干梅 432
第七辑 碎影散记
我特殊的待分配经历 ·································· 李国治 438
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片断回忆 ·········· 胡德平 446
留学散记 ················································· 董正筑 450
鹭岛未名情 ·············································· 邱曙熙 455
往事三记 ················································· 何开四 462
走访教育部信访室 ····································· 胡 戟 469
留校北大经历的“斗、批、改” ···················· 赵章元 472
在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工作的几个片段 杨 闯 477
印尼军舰上的五天五夜 ······························· 滕宗元 485
劫后劫 ···················································· 肖必凡 495
心灵的洗礼——我与奥运和世博 ··················· 王智钧 500
终生的愧疚 ·············································· 夏清和 508
第八辑 师友情深
师长风范 终生楷模 ·································· 阮祖望 512
未名湖,我心中永远的痛 ···························· 唐逸民 516
北大的仁爱护佑了我 ·································· 廖光玲 523
历历往事寸草心 ········································ 陶富源 528
檄文永在 风范长存 ·································· 李平安 533
与彭守义相处的日子 ·································· 胡昌贵 543
缅怀彭守义同学 ········································ 俎栋林 545
追寻彭守义事迹和遗属的经过 ······················ 侯碧辉 548
附 读《告别未名湖》感赋 ·························· 王智钧等 550
跋 一代风华家国情 ··························· 丁广举 孙兰芝 554

作者简介

北大老五届,是指北大理科1960—1965级,文科1961—1965级的学生。这个九千多人的群体,在1968或1970年间被集体发配到基层,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个人命运由此发生重大转折。
本书收录了北大老五届学子的61篇回忆文章,来自当年北大18个系中的15个系,讲述了这一代北大人在毕业之后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共同的精神坚守。在逆境中抗争,在顺境中奋发,老五届学子的独特行迹,构成了北大百年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我答应为本书作序的经过和设想我一生与北京大学很有缘分,说起来是三段机缘:首先,我也曾经是北大的学生。我于1946 年从家乡福州到上海,考入北大,在校一年多,积极参加学生民主运动和地下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a,这是我成为共青团员的起点。1948 年初,我险奔解放区。从1950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其次,1973—1978 年中国人民大学停办期间,我转到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执教,1978 年秋后人大复校,我又回到人民大学。1997 年我70 岁时,人民大学令我离休。这时,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原国际政治系)却给我发出“讲座教授”聘书,请我到北大给博士生讲课。2008 年北大110 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北大校党委宣传部约我撰写纪念文章。我以《我与北大三段情缘》为题,追述了我对母校北大的感激之情。去年9 月3 日,丁广举、孙兰芝夫妇来看我,送给我《告别未名湖》——他们参与编辑的北大老五届校友们的自述文集。我很高兴,很感兴趣,感到特别亲切。我看了书中多篇很感人的文章和钱理群教授写得很好的长序——《不可遗忘的历史》。今年3 月2 日,丁广举、孙兰芝夫妇又来看我,告知他们正在牵头编辑《告别未名湖》第2集,并请我作序。自1983 年起我为他人论著作序,迄今已写过30 多篇。现在,我已年至耄耋,精力不济,力不从心,难以承担,但我还是答应了。孙兰芝同志称她是我的“编外学生”。这其中有一段故事。茫茫人海,奔流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总有些特别的机缘。1976 年10 月,粉碎了“四人帮”,历时十年的“文革”结束了,1978 年教育部决定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1979 年孙兰芝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是这个专业的指导教师。当年这个专业共录取8 人,有好几位是北大毕业的;其中李景治就是北大国政系1963 年级学生。他1982 年获得硕士学位留校执教,后来破格提升为教授和博导,2000 年后还担任了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任院长。我们1979 年录取的研究生中,只有孙兰芝一个女生。这批研究生多是老五届,一般都已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考虑她有家庭和孩子,许多事情需要提前安排,我特地给她写了信,让她早做入学准备。原来她在辽宁一个县委党校工作,终因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加上她刚刚调到省教育学院工作,学院主要领导也不甚同意放行,她就放弃了这次读研究生的机会。她曾在《生命的远行》一书中以“未遂研究生”为题,写了自己的这段经历,表达了她的遗憾。她说:“没有做成高放老师的学生,实为终生遗憾。”她虽然没有念成研究生,但是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学,以期弥补。1983 年暑假全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青岛举办讲习班,约我去讲课,孙兰芝参加学习,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她勤于思考,学习期间敢于提出问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全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的有关会议,她经常参加。1987 年他们夫妇调到北京(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工作以后,我们联系就更多了,我写的书送给他们,他们写的书也送给我,互相交流,彼此受益。去年,我应中国工人出版社之邀主编《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人物传略》丛书,我约他们夫妇参加,他们写了两个人物: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卢森堡;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现在,他们又诚意邀我为《告别未名湖2》作序。他们这么支持我负责主编的丛书,我们之间又有多年交往的情谊,我也就难以推辞了。今年3 月18 日,他们组织参与《告别未名湖2》的一些北大校友在大兴天兆食府聚会,请我出席,我亲身感受到了大家对出版这部文集的热情和期待。我在会上也谈了我与北大的三段情缘和愿意尽量写好序言的情愫。我在会上还说明我将要写出的序言定名为《必须牢记的历史》,这将可以与钱理群教授写的《不可遗忘的历史》相呼应。我希望并深信这本书和我写的序言一定能散发出正能量,激励人们汲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犯“左”的错误。聚会后,几位同志送我回家,几天后我收到与会者王智钧同志(曾任华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写的五首诗。这些诗抒发了他反思历史的感悟,也表达了对我的情意和期待。其中两首如下:困 惑困惑人生路 迷茫时代中痴心跟领袖 骄子做农工理想成虚梦 雄鹰入雀笼春来清“左”毒 岁月转头空高放先生为《告别未名湖( 二)》题序历史须牢记 大师修道深忘年交友谊 清“左”遇知音五届未名忆 三缘博雅心序文能量正 米寿杜康斟我愿意为本书写序,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老五届大学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值得一书。他们一般是从1949 年至1953 年上小学,随后上中学,1960 年至1965 年考上大学的优秀青年,接受了12 年完整、系统的中小学教育。至于大学教育,在那个“运动”多发的年代,能在大学安静地读上两三年书就不易了。在他们之前的大学生,又有谁在课堂上完整地完成了学业呢?这代老五届大学生是新中国、执政党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他们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和一部分干部子弟(那时家庭出身阶级成分不好的是很难上大学的),几乎是国家提供全部经费培养了他们。他们对国家怀有感恩之心、报效之情。但同时,后来愈演愈烈的“左”的流毒也不能不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他们激情似火,勇于为国为民献身;由于引导不当,“文革”之初,他们和中小学生一起被当成“点火”工具,使“文革”凶焰迅速烧向全国。应该说,这代大学生大多数本来已经从书本等渠道接触到关于民主、科学的价值和其他多方面的人类文明的知识,他们已经或正在学会用审视的眼光看世界。事实上,随着“文革”运动的展开,除极少数人之外,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逐渐清醒,继而反思:为什么“文革”中一方面高喊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另一方面却大搞形而上学唯心论、“思想顶峰论”?为什么一边高喊为民、为公,另一边却大搞以权谋私、拉帮结派、封妻荫子?有的大学生当时就对“文革”采取了批判态度,因此而被批判、被整肃,甚至惨遭迫害。“文革”对于国家、民族、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们生活在动乱之中,无安定可言,甚至被挑动相互斗争。对于发动“文革”的执政者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它打乱了正常的国家秩序,使大批无辜党员、各级干部受到冲击,甚至摧残;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专制特权的弊端,暴露出腐败的真相。对于一度被宠为“小将”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一场灾难:他们不仅被迫中断了学业,而且离开学校、城市,下放社会底层;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被分配到农村、军垦农场、边疆和厂矿后,也从社会底层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对工农大众的疾苦、思想和愿望有了真切的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他们都在各条战线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据我了解,老五届这批知识分子虽然大都沉寂于社会基层,但他们大都保持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我国改革开放时,他们正年富力强,他们大多在自己未必理想的岗位上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成为骨干。他们心甘情愿为国家、为百姓奉献,同时又有清醒的头脑。当他们看到“文革”中暴露的官僚特权在后来愈发肆无忌惮、愈演愈烈时,他们逐渐以冷峻的眼光来反思自身、反思时代、反思酿成“文革”之祸的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根源。进入本世纪后,他们虽心忧天下却都逐步成为身处草泽的“赤子”了。我在这里称他们为“赤子”,有三重含义:其一,他们退休后成为不承担正式法定工作任务的一无所负的赤身之人;其二,依然对国家、民族、社会怀有真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三,对故土、母校和祖国依然纯真眷恋。他们多为“海内赤子”,少数是“海外赤子”。简而言之,“文革”前老五届大学生有过五段必须牢记的历史:即“文革”前所受的教育;“文革”中的被驱使 ;发配后受到的磨砺;工作后的经验体会;退休后的感悟。这五段历史,我概括为:“文革”前的骄子;“文革”中被作为“棍子”;被“发配”后的“弃子”;改革开放后的才子;退休后的赤子。这里还要解释一下“弃子”。当时老五届被下放基层,说的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实际上是因为“文革”三年之后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给上千万大中学生在城市安排工作已难于办到。当然,他们下基层几年也有收获,受到锻炼,改革开放后充分显示出他们的才干和能力。一个人一生历经骄子、“棍子”、“弃子”、才子、“赤子”的五重奏,可谓蓝、黑、白、红、黄五彩人生,历史奇观。老五届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这五段历史,认真分析、归纳、提炼、整合,既不怨天尤人,又要深刻思索,理性地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样,对于自己和后人都是难得的有益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为此,我很愿意拜读他们撰写的回忆录,并为之作序。二、本书的特色和价值书写老五届大学生的真实而非凡的人生经历,这一重任历史地落到老五届的肩上;由北大老五届承担开山重任,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北大当时是文理兼具,文理兼善,有无可比拟的优势。1951—1953 年院系调整后的清华,只剩理工科一条腿了,新中国创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又只有文科。北大老五届学子,虽多数人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也曾亲炙大师,深受熏陶,养成了好学深思、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这是受用一辈子的丰厚精神资源。此书即体现了这方面的优势。北大又是“文化大革命”的策源地,这里深受“左”毒之害。北大老五届学生在校4—7 年,所受“左”害的经历和告别未名湖后的深刻感受都能切实道出。《告别未名湖2》的大部分文稿,我都看了,可以说文章都写得有血性,有真情,见性灵,见人格。他们所述说的经历和感受,我并不陌生,多有同感,因为我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亲历者。这部书,可以说是一代“北大人”以心血与智慧书写的历史篇章,展现了一代“北大人”努力追求“身心自由,不为物役”的高尚人生境界。他们在逆境、挫折、艰辛甚至折磨与屈辱面前,那种不屈与坚守、乐观与顽强、求真与奋进,是超乎寻常的。这些文章也表达了他们对母校北大真挚的热爱和无限的感恩之情。这种自述体的文章,要比小说家们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感人。《告别未名湖2》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和认知价值的好书,此时面世,适逢其时。这些年来,反映知青的书刊、影视剧那么多!反映老五届大学生的作品却极其短缺。看了此书,我深感:这不是一两个人的经历,而是老五届大学生一代人共同的经历。这是一种奇特的史无前例的历史现象。北大的老五届学生经历最曲折、最复杂,可以说更具代表性,这或许与当年北大格外受到高层领导人的“垂青”有关。我还记得:1966 年6 月1 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人抛出的大字报,当时的领导人称之为“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比喻为当代的“巴黎公社宣言”。这样,就在北大、北京以至全国引起轰动。那时我住在人民大学校内,时常骑自行车到北大看大字报,观察各种批斗会,了解观测“文革”的动向。回首当年,更感到《告别未名湖》是北大老五届学生用血泪写成的深刻反思历史的书,令人感动、震撼的书。从本书内容主要反映北大老五届学生告别北大后的艰苦奋斗的“必须牢记的历史”这个角度看,更是一部激励年青人奋进的书。正如李习彬在《逆境中的另类生活与奋斗》一文中所说:“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被扫地出门(不发毕业证)的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了先是发配到农村、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再分配当中学教员,‘文革’终结后再逐步回归到本来应该从事的高等教育或科研岗位的过程。因此,关于毕业头七八年的回忆,最多的是苦楚、特殊环境中的奇特经历与趣闻。但是,在那种逆境中,北大人还有另外的一面——另类的生活、不甘沉沦的奋斗抗争以及在平凡岗位上的闪光发亮,而这些更凸现了北大人的特色。”(后略)(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顾问、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