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饮食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8042439
作者:范用
页数:34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长征结束了。前期行军,同单位的有潘汉年同志、黄镇同志……,后期行军,同单位的有肖劲光同志、宋时轮同志、周士第同志、成仿吾同志、冯雪峰同志,有时还有徐特立同志和董必武同志……。 五 抗日战争期间,我在江苏北部的淮海地区做地方工作(从1941年到1947年)。1944年秋天,抗日战争快要胜利了,我到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报告工作。从泗阳动身,经过高良涧(现洪泽县治地),乘船过洪泽湖,到安徽天长县的黄花塘华东局、军部所在地。 报告也报告了,任务也受领了,决定回淮海区。不巧晚上和第二天都下大雨,湖上有风,不好走。刚好第三天是中秋,陈毅同志出主意,再留我一天,给他们做顿中秋的会餐。我犹疑了一下,说华东局和军部这么多首长,干不了。最后东限制,西限制,定为24人,两桌。既然如此,我就要求要有个“权”,司务长和炊事员都要听我指挥。先安排准备能搞出些什么菜,虽无海味,但近洪泽湖水网地区,有鱼有虾,菜就好办多了。司务长去备办物料,炊事员听我安排,什么菜怎么切,什么菜要什么配料,上菜的顺序等,都定好先后。菜单是四个冷盘、六个热菜、一个汤。当天,我吃过早饭就下到厨房,一直忙到正午开始把几道菜端上桌子,才算轻松下来。当然菜不会有今天那样摆得花哨,物料亦不会有今天这样好。都是些普通菜,但鸡、鱼、肉都很新鲜,自己也费了点心思,大多数都还有味道,好吃。张云逸同志的夫人是香港人,她非常惊异我这个四川同志从哪里学来的这一手。 这两桌饭比建宁那次好做多了,炊事员的烹饪水平比较高,物料比较齐全,在取材上可以精选。这都不是建宁那次有的条件。我的本行不是厨师,但平生却在困难中正式做出过三桌菜。吃过这次中秋会餐的有:陈毅同志和张茜同志、张云逸同志和他的夫人、潘汉年、胡立教、宋裕和、曾山、赖传珠、彭康等几位当时华东局和军部的负责同志。要我一清二楚写出这两桌同志的名单,一时很难办到了,除非为这一点芝麻大的事去搞“外调”。现实生活却真有这种事。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免于饥饿。到了文人笔下,饮食成了雅事,进而上升到饮食文化层次。清人袁枚是关食家,留下一本《随园食单》,总结了江浙厨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烹饪经验,文笔生动,流传至今,仍有可贵的参考价值。日本青木正儿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足见其影响已远至海外。    多年以前,我买到过几本国内出版的文人谈饮食的书:《学人谈吃》,聿君编,一九九一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知味集》,汪曾祺编;《清风集》,袁鹰编;《解忧集》,吴祖光编,这后三种均为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年版。这几本书,这类选本给人以阅读的方便,后来未见再版,现在选编一集以飨同嗜,特作说明。    虽经多方设法,本书文章作者仍有未联系上者。望作者或版权继承人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样书与稿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不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而独在吃上,却分毫不能马虎。衣、食、住、行的四事之中,食的程度,远高于其余一切,很不调和,中国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口的文化。    ——夏丐尊《谈吃》    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做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钱锺书《吃饭》    今日天气大好,久雨放晴,草塘水满,彩蝶纷纷,如此良辰美景,岂能无酒?今日阴云四合,风急雨冷,夜来独伴孤灯,无酒难到天明。有朋自远方来,喜出望外,痛饮;无人登门,孑然一身,该饮;今日家中菜好,无酒枉对佳肴;今日无啥可吃,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    ——陆文夫《壶中日月长》

书籍目录

小引 辑一饮食漫话 谈吃 释吃 吃菜 中国人的饮食 劝菜 吃饭 食味杂记 诗味与口味 红楼饮馔谈 谈鲜 无知者谈吃 吃喝之外 节日的吃 食趣 辑二乡土风味 北京菜 谈北京风味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苏帮菜 扬州庖厨 饮食男女在福州 川菜业在北京的发展 东北风味 回忆家乡味 家乡情与家乡味 征途食事 众色成文兼采为味 辑三野味名品 故乡的野菜 咬菜根 饭铺和小吃 藕与莼菜 面条 家常酒菜·菌小谱 野蔬充膳甘葵藿 江南嘉蔬话莼羹 二荤铺 马先生汤 鱼我所欲也 春菰秋蕈总关情 野蔬之癖 关于豆腐 捕鱼·吃鱼 喝豆汁儿 辑四对酒当歌 酒量与酒德 湖畔夜饮 酒话 酒话 “何以解忧” 壶中日月长 辑五 寻常茶话 我家的茶事 茶在英国 寻常茶话 坐茶馆 大碗茶之歌 品茗与饮牛 茶事杂忆 敝乡茶事甲天下

编辑推荐

《文人饮食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文人饮食谈》精选49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56题。内分五辑:辑一“饮食漫话”泛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历史;辑二“乡土风味”分述全国各地菜系的特色与风格;辑三“野味名品”杂谈具体名物与经典小吃;辑四“对酒当歌”集中阐释中国酒文化;辑五“寻常茶话”为烹泉品茗之际的清聊隽语。 
俗语谓:“民以食为天。”饮食一道在作家、学人笔下,更由形而下的“吃饱肚子,免于饥饿”,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感悟,升华而为雅趣或悟道的艺术境界,入于文化层面。这些看似不衫不履、脱略行迹的闲趣文章,或深刻厚重,或轻灵风趣,可谓美食与美文并举,饮食和文化兼重,读来回味隽永,又获益多端。


 文人饮食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传说,广东有一道荤菜,菜名叫“三叽”。食材是刚产下还没睁开眼的白色老鼠幼崽,用盐水淋洗,然后将嫩红色且无毛的小幼崽放入盘中,用芥末、老抽什么的调好味碟,用筷子夹起一只小老鼠,它便会“叽”一声;再放入味碟中,它又会“叽”一声;轻轻的放入口中咬一口,它还会“叽”一声,此乃“三叽”。这道菜没有看过,更没有吃过,只听我大学时见多识广的写作老师说过。烹饪首先要有味,其次是形、色。但是不能为了味觉的感受,而不顾人的心理感受。比如“三叽”这道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是再特别的美味,都不容易接受。在读《文人饮食谭》一书时,还发现两个关于“为味而味”的故事。郭风在《关于豆腐》一文中写道:在湄州湾或兴化湾的内海,淡水与海水交流的海泥中,产一种鱼,当地名之曰跳跳鱼,大目、细鳞,夏时往往做鱼汤下饭,味鲜美。有一道菜,把跳跳鱼和豆腐一起放在蒸笼中,急火猛蒸;跳跳鱼痛得要命,往豆腐里乱钻,如此做出的一道菜,闻亦为名菜。郭风记载的是福建的一道奇菜。在江浙一带,也有过类似的菜式。如“泥鳅豆腐”,就是把泥鳅和豆腐用冷水同煮,泥鳅为躲避渐渐热起来的水,钻入豆腐中,使豆腐入味。细细想来,这个菜的做法有点不太可能,因为泥鳅的体表有一层粘液,很腥,如果不加处理,是难以入口的。让泥鳅钻入豆腐,岂不是泥鳅身上的粘液都留在豆腐中,满是腥味的豆腐还怎么吃?比用跳跳鱼钻入豆腐的方式更加残忍的菜品是活蒸甲鱼。陈荒煤在《家乡情与家乡味》一文中写道:据说在古老的黄鹤楼上曾经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道士,是一位美食家。他最嗜好吃甲鱼,而且吃法很特别,他把活的甲鱼放在锅里蒸,但锅盖上有一个小洞,当甲鱼在蒸气腾腾的热锅里把头伸出洞口来呼吸的时候,道士把他特制的调味作料、药物、黄酒、酱油等用勺子喂这甲鱼……直到甲鱼蒸熟了,它所吸饮的作料已经在全身循环甚至浸透了内脏,这只活甲鱼最后真正“入味”了。这道菜应该也是传说,首先甲鱼受到惊扰都是缩头,在蒸气腾腾的锅中也应该是缩头的多。其次甲鱼虽然是通过肺呼吸,但是甲鱼是冷血动物,需氧量少,可以很长时间在水中不呼吸。等老道士蒸得甲鱼想呼吸,估计温度已经足够让冷血动物晕死过去了。更不要说用勺子把特制的调料喂到甲鱼的口中去了。要说残忍的菜式,除了《文人饮食谭》记述的这两则,在野史中有一个菜式,大家都认为很残忍。《朝野佥载》记载,唐武则天时,宠臣张易之制作了一个大铁笼子,把鹅鸭放入其中,里面正中燃一盆炭火,火旁边又有一个铜盆盛着五味汁。鹅鸭受热,绕火盆而走,渴了就喝五味汁。不一会鹅鸭就被火盆烤熟了,表面肉烂,羽毛落尽,内里味浓。《朝野佥载》是作者个人的见闻记录,现在这部书已经失传。我认为,这道菜不可信。武则天是好道信佛的人,她当政期间,正是中华佛教繁荣兴旺之时。而张易之,是武则天的一个男宠,张昌宗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不会不知道武则天的喜好。以个人口腹之欲而违圣人喜好,不合常规。这种故事,应是张昌宗、张易之专权倒台后,时人对他们的叽笑而已。再说了,一个大铁笼子中放一个火盆,跟烤鸭子用的烤炉是两码事。食品要烤熟,必须受热均匀,不均匀,就容易糊。即便是叫花鸡,也不是抹了泥,往火中一扔了事,而是要过一段时间翻一下身,使之受热均匀,这样才能烤得好。此外,叫花鸡也是开膛破肚,除去内脏的。吃,从原始的角度看,都是残忍的。老虎吃小牛,是活生生地吃下去,鲜血淋漓;水蛇吃飞鸟,是一口吞下,不吐骨头。作为饮食,难免不吃动物。吃动物,就有杀戮。比如,秋风一起,螃蟹上市,鲜活的螃蟹在热气中活活地蒸死也是很残忍的了。镇江扬中甚至把活的小螃蟹劈成两半,与丝瓜、毛豆、虾子一起烧汤,虽然烧出的汤很鲜,但把螃蟹劈两半的做法比蒸螃蟹更残忍。还有一种炒鸡脯肉。把活鸡捉来,略微清理一下鸡胸脯上的毛,然后用快刀切下鸡脯肉,迅速切丝,入锅翻炒,上桌,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还有西湖活鱼的做法,杀活鱼,洗净擦干水就入油锅,同时用葱姜做好调味汁。鱼过了油,随即入盘,倒上调味汁,上桌。上桌时,鱼嘴还动呢。这两种做菜法是小时候在电影院看《祖国新貌》时看到的,当时国门刚开,做给外国人吃,老外看得目瞪口呆,不敢下叉子。《孟子》中写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所以说,君子想吃得好,还是离厨房远一点,眼不见,心不烦,吃得下,喝得进。想没有烦恼,便做没心没肺的人。可惜的是,一旦真的没心没肺,就不能品味生活的滋味了。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范用
  •     看着真闹心
  •     收了套闲趣坊,特爱读上世纪初的文字,大家出品乐趣多多。
  •     文人谈美食 很有趣味~
  •     靠腰,我又读了一遍。东图。
  •     边读边记,不论花费多久,我都觉得愉快的。或者搜奇志怪,或者印证心意,但是翻翻目录,也只是这样几篇而已。那些不能笔记的,则自有其中的趣味,重读之时便有一番风味。我以为文字在舌头上,偶尔无书在手,想起一两句话来,把玩琢磨,自有会心。尤其饮馔之类,想想描写,似乎也能下饭。意犹未尽,意犹未尽。
  •     三联闲趣坊系列之一,文人吃饭的事儿,讲究
  •     饲养与吃饭
  •     枕边书,心头爱
  •     很久没有见过,所谓的“书”了。范用之编,无疑是块活生生的金子招牌,49位学者作家彰显其人格的话语,或耐摔打,或学究气,或重玩心,以“食”这样的大题作文组字,写的就是一个亮灿灿的“活着”。太好的书,欣赏的是范用能把编辑做成编辑,又有几人能做“活”一份谋生。
  •     看得馋
  •     内容不错,在三联的书中印刷质量算差的了。
  •     有道是,饭时露本相,酒后吐真言。读这本书看文人面目大观 。有些人不会谈也硬谈。还自以为谈得有趣。有的是瞎谈。有的是胡乱摆谱。有人只记得同桌的名人。其余哪怕是同学亲朋,都会用某字代替。人心之势利,莫过某些小人耍文的。
  •     属于很小资的书吧,大约看了一半还是三分之一,但是没有再读的欲望了
  •     没有读完。
  •     印象最深王世襄写的几篇,真是让人蠢蠢欲动。
  •     闲趣坊书系都很不错
  •     读完想吃好多东西!可谓纸上读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哈哈
  •     論文小伴侶
  •     好书,有人问看着闹心不。我是吃饱了再看的
  •     纸上吃喝自它的迷人之处。
  •     始终隔了一层纸,不过瘾。喜欢写故事的,不喜欢细究菜味道的。
  •     14年看完的第一本书, 都是大家的小随笔,很有趣.
  •     一边读一边流口水,文人谈吃,不光是吃东西,更是情趣、意境和文化。另外,喜欢这本书的可以也读《味到浓时即家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