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回忆录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101094862
作者:张世英
页数:348页

内容概要

张世英:1921年生,武汉市人。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黑格尔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主编。曾任中西哲学与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西方哲学学科重点第一学术带头人、《德国哲学》丛刊主编(1986一2001)。
主要著作有《中西文化与自我》、《美在自由》、《张世英讲演录》、《我的思想家园》、《归途:我的哲学生涯》、《张世英自选集》、《境界与文化》、《哲学导论》、《新哲学讲演录》、《天人之际》、《北窗呓语》、《进入澄明之境》、《张世英学术文化随笔》、《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小逻辑绎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辞典》(主编)》等。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成长历程
我的故乡柏泉
我的家庭教育
夜梦中成功证明了“九点圆”
人生的“借贷簿”
怀念我的中学国文老师
从学理科转变到学文科
初进西南联大
数学第一化学零分
李广田先生要我用白话文写作
听刘文典讲《红楼梦》
陈岱孙先生的严谨
吴宓先生给我的启示
西南联大旁听蔚然成风
西南联大的图书馆——茶馆
有幸熟读了《哈姆雷特》的英文原本
引领我走上哲学之路的贺麟先生
养育我哲学生命的恩师冯文潜先生
冯友兰先生把我引向了西方哲学
汤用彤先生的玄远之境和趣闻
金岳霖先生的大度
闻一多先生和我的人生转折
我是怎样走出象牙之塔的
走出象牙之塔以后
我也当过政治课教员
第一次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课程的窘态
1956年知识分子的春天
我们是怎样参加“大跃进”运动的
在政治运动的夹缝中做了一点“学问”
十年“文革”一曲悲歌
在回归自我思想家园的途中
一本拖延了20年的小书
一本让我下了一番死工夫的书
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学术争论
讲授“哲学导论”课程时的喜悦
好友激发了我撰写《境界与文化》一书
朱滢促进了我的哲学反思
实话不能实说?
第二部 分生活情趣
欲话苦难言
我爱打抱不平
两次乘船经历
瞒着父母带弟弟出走
我的“喜欢”与“不喜欢”
第一次去北戴河
什么是我最高兴的时刻
我爱旅游
重游三峡随想
白发归来思万千
香港: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观土家族女孩抛绣球
我学着用电脑
九十习字
中关园:人文荟萃的百花园
我喜欢无标题音乐
游溪口见到“蒋介石”
我的两只眼睛
天池镜泊洗胸怀
永不消逝的一件红毛衣
壬辰岁末游三亚
第三部分 社会交往
终生为官书生本色一一忆加凡学兄
忆中学同学仓孝和
我所知道的熊十力
我和陈序经先生曾经是邻居
建国初期的一个老干部形象——潘梓年
我的一位良师益友——石峻
一位不能忘记的老朋友——吴江
周扬说他重理论重学术
一个让我“没有想到”的学者——龚育之
去过毛家湾的林家
和张中行先生的一面之缘
不小心结识了梁从诫
宗白华先生的“沉重”
游武夷山,忆张岱年先生
博学诚挚的任华教授
忆王玖兴学长
我和汪子嵩是好朋友
一位“存真心”“做真人”的学者薛德震
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忘年交黄克剑
与格洛伊教授的亲切交往
从排队等候看到的一点中西差异
在武汉举行的一次国际哲学讨论会
与贾克·董特教授、高宣扬教授在巴黎的一次交谈
我与商务印书馆
两个时代两代人
耕耘在《光明日报》的园内与园外
我与北大
我与《北大学报》
我到中央党校讲过不少课
北师大讲课的一点感受
我与武汉大学
北大哲学系的100年
佛门法师强调“不能脱离政治”
从高考生文言写作想到的
与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先生的一次交谈
意外的“神交”


 张世英回忆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张世英回忆录》中提到,“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素不重视自我个性之发展,其原始的‘天人合一’思想,或将自我湮没于自然整体之中,或将自我湮没于社会群体即封建的名教纲常之中。前者导致缺乏以自我为主体,自然为客体,从而认识自然、主宰自然的科学精神;后者导致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自由意志,一味听命于他人,最终唯君主一人之意志是从的盲目性。”很有道理。他还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各派,对“三纲五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时的放荡不羁、纵情山水之风,是自我觉醒、个性解放的某种程度的表现,但主要还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这个问题确实没有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这个传统的一个总体反动。只是仅仅开了个头,中间几度中断,也就是李泽厚、刘再复他们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当然几千年时间形成的传统,要在短短的一百年间改变是不现实的。但是你要认识,你才会想到改变。张世英先生的书过去看过,他的认识诚为可贵,也许在国外这仅是常识,但在国内却是要认真领会的一个真理。             二与朋友谈及出世入世问题,联想到前些时候看《张世英回忆录》中谈到的“自我论”,我感到出世入世主要还是实现自我或者保持自我的问题。正所谓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是也。从出世与入世的传统意义而言。所谓入世,特指当官进入庙堂为统治者服务,在当今社会,可以指进入主流社会或者进入体制。入世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要牺牲自我,如张世英先生所云,“导致缺乏自我独立思考的自由意志,一味听命于他人,最终唯君主一人之意志是从的盲目性”。而出世往往指那些不愿泯灭自我个性,委曲求全去为官家服务的人,宁愿到江湖,也要保持自我的一种态度。后来涵义虽有延伸,但从积极方面说,也主要指为了保持洁身自好,而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一种精神。即使从消极一面说,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也是与世俗划清界线的一种态度。古人出世相对简单,就是散入江湖,这在古人的诗文中多有描述。如庄子所言,相忘于江湖。如李白在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也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等。更有名的是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庙堂和江湖是相对的,正好与入世、出世对应。如此而言,相对于官场社会就是个大江湖,如今社会已呈多元化,这个大江湖并不好混,商界政界学界还有知识界,你加入到哪一元,在哪一元中混,都有很多讲究。即使在同一界内,还要分体制内与体制外,比如有人说在商言商,其实在商怎样言商也不一样,因为官企和民企不一样。如今的出世与入世可能就是退出这个圈子进入另一个圈子,就算心向古佛青灯也不可得,因为宗教界也是一个圈子。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实现自我或者保持自我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与周有光先生的回忆录一样,敢言善言。不特明心迹,也借一己之回忆,表彰长辈同侪和忘年交之卓识伟行,乃至记述常遭非议之人,也淡然侃侃而谈,又有自己的实例为证。可谓达者,兼济他人。
  •     联大时期挺好看。这类书,首推牟宗三《五十自述》!
  •     大师者,文章扎实,读来亲切自然。
  •     15.6借阅
  •     《张世英回忆录》一书中的不少内容,都让我想到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大致而言,我认为还是应如韦伯所言,在两者之间划出一个比较明晰的界限为好。政治干预学术,必然扼杀学术。而妄图以学术干预政治,则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而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学者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多不过是书生之见。
  •     他自陈搞哲学的偏于理性,与他学文学的夫人不太一样,起码之于他的确如此,作为从西南联大走过来的人,回忆录写得,也只能算得上有史料价值。
  •     理想国的读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