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物华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11911230
作者:王涛
页数:408页

章节摘录

  他说,阴历腊月二十三这天,也就是传统习俗中被称作“祭灶”的日子,庞小碗从野鸡岭上下来,沿着弯曲起伏的山路,慢慢朝远处的东阿县城走去。庞小碗打扮得像一个地道的村妇,原本齐整的头发有意弄得凌乱,涂有脂粉的脸面也抹上了一层锅灰,衣服更是穿得破破烂烂,不要说擦肩而过的路人,就是强盗们也不敢相信,这个越走越远的人竟然是他们山头上的压寨夫人庞小碗。快要过年了,强盗们也要开始一次规模较大的行动,实实在在地捞上一把,也好像模像样地过个年。强盗头子独一龙说得好,大家忙活一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些狗日的土豪劣绅过年,我们这些绿林好汉更要过年,而且要比他们过得都好。当然,过年要有过年的东西,山珍海味没有,鸡鸭鱼肉总要有吧;琼浆玉液没有,来几坛烧酒总不为过吧。要弄到这些东西,首先就要备足银两。到哪里去搞银两呢?强盗们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到东阿县城里走一趟,目标之一就是那个生意正一团红火的“济世堂”阿胶店。为了顺利取得这次行动的成功,独一龙先买通了东门守卫的门卒,然后派出他的压寨夫人庞小碗,设法打进“济世堂”内部,摸清里面的情况,等二十八夜里独一龙率队伍下山,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济世堂”,抢掠所有货物,回岭上热热闹闹地过大年。行动计划详尽周密,只要庞小碗按计划亦步亦趋执行就行了。  庞小碗没去过东阿县城里,她也并不是本地人,倒退几年,她甚至连东阿这个地方也没有听说过,做压寨夫人的日子里,她也很少下山来,自然更不会涉足遥远的东阿县城了。所以下山时,独一龙一再叮嘱她说,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绝对不要找错了人家。庞小碗自上山落草后,已练就了一身功夫,更坚定了做强盗的决心,所以对于这次打家劫舍的行动,不但积极拥护,而且充满信心,便对独一龙说,大当家的放宽心吧,二十八日夜里,保证给弟兄们打开“济世堂”的大门。下山没多久,庞小碗就站到路边,装作脚疼,拦住一辆过路的马车,让它把自己捎到东阿县城去。进了城,庞小碗没有急于往里走,而是放慢脚步,有一搭无一搭朝街两边张望。她要把县城里的主要街道、多数店铺都看上一遍,以便为几天后的行动提供方便。她胳膊上挎着一个包袱,看上去就像一个流落街头的无业妇女,没有人会怀疑到她的真实身份。  东阿县城共有三纵四横七条大街,大多店铺都聚集在南边两条东西街上。快要逛遍了其他的街道,庞小碗便回到这两条街上,进行重点侦察。她一副寻找活计的样子,碰到像样的店铺就停下来,探头朝里张望,看到主家有人迎出来,也上前问一句,先生,太太,要帮工的吗?她不怕弄出的动静大,自己越是摆出打工的姿态,越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庞小碗看见“济世堂”的招牌了,那是个很奇怪的木制牌子,长方的形状,中间透刻着一个小人,旁边才是“济世堂”三个字。她想不明白,这家店铺为什么要把招牌弄成这种样子?庞小碗没有停下脚步,从店门前径直走过去了。她还没把这条街走完,所以不打算这么快进去。等走到了这条街的尽头,她才又折回来,停步“济世堂”门前。庞小碗已经看清楚了,东阿县城里共有十三家与医药有关的店铺,其中八家经营阿胶生意,而这八家阿胶店都在这条街上,从门面的大小和门前的景象判断,这八家阿胶店中,唯有“济世堂”最为繁荣,其他七家根本不能与它相比,甚至那些做其他生意的店铺也大为逊色,看来独一龙说得没错,打劫这样一个店铺,够他们几十个强盗过个好年了。庞小碗还发现一个现象,其他七家阿胶店差不多都挨着,东边四家,西边三家,却都与“济世堂”隔了段距离,东边是两家绸缎庄、客店之类,西边是三家米店、酒馆和杂货店之类。远远看去,偌大的“济世堂”店铺有一种巍峨却孤傲的模样。  庞小碗在店门前踟蹰了一下,便转身朝它旁边的一条小巷里走去。她感觉得出,像其他有些规模的店铺一样,济世堂也应该是前店后院的格局,自己作为一个寻找闲杂活计干的人,不能到它正在营业中的店铺里去,而应该去往它的后院,最好能见到它的内当家,把自己的要求朝她说出来,这样或许更能顺利地达到目的。正如她的所料,后面的巷子里果然出现了一个宽阔的院门,两扇黑漆门板紧紧地关闭着。庞小碗走上去,把右手放在那个既像螺蚌又似龙头的东西上,捏住它嘴里垂下来的环扣,在门板上叩动了几下。不一会儿,门里便传来了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庞小碗刚把手收回来,门板便“吱扭”一声打开了,随即伸出一颗胖胖的头颅。你有什么事?那颗头颅上的嘴翕动着朝她说。  庞小碗退后了一步,在心里问自己,这该不是济世堂的店主吧?她仔细打量他一眼,觉得这个黑黑的汉子不像是店主的样子,便吐一口气说,俺想找点活干,请问这里……她还没有说完,那颗头上的嘴吧嗒一下说,这里不找人干活。说着,头就缩了回去,门板也立刻合上了。庞小碗急忙跟上去一步,伸手去推门板,却推不动,那个胖子兴许把门闩上了。庞小碗迟疑了一下,又举起右手,拉住那个怪兽嘴里的铁环,更加使劲地叩动。反正这个祭灶的日子,也正是大户人家用人帮工的时候,她即便把动静闹得再大,看起来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也许她拍打的声音太过响亮了,过了一会儿,门板终于又打开了。还是那颗胖胖的头颅探出来,朝她恶恶地瞪一眼,便又缩回去。庞小碗以为他又要关门了,赶紧朝前跟上一步。没想到其中的一扇门板却敞开了,再次露出身来的却是一个端庄的老太太。庞小碗急忙停住脚,抬头朝她打量一下。仅一眼,她就看出这个穿着整洁的太太不是一个下人,极有可能是这个院落里的女主人。她心里一激灵,知道事情已经快要解决了。  太太也正在打量着她。你要找活干?太太不紧不慢地说。是呀,庞小碗接住她的话说,我家里快要过不去这个年了,求太太给我点儿活干,也算是赏我一口饭吃……太太没说什么,而是垂下眼睛,目光落在她手上。庞小碗明白太太在考察她的干活能力,好在自己以前在老家长期做活,磨粗了自己的一双手,这时候正可以应付她的考察呢。她举起一只手,有意朝她面前伸了伸。太太满意地点点头,好吧,你随我进来吧。庞小碗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说,谢谢太太,谢谢太太。在她往里走时,那个胖子依旧挡在门口,她携带的包袱擦住了他的身子,他才不情愿地闪开去。她一走进去,胖子便把门板重重地关上了。听到门板的响声,庞小碗本能地回了一下头。沉住气,她在心里警告自己说,他们发现不了你什么……太太边走边说,就要过年了,你就把我们家里的东西擦洗一遍,活计虽然不算重,可也不算少呀,只要你尽心干,工钱不会少了你的。庞小碗跟上去一步说,我一定好好干,还要仰仗太太多指点,多关照。  ……

前言

  他说,  他说,  他说,  这部小说非常奇怪,很多章节都由这两个字起头。我把四十多万字读完,依然不知道“他”是谁。  不过,读完全卷,我意犹未尽,想一直听“他”说下去,说下去。  我想继续听“他”讲述撼人魂魄、扣人心弦的阿胶传奇。读这书之前,我只知道阿胶是一味中药,由驴皮熬制而成。哪想到,这种“黑如莹漆光透如琥珀”的胶块,竟然有那么多的故事:天龙化驴,为祛瘟疫慷慨捐躯,从此人间多了一味神药;清兵入关,烧杀抢掠,带回的阿胶引发宫廷争斗;孙之獬出主意让清廷颁布剃发令,匪首独一龙抓到他,给他在脑后栽上马鬃;东阿百姓被勒令剃头,济世堂传人李庆发舍身相救,避免了一场血腥杀戮;李继禅凭记忆写出制胶秘方,飘然出家为僧;李德祥为救护制胶驴皮,投入火海之中“涅槃”死去;慈禧与慈安竞相生产“龙子”。真假阿胶决定了她俩的胜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走向……情节大起大落,悬念迭生,读起来真是过瘾。  然而,《天宝物华》并不是那种只讲故事的传奇小说。像制作阿胶一样,不光用足主料。还加入了多种配料。王涛用的配料是文化。他甚至把阿胶当做了文化的载体,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思考中华民族的特性。小说以饱满生动的情节与细节,表现了满人入关后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抵牾与比照。譬如写到清末,作者笔下的咸丰皇帝痛苦地反思:当年先祖入关的时候,明朝军队和李自成的匪寇数十万人马也不能阻挡住我八旗子弟的铁骑,可这才几代人下去,我们就被区区几个西方蟊贼打得一败涂地,朕竟然连自己的栖身之所也保不住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也许那些该死的汉文化害了我们满人……写到这一层,就比一般的传奇小说增加了分量,提升了品位。  我还特别欣赏王涛的语言。像用细火长时间熬出的阿胶汤汁,黏稠,醇厚,饱含营养,富有韵味。  材料齐备,技术纯熟,因缘具足,一块好胶便横空出世。  “人在胶中”,这是书中屡屡写到的一个神秘意象。我读《天宝物华》,也时时出现幻觉:那些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古人今人,好人坏人,都聚集在一件方方正正的物品中,展现多彩人生,宣示无常命运。  现在,这件物品在你的手上,请慢用。  赵佳发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内容概要

王涛男,1964年出生,山东东阿人,国家一级作家。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任杂志社编辑。主要致力于小说、散文及影视剧创作。

书籍目录

楔子卧底
第一部
夺宝
第一章 劫难
第二章 诱惑
第三章 壮举
第四章 牢狱
第二部
兴宝
第一章 秘密
第二章 较量
第三章 苦恋
第四章 残春
第三部
献宝
第一章 胁迫
第二章 洗雪
后记 一个游荡在东方大地上的幽灵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我们并不清楚,阿胶到底是什么?它来自哪里?它给这个世界带来哪些变化?它与人与民族抑或家国是何关系?……是揭开这一切的时候了。透过层层厚重且朦胧的历史尘埃,我们要仔细地看一看,阿胶,这个熟悉又神秘的家伙,在朝现代世界走来的路上,经历了怎样令人惊愕的传奇故事。《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作家王涛用像文火长熬的阿胶汤般醇厚、黏稠、回昧无穷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厚重深沉的历史故事。所有材料已齐备、技术已纯熟、因缘已具足,一块好胶便横空出世。

作者简介

《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是一个关于“阿胶”的传奇故事,讲述阿胶这一国药瑰宝在发展和传承中的遭遇,它和它的养育者、经营者所经历的深重苦难,所遭遇的生存危机。它原本出自朴拙的民间,是什么机缘使它脱离了在时代夹缝中的尴尬处境,长出一只能推动社会演进的神奇之手,摇摇荡荡地浮出历史水面,并最终走到了殿堂之上,用自己满身的血和泪参与了国家民族起伏盛衰的沧桑变迁,成为见证民族商业乃至整个民族发展的文化载体?答案就在《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作者王涛)中家族村社几代人生死离别的惊心活剧中……


 天宝物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他说,他说,他说,……这部小说非常奇怪,很多章节都由这两个字起头。我把四十多万字读完,依然不知道“他”是谁。不过,读完全卷,我意犹未尽,想一直听“他”说下去,说下去。我想继续听“他”讲述撼人魂魄、扣人心弦的阿胶传奇。读这书之前,我只知道阿胶是一味中药,由驴皮熬制而成。哪想到,这种“黑如莹漆光透如琥珀”的胶块,竟然有那么多的故事:天龙化驴,为祛瘟疫慷慨捐躯,从此人间多了一味神药;清兵入关,烧杀抢掠,带回的阿胶引发宫廷争斗;孙之獬出主意让清廷颁布剃发令,匪首独一龙抓到他,给他在脑后栽上马鬃;东阿百姓被勒令剃头,济世堂传人李庆发舍身相救,避免了一场血腥杀戮;李继禅凭记忆写出制胶秘方,飘然出家为僧;李德祥为救护制胶驴皮,投入火海之中“涅槃”死去;慈禧与慈安竞相生产“龙子”,真假阿胶决定了她俩的胜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走向……情节大起大落,悬念迭生,读起来真是过瘾。然而,《天宝物华》并不是那种只讲故事的传奇小说。像制作阿胶一样,不光用足主料,还加入了多种配料。王涛用的配料是文化。他甚至把阿胶当做了文化的载体,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思考中华民族的特性。小说以饱满生动的情节与细节,表现了满人入关后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抵牾与比照。譬如写到清末,作者笔下的咸丰皇帝痛苦地反思:当年先祖入关的时候,明朝军队和李自成的匪寇数十万人马也不能阻挡住我八旗子弟的铁骑,可这才几代人下去,我们就被区区几个西方蟊贼打得一败涂地,朕竟然连自己的栖身之所也保不住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也许那些该死的汉文化害了我们满人……写到这一层,就比一般的传奇小说增加了分量,提升了品位。我还特别欣赏王涛的语言。像用细火长时间熬出的阿胶汤汁,黏稠,醇厚,饱含营养,富有韵味。材料齐备,技术纯熟,因缘具足,一块好胶便横空出世。“人在胶中”,这是书中屡屡写到的一个神秘意象。我读《天宝物华》,也时时出现幻觉:那些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古人今人,好人坏人,都聚集在一件方方正正的物品中,展现多彩人生,宣示无常命运。现在,这件物品在你的手上,请慢用。
  •     《天宝物华》是王涛先生《东方之梦》三卷本的第一本,他将东阿阿胶这一东方神药以小说的形式,融入到历史的脉络之中,向我们还原出阿胶这一生于草莽民间的平常之物如何走进宏伟庙堂,并在某一程度上改变当时决策者命运的传奇。阅读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引导,走近东阿人的生活空间和心灵世界,感知他们的先辈为阿胶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获得大量关于阿胶制作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内部信息”,从而揭开这一东方神药的神秘面纱。胶是古代先民在狩猎与劳动的过程中,熬制动物角与皮时发现的一种具有较强粘合力,并可通过食用治疗某些疾病的稠状物。现代药典将阿胶定义为,以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沈括《梦溪笔谈》说:“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不论如何,阿胶是可与人参、鹿茸并驾齐驱的“滋补三大宝”,对于滋阴补阳、调和气血、延年益寿都有独特的功效。迄今为止,阿胶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作者是东阿人,写作关于阿胶的书对他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这也成为他必须写好这本书的历史责任。在《天宝物华》中,东阿人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他们展开一幅画卷,牵我们的手,一一指引东阿阿胶鲜为人知的历史经历。作者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他说”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遐想,“他”是谁?从何而来,与这段奇特的历史故事有什么渊源?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旁白”?不得而知,但我们却不得不为之震撼,在此之前,我们曾经一度认为,阿胶不过就是一种药材,同当归、白芍、何首乌并无二致,却对它的经历,尤其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经历一无所知。从劫匪开始策划打劫“济世堂”开始,我们与书中的的人物次第会面,劫匪来袭,庞小碗为感恩为济世堂通风报信;清兵入关,为争抢阿胶引发宫廷争斗;留发不留头,济世堂传人李庆发对东阿百姓舍身相救;救护制胶驴皮,传人李德祥火烧而死……一段段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这不只是一部传奇,更是一个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国家发展和演进、民族生存和危机、社会殖民和掠夺、文化碰撞和传承等方面的书。”这本书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制胶工艺的传承,阿胶的性能,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民素有的坚韧而不趋的民族品格。我们在叙述故事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主观性的倾向,就像一碗羊杂汤,加什么辅料多一些,全凭自己的喜好,作者也同样不能免俗。但尽管如此,《天宝物华》这本书还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近距离地观察到了阿胶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比单纯的理论探讨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通过这一系列“解读”,“阿胶”这一从草莽走向宫廷,又从宫廷回归民间的神奇之物真正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要看到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