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书评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020103707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页数:406页

春雪

纵观三岛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自传小说也好,真实人物为原型也好,又或者虚构也好,多多少少都有些变态。但是他所创造的变态,都基于对美的极致追求,《春雪》中的清显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高功能心理变态,清显完全具备以上五点特质。由于长期养尊处优,他对世俗的东西有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在这种长期排斥中产生自大,再有变态的自恋。由始至终,清显的一切行为都不是“以爱之名”,而是“以美之名”。他所追求的美又是什么呢?和三岛本人一样,美的极致即是毁灭。不止清显,三岛笔下的每一个主角都是他美学的化身。清显在与聪子的交往中,从一开始,他对这段感情的预见就不是圆满,而是如何使其残缺不堪。他比谁都明白怎样得到聪子,让她更迷恋更爱自己。在享受被迷恋中的过程中又得到灌溉自恋的养分,再依仗这自恋去摧毁聪子对他的爱,创造出变态式虐恋,可以说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楷模。和聪子私会发生关系到堕胎,这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都成为了扩大残缺的筹码,包括最后他在身体极度虚弱时去见聪子,被拒绝后依然坚持,难道真的是因为爱?难道不是为了毁灭得更加极致更加暴烈?几年前我觉得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几年后再看更像一个反爱情故事。许多人追求美的同时也在强调永恒性,能永生的才是最美的。但三岛强调的却是昙花一现的顶峰之美(日本物哀,不详细解释了),无所谓之前有多恶劣畸形,无所谓死后会不会被记住。所以清显死了,并且享于这毁灭。《春雪》作为《丰饶之海》四部曲的开篇,很多人都说它完全可以独立成书。我丝毫不这样认为,没有清显这一生,大概也不会有后三部里的本多。清显用毁灭,死亡抵达终结点得到满足。聪子用遁入佛门破执来否定清显的存在,实则上也是否定了之前的自己和本多。而本多呢?他看似最理智正统,实则心更大,追求得更极致,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得到满足,所以他只能用漫长的一辈子去复刻清显短暂的一生。

世事皆幻象,人生皆虚无

书非借不能读也,在首图借来的书,在临近归还之日前赶在返程回家前啃了三天,终于看完了。 这本书是陈德文译作的,没读过其他译者的作品,也不晓得原文是否就是这么细腻优美的文字,单单看中文版,惭愧的说,里面有不少中字我都不认识。 初识三岛由纪夫是因为去年要去日本看金阁寺想做些功课,然而匆忙出发没有实现,后来看黄磊黄小厨的美食节目里面撒鸡汤又提到了这本金阁寺,一直就留了个念想。辞职后一直感觉在虚度光阴无所事事,那天在首图本想借金阁寺,明明看到在库找了半天书架就是找不到,无缘,看到其他三岛的书摆在那里,崭新的像是没有被人开封过一样,而且封皮清爽极简,于是就拿着这部厚书回来了,中间由于出去玩了一圈一直没开始,前几天终于迫于还书压力读完了,赶在回家前把读后感记录一下。 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写所谓的评论,这些都是自己像日记一样的感想记录而已。这类作家已经离开多年,作品早有后人评断分析,我酷爱这类,因为一定不会浪费时间在一些所谓的畅销而只是包装出来的书,毕竟对于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判断力一点没有自信。读春雪中,每每有很多感触却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表达时,就打开豆瓣或者知乎搜搜看书评,哟,豁然开朗,于是读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也是像裁缝一样取了好多优秀思考者的布料。 为什么要读书呢?说实话很多时候只是很虚荣的让自我感觉没那么肤浅。因为泪点低、想得多、容易沉浸在书中或者电影中更别提现实中那些无能为力的人性阴暗面,总是努力拒绝深度,就想看个喜剧,最好穿插着一点点的哲理启示,小说呢不仅要有剧情还要有升华,就像小时候语文课跟作文写作一样。当然,世界那么大,有好多想做的事想看的风景想穿越的历史,然而现实就是既穷又懒,所以书籍跟电影电视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让我们去体验,去体验向往的生活,跟主角一样去想去看去做,所以,我要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 之前就谢过自己读故事有一个很简单的分辨优劣的方法就是画面感,读着读着自己好像就搭建了一场戏,画面清晰准确,上一次有此感觉是《一个人的朝圣》。春雪描绘的场景,描写的每个角色的心理,都太准确细致,没有遗忘任何边边角角,不给你留一丝空间去补充,知乎有个答主说三岛就像洗脑一样,把每个片段每个想法都掰碎揉捏成文字,全面移植到你的脑中,如果说有的作家是稍稍留白给你填满你自己的想象力,而三岛就是任由他的无边想象力带着你浸入。不得不说因为越来越浮躁的自己,读个十分钟可能就拿起手机刷个八卦的我,并没有很认真的去沉浸在三岛设下的场景中,不过即便这样,他对于人心的描绘,常使我太有代入感,呀,这不就是我么,这不就是我想的么。 三岛在我们看来略显悲剧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性格,细腻敏感拧巴但充满想象力,完全的体现在了他的文字中,他描写的主人公清显羸弱敏感又作,他对聪子的爱直至有了阻碍才迸发出来,还因为自己的自尊幼稚自以为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自己跟爱人(当然,人家毕竟才19岁,你我十九岁时不也幼稚笨拙么),最后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经常会把三岛的丰饶之海四部曲比作日本的红楼梦,规模宏大,在特定的历史下,以小见大,描写人性,也同样是在一个富庶阶层,贵族生活,清显和聪子也如宝玉和黛玉一样。 虽然很多地方没有细读,也读不懂,但三岛在这部作品中借由主角们讨论了一些诸如佛、生死、因果轮回、意识意志、西方哲学等等方面,很是佩服三岛在那个年代会有如此多的思考,也可见他内心的纠结。有足够多的见解却找不到答案,是叫人思考后更加矛盾挣扎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偶尔会害怕自己思考或者深究的原因,没有足够大的胸怀跟聪明的才智,却见不得世间不平不公之事,却想深究未解之谜,试图找到方法却因资质平庸跟自私懒惰更加矛盾挣扎,唉。书里面说到了“一个想象力贫乏的主儿,往往直接从现实的景象中获得自己判断的食粮,而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会立即筑起想象的城堡,并把自己封闭与其中,关紧所有的门窗”,没错,想得太多反倒拘谨了自己,活的更累,清显受此害,三岛更是,但三岛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行动派,毕竟是想用自己悲壮的死亡来警醒世人的主儿。 20170122 01:15 “世事皆幻象,人生皆虚无。”这是译者的后记里面提到的,在封底的扉页上跟春雪的大结局一起出现,于是还没读之前就被剧透,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总结在脑中提醒我去寻找各种证据去证明主题,有了条条框框仿佛更难在圈外找到其他什么隐藏的蛛丝马迹的主题,更别提我这种读的稀里糊涂的人。今天还书前觉得读后感内容太单薄,于是用印象笔记挑了几段来做记录。比如说清显跟聪子相约看雪的那段,细腻的感情跟场景描述,仿佛我们就是清显一样,心灵相通,一起去体验爱情,一起去品味初吻。比如说接下来本多的思考,他提到了个性,也许我们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然而时代中、时间洗礼下,我们会跟众多我们认为平庸不堪的同龄人一样,化为一个模式,最终后人看到的唯一的一个模式,也许跟我们不同,然而不重要。比如说王子们跟清显本多在海边的讨论,时间与空间,感情与实体,历史,转生等等,我看的有些迷茫,也许再聪明点,才能读懂哲学。比如说聪子对于死亡的理解,“我已经尝到了活着的幸福,也就不会永远贪婪下去。如果把这看作自己的特权,那不就是愚蠢的人么?……”确实,如果已经觉得不枉此生,在面对那些艰难的困境下,离开也许就没那么悲痛了。比如说清显好多次的内心剖析,自怨自艾,认为一切都不能改变,甚至也不愿过多去解读自己的梦,自怨自艾,而最终,他终于认清内心想法想要拼死一搏,去改变现状的时候,也是他最后一次,赌注是自己的性命,讽刺的是清显变了而现实没有改变,也许是这就是门迹提到的因果,但更多的好像就是人的渺小跟无力,终究也改变不了什么,毕竟人生皆虚无。 里面的角色们貌似都是听天由命的主儿,极少反抗极少斗争,仿佛一切都是宿命,生来就是为了死去而已,有点像迷茫的自己,只想当下,未来不愿多做分析,把不如意归结于命或者赎罪,不想去反驳,听之任之,某些经历造就了我这样的性格,性格造就了我遇到这些经历时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明知道不好,明知道年轻人未来有很多可能性,却真的缺少了好多活力跟憧憬,所以在读这本书时好像也有了很多共鸣,“世事皆幻象,人生皆虚无“”,好像是给自己找了个特别好的结果,因为我毕竟改变不了什么,即使有所改变然而历史也只会记录那大多数的模式而已。 其实我想改变的,不想这么被动且悲观不想这么坦然接受一切,也想事事放手一搏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希望我可以做到,加油! 20170122 23:50

纯真之死

如今,谈到三岛由纪夫,谈到他留下的文字,喜欢的人倾心其中,不能自拔,不喜欢的人,视为异端,掩鼻而逃。他的人和他的文一样,神秘中涌动着浪漫 ,颓败中隐现着绚丽,像是一个永远的少年,以其充满张力的肉体和精神,自负地对抗混沌的世事,不论生死,只求耀眼,让人慨叹。《春雪》就是这样一部耀眼的小说著作。作为三岛的绝笔《丰饶之海》 四部曲的开卷之作,写于1965年的《春雪》被川端康成称为是三岛“绚丽才华的升华”。小说结构并不复杂。俊美、优柔的侯爵之子清显与伯爵之女聪子亲梅竹马。清显在聪子被天皇敕许给治典王后,不顾宫廷禁忌、家族和个人安危,以不顾一切的身姿接近聪子。聪子怀孕后遁入空门,清显则忧郁而死。正如作者所说,《春雪》是一部“王朝式的恋爱小说”。但若仅是“恋爱小说”,《春雪》就不会如此受人推崇,和《红楼梦》一道被英媒评“史上十佳亚洲小说”了。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了关于日俄战争的一幅画,而故事的背景则被安置在明治天皇去世之后的大正时期初年。彼时的日本,传统“大和”精神式微,贵族生活西化,祥和奢华之中却也隐藏着不安。这样的背景之下,外表俊美,内心敏感忧郁的清显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从小被家庭、宫廷赋予职责,被朋友预期过高的期待。然而,他并未被这些所羁绊,甚至无视职责和期待,随性而活,用情感去触摸感知周遭。就像他纯净优美的身体一样,他是纯粹的情感的化身。这种纯粹并不以善或恶作为标准。在书中,纯真的清显,简单透彻震撼人心,让人感到美,也让人感到不祥,勃勃散发着简单冲动的力量,如一面镜子,让其他思维形态相形见拙,黯淡无光。在书中,我们看到,清显的同学兼好友、崇尚西方理性的本多,虽“希望自己的理性永远成为那灿烂的光亮”,但却难以舍弃清显之纯真散发出的“震撼生命的魅惑”,并为清显“热烈的黑暗所吸引”。而清显的陪读和侍从,象征忠实、责任的饭沼,虽怒其活的轻佻,却又时时呵护他并为其所惑。不难看出,本多和饭沼压抑着的,正是清显自然释放着的纯真。纯粹以情感行事的清显,在18岁这样一个人生分水岭,一旦踏入带着面具的社会,很快“感到(社会)将要迅速开始没落的征兆,就像蚂蚁预知洪水一样”。清显的任性、自负、清高,心无旁骛,任由情感驰骋,一意孤行,与周遭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孤立于世的情感,要保持其纯粹和真实,不带上面具或妥协,不可避免地将陷入“悲剧”。可以说,清显的存在和死亡带着浓烈的仪式感。他与聪子燃放生命的爱恋,优雅地闪耀在这个世界,呈现地极为自然、纯粹的力量,无声轻盈地给予奢华、虚伪的家庭和社会以反抗。清显的死是纯真之死。这种人性的纯真,随着成长,或如“春雪”般消失、不见踪影了,或蒙尘而至黯淡无光。此种纯真的消逝,在我们回望童年时,亦不难感受。在《春雪》中,三岛以浪漫的情怀和唯美的文笔,将人性的纯真擦拭出宝石般绚丽的光芒,并以“死”的展示使其升华,从中看出作者对“纯粹的情感”的推崇,并与《丰饶之海》第二部《奔马》表现的“纯粹的意志”,反映了三岛美学思想和人生取向。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三岛人生的最终结局了。


 春雪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