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诗话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805877723
作者:秦晓宇
页数:221页

内容概要

七零诗话 
作 者:秦晓宇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日 期:2006年5月
开 本:32 版 次:1次
页 数:220页
装 帧:简装
ISBN :7805877726

作者简介

七零诗话,ISBN:9787805877723,作者:


 七零诗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买到《七零诗话》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翻看了扉页上的印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全国只有8000本,能在我住的这个小镇买到算是一个奇迹。有必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作者秦晓宇,在书的自述中是这么写的“《七零诗话》是一个有着巴洛克风格的文字,是对传统诗话的现代性承接。它以诗歌为核心,提供了多种文学样式的一次集体婚典,这是秦晓宇一诗人、读者、顽童三种身份亲历当代诗歌现场的记录。既是评书快板式的诗歌评论,也是一部少儿不宜的诗歌简史”。书中主要记录了作者有关诗性的寄居。他的和诗歌有关的生活。他在自序中这么解释七零两个字,他说会让人想到七零一代,一个似是而非的时间概念,或许还指涉了“七零八落”这个艰难地寻求平衡的短语。和一种杂糅的文体意识;牵强一点,它也可能隐喻着文学/生存的畸零状态,以及写作/生活境遇下的孤独无靠。而书中牵扯到的大量的七零后的文字,但是风格却如九零后一样先锋,我这个八零后加在其中看两头不同而又一致的风景。本身书就是一部评论的文章,再评论起来就有些困难。但是秦晓宇却是一个用诗歌来写评论的人,他书中涉及到的若干评论都是富有诗意的,间或夹杂着他的诗歌。一本长短不一的小文章,读起来不费劲,使人感觉自然。这本书也让我继续爱上了两个诗人,都是他的朋友了。一个是很小巧的女子燕窝《恋爱中的诗经》,一个是已经去世的悲壮青年马骅《雪山短歌》。
  •       连篇累牍之后,结集于此的那些短小精悍的见解成为记忆的过滤物,声明着茨维塔耶娃也认可的立场:“记忆力就是鉴赏力。”其中一部分会因为仍然持有写作当时的欣喜而容颜长驻,有一些则可以当作友谊的礼物,有一些将被随后冒出来的火花所遮盖……如此判断好比是在半山腰小憩时偶遇一位术士,听他指点迷津。“诗话”可以是大实话,也不妨凭空捉拿,只要他乐意,它们就属于未竟事业的一小部分。在这本书(《七零诗话》,秦晓宇著,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的封底,“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诗话”悄悄帮腔,提示读者它不只是个体的兴致,还是时代的产物。这个封号就像从一家新邮局寄出的第一封信函,测试着可以给予新邮局多大的信任。此前,附近有没有幽居者誊写出各类信件,却因为缺乏信使而蜷伏在箧中?  作为一种有待重新命名的体裁,“诗话”从历来绷紧的弓弦上松弛下来,他通过谋求个别的语调确立了不再紧张的立足点。无须谨遵时序,也不必就诗论诗,看上去它们是一些随意写下的日记、格言、便条、手机短信的综合体,既要涉足诗人在场的交际圈,又要运用明快的判词,幸好他从不打算达到措辞遒劲的效果,也不承担义务去访问被囚禁的心声,使得他悠闲自得、昂首阔步。  它们不排除说明某些实际情况的嗜好,兴许天性就与各种轶闻有着不解之缘。他也意识到这些听闻具备了复原真相(包括为一首诗的发生提供背景)的禀赋,然而,它们遵守了谨慎的礼节,并不竭力地开展批评。也有例外,顾不上是否鲁莽,出于迫切的内在需要,它们必须显示出独断专行的扬言,例如“当代诗人得山水之妙,呼应传统又不失现代风度者,肖开愚、蒋浩、冷霜、席亚兵、雷武铃、马骅、哑石几人而已”。不全是友谊的毫不犹疑,还是快言快语的风格领取。  他并不刻意在这些字条上进行分类,仿佛深信那些纯属隐私的言词经过巧妙的插播,能够为散乱输送芳馥,而无法摆脱那些个人传记性质的字条,恰好是对这种体裁的度量的深信不疑——难道一旦疑虑频生,他会偃旗息鼓?读者在此旅行,是想获取珍贵的信息,还是被率性而为所吸引?他做到了公私兼备,通过反复的辑录,又逐步掌握了“关于诗话”写作的诀窍。他的自我告诫之一在于:在不经意间,穿插一条引文——既是对最近获悉的消遣,又是幽事的信手拈来。读者亦能发现:在他的果敢一侧,流淌着能自我修正的溪流。2006年10月13日
  •     我将这本书概括为“语言的无政府主义清单”,它的精神气质,正乃嬉游爱好者与自白派暗中勾结,又拽住一点八十年代的发扬蹈厉,只是“春风拂面”(张枣语)已荡然了。考虑到书中人物今已中年,多为师长(除了水遁的马骅和我热爱的马雁永远年轻),作为小辈的我,艳羡以外,也垂耳名之“语言的安那其”。“水煮鱼”一章恐怕最为典型。在胡续冬、姜涛、王璞和吴向廷的分食中,我们可透过盘中鱼眼把握其水波——作为阅读者的我只希望将这种潮流牢牢限索于“水煮鱼”的烹饪之术而非诗人本身——“花椒的文革,打倒了麻”(胡续冬《川菜馆》)。相较于更年长的一批诗人(如中年写作、叙事性的主持者),“生活细节”不再作为一种回忆性的、闪烁着怀旧光泽的抒情道具,而成为理想生活中意外兀起之物、一个当前的充满批评性的杂质概念。它是“喉咙里的刺”(吴向廷《水煮鱼》),只能通过反讽或自嘲自我消化。从“嬉游中人”秦晓宇论孙文波也见一斑:“如果说《六十年代的自行车》是对历史的关照,那么《空中乱飞》则是对现实的体悟、呈现。”在他看来,这种呈现带着“美学责任”与“存在关怀”。胡续冬的词语烹调术似乎已更多源于个人天赋,而不类“第三代”人噜苏的“语言本体”。在他和姜涛的诗作里,我们看到,“水煮鱼”成为一个在时代中游动、又为时代刀俎、淡而无味的批评性概念——对意识形态的批评不再打造以“盘中餐”自喻的英雄想象,而以更日常的实证主义方式,拿筷子的末端斜视,挑弄“大”词汇的“中无心肝”(鲁迅)。这种无政府的修辞态度,正是:“在雪地里把疼摔完了,/他们又去吃水煮鱼。/......我抗议!”(胡续冬《川菜馆》)包括这部“诗话”,与其大而无当地入列《六一诗话》的古典传统(虽然在数学上可画等号),不如说是安那其的写作范式。至于小辈,现在的北京无味到面目模糊。当年师长面对的“我们年龄的雾”(冷霜)已旗舰化为锁舌的霾气——它首先是“我们年龄的”,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大霾(而不是“雾”)也被全中国分享——与我等青年贴面而舞的中年国家。如果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还是“自由”经济时代“自由”的流放地,今天,体制已将国家组装成充分规则化的巨型机器——我只知道颓废过后,一觉醒来还得加紧狗日裹脚用的无聊论文。民大西门堆成山的哑地雷比“文革后的花椒”还要寡淡。因此,似乎秦晓宇说的“主体的在场性”已很难生成词语的激情(如果它们曾做到的话)。当每个人(以及物)都被组织进同一套的算法、智能化为统一的样貌,所有真诚(或看似真诚)的内心抒情和个人叙事似乎已沦为幼稚的感伤做作。词与物,“对称于人之境”(张枣),诗歌,是永远的唯一的自救之舟。然而此刻,我只能换一个旗舰版的口罩,大义凛然地走出门去。4.7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秦晓宇的文字真是无可挑剔,读着真是一种享受。
  •     幽默而又严肃
  •     竟藏身在诗经系列。超出期待。
  •     好不容易 还有诗人愿意废话
  •     当代诗人的内心世界。。。
  •     边看边仰天长啸
  •     我喜欢
  •     06年6月6日在六月书屋买回的书,一直以来只是将它作为诗性的闲话零零碎碎随手翻。今天终于完整看完,一个满腹心事的诗话顽耍者的速写笔记,它属于个人或时代的过去时段,却永不会过时。| 以拼贴和片段的面目呈现,反而和合出一种开放的完整性,关于个体和群体、内在和文本、遮蔽和敞开,的「精神的浪游」。基于诗歌内核的话语(或自语)意犹未尽。
  •     一面之缘
  •     很多可能,好生活
  •     报社大师兄的书,才情横溢
  •     非常喜欢!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到,与诗歌的距离缩短了
  •     真性情!
  •     虽然诗话这种东西可以这么写,但是杂成段子,就不太好玩了。其中写到好友马骅的部分最是心痛。
  •     现代诗歌选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