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2
ISBN:9787010034843
作者:杨祖陶,邓晓芒
页数:437页

作者简介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是一部导读性质的著作。由于篇幅关系以及为了不让各种外在考虑时时中断康德本人极其连贯的思路,书中基本上对历来各种有关康德的述评和见解未作引证和商榷,以便让读者能切实地面对康德的原著,探讨康德本人在这部著作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论康德关于“量”的判断-范畴表和先验统觉(自识)问题摘要:康德在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部分提出了关于“量”的判断-范畴表,“量”的判断-范畴表次序排列的问题揭示出了量的内在本质。而作为先验演绎根源的量的内在本质的呈现过程在康德的“统觉的源始综合的统一性”问题中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即分析的我思和综合的统觉的具体关系。本文试图论述上述两大问题,从而部分地有限地阐释康德先验演绎部分的具体过程。关键词:判断-范畴表 量 自我意识 先验统觉 先验演绎康德的先验哲学主要考察的是人类认知主体的先天可能性根据的奠基,即人类(广义的)理性的自我证成(self-justification)过程。[1]P1其在先验感性论已经回溯认知于其先验因素和暗示了先验因素向客观知识的演进,通过对数学的考察,为感性直观奠定了据以可能的基础。在随后的先验分析论中,康德试图为知性寻求内禀的精神法则。正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B90中提到的“为的是通过我们仅仅在知性亦即先天概念的诞生地中探求这些概念并分析知性的一般纯粹应用……我们将把纯粹概念一直追溯到它们在人类知性中的最初萌芽和禀赋”,先验分析论借以开始的第一部分是概念分析论,在概念分析论的开头,康德试图梳理和分析知性自身的活动,一方面,“一般的知性可以被表象为一种判断的能力”(B98),试图揭示知性在判断活动中的形式逻辑机能;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概念必须是纯粹地、不混杂地从作为绝对统一体的知性产生”(B97),从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中挖掘一切绝对的纯粹知性概念体系,即“范畴”。据此得以产生了判断-范畴表。康德随即在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过程中试图说明判断-范畴表为何必然成为一切有关建构对象的经验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康德认为,对判断-范畴表的确立必须依据“先验的线索”(der transzendentale Leitfaden)[2]P111系统地揭示其相互间关系,并且根据统一的原则使各概念各居其位,从而先天地确定这一概念系统的完备性。在《纯粹理性批判》B103中,康德论述道,“我在最普遍的意义上把综合理解为把各种不同的表象相互加在一起并在一个认识中把握它们的杂多性活动……这种知识虽然最初还是粗糙的和混乱的,因而需要分析”,即康德认为知性认识这一概念产生知识活动是形式逻辑的分析判断机能和先验逻辑的综合直观杂多功能的相统一,即如果纯粹的基本的知性概念对于经验是可建构性的话,其必须使自身在经验判断中得到确证,因此形式逻辑的判断表和先验逻辑的范畴表应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在亚里士多德整理的基础上,康德将知性的逻辑机能归摄为四项和三环节,建立了他的判断表:判断的量: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判断的质: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判断的关系:定言的、假言的、选言的;判断的模态: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同时,《纯粹理性批判》B104和B111提到,“为一个判断中的各种不同表象提供统一性的同一种功能,也为一个直观中的各种不同表象的纯然综合提供统一性,用一般的方法来表达这种功能就叫做纯粹知性概念”,“它们先天地关涉客体,这是普遍的逻辑所不能提供的”,康德由形式逻辑的分析作用延伸出先验逻辑的综合能力,同时遵循一一对应的思路,康德重启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概念,建立了“把一种先验的内容带进它的表象”的范畴表: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全体性;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关系的范畴: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因果性与隶属性(原因与结果)、共联性(行动者与承受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模态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存在——不存在;必然性——偶然性。现就对关于“量”的判断-范畴表选出进行独个考察,即:单一性(全称的);复多性(特称的);全体性(单称的)。韦卓民先生在其后人所编选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读》一文中,曾就该判断-范畴表的排列序位指出疑窦,并且征引了一位日本学者桑木严翼在其著作《康德与现代哲学》一书的说法,该日本学者建议将单一性同全体性的范畴表序位进行修改和颠倒,即将全称判断归入全体性范畴,将单称判断归入单一性范畴,但最终韦卓民先生对保留原有的排序持肯定态度,他的理由是:“在个别中发现普遍原理的实现,即实例。全类的整体都是毫无例外地实现所说的原理,这整理均属于原理的范围,属于总体性的范畴”。[3]P52韦卓民先生主要论证了单一性(全称的)这一排列序位的合理性。其实,康德“量”的判断-范畴表排序问题可以从广延-内涵以及量-质两个维度据以分析。由于量的判断作为纯粹的形式逻辑判断即分析判断,仅着眼于概念和表象的外延方面,从而必然导致外延-内涵的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小,反之亦然。将单一性范畴对于单纯判断,将全体性范畴对应于全称判断,无疑仅仅拘泥于形式逻辑的外延方面,而未能深入关涉先验逻辑的内容层面。就知性的实际认知过程中,康德是将范畴与外延处于反比关系中的概念内容所联系起来的。在B104中康德指出,“在一个客体的每一种知识中,都有概念的单一性,人们可以把它称为质的单一性,只要在它之下所设想的知识总括知识之杂多的单一性”,康德认为,这种量的单一性,“例如在一出戏剧、一场演说、一个故事中的主题的单一性”,即在形式外延上实际上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因此应对应于全称判断,或换言之,普遍性判断(ein gemeingueltiger Urteil)。[4]P119同时,“在其中概念的单一性、一切能够最切近地从它派生的东西的真实性、最后还有从它引出的东西的完备性,都为产生整个概念构成了必需的东西”(B119),由于个别单一事物就质上具备最终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全体性由于“质的完备性”从而对应于单称判断。康德通过对一般形式外延和具体理解内涵的关系深入,由纯粹形式的量延伸到作为内容的质,揭示了范畴表中“量-质”两者不可分割的具体关系。当然,康德在对于形式外延的量的揭示过程中,赋予了量这一范畴在运用于经验判断和建构知识过程中以内在实质,但这实质绝不完全同于范畴表中的“质”,康德在此更多的是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的立场的转换。由于先验逻辑的加入,“它们必须符合惟一使它们能够在一个普遍的自我意识中聚合的条件”(B132),量的自我实质体现必须应归诸使相关对象知识填补以可能内容的自我意识的“先验演绎”过程,即对先验范畴先天地普遍地必然地作用于经验对象的演绎(Deduktion),换言之,即“统觉的源始综合的统一性”过程。按照赫费的解析,康德的先验演绎在写作结构上具体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B版13-14节),明确在认知主体中寻求范畴根源的目标;第二部分(B版15-21节)康德分三步论述:首先证明先验自我意识是主体和对象确立起客观统一性的根源(B版15-17节);然后将先验自我意识确定为客观统一性并阐明范畴(B版第18节);最后接着明确所有感性直观只有通过先验自我意识和范畴才能得以成为客观认知的观点(B版21节);第三部分,康德试图证明纯粹知性概念涉及全部经验但不适用于经验以外之物(B版22-26节)。同时康德一方面认为范畴应用限制在可能经验之内;另方面认为范畴在可能经验之内涉及所有对象包括数学,并且据此作出了四种情况的划分;第四部分,康德得出最终结论(B版27节)。[5]P129-P130由上述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先验的自我意识或“我思”在先验演绎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就其同有限的知性的本源的统觉过程的关系而言,即先验自我意识的能动的综合统一能力,刘哲曾对此进行过论述,他认为,在汉语语境的康德学术中,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一词通常译为“先验统觉”,这虽然清楚明白地强调康德apperception就知识论中所发挥的奠基作用,但彻底忽略了康德定义下的apperception本身所具有的和我思即自我意识之间的关联,并且康德的apperception一词首先是在意识对于主体存在自身进行把握的含义上所使用的。由此可知,在康德先验演绎部分中,“我思”同统觉能力的密切联系。据此,下文我将具体就先验演绎部分涉及“我思”较多的小节(B版15-21节,着重16节)中就统觉能力和我思的关系展开论述,并且从而深化对判断-范畴表中量的内在实质问题的理解。[6]P16正如康德在B130继续论述的那样:“联结是杂多的综合统一的表象。因此,这种统一性的表象不能从联结中产生,毋宁说,它通过附加到杂多的表象上才使得联结的概念成为可能。这种先天地先行于一切联结概念的统一性,并不是那个单一性范畴;因为一切范畴都建立在判断中的逻辑功能之上,但在判断中已经思维了联结,从而思维了被给予的概念的统一性。”康德在分析判断-范畴表时,在就“量”的“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三者排列序位中已经引入了对内在实质的暗示和理解,否则难以说明该序位的排列方式。康德在B12节对判断-范畴表的补充说明中提到,“因此,先验的范畴表根本没有通过单一性、真实性和完善性的概念得到补充,就好像它有欠缺似的,而只是由于把这些概念与客体的关系完全被置之一旁,对这些概念的处理才被置于知识与自己本身一致的普遍逻辑规律之下。”由于康德将“单一性”归摄到“量”的范畴表里,因而未能完全独立地就范畴的内在实质方面表达并阐明其与量的具体关系。但同时这里由于意识到量的内在实质作为“定义”的单一性、真实性和完善性,作为形式逻辑判断的一方,其可作为“假设的标准”,以通过后天分析的方式验证先天综合的经验对象。由此得出,康德实际已开始由经验判断的立场向范畴的主客观演绎的立场转换,即要从概念的定义中推导出一切客观知识体系(客观演绎),抑或从一切经验知识的分析中找到其据以可能的各种必要的前提假设(主观演绎)。康德在B版15节继续论述道:“联结是惟一不能通过客体被给予的、而是由主体自身确立的表象,因为它是主体的自发性的一个行动……这种行动原初必须是惟一的,并且适用于一切联结,而分解,亦即分析……因为这东西惟有通过知性才能作为结合起来的东西被给予想象力。”康德正是从“联结”概念所包含的统一性(这里的统一性区分于量的单一性范畴,量的单一性范畴仅仅作为同内在本质的综合统一,而“联结”概念或“定义”的单一性却是对异质的感性杂多的综合统一)出发,将概念的统一性加诸杂多表象(复多性)从而建构对象知识的联结(总体性),康德至此实现了向B版16节的“源始综合的统一性”的过渡,以作为人类知识最高原理法则的系统构成。在B版16节中,康德主要讨论的是先验统觉换言之自我意识(我思)原理所据以作用的逻辑方式。首先康德就统觉(自识)论述道:“‘我思’必须能够伴随我的一切表象……这种能够先于一切思维被给予的表象就叫做直观……我是就一个直观中被给予的表象的杂多而言来意识到同一的自己的,因为我把这些表象全都称为我的表象,它们构成一个表象”。由于表象、思维、直观等必然伴随着我思藉此称为“我的”这一表象,毫无疑问,统觉(自识)是一分析的自发的形式判断动态逻辑结构。即认知主体自我意识的自身交集,即源始的统觉。但另一方面,由于“统觉的统一性称为自我意识的先验的统一性,以便表示从它产生的先天知识的可能性……作为我的表象(尽管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们是我的表象),它们必须符合惟一是使它们能够在一个普遍的自我意识中聚合的条件,因为若不然,它们就不会完全地属于我。”(B133)康德在此处揭示了我思自身的综合本性前提,即先验统觉能力。因为我思是一分析的自发的逻辑活动,是源始的统觉活动,其是脱离感性的是先于一切经验过程发生的,因而由它伴随一切表象而其自身不由任何经验表象所伴随。由先验的我思伴随诸直观中被给予杂多诸表象,建立思维的主体从而进行联结的行动,进行“所有的联结”(B版130)。并且,“因此,只有通过我能够把被给予的表象的杂多在一个意识中联结起来,我才有可能表象这些表象本身中的意识的同一性……统觉的必然统一性这一原理虽然是自身同一的,从而是一个分析命题,但它毕竟说明在一个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的一种综合是必然的,没有这种综合,自我意识的那种完全的同一性就不能被设想”(B133,B135)。分析的同一关系在此处延伸为我思伴随我思对象的综合统一关系,但我思的分析同一性必须以统觉的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感官印象的杂多成为概念的同一性,我思借助范畴将其联结成建构对象的统一性,建构对象及其相关的内在意识关联实现了先验自我意识的统觉统一性。B版16节至此结束,自我意识通过分析的自发的能动性完成杂多到统一的联结,换言之,先验统觉是先验的自我意识,即先验的我思。这一过程也可视作我思的内在实质的逐渐呈现,一方面这可视作是作为判断-范畴表根源的“量”规定对象的“单一性”、“多数性”和总体性的派生,另一方面,这也可视作是量在先验演绎部分的发展,即“杂多的综合统一的表象”(B131)的三个环节:杂多,杂多的综合,杂多综合的统一。参考文献:[1]钱捷.超绝发生学原理(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4]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韦卓民,高新民.韦卓民学术论著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赫费.现代哲学的基石: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刘哲.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     该书应该算是介绍《纯批》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本,只可惜要面面俱到,以这样的篇幅太少了,难免无法把一些知识点讲明白。而且在后半部,特别是先验演绎开始,文字对初学者来说难免晦涩。个人以为中国真的需要一本系统全面明白的介绍康德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一本近乎于完美的《纯粹理性批判》解读著作。在现代西方,各大哲学家对《纯粹》有着类似于“我注六经”一样的个人扭曲,在很大程度上歪曲理解了康德本意。但邓老师将康德的思维和逻辑体系用中国人更能理解的方式传达了出来,同时最少限度地加入自己的思想,这一点非常难得,也看得出来邓老师是一位多么
  •     真好用啊真好用,真呀嘛真好用
  •     : B516.31/4937-1
  •     同学说很好我就买来看了,目前还只看了一遍。
  •     表象的表象都这么难懂
  •     觉得有些地方挺有用的。
  •     2003年6月1日购于黄州市龙门书店
  •     康德
  •     杨祖陶老师确实是老师,比他的学生邓晓芒敦厚得多……
  •     这么久终于啃完了。两位讲的很不错了。是你了吗?
  •     晓芒老师其实只是在一个大陷阱里面挖了一个小陷阱。。。
  •     大约细读了十之八,略过了十之二。
  •     因为专业,所以又看不懂鸟
  •     1月27-2月4日 配合视频讲解
  •     想起乔志勇,啥时候娶媳妇
  •     中规中矩
  •     自我作为自由的根据,是不可知的,或者说是知性无法把握的,所谓的“认识自我”(因而获得自由)只能通过实践而实现,这可能是康德和卢梭的一种联系,只不过康德把卢梭原始的、偏于感性的自我理性化、纯粹化,因而也政治化了(这使得社会契约论变得更显白了,虽然社会契约论本身的意图和论证我还是没搞清楚)。
  •     哲学专业的必读参考书
  •     要感谢的书。
  •     大师救救我(。
  •     纯批中文导读必备,加上康普斯密的(这个太琐碎,不过韦先生翻译的好),入门辅助差不多够了。
  •     每次看完康德二手文献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啃这本呢##but I kant#
  •     已经很难得了 不苛求 虚心学习
  •     不错的的指要
  •     还不错啦。。。。
  •     在我逃避爱情的时候,我将一些呼吸分给,山鹰,德意志古典,和延安的军队
  •     长见识了 不过还是有很多不懂
  •     笔记作得不亦乐乎,但是还是不懂纯批啊……批评部分多导入黑格尔马克斯
  •     09年的暑假 是多么希望得到这本书。
  •     爱智慧
  •     “有用”
  •     大爱
  •     类似内容还是读英文吧。
  •     09年春节为了啃《纯批》熬出一篇课程论文,对照着英文版和这本《指要》读了整整一个月,交出的论文张老师才给了B+
  •     就是因为这本书进的西哲。。。
  •      呵呵,有了它读纯批就方便了些
  •     简直就是本教辅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