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有天》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 天外有天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0
ISBN:9787540207717
作者:(日)吴清源
页数:269页

对吴清源的几个误读

以往接触过一些吴清源的实际,看完吴清源的自传之后,发现几处以往的误读:1,吴清源敢赢段祺瑞,并非是不畏权贵,而是由于年少不谙世故所致,事后他也大为后悔。2,吴清源与秀哉一战,秀哉下出的“鬼手”,有人认为是其弟子前田陈尔想出,但吴清源自己认为如此精妙的一首只有棋力高深的秀哉本人才想得出。事后他也庆幸自己输了。3,对于摩托车车祸一事,吴清源本人在书中没有过多猜测,只是对东大医院提出质疑,善后处理之事也未提及。让人感觉吴是有意不追究此事。

胜负之心

清源之风金庸说:古今中外,我最佩服的人,古为范蠡,今为吴清源。 前段时间读了吴清源的《天外有天》,很受启发,感性上像是被一种大师气场所包围了,理性上开始理解胜负为何物。吴桑十四岁(1928年)东渡日本,三十年间横扫日本棋坛,近百局“十番棋”将当世高手尽数打得降级,被台湾同胞誉为“昭和棋圣”。这份荣光,蕴藏在他的字里行间,虽不明示,却也让他老人家值得骄傲。我虽只是个伪围棋爱好者,也不曾打过吴清源的棋谱,但据后人描述,他的棋风清新绚丽,取舍自如,实在是令人佩服。更值得敬仰的是,他与木古实开创的新布局之风——三连星,天元等抢占高位,重视中腹地带的新思路结束秀策时代以来的棋路桎梏,让无数业余棋手为之沸腾。胜负与信仰然而之所以领悟颇多,并不是因为吴桑这一生的功绩,而是在于他超越“高手”,而终成“大师”的人生境界。棋盘如战场,白刃格斗在所难免,胜负也是常事,理应如此。而吴桑作为胜负师,总能在战斗中击败对手,这大概源自于他内心的信仰。 吴桑曾经这样说: “围棋与信仰,对我来说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然,恐怕我是不会在异国他乡生活下去的。我之所以能长久地维持棋士生命,可以说是依靠着信仰。她使我经常保持精神上的安定。假若在棋士生活与信仰之路二者中只能选择一样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信仰之路。” 他的对手从不认为吴清源技高一筹,而然无不败倒在他对胜负的恒常心上。与之对局,总有一种无论如何也赢不了的感觉。对他来说,棋是武的胜负世界,宗教是文的和平世界。无分轩轾 ,融合两种人生况味,才是他制胜的法宝。由此想到自己的胜负之心,仅仅是争名逐利的欲念,还是为追寻某种体悟所坚持的意念。但是我所能肯定的是,有公平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胜负,有胜负才会有高下,有高下才会有强弱。正因如此,下棋也好,Dota也好,即使极度逆风,只要还能坚持,我就不会打出GG。但是最近我才意识到,我对胜的执着,没有融入一颗恒常心。回望那尊棋盘,黑白二色即使在搏杀之中,也处处显露出一种平衡,当我渐渐感受到恒常和平庸之间的区别时,只能仰天叹一声too naive。至此我开始考虑,我所信仰的是什么,然后才是为了它去争胜负。

棋者

曾有一段时间,下棋两个字在我家是绝对不能提起的。至今我还记得那天姥姥撕掉了家里所有细心珍藏的棋谱,用颤抖的声音跟大家说以后谁再下棋就剁手时候的表情。舅舅最喜爱的一套玛瑙象棋是在家人的阻拦下才没有被全部摔碎。那天一家人都在哭,只有浑身颤抖的姥姥没有。之后的几年,家庭聚会时候的活动变成了其实谁都不擅长的麻将,或者只是闲坐聊天,只是再没有人把棋盘搬到茶几上,招呼着杀一盘了。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家人是舅舅,因为他“好玩”。在我的印象中那时还算是半个孩子的舅舅只做两件事情,下棋和看武侠小说。那时我刚刚认字,对午间电台播送的评书特别着迷,又苦于它的慢节奏。舅舅没什么事情做的时候就给我念几页他收藏的武侠小说,每次都是在我正听的入迷的时候接到他朋友的电话,把我放到电视柜上就跑出去下棋了。很多次在高高的电视柜上大哭和撞着胆子跳到地上之后,我开始边查字典边自己看那些武侠小说。有看不懂的地方就折页,等舅舅回来再问他。就这样,看了无数本挂着古龙和金庸的名字但其实根本不知道是谁写的盗版书。至于下棋,舅舅同样没有长性教我,总是我刚把棋摆好,他就已经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他是姥姥最小的儿子,上面两个姐姐跟着宠着,关于下棋,家人虽然都觉得这只是个爱好,不能当饭吃,但只要他喜欢,就由着他玩。直到有一天,我们意外的发现他已经是整个自治区的冠军了,开始有电视台和报社过来采访了,开始有人登门要求比试了,开始在全国拿到很好的名次了,开始把下棋作为职业了……可他似乎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以前一样的粗心又单纯。每个月至少丢一次钥匙,领我去公园玩然后把我忘在猴山边上自己拿着我的玩具回家,永远想不起来东西放到了哪里。即使是象棋大师了,他还是陪着楼下的爷爷奶奶下棋,顺便帮忙拎菜。大家都喜欢他。我在电视上见过他下棋时候的样子。皱着眉头思索,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偶尔抬头看看对手的眼睛。好像不动,也可以有巨大的力量。那是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他,可以让还是小孩子的我,也不由得敬重。好多人都说他太单纯,对外人完全不设防,这样会吃亏的。谁也没想到,这句话没过几年就应验了。几年后,他被一个很要好的棋友诬陷,背负了巨额的债务,甚至惹上了黑道。个中情节家人完全保密,我至今都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我只知道一夜间,整个家族都变了。他领着舅妈和弟弟躲避黑道外逃,开始的时候还会打电话告诉姥姥去向,后来渐渐断了联络。剩下的人,整天担惊受怕。半夜的敲门声、威胁的电话、被砸碎的窗户、硬闯入家里砸碎家具然后扬长而去的人、无能为力的警察、大年三十门上的刀痕。有次我跟爸爸妈妈准备去姥姥家,他们先下楼,我在磨蹭最后的几秒钟。几分钟后他们又回到家里,爸爸头上全部都是血,妈妈胳膊上和身上都是淤青。几家亲戚拿出所有的积蓄为与我们完全无关的人还债,甚至联系人卖房子。港片里的情节我们悉数演了一遍。就是在那时,一向最坚强的姥姥砸坏了棋盘,命令所有人不许再下棋。我断断续续的偶尔能听到关于舅舅的消息。比如他们一路南下又向西走,几年后在敦煌安顿下来。有段时间过的很辛苦。最严重的时候被追赶的人打到骨头都露出来。可是好歹都挺过来了。他们回来之后有次我问弟弟敦煌是什么样子,这个才上四年级的小孩子没有讲过任何一句关于他们生活的事情,只是过了很久才告诉我,那里日落得很晚。毕业后我自己去旅行,走到敦煌的时候下了那里几十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沙漠地带的火车站被雨水围困停运,没有可以出城的车。我急于去张掖,拦了一辆什么公司的长途班车说服司机带上我。一路上看到的全部都是翻在戈壁里的大车,还有被洪水拦住去路的车,已经不存在道路了,只有一条条的泥坑。可是我跟家人说起这段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回复我。敦煌是第二个被我们屏蔽掉的词。好在事情都过去了。以我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了。我知道的仅仅是前年我们终于能和舅舅一起过年。现在的舅舅生活中依然是粗心又单纯的样子,依然爱丢东西。他去从商,家人都不看好,觉得他的性格完全不适合,很怕再被人骗。没想到却一直顺风顺水,生意越做越大。关于下棋,我听到的消息是这样的。有次有个客户是棋迷,水平在圈子里属于很高的了。熟人就让他和舅舅下一盘象棋。舅舅拗不过大家,取来棋盘,说我让你十个子吧。那人马上生气了。最后讲定先让两个子。那人连输三盘,让的子也由两个变成十个。接着又换围棋。后来他突然问舅舅,说你是不是XXX,以前我看过你和XX比赛的直播来着……几天之后我们收到了那人从家里寄来的一大堆特产。-----------------------------------------------------------------------------------------以上的内容似乎都与《天外有天》没什么关系。我想说的是,我看完了《大日坛城》,又在网友同事的推荐下看完了这本,突然对棋者充满了敬意。吴清源说,他的一生只完成了下棋和信仰两件事情。但两件都是纯粹又崇高的。天赋让他选择了一种最为洁净的生活,哪怕有乱世纷争,有与他人的比试厮杀,有求胜的心,但他不会仅限于贪图这些成就。棋者和教徒自有骄傲。下棋考察内心,能力高下也是为人的高下。知棋,知心。知自心,横他人。处乱不惊,问心无愧,思考和智慧,都是一种习惯。“天下第一”的传奇看完后,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下一本想读的书了。可是就突然想把这本书给舅舅看一下,跟他聊一聊。

读《天外有天》

读此书的目的,纯粹是想了解吴清源这样的围棋大师对于围棋、人生会有怎样的认识,因为潜意识地认为能够把围棋这种玄妙的东西悟透的人,对人生、宇宙总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是,读完以后收获不大。正如吴氏自己所言,他是一个简单的人。正因为简单,他才能专注于围棋,也因此对其他涉猎不多。我难以理解对他对于某些宗教的虔诚(看起来很像邪教)。有机会想看看《吴清源传》的电影,也许别人对吴的评价比吴这样简单的人对自己的认识更深。

文武双全

对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就是作者说他人生的两大支柱:棋士生活和宗教信仰。作者戏称这叫文武双全的人生。我这种没有过宗教信仰的人,真的没有办法理解宗教信仰。之前在TED上面听过一段论述,为什么现在的人没有幸福感。因为上个世纪的那些成功学“大师”们将他们的观点传播的如此成功,以至于全世界的人的人都受了鼓舞:命运不是由上帝决定的,命运是有自己决定的。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你如果没有钱,那是因为你自己不努力;你没有过上如意的生活,是因为你在千军万马冲杀阵中失败了。你是个失败者。以前如果有人贫穷,大家叫他“不幸者”,因为他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现在大家叫他“失败者”,因为他自己不够争气。不幸者遭到同情,失败者受人鄙夷。所以今天的社会更加冷漠无情。如此说法,现代社会的冷漠现状,竟是因为没有了宗教信仰?长这么大,已经渐渐明白信仰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和宗教挂上边,我又不经有点忐忑不安。不过,我相信吴清源老先生在乎的也根本不会是它的宗教性(宗教一旦被人用来牟取私利,就变得非常让人憎恨),他更加在意的是一个可以让之反省的信仰。一开始他还在追求一种能够包含其他教派的教义。

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之中

摘书中一段经典的话:十局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吴清源:棋士有信

1.1939年,秀哉名人引退后,吴清源与木谷实为争夺日本棋坛最强者的位置展开了擂争十番棋之赛。两人对决,万籁俱寂。正当所有人为最后结果焦躁不安的时候,木谷实突然昏倒在地,但更让大家惊异的却是吴清源的反应。只见吴清源全然不顾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一心凝神望着棋盘“长考”。这段事被观战记者写成报道,刊登在当日的报纸上。一时间,日本国内的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吴清源被读者指责为“缺少棋德、不懂武士侠义、惨无人道的赌棍”。后来,事态更是发展到有人向吴清源的家中投递恐吓信、砸他家玻璃的地步。恐吓信上写着:“如果不在垃圾箱底下放上300日元,就杀了你。”没有办法,吴清源按照指示放上了300日元,但是第二天并没有人来取走钱。这种状况给吴清源带来很大的困扰,他的老师濑越宪作甚至担心他的生命安全,一度考虑让其放弃比赛。吴清源却顶住压力,赢得了最后的比赛。其实,吴清源后来也对那次与木谷实对决的事件做了解释,他当时的精力全部都在棋盘上,以至于根本就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事实也的确如此,木谷实最后也出面替他澄清了这件事。在棋局上,两人虽是对手,但在私下里,两人却是很好的朋友,木谷实了解吴清源,知道他是一个一下起棋来,就完全忘记周围一切的人。吴清源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我若因此而过多伤感,在那么艰苦的对局中就决不会取胜。……这全都归结于我的信仰。”就像他后来自己说的,“围棋与信仰,对我来说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不然,恐怕我是不会在异国他乡生活下去的。我之所以能长久地维持棋士生命,可以说是依靠着信仰。她使我经常保持精神上的安定。”对他来说,棋是武的胜负世界,信仰是文的和平世界,无分轩轾。融合两种人生况味,才是他制胜的法宝。 而谁能想到,自幼就被誉为“天才少年”的吴清源,他的人生之路何其艰辛;谁又能想到,他是如何领悟蕴含在围棋里的“中的精神”,才无往不利,终成大师?2.1935年,即日本的昭和十年,吴清源21岁。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秋季升段大赛中,他升为了六段。这个荣誉对年轻的吴清源来说已经很了不得,虽然此前他就是围棋界的“天才少年”。自从到日本以后,他在棋坛之路上走得颇为顺利,几年来的升段大赛几乎算是一帆风顺,每每出赛,都有连胜的记录。但毕竟有“日本围棋神童”之称的木谷实这个师兄珠玉在前,吴清源总是不敢掉以轻心。然而随着升入高段,对局时间亦相应延长,此一局未完,又一局亟待。吴清源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如此连续奋战,更是身心疲惫,被折磨得精疲力竭。而就在不久前,吴清源的心灵导师西园寺公毅因病辞世,这对吴清源来说打击很大。4年前,还是17岁少年的吴清源,在师兄木谷实的邀约下,认识了西园寺。西园寺曾经留学美国,对东方哲学颇有研究,他崇尚以意志力主导内心的想法,凭意志力克服周身带来的难题,这与佛家中的精神主导和儒家精神颇为接近。吴清源自幼习得四书五经,对传统儒家教义深有领会,总是能与西园寺找到精神共鸣。木谷实也与西园寺有着共同的信仰,于是,吴清源同他们有了更深的交往。每每遇到生活中的困境,吴清源总能在西园寺那里得到开解,可以说那时候西园寺的家成了吴清源修心养神的地方。然而随着西园寺是逝世,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清源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西园寺先生去世后,埋头苦战于胜负之争的我,心灵深处仿佛出现了无底的空洞,在难以解救的寂寞中,度日如年。”彼时的吴清源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是凭着天赋与对围棋的热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了,他肩负着一家人的重担,每每比赛前母亲担忧的目光与哥哥的渴盼逐渐变成压力集聚在他身上。他不再是因毫无荣誉之累而可以大胆在棋盘上自由厮杀的少年。他长大了几岁,得过一些荣誉,可是又怎么样呢?人生的困境无非是内心所挣扎的无法在现实里找到安慰。此时继续赢棋成了吴清源支撑一家人留在日本的砝码,他不得不背负棋盘之外的事情,反复权衡胜负带来的后果。然而想要的越多,自然越痛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又一次遇见与自己内心贴合的灵魂导师,并得到终身的皈依。3.这年10月,红色枫叶又一次铺满秋季升段大赛时,吴清源却没有如期出现。濑越宪作在一阵焦急的等待里收到的却是吴清源的休场报告。在这个大风天里,吴清源登上了神户前往天津的轮船。任谁也无法理解,在如此重要的升段大赛中,他居然义无反顾地缺席。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在甲板上让海风吹拂身体,久久眺望那无边的大海。举目无亲、身无半文的我,究竟为何而去?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我毫不迷惘、更不怯懦。因为有一种信念在强烈地打动着我——神在身边保护着我。”就像吴清源此生反复提及的信仰,他心中的神祗何其伟大,值得他一再追寻。不久前,他从在天津的二哥吴炎那里得到一份《庸报》,里面有一篇关于信仰的文章,让他十分感动,这一次他放弃升段大赛,不远万里,渡洋重归,只为了寻找内心的这一份信仰,他知道,这个地方有一样东西在等着他。彼时天津是迷蒙天,似被大雾笼罩,吴清源同吴炎一起住在南开大学的宿舍里。此时南开大学是抗日民族运动开展最热烈的地方,吴清源竟穿着日式和服前来,吴炎吃了一惊,连忙让他换上大马褂。对这些身外事,吴清源总是较为迟钝,他的内心太过专注,装下一样,就再放不下其他,他的世界装满围棋的时候,便忘了一切,纯粹得那么残酷。这一次吴清源终于见到了在《庸报》上写那篇文章的李社长,并惊喜地发现,他的信仰与自己的内心不谋而合。李社长崇尚世界平和,不干预政治,融合了许多儒道的思想,主张修行和慈善。特别是对自我的修为,内心的平静,即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排除一切的干扰,这让吴清源尤为感动。他仿佛在独自跋涉的黑暗世界里找到了一盏启明灯,让他意识到自己内心是对的,仅此而已却受益终生。他再一次审视自己人生的意义,终于认识到自己热爱的是围棋本身,而非其他。吴清源第一次试图在信仰里找到人生困惑的解答,并在以后逐步运用在了自己终其一生也只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围棋。他的一生始终淡泊,以棋为生命,一直过着有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棋士,纯粹地下棋,那是他的乐趣和生命,而不是负担。在天津的时候,他执意跟随李社长完成为期60天的“打坐”修行,以获取内心的平静。后来他终生都保持着“打坐”的习惯。有人问他:“打坐有什么好处?”他说:“日本的围棋名手在棋力上都和我不相上下。若要战胜他们,只有在紧要关头,头脑非常清醒,没有杂念干扰,才有可能制胜。打坐便是修练这种功夫。”这种心平气和的信仰根植在棋艺中,让吴清源不断地放下杂念,只专注于棋盘。他似乎一直不明白周遭变化的人,他毕生追寻的是心灵的平安,而获得的唯一途径是信仰。那时他以为,摒弃身外一切,只要专注于信仰和围棋的世界,就可以始终保持局外的态度。但是他那时候不知道,生命不可能彻底围棋化,时代的因素必然渗入人格,这就使得他不能不去面对某些历史强加于己的东西。4.回到日本之后,吴清源再一次投入到紧张的对局之中,虽然仍旧屡屡获胜,但却因为对局过多,消耗体力,健康受到损害。1937年,因为健康问题,吴清源不得不进入富士见疗养所进行疗养。站在富士见疗养所的门口,抬头便是山头初冬的白雪,寒风拂过,吴清源的心头却是异常的欢喜。他喜欢这里的景色,干燥的空气时常让他想起儿时北京,离开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疗养所在山间,来探视的人很少,他原本就是安静的,更是喜欢这样安静的时光,世界仿佛已跟他不再有关系。只是那时正值中日战争爆发,日本各地时常都能看见出征士兵们送别的场面,富士见车站也不例外。每次遇见之时,吴清源总是久久地眺望着,思绪万千。有一日间,他听得病房外有歌舞欢呼,循声而去,推门,只见日之丸的旗子在人手中飞舞,一个人举着一幅地图,上面插着小红旗,他目光一晃而过。若是再无心点,也许吴清源不会看到那是中国版图,侵略者已跨过长江,可是他还是看到了。他憨憨笑着的脸凝住,转身,踱出房子,立在门口。那一晚,吴清源没有关窗,萧瑟的风将山林吹得如海浪般作响,他躺在黑暗里,突然直其脖子,将起未起的样子,眉头锁在一团。外头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他如何才能做到忘我。黑夜里,他一遍遍地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可是此时的神祗似乎没有丝毫的指示。在富士见的这些日子里,吴清源阅读了许多的书籍,儒学、道家、宗教等等,他以为能从中找到答案,却是在后来才明白,唯有经历才能给自己答案。吴清源在身体康复之后依旧是连番的围棋征战。由于中日两国交战,中国人的处境在日本越来越困难,大部分中国人纷纷回国,吴清源的母亲和妹妹们最后也都回了国,只留下吴清源一个人。而始终在日本棋院下棋的吴清源也令许多中国人不解,甚至不满。他总是这样,双方都不被讨好。再没有比与母亲的分别更令吴清源不安的了。为了母亲能够安心回国,吴清源答应成家立业,好有个人能够彼此照应,一起生活。于是他就拜托女围棋手喜多文子做媒。而对妻子他并没有什么要求,他对喜多文子说:“只要找到跟我信仰相同的就行。”后来喜多文子将中原和子介绍给了吴清源,见面时他问和子:“你有信仰吗?”她说:“有。”从此两人系上红绳,一走便是一生。不久,吴清源很自然地加入了妻子和子所信仰的日本宗教。那以后是漫长的四年流浪,兵荒马乱里,他的家被炸得四分五裂,他坐在一片废墟里,静静地看着这漫天的硝烟,耳边是和子无助的哭泣声,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以修身保持内心平静为毕生信念的吴清源,在战乱里,他的心要怎么平静?他只能同妻子一起四处辗转,追随着所信仰的宗教。战争太可怕了,于是有人告诉他每天念经就可以不打仗,每天祈祷就可以停止战争,他就信了。那样的日子里,吴清源先是打败了木谷实,却又一度彻底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围棋,近乎痴迷地相信教主,他将从前比赛所得的奖金几乎都给了教主,直到教主又给了他更加荒唐和无理的要求。那又是一个看不见光亮的夜晚,他一个人行走,摔在路边泥水之中,他内心所期盼的神祗依旧得不到回应,大雨又接踵而来,他徘徊彷徨,对于信仰与生命的焦虑达到巅峰。终于连柔弱的和子都醒悟,决定离开这个宗教。她留信给吴清源,写道:“我无法再信任教主,我们的信仰精髓跟她的道义完全不同,对于这些年的执迷非常后悔,我觉悟的太晚,让你吃了太多太多苦头。”吴清源业已对自己当下所信仰的宗教产生了迷惘和怀疑,重重压力下正在决定重新参加十番棋赛事。他要乘坐长途汽车前往比赛地点。在车上,他拿出和子的信开始阅读,读完的那一刻,他觉得仿佛一生那么漫长。汽车在乡间小路上停下,吴清源从车上下来,他先是往回走,停下,又走回来,来来去去好像怎么也找不到适合停下的地方。而后他就立在了路中央手足无措,突然蹲下哭了起来。这些日子来,吴清源为了信仰放弃了最爱的围棋,但到头却发现这个信仰又和他所追求的真理没有任何关系。后来,他在自传里说写道:“颠沛流离的生活,使我不断得到严厉的自我反省,因此,我为能更深知自己而感到无限地欣慰。”自此,吴清源终于摆脱了信仰上的迷茫时期,重回日本棋坛。而后的多年十番棋之战,他将所有同时期的顶尖棋手都打降了格。5.吴清源在围棋界占完全的统治地位是从1939年与木谷实的十番战为起点的。他说:“十番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可是,我总是败在吴清源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这是他的习惯。也正是如此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多少年来,在人们的习惯里,胜负是围棋最终的指归。日本古代出现了那么多为争棋献身的事例,固然残酷,但没有人能因此否认围棋的存在价值。吴清源自己也走过擂争十局棋的风风雨雨,然而晚年的他,迈入更高的人生与围棋境界,提出“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中和”的观点,他要重新解释围棋之于人类的存在意义。吴清源把“21世纪的围棋”称为“六合之棋”,所谓“六合”,在古文里是宇宙的意思。中国古代认为,在空无一物的宇宙里,产生生命的根源分成阴和阳,然后形成万物。围棋有黑白棋子,所以吴清源认为这一定也是来自阴阳思想,棋盘即是宇宙。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阴和阳的中和,所以围棋的理想也应该是“中和”。在棋盘上,要众观全局,在棋局中取得平衡,“调和”每个棋子作用的那一手,才是恰到好处的妙手,那就是中和的意思。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他说自己追求“六合之棋”就是为了推进围棋的进步。而创造围棋进步的是安定的精神动力,那也是他多少年来追求信仰的领悟。就像这个世界总是分为变化和不变两个方面,科学技术是不得不进步,也是所谓的变化,但是精神方面却是可以不变的。对吴清源来说,放在棋艺上就是棋盘是不变的,但棋局是变化的。放在精神上则是下棋的招式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但他的内心的平静是不变的,始终纯澈专注,持平常心。有点象天龙八部中的虚竹,那个劫,非置身局外而不能解,太玲珑的段誉,太执着的慕容复都无法赢得那局棋。所以,他才能最终将“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吴清源本身是个下棋的人,但毕生在棋道之外求的是人的精神之道。关于围棋,他指出,在远古无文字的时代,尧造棋问天。下棋本身不是为了胜负,是要调和阴阳。万物无生无死,只有化。所谓中的精神,正是如此。其实,这也是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追求,他晚年的事业开始潜心研究和推广的“六合之棋”,也是意在让人们体会到围棋的真正内涵。今年的吴清源已百岁。他曾经说过,活到百岁是他的心愿,如今他实现了。而今他样貌清瘦,神态宁静淡泊,给人的第一印象宛如禅房修炼多年的高僧。生活中的吴清源沉默寡言,围棋对于吴清源来说,就如同他的信仰,在这个世界,追求的是最高境界“和谐”。正是这样的人生修炼,才使他一次次度过他生命中的重重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还是动乱里生活的磨砺,都在他的静心修为中化成过往云烟。

吴清源

《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由于围棋界的人机大战——谷歌AlphaGo挑战李世乭,关于吴清源先生的自传也该看看了,据说阿尔法狗的棋风正是吴清源所倡导的。稍微了解了韩国的石佛李昌镐、李世乭,中国的陈祖德、聂卫平、常昊、古力和现任世界第一的@大棋渣柯杰。然而20世纪的围棋霸主日本高手如云,也有一位华人天下无敌。他是金庸最佩服的当代人,甚至被称作围棋界的爱因斯坦,作为旅日华人14岁破格定位专业三段,和木谷实开创新布局, 之后残酷的擂争十番棋打败日本当时所有顶尖高手,使得对手的“交手棋份”降一级甚至两级,这些高手包括后来创立木谷道场高徒无数的木谷实、 与最后一代“名人”本因坊争雄隐退的雁金准一、本因坊秀哉之后的第一个九段棋手藤泽库之助(藤泽朋斋)、吴清源的师兄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岩本薰、被称作剃刀坂田的坂田荣男、本因坊战的九连霸的高川秀格。除了他的棋艺,宗教信仰占去了他的人生,创造了一段传奇。注1:日本三大头衔、棋圣、名人、本因坊,原名村田保寿的本因坊秀哉为最后的终身本因坊。注2:交手棋份差1段分先,差2段先相先,差3段定先,差4段二子,差5段二三,差6段三子,差7段三四,差8段四子,比分差4局对手交手棋份降级,降级很丢脸。借用最强大脑一句话,让围棋流行起来。

金庸老先生景仰的人

因为喜欢下围棋,吴清源是我极其敬佩的人物。 吴清源本身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可称围棋界20 世纪第一人, 围棋界的独孤求败。〈天外有天〉 是他本人的自传,很好的一本书。金庸老先生有很好的序言, 我就不要罗嗦了。 摘录如下:  崇高的人生境界  金庸                                  某夜,在闲谈中,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准?”我冲口而出的答复:“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这不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作的全面性客观评价,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喜好,,以大智大慧而论,我最敬仰的自然是释迎牟尼;以人情通达而论则最佩服老子;文学与历史著作中我最喜欢司马光的《资本通鉴》。当时所以说范蠡和吴清源,是因为我自幼就对这两人感到一份亲切。我曾将范蠢作为主角而写在《越女剑》的一个短篇小说中。至于吴清源先生,自然是由于我喜爱围棋,因而对他不世出的天才充满景仰之情。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问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吴先生在围棋艺术中提出了“调和”的理论、,以棋风锋锐犀见称的饭田荣男先生也对之一再称誉,认为不可企及。吴先生的“调和论”主张在棋局中取得平衡,包含了深厚的儒家哲学和精湛的道家思想、,吴先生后期的奕棋不再以胜负为务,而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放眼今日中日棋坛,能有这样胸襟的人可说绝无仅有,或者棍原和大竹两位略有近似之处吧,但说到天才,却又远远不及了。佛家禅宗教人修为当持“平常心”。吴先生在奕艺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了这境界,奕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灵修为的大道了。吴先生爱读“易经”、“中庸”,在宗教上信奉各教殊途同归的红干教。他的奕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教我围棋的老师之一王立诚先生前年到我家作客,随同前来的有小松英树四段(当时)。晚上他们不停用功,向我借棋书去研究,选中的是平凡社出版的四卷本《吴清源打棋全集》。他们发现我在棋书上划了不少红蓝标志,王老师后来赞我钻研用功,相信他心中一定奇怪:“为什么你这样努力,棋艺却仍然如此差劲儿?”这句话他不好意思问,但问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吴老师输了的棋你大都没有打?”因为我敬仰吴先生,打他大获全胜的棋谱时兴高采烈,分享他胜利的喜悦,对他只赢一目半目的棋局就不怎么有兴致了。至于他的输局,我通常不去复局,打这种谱时未免闷闷不乐。相信这情形也解答了王老师心中的疑问,我非但完全不能了解吴先生棋艺的精诣,不能体会至。他在棋局中所显示的冲淡平远,事实上是以娱乐的心情去打谱,用功自然是白用了。这大概是举世围棋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其实,吴先生即使在负局之中也有不少精妙之着。但这些妙着和新颖的构思,也只有专家棋士才能了解。前两年称霸日本棋坛的赵治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他生平钻研最勤的是吴清源先生的棋局,四卷《吴清源打棋全集》已翻得破烂了,必须去买过一套新的。相信数百年之后,围棋艺术更有无数创新,但吴先生的棋局仍将为后世棋士所钻研不休。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天外有天》这部书写出了吴先生一生奕棋的经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奕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新布石法、大雪崩内拐的定式,以及其他各种为人盛所称道的创造,其实只是余事而已。在吴先生崇高的心灵中,恐怕在近百局“十番棋”中将当世高手尽数打得降级,也只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过眼烟云吧。很有机会为一位平生景仰的大宗师的回忆录写序,实是莫大的荣幸。

作为普通人的天才

我看的是14.50元的,希望不是删节本,不过相对于台版日版来说,似乎已经是节译了。看了本书,便知田壮壮所拍《吴清源》实在是非常正统,几乎完全遵循了传主的意愿。所以如对电影失望,对本尊注定也会失望吧。但这反而加深了我的钦佩。因他符合了我的普通人论。唯其作为普通人而臻于此道,更令我觉得难能可贵。这样说,不是要抹杀先生的天才,也不是强调什么勤奋出天才,只是觉得,在那艰难时世(其实哪一个世代不艰难)中,天才并非清高孤傲一如闲云野鹤,皎洁一如天上明月,当然也不是如电影放大的人性复杂的层面,只是恰如其分的普通人,面临难题一样考虑的是普通人所考虑的一切。日子平平如流水拂过平地与深谷,而他无论是他的天才还是努力终于展露头角,取得应有之承认。大隐隐于市,寓道于人生、业绩之中,所有的特立独行与荣耀都出自于人自身的本性光辉与执著意志。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这样说,也并非就似乎低矮得足以效仿。(我不太能恰如其分的传达这种认知。)或者说,就是形与众同,而神有超越,而这超越少不得世事磨炼之功。越说越不得接近本旨,关于心中冥然意会的理,我总是拙于表达,如同情一样。此外,一个人可以坦然,只是陈述客观事实一样说出“天下无敌”这四个字,这种感觉真好。印象中,除先生外,只有独孤求败可以做到呢,金庸亦崇尚先生,不知下笔时有否借鉴。

棋几于道

作为生于焚书坑儒后的一代,成长于华南沿海的一条小村庄,遇上的是打开窗户吹西风好时光,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童年加学生时代我都没有机会接触围棋。倒是很早就有机会玩到任天堂,超级任天堂,PLAYSTATION,及至最近魔兽世界等一大堆更时尚,更声色俱全的游戏。毕业后,工作了,生活生命中的圈子里也没有围棋的土壤,于是,那颗深藏于我心底的围棋种子一直不能发芽,以致我自己都感觉的不到它的存在。国家培养我们不信神,不信鬼,不信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藐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红领巾。直到上了大学,大学之于我的意义,莫过于提供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完整地读了几本书,并发现了阅读的乐趣。读内经,读老子,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情了,生涩,但偶尔的吃透的一词半语能让我心驰神往好半天,于是一遍一遍地读,不懂的地方慢慢熟悉,有时候能在工作中,在生活的小片段里,突然顿悟,那是弥足珍贵的体验。心里慢慢地便生出了一丝对天地的敬畏,法阴阳,辨五行,安身立命,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可惜啊,可惜!我心中埋藏的那颗种子被灌的第一淋水,是吴清源自传,闲来无事,随便挑了这本书,告诉自己要读完。之所以选这本书,仅仅因为在此之前我没听过吴清源这个名字。朴实无华的文字,流露的是作者同样朴实无华的心性,字里行间,隐隐约约可以窥一斑那段被冰封后又雕饰过的历史的原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让我惊讶的是,一种在中华大地发明的简单游戏,传播到了日本后居然被上升到了如此的高度,却在中国寂寂寥寥。那是为何?难道它的光辉同样被冰封了?!我带着种种疑惑,开始去了解这种游戏。久远,却经久不衰,这要归功于它的规则简单,黑白纵横,先后次第,多少胜负。规则越少,则变数越大,变化无穷,棋乐故也无穷。而上述那些现代游戏,规则越复杂,寿命则越短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每次我读到老子的这段话,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了解围棋的基本常识,及布局的一些初步知识是最近的事情,看罢这些围棋的教学内容,我产生了相同的感觉,黑白之间,纵横之内,如此简单的一着一着,运行的不也是道吗?原来围棋这个游戏,演绎了几千年,一代一代传授下来的正是我们打一开始懂得思考便困扰着我们的谜题。治乱因果,善恶轮回,世事如棋,事事皆如棋。造化之间,谁在对弈?


 天外有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