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802300224
作者:(美)乔尔·科特金
页数:321页

内容概要

乔尔·科特金,一位全球公认的世界经济和社会问题权威,是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新美国基金会”驻洛杉矶地区的资深专家。他曾经担任《纽约时报》周日财富和经营版的专栏作家,目前他是《洛杉矶时报》周日评论版专栏作家,同时定期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杂志、《美国企业》杂志及其它许多刊物撰写文章。在未来学、民族学和城市等研究领域受到各国广泛的关注、颇具权威性。

作者简介

乔尔·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作为都市学家,他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从远古中石器时代城郭的宗教根源入手,分析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集镇,并由此把我们引导到“正统城市”的雏形上;再进一步解说拜占廷和中东地区的城市乃至中国,到威尼斯及其后的城市商业帝国的崛起,再到后来的工业城市(从伦敦、芝加哥和东京到上海及底特律),直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城市和城市郊区的现实。作者特别强调和重视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探究。他以其敏锐的判断力解读了这些城市在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全球城市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断断续续的,终于把这本书翻完。呵呵。。记住了这三个形容城市的三个词,基本上确实是涵盖了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具备的内涵和外延。呵呵。。很好。
  •     只是一个属于简介式的书,东方西方各讲一些,古代现代顺序着说点城市的发展顺序,只能说是用来激起大家的兴趣,不算很有学术价值或者引发思考的东西,用来消磨一下时间还好吧。作者毫无疑问知识很丰富的,也看过很多书,但是要在一本书内融入这么大的一个话题实在是难。
  •     坦率地说,将城市史完全当做文明史的史学观念我并不能苟同,社会史、文化史以及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兴起正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史学观念,以便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下发现更多的人类生活细节。但是,城市史也不可能脱离文明史的叙述,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恰切的历史视角与叙述逻辑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读乔尔•克特金(Joel Kotkin)的《城市的历史》,将会在这样的一场知识盛宴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克特金从城市的起源、兴盛一直讲到城市的未来,努力做到从全球的视野出发去勾画城市发展的轨迹。他的论述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正文部分译成中文才一百八十页,然而却没有简单武断之嫌。他抛开诸多历史因素的干扰,专注于城市本身,在序论中提出城市的三大特性:神圣、安全、繁荣之地。这既是他叙述城市史的内在纲要,也是他评价一座城市是否伟大的关键指标。  神圣,指的是宗教的圣地以及民众的精神认同,在本书中侧重前者较多一些;安全,便是城市对市民生命、财产和自由的保障;繁荣之地,是指城市要发挥自身的多种优势,激励商业贸易的兴盛发达,促进文化艺术的极大提升,从而使市民富庶与文明。在这三点中,作者一再强调第一点乃是重中之重,即信仰与认同是城市生命得以延续的灵魂。这一点正如韦伯(Max Weber)提出的新教伦理促发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克特金也将宗教看成是促发城市文明诞生的本原动力。书的前三部分主要叙述了前现代时期各主要文明的城市概况,从美索不达米亚、伊斯兰阿拉伯到中国、甚至美洲等,都以祭祀为中心产生了城市聚落。  作者致力于阐发城市在起源上的普遍性,正如作者赞同的美国史学家费恩巴哈(T.R.Ferenbach)说:“早期全球各地的城市建造者有种‘精神上的一致性’”。不过这种“一致性”或许在史前期比较明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普遍性”已经不能令我完全信服了。在面对古希腊与中国时,可以很明显感到两种文明模式的不同,古希腊是城邦国家,而中国早已是统一的中央帝国,城市在这两种国家形态中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地位及功能。比如,书中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乡野和树木无法教导我任何知识,唯有城市中的居民才可以。”但孔子恰恰说:“礼失求诸野。”这是来自两种文明的观念,很难整合成一致。因此,从一种更为客观与开放的观念来评价的话,作者还是不免囿于西方自身的历史经验,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就会显得有点儿捉襟见肘。  这不是一种苛责,这与起源于西方而后席卷全球的现代性有关。现代性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区域性与普遍性的确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明中的普遍性部分被推向了极致,一个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无可逃避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图景下,一部真正有机的世界城市史才有了叙述的可能。从书的第四部分,也就是东方城市的衰败与西方城市的重新称霸开始,世界城市史才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帷幕,仔细品味,就连克特金的笔下都有了激情。现代城市的出现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大工业生产像是黑洞一般将越来越多的人吸附、聚集到了一起,一种行业启动了另一种行业,一个机遇呼唤着另一个机遇,城市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城市终于站在了历史的桥头堡上,成为现代性文明的集中体现。  克特金将英美的城市革命视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根基,然后反思了日本、俄国、德国等后发工业国在城市实验方面的成败得失,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那就是城市文化准备不足,包括由城邦制而诞生并光大的民主传统。作者对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看得要比建筑设施重要得多。为了追求更好,城市化进程开始朝着“伟大的都市”方向迈进。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凌驾了纯粹的商业利益,城市规划开始以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为主要圭臬。书中以洛杉矶为例子,洛杉矶为了成为“全球一切美好、健康、激动人心之物的象征”,“将留住花朵、果园、草皮、让人神清气爽的海洋气息、灿烂的阳光以及自由自在的空间。”于是,洛杉矶的城市面貌逐渐变为“分散、多中心、多郊区”的巨型都市,而这,已经成为当下全球各大城市的共同模式。新的情况产生了,那就是城市中心的“空心化”现象与郊区的兴起,其实这也是城市化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书的最后两章,作者才重新把眼光投向了非西方世界。第三世界鱼龙混杂的现状被描述为“后殖民困境”,这些地方的很多城市已经失去了历史的根基与影响力,而“大城市通常都在经济发达、政权强大的基础上兴起。”在越过非洲的混乱与伊斯兰国家的封闭后,作者寄希望于远东,主要是印度与中国这两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对中国的论述太过简单,只提到了上海,但是作者也指出了中国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所带来的大量问题。  在城市之旅的最后,作者面对未来写下了他的忧思。他对臃肿的超大城市做出了批评,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卢森堡、新加坡、特拉维夫、迪拜等,往往比一些人口多达一千万甚或一千五百万的超级大都会,比如曼谷、雅加达及马尼拉,更能发挥经济影响力。在“911事件”的警示下,城市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最重要的是,西方城市中的神圣性正在失落,作者希望能够糅合新儒家文明,重建城市内部的和谐认同(值得我们反思)。说到底,作者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期许还是这三点:神圣、安全、繁荣之地。他一以贯之,令人醍醐灌顶。  一九六○年,全球都市人口只有七亿五千万,到了二○○二年增至三十亿,预估到二○三○年将会超过五十亿。人类今后的主要生活都将在城市中经历,城市将成为人类生死存亡的容器。正如桑内特的名著《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所言:“这个崎岖而困难的都市地理学,构成了独特的道德承诺。它为那些自伊甸园流亡出来的人提供了栖身之所。”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用这样的篇幅当然不能把如此浩瀚的城市史写的又全又深,权当读读复习下初中历史。
  •     太好奇科特金是怎么用这么简略的文字写完一部城市史的了 这个问题即使在我看完全书后也没有找到答案…………
  •     第二次看了,太有速度感了
  •     通俗易懂,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整个世界城市发展的过程。
  •     神圣、安全、繁忙之地
  •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5275.html
  •     夸大宣传,与书背后介绍差距过大,这个出版社的书表示以后要谨慎选择。
  •     记者就是记者。他们会把所有无法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和道德绑架,然后在现实无法达到预期的时候,慨叹人心不古。靠着感动过日子,还是省省吧。
  •     原来是课本……
  •     读完全书后,我才发现只要读译者序就够了。形成和维持城市的因素是:神圣(宗教、道德意识形态、社会公民的归属认同等);安全(帝国的武力系统、社会治安等);繁荣(经济贸易、多方面的交流等)。城市的发展模式的趋势是:分散、多中心和大规模的郊区化。
  •     很喜欢最后对于城市未来的那一段分析。
  •     提到的各种书的 名字有趣
  •     高度概括的简明史,立场鲜明,但带有明显西方中心论色彩。
  •     烂书啊,怎么会有7.6的评价? 整本书,泛泛而谈,毫无深度可言。 对于全球历史的勾连,也没有任何有趣的框架。 早知道是一个什么专栏作家写的,我就不看了!!!愤怒!!浪费时间!!
  •     神圣-安全-繁忙
  •     城市史09年 译者好像是厦大历史系教美国城市史的
  •     书中错误很多。
  •     普及层面来说的话还算不错吧。
  •     快速读物
  •     很不错的城市历史著作。用如此精炼的文字、大气的文风、犀利的眼光来看待和描述全球城市的历史,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只可惜自己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还是太浅,全球化的思维视图还没形成,所以也只能先走马观花式地从中学习了。以后有机会再细读
  •     注释水分占一半字数,却未能给人留下学术性专著的印象,更像是文化散文和历史随笔,作者收集了不少文献资料,文笔也很出色,视野开阔气势磅礴,但每个历史阶段都浅尝辄止,对中国古代城市的论述明显缺乏自信,蜻蜓点水的描写很难让中国读者信服(其他国家地区的历史叙述也许并非真实),因此影响了整本书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当城市史入门读物罢了
  •     用简洁的语言把许多关于城市的论点串联,可是做为从国外学者了解全球城市的基础读本。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内容过于简单空泛。但是对于学习城市史的人可以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参考文献索引。
  •     还是序言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安全,繁荣,精神。
  •     写的简单,但不浅。很多地方很客观而透彻。信息量很大,读了一遍压力很大。
  •     神圣 安全 繁忙
  •     引用多的可怕→_→,感觉有点太繁琐了。
  •     历史性更强一些,概述性质的,作为城市发展史初读很不错
  •     确实泛而浅。
  •     不像历史那么厚重,对政治也没挖得很深,蛮平易近人的一本书。
  •     勉强算一种史观,『城市史观』? 感觉每句话都很重要,然后又觉得每句话都是废话。逻辑怪 神圣,安全,繁忙。
  •     读起来还是蛮容易的 限于篇幅介绍比较浅显最后部分比较有启发
  •     。。。100%水货
  •     视野广阔,观点鲜明,叙事宏大,译笔欠佳。
  •     城市角度的全球史,不过瘾
  •     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出来。
  •     强力推荐。好书。
  •     学术
  •     注释及参考书目比原文还多的样纸……这书其实只能说是沿着全球史/文明史脉络而作的有关城市发展历史的笔记,有些空泛。对近代以前的论述比较肤浅。对工业革命后三波城市化浪潮(第一波——英国,第二波——美国、欧陆、日本,第三波——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影响及战后现代城市的发展(巨型化与郊区化)还值得一观。建议把书扔掉,留下参考书目慢慢读。
  •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世界历史温习了一遍。科特金将世界城市的共同特征概括为神圣、安全、繁忙三个特征,且缺一不可,不然必走向衰落。其实,这无非是将城市的文化、政治、经济功能及其延续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早期的众多西方城市,以宗教的职能而聚集,特别是中东地区的众多城市,而文艺复兴之后的城市,大多行使着经济的功能,中国与西方城市不同在于,政治与宗教的统一。现代阶段的城市,特别是东方的城市,大多都是走着西方城市化的道路。不过作者对于东亚城市建设以新儒教信仰与外来西方理性主义结合的道路似乎有所褒扬。回顾中国这些年来的城市化道路,也是一种批判反思的过程。作者对于现如今众多城市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规划持有一种怀疑态度。
  •     纵观全球城市史这本书,但凡出现共产主义党派,就是阻碍城市化进程的。苏维埃把自己国家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破坏得不像样,北朝鲜把本来一片繁荣的汉城炸了,河蟹这儿上三下香,问歌阻碍城市发展和经济进程。啧,冤家啊。但是,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就一定好呢?
  •     真心不错。很简短但是真的概括了城市的历史。收获颇多。
  •     千百年来全球城市发展的脉络,古代早期文明城市的兴起,当代大型国际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