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解释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208056138
作者:(法)福柯
页数:594页

章节摘录

   我们可以说,在柏拉图那里,关心自己与关心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大致是通过三种方式确立起来的。或者,让我们回到我随后要对你们说的内容上,在柏拉图那里,认识自己是“关心你自己”的普遍的和根本的律令的一个方面、一个要素、一个形式——毫无疑问是主要的,但只是一种形式。新柏拉图主义颠覆了这一关系。但是,反过来,在柏拉图那里,泻药与政治不是相互区分开来的。相反,泻药与政治属于同一个方法。这有三种方式。因为人通过关心自己(这是我刚才对你们说的),会使自己能够关心其他人。可以说,在关心自己与关心其他人之间存在一种目的关系。我关心自己是为了能够关心其他人。我将让自己服下新柏拉图主义者说的“泻药”(katharsis),我将用这种泻药方式,以便能够成为一个政治主体。政治主体是指:知道什么是政治的人,能够统治的人。第一个关系是目的关系。第二个关系是一种相互性关系。因为如果通过关心我自己,在新柏拉图主义的意义上用泻药来净化自己,那么我就会如我所希望的那样,对我所治理的城邦做了善事。如果通过关心我自己,我向我的同胞们确保了他们的获救、财产和城邦的胜利,那么反过来,我也会从我所确保的大家的财产、城邦的获救、胜利中受益,因为我属于这个城邦的共同体。在拯救城邦中,关心自己获得了补偿和保证。人也就拯救了他自己,因为城邦得救了,因为人通过关心自己而让城邦得救了。这种循环明显地出现在《理想国》的整个结构中。最后是第三个关系,在目的关系与相互性关系之后: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主要蕴涵关系。因为灵魂是通过关心自己、实行“净化自身”(这不是柏拉图的用语,而是新柏拉图主义者的术语)才同时发现自己是什么和自己知道什么,或者说:它一直知道的东西。而且它还同时发现了它的存在与它的知识。它发现了它是什么,以及它发现了它在回忆中所沉思的东西。它因此能够在这种回忆活动中直达对真理的沉思,从而重新公正地确立城邦的秩序。由此看来,在柏拉图那里,存在三种联系、承载新柏拉图主义者所说的泻药和政治的方式:即政治技术中的目的关系(我必须关心我自己以便恰当地了解让我可以关心其他人的政治技术),城邦形式中的相互性关系(因为我通过拯救自己而拯救了城邦,而且,我通过拯救了城邦而拯救了我自己),第三是回忆形式中的蕴涵关系。这就是关心自己与关心其他人之间的大致关系,这就是在柏拉图那里所确立的关系,而且牢固的难以解开。   不过,如果我们现在置身于我确定的时代(也即公元1—2世纪)里,那么这种关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解除了。看着自己慢慢摆脱束缚(以及修身的技术和被柏拉图认为是关心自己的修身实践),作为一种自足的目的,而关心其他人则非终极目的和可以让人强调关心自己的指引,这也许是修身实践历史上和古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第一,人所关心的自己不再是众要素之一,或者,如果它看上去是众要素之一,那么你们将会看到这——点,也即在一套推理或特殊的认识形式之后。人所关心的这个自己不再是一个铰链。它不再是一个驿站。它不再   是一个转向其他事物(城邦或者其他人)的要素。自身是关心自己的确切的和唯一的目标。因此,这种活动,这种关心自己的实践,决不能被认为纯粹是为关心其他人做准备的。这是一种只   以自身为中心的活动,而且只在自身中,也即在修身活动中达到自身圆满的活动。人是为了自身而关心自身,而且,这种关心只有在关心自己中才达到对自身的奖惩。可以说,在被称之为关心自己的实践中,既有把自身抽象化(请原谅我用这个词)为关心的对象,又有自身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一言以蔽之,在柏拉图那里,关心自己显然是向有关城邦、他人、“政治”(politeia)和公正(dikaiosunê)等问题开放的,它是自身封闭的(至少在我所说的公元1&2世纪里初看上去是如此)。以上就是现在必须详细分析的现象的一般曲线,因为我向你们说的一切既是真的,也是假的。我们认为这在某个层面上,从某个角度来看,并有所跳跃后才可能是真的。总之,我认为摆脱被新柏拉图主义者一再说成是泻药的东西(相对于他们所说的政治)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之所以是重要的现象,有两个或三个原因。   ……

内容概要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的普瓦利埃。1946―1949年,就读于巴黎高师和索邦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和心理学文凭。1951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61年获国家博士学位。1970年被遴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84年6月25日因感染上艾滋病去世。福柯一生著作甚丰,闻名于世的有《癫狂与文明:古典时代的癫狂史》(1961年)、《诊所的诞生》(1963年)、《词与物》(1966年)、《知识考古学》(1969年)、《规训与惩罚》(1975年)和《性经验史》三卷(1976,1984,1984年)。
米歇尔・福柯是后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仅“谈玄论理”,而且还直接批评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文化”。...

作者作品:
・ 《性经验史》
・ 《不正常的人》
・ 《主体解释学(1981-1982)》
・ 《性经验史(增订版)》
・ 《必须保卫社会》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1981-1982年度演讲

1982年1月6日 第一小时
1982年1月6日 第二小时

1982年1月13日 第一小时
1982年1月13日 第二小时

1982年1月20日 第一小时
1982年1月20日 第二小时

1982年1月27日 第一小时
1982年1月27日 第二小时

1982年2月3日 第一小时
1982年2月3日 第二小时

1982年2月10日 第一小时
1982年2月10日 第二小时

1982年2月17日 第一小时
1982年2月17日 第二小时

1982年2月24日 第一小时
1982年2月24日 第二小时

1982年3月3日 第一小时
1982年3月3日 第二小时

1982年3月10日 第一小时
1982年3月10日 第二小时

1982年3月17日 第一小时
1982年3月17日 第二小时

1982年3月24日 第一小时
1982年3月24日 第二小时

概要

授课情况报告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主体解释学》是米歇尔·福柯1981—1982年度法兰西学院授课内容的记录稿。福柯的整个工作是为了说明我们对于我们自己是陌生的。换言之,我们与自身的关系是历史性的,是不断变动的。

作者简介

在《主体解释学》中,福柯对“关心自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于福柯来说,“关心自己”不仅仅是著名的德尔斐神渝“认识你自己”,而且还包括各种哲学实践。它旨在表明伦理主体是根据什么手段,步骤和历史目的在与自身的既定关系中自我塑造的。这个研究超过了严格的哲学史范围。福柯在描述古代主体化方式的同时,力图揭示现代主体化方式的暂时性。因为解读占代人,可以让我们探询我们这些现代主体的身份。

图书封面


 主体解释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大家必须能够讨论我讲授的内容.有时候,要是课上得不好,只要一点东西,即一个问题,就可以把一切都调整好.但是,从来就没有过这种问题.在法国,群体的影响让任何讨论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而且因为不存在回馈的管道,上课就是戏剧表演.我与这里的人有一种演员或者杂技演员的关系.每当讲完后,我就有一种彻底孤独的感觉......"正文的致读者里,我看到福柯这段自述。最后一句时,有彻底悲凉的感觉。这是时代的困境。五月风暴已经成为远方的回响。在当年的后现代四巨头里,福柯是被妖魔化得最厉害的一个。在以男爱为时髦的当时巴黎,只有福柯将其作为未被世俗所侵犯的乌托邦幻想,并表现出了认真的固执,却因为最后的爱滋,成了那一代放荡学人的集体替罪羊。作为民众,因为他的学术主题集中在癫狂,性,监狱一类而将其本人联系起来,以讹传讹,三人成呼,大抵算是民智有限,不好多加斥责。但身为读者,却是大大不该。下面试图保持某种反观性立场(语见布尔迪厄《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结合授课内容,对福柯这一课堂 授课行为本身来进行一点解读。7)《主体解释学》是福柯在法兰西学院1981-1982年度的课堂手稿。主体部分来自录音机,注释部分根据他本人给的资料或后人整理而来。换言之,应该将这本书和一般的学术论著区别开来。后者有明确的主旨,严密的论证过程以及书面化的书写规程。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课堂上直面听众,所以句子重复程度很高,“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相当与……”这样的重复解释句子不一而足,虽然有些拖沓,但由于“关心自己”这一命题的高深莫测,探讨玄学性质的精神性问题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听懂(至少部分地),福柯不得不“多讲几句”。但授课时间有限,两个小时,中间休息5分钟,从书里我们可以明确发现福柯对此的不满和厌恶,但又无可奈何。福柯多次抱怨这种体制化,也流露了对这样狭小空间内的有限时间的授课能否达到真正的自由的强烈怀疑。而有趣的事,他的授课内容却恰恰是探讨主体与真理的关系,换言之,本课的终极旨归是启发学生走向真正的精神自由。福柯仍然是在体制规划内完成了这一年的授课。他的自由意志完成于讲授古希腊哲学的“关心自己”当中。从书内,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公元1-2世纪,福柯探讨了三种授课模式(以时间向度):第一种:公元前几世纪苏格拉底式的追问。第二种是希腊化罗马化时期斯多葛-犬儒学派二代智者时期的“修身术”。第三种更多是作为一种参照体系而提及的基督教时期拯救。清晰起见,列表给出之间的变化关系。老师 学生 关系 具体手段 教育目标苏格拉底式追问 哲学家 男童/贵族 爱人关系 对话 关心自己智者修身术 哲学家 成年人/普通人 陌生关系 修身术 关心自己基督教拯救模式 神 人 信仰关系 修行 否弃自身(注:加黑部分为上位者。即掌权者。)当中虽然错综复杂,比如第二种模式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以及犬儒主义者等等不尽相同。但大致可见,笛卡儿之前,即著名的“认识你自己”以前,西方历史视阈当中,关心自己都是一个核心性命题。尤其是公元1-2世纪,“认识自己”是作为“关心自己”大框架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柯在开始的几堂课中,围绕〈阿尔西比亚德篇〉,重现了“关心自己”这一命题。并阐述了“关心自己”这一框架内,被认识自己所掩盖的那部分内容,如:修身术。这部分阐述的核心是围绕“教育”来展开。由上面表格可以看见他对于哲学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教育目标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展开了分析。通观全书,福柯的论述,是以语义学为工具展开的。(需要极大的阅读耐性啊)抱歉啊,一写就写成了书稿内容的解释,但本评的意图在于指出,福柯试图拨乱反正,让古希腊“关心自己”这一后来被长期掩盖的脉络重现人间。而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千年之后的今日,惟有“教育”一道,才能使得这一努力实现。福柯以授课的方式,讲授了一门关于如何讲授的课程,而两者实际的落差和断裂,折射出了一个现在知识分子的困境。即便他有心成之为那种启发学生“关心自己”的真正的哲学家,却在实际上,只能做到(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啦)传授知识,而非能启发学生真正“转向自身”。也就是说,这是福柯作为某种程度的主体,通过讲授如何再次成为主体的课程,试图使学生成为主体(起码是拥有真正“主体”的概念和想象)。他在某种程度上表演了授课内容里的教育法,试图寻找能成之为主体的学生,并进行对话(他多次要求讨论,但成功的讨论一次也没有,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回答问题),但在严格的授课时间规定,和挤满教室的观众前,他的对话的渴望一再落空。换言之,如首段所言,他表演了他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这种献祭的方式,一来追慕希腊的荣光,二来启发学生成为“主体”。但在一个没有“主体”的时代里,福柯作为最后的“主体”形象,是孤独的。明知面对的只是缺失的观众而已,却仍要认真备稿按时上课,一再地登台表演。福柯思想的高深,和作为人的认真,大概体现在这里吧。理解这种西绪弗斯式的认真和固执之后,很难不对他产生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那些带有莫种猎奇色彩的研究方向,只是因为应该他作为一个人,很认真。渺小而伟大。开始试图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但到后来,不用后现代性那些饶口的话语,实在是不能准确表达。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多种层面上都是极其有趣的。至少它让人思考,或多或少。
  •     根据这种解释,有如下的例证:主题即为主体,也就是主题的解释的根据和目的。主体的解释学的公共领域即为解释学的根据和根基,这就是我们的根据和根基。于是我们就成为了我们,这即是我们。我们的根据是根据一定的世界发现一定的时间。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种根据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我们根据一定的世界措施得到一定的解释,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的好,也就是目的,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好,这就是目的。
  •     《主体解释学》——如果哲学的诞生并不是源于“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如果在古希腊“认识你自己”从属于“关心你自己”;那么我们是否一直都误解了哲学的本来意义?这对我们当代人探索自由的道路都能带来哪些启发?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阅读福柯的过程,就是让我成为坚定的反浪漫主义者的过程。
  •     关心自己
  •     主体和真理的纽带靠修身拉紧;如何修身,如何认识自己,诸多学派有诸多理论。福柯不过是个整理者,陈述了目的和核心,至于方法,还是交给自己吧。P.S.翻译得语句还算通畅,但词语很欠火候,有时还不得不自行更换词汇以理解意思。
  •     我们在过着谁的生活? 现代性的魔术,反思,反思。
  •     喜欢但是看不懂
  •     相对来说,这本书是比较好懂的了。
  •     致今读过的内容制作最规范的学术书籍,翻译流畅,印刷细腻。
  •      福柯
  •     第一次阅读完的福柯作品。本书讨论的问题真是中西思想印证的极好支点。不是从内容说,而是从思想的立足点。关心你自己,不断通过修生(身)实践成为能够道说真相的主体,人活着必须是为了与自身有一个最好的关系。此是对“仁”的绝好注解。我们能否成为我们所思考的真实的伦理主体?哲学不是为了别人而作,做哲学即是关心自己的修行方式,不过成己必须在成人成物中完成。修己是最简单的安人方式。
  •     与“道德的回归”一文合看,就知道福柯怎样超越了列奥·施特劳斯
  •     两年也没读完,摔
  •     福柯的修身理论,对神谕“认识你自己”的反拨,理智盛行导致的虚无主义
  •     你必须关心你自己,不要忘了你自己,你必须照顾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     可谓极广大而尽精微
  •     福柯用系谱学的方式(或历史的方式)处理古典文本,虽然渊博,但太过粗暴了。
  •     好
  •     又看了一遍,还是那么有意思
  •     09Feb一读。
  •     此书极大地挑战了我的阅读耐性
  •     很吃力。需要继续读几遍。
  •     晚年的福柯
  •     改读日译本了
  •     于是又写到具体的修行上去了...
  •     “关心你自己。”
  •     第一遍结束
  •     第一本讲述有用知识的书
  •     因为书非借不能读的原因读完了,对吾辈俗人属于屠龙术,所以给了一星,并非内容本身有什么问题
  •     还是比较倾向于伊壁鸠鲁和老庄的修身之道
  •     这是一本双重意义上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著作(好吧,是之一)。可惜相对流畅的翻译还是建立在诸多的错译之上,比如最核心的概念之一parrhesia居然被翻译成了“坦白”;好在如果你把握住了福柯的思路还是可以勉强看此译本的。
  •     生命政治的终点
  •     西方哲学的三个起点:神,存在,自我。福柯是最后一个的代表。
  •     这本书我读了3遍
  •     总觉得翻译不是很顺,虽然我也没办法做到成篇的更好的重新翻译所以也没资格多说,但看英文版就已经有一种丢失感,何况又译成中文. 法语的很多细节语义丧失了,而且总觉得并没有融会贯通的进行思想的重整,就是浅显的语言翻译了一下……不过讲演稿估计也更难翻吧毕竟还有个语境问题. 但福柯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该给5星的
  •     灵感起源
  •     相当于上了一学期福柯大爷的课。《主体解释学》完整地展现出福柯的论理学思想。与笛卡尔以来确定的“认识你自己”相反,福大爷从希腊罗马的故纸堆(这是他所谓的知识考学的材料哇)中挖掘出了关心自己这一条伦理轴线。修身,认识世界、管理自己、与神性接近、拯救自己、坦白的修辞——所有的语汇最终凝结在82年3月17日课程的一句话中:“再说一遍,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这是福柯所谓的“贞洁”。
  •     福柯是天才,这本书美妙之处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他是那种永远会给人惊喜的人物,对文本的分析细致无比,联想类比能力强大到发指。最近两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
  •     @ BNU 最后的日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