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文集(4卷)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7500635857
作者:王小波
页数:583页

内容概要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作者简介

全四卷,收录了小波的大部分文字:
第1卷,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本卷收作者“黄金时代”小说五篇、“白银时代”小说三篇,分别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2卷, 青铜时代,本卷收作者小说三篇,包括《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3卷, 黑铁时代,收录早期作品、未发表作品及剧本;
第4卷,沉默的大多数,小波杂文集。


 王小波文集(4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墨绿色,带有粘稠的感觉,如近岸礁岩上久积的苔。同一系的颜色,可以在恶心和高贵之间悠然辗转。在于怎么对待吧。小波卷三《黑铁时代》是在复习了,现在心境淡然,就可以安静的读这些文字。跟读黄金青铜时不一样,黑铁第一遍读的时候心境不佳——不是心酸善感悲恸的那种不佳,而是无聊无趣无所事事的这种不佳,如同人住在黑铁公寓,过这样的大学四年级。看它的2010也叫我对未来的愈加茫茫然,准备面对理直气壮又荒谬无比的未来——连读小波都这么无趣,真不知乐子何处寻了。而编者把这些早期和晚期包括未完成的编做一卷,也让人脑袋发乱:未完成一会儿很纯很天真,一会又很黄很暴力——当我读书时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理出些许头绪,并感觉到矛盾的统一时,也不禁多少有了些“自己读懂了”的欣慰吧。《地久天长》是第一次读就很喜欢的,这次方能把它和《绿毛水怪》《舅舅情人》联系起来。归纳中心思想未必是我所擅长的事情,即便小波自己说红拂是讲有趣,无双是讲智慧,我也半懂不懂。但这次把这些似水柔情连在一起,才会觉得这几部里面在关于精神上的感情之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感情,无论是三个人之间(《地》),还是两个人(《绿》),并没有分别,小红自讲区别不开友谊和爱,因为她的爱本来就还是孩子的,单纯的,明亮的,于是她对小王大许也一样的不区别对待;妖妖和陈辉十几年的友情,彼此并没有掺杂别的念头。而这种情感的根基,一是纯真如孩子般的思维(从语言风格上可以看出来,这是孩子间的友情,孩子气的语言“啦,呀”用的很多),二是精神家园的交流认同感(交换读书,有自己的主张见解,要做一个独立有原则尊严的人,做好人,爱好人,被好人所爱)。前面十分现实主义的大半篇,到结尾就到了非现实的层面上,《绿》的水怪终于出现,言语中呈现着聪明人在茫茫愚昧中生存,然而对科学、真诚和诗意人生向往,是活下去的意义之所在——于是有海底世界。而《舅》中提到的绿色,社会人在漫漫荒谬中生存,然而有超脱和未超脱的爱,是活下去的乐趣之所在——于是有家。那密不透风的空气,那冰凉蠕动的槐蚕,满溢着青苔青蛙水蛇的绿油油池塘。人已然脱离了自然,于是想到看到这些不由得觉得瘆;可如果不抗拒,而把自身归属于自然之中,还是觉得池中水洗过的衣服柔软,又弥漫着清新青草气息。自然的神妙高高在上,山中铺天盖地的绿,没有人的痕迹。静静的一枚洁白的骷髅,触动内心的,也许是明白自己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独自的。为了找寻精神的爱,就要离开山中去长安。即便小青,发觉自己人的属性,就这样开始感知并渴求爱。体会到非肉欲的爱,也许也是源于人类在自然界的寂寞。人类的爱之所以超过动物性,深层在于人的智慧——因为智慧而寂寞,又用智慧来驱除寂寞,于是学会爱,并因此悲伤,可这一切却仍然美好。让小青心有所感的,与小红所说“与人在一起,可有多么好”渴求的精神交流有相通吗?虽则都是孩子,然小青是向来出世超俗,身居终南山,骨骼轻奇,敏捷,她的不畏惧是独行的不懂的不屑畏惧;小红性格极光明,身在插队,放牛批斗,她的不畏惧是为他人为友谊的不屈从。一根手指放在胸前,说这是绿色的爱。类似的意象2010也有一次出现。2010真的就要来了,然而我们的人生并不是那样没有无可期待,现实的北戴河还是美好的景象。现实比虚构好,多好哇。老大哥死于心脏病,小波也是的。只是一个受了刺激而显得诗意。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会对爱的心颤更加了解吗?
  •     我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的作品就是这套。在图书馆借的。现在都觉得亲切,虽然我已经买了至少三套不同版本的王小波文集了。这一套我始终没有再见过。这个封面我很喜欢,是王小波的手迹。
  •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种体制,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声音。他警醒我们去思考,去放纵,去肆无忌惮地对着荒野咆哮。王小波,流年似水。他站在门后。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终于在病痛中看完了这本《王小波文集》,认识了这么一位想像力丰富,言行放荡不羁的“疯”人。也许是男女有别,也许是我的经历和阅历都不足,也许是我的精神还算是正常,不太喜欢他的小说,但对他的杂文印象深刻,尤其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篇一千多字的杂文被写得意味十足,十分佩服作者超人的思维和他特立独行的风格。     文中首先以牛和猪为例,谈了谈这两种动物的生活。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完全知道该怎样来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的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还要谈谈恋爱。而人来了之后就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口猪和每一头牛的生活就都有了主题,前者的主题是长肉,后者的主题是干活(当然现在也变成了长肉了)。但也有少数的猪和牛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就对人类给它们的安排不太喜欢。种猪和任务是交配,也就是人类给它们的政策是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才有的正人君子的架势,死活不去做;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是有些母猪却要把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类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人类自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一贯喜欢安排生活,既乐于安排别人的生活,也常于安排自已的生活,好像只有会安排生活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持续人类的发展。然而其中有多少生活是你的主观意识所安排的,而不是被社会,家庭,思想观念等方面所影响的,有吗?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儿,再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儿......这就是人类给自己安排的生活。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中,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像是种猪就应该去配种,母猪就应该去生崽儿一样,有何区别?人类也和猪一样,对这种安排痛苦不堪,也去做过许多抗争:上学时逃学,工作中跳槽,结婚后离婚,生子后抛弃等等,然而,最终人类还是接受了这些既定的现实。人等同猪啊!     再来谈谈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吧!真的很羡慕它,太有才了!它具备许多其它猪不具备的特质,这家伙不光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而过,还能像猫一样跳上猪圈的房顶。另外它还会学汽车鸣,拖拉机响,汽笛叫,就差能与人做倾心交谈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才气真不是普通人能具有的,难怪它能博得众多知青的喜爱。其实知青们真正喜欢的还是它那特立独行的派头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得特潇洒。除了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之外,有时还整天不见踪影,是去附近的村寨找母猪去了。并非是本村没有母猪,而是它们已在人们的安排下,被生活折磨得变了形。文中没有写它去别村寻找配偶的经历,我猜别人村寨的母猪也好不到哪去,别的村寨的人也得给他们的猪安排生活啊!虽然如此,这只猪也算是猪的种群中最有思想的了,最起码没有别的猪如此做过,能做到它这一点,它受知青们喜爱更是理所当然了。然而老乡们却不这么浪漫,说这猪不正经;而领导们更是痛恨它,说它是破坏分子,然后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个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此时,作者做了两个对比:首先,他觉得自己很欣赏这头猪,应该立挺它,然而面对这阵势却退缩了,最根本原因是他不敢对抗领导;其次,在一只猪与四十多人和四十多条枪的对峙中,猪镇定,从容,兜了几个圈子之后就潇洒地逃走了。在这场战斗中,猪变成了人,人变成了猪!     结尾,作者谈到自己活了四十多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是啊,我也没见过,我见过的都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或者是也想去反抗,但终也无法摆脱生活的人。     我在想,这只猪逃离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它的生活是无拘无束,但是否会觉得孤单,是否会怀念曾经被人们安排生活的日子?(虽然曾经是那么的不情愿)无论是曾经顺从时的舒心,还是反抗时的刺激,回味起来一定非常有趣。然而此时,孓然一身,游来荡去,这种无聊的平淡生活是否过得更好?如果有更多的猪与它有同一种想法就好了!     “智慧越高,痛苦越深”(叔本华语)。正是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太聪明了,所以最终落得如此。也许它也应该什么也不想,钻到猪群中单纯的去长肉,去配种,去生崽儿......     除非它能转变思想,不然,带着无数想法去过这种生活岂不是更加痛苦。难啊!!!
  •     买了他的两本杂文,准备开始阅读。
  •     我一生的经典,一生的经典
  •     还是王二活得明白
  •     观点都是前卫的,但时代不同了,无感了。
  •     没有太认真地看完全部。个人比较喜欢他的杂文更多一点。
  •     所以我也惊异于这么多人说是从王小波知道卡尔维诺的。在我读到卡尔维诺的时候,我还不知道王小波。
  •     好长。。。。。
  •     王小波这人牛啊,吃饭喝水和性交都是人的本性。陈思扬这个人物的印象还是很深的,也间接是一段知青岁月的写实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终于在病痛中看完了这本《王小波文集》,认识了这么一位想像力丰富,言行放荡不羁的“疯”人。也许是男女有别,也许是我的经历和阅历都不足,也许是我的精神还算是正常,不太喜欢他的小说,但对他的杂文印象深刻,尤其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篇一千...
  •     我年轻时读到了王小波,他告诉我文学的另外一种风貌,文学也可以是如此:轻松,幽默,畅快,却折射出那个貌似严肃的世界里的各种荒诞。
  •     小波再见
  •     一个智慧和正义的战士
  •       王二哥只是足够聪明把事情看透,不过悲催的也是因为这个。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四卷,有些故事重读几次就更能发现他在热闹情节后的孤独感。他要不停说,不断自我否定,刻意回避些什么,又刻意重复着一些语言,一直让你觉得话痨。如果只读他一两篇杂文是看不到这些的。
      
      语言干净,轻巧,似乎毫不费力搭建一个让人入迷的情境。如果一定要比较一下他的杂文和小说,还是小说写得更好。杂文让人觉得太会讨好,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小说家的气质所致。
  •     这套书太牛逼了。当时从头到尾读下来,超级有成就感。
  •     不在一个频道,学到了不少
  •     喜欢王二 喜欢黄金时代 喜欢你的评论
  •     从来没有这么对胃口的中国作家,难以想象他经历了文革?!感觉是一个超时代的人,不像中国人的中国作家,
  •       王小波1997年离世后,他的书开始在大陆大量出版,印象中好像是花城出版社最早出的,有时代三部曲系列什么的。但是,全集的话,这套书应该是第一部。厚厚的四大本,简洁的封面,有序的内容安排。中青出的这套全集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用心。我也有幸通过这套书开始渐渐认识王小波,这样一位独立的人生思考者。那恣意的文字,那看似荒诞的情节,那犀利的观点,对高中时代的我,无疑是巨大的震撼。我庆幸在中国还有这样肯独立思考,肯恣意想象的人。他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我的精神家园》。讲他和哥哥小时候从他父亲的书柜里偷书看的回忆。那些启迪过他的书成为了他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小波的书,对我来说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怀念小波。怀念还读书的我的高中时代。
  •     包含《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我的阴阳两界》
  •     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
      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种中存在
    想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     读了四分之一
  •     王小波!XD不多说了,全在心里。
  •     我功力不够深,半吊子读不甚懂,至于为什么给4星了?因为这本书有使我再读的兴趣
  •     这本书的东西深刻有内涵
  •     现在还有在读书吧,挺好的了
  •     闷骚的人,一脑子闷骚。。。
  •     确实需要有人来反驳一下小波,很多人在盲目崇拜。可lz的观点实在无法认同。
  •       在大学我才读到王小波,而且读的也就是这四卷。再次看到这种封面,我无疑会有一种亲切感,这套书也是我一直苦苦寻觅的。对于好书,不仅要读过,自己也非要有一本不可!所以,我一直打算买一套。
      王二的语言是我最喜欢的语言,我认为那是一种美的境界,而美则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的黑色幽默,有着对过去的批判,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想象,这一系列理性的思考和追问不免深入人心,直击脑髓。他的文字,让我舍不得错过一段一句,哪怕一个字也吝啬得不放过!在第四卷中的附录一中,摘录了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书信,冠之以《诗人之爱》,那里的语言则更透露着作者的真性情,至真至诚至爱至美!
  •     对对对
    还有莎士比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王八和一个婊子”
    有人说他是从王小波那里知道这句话的
    我就问他,你干嘛早不读莎士比亚?
  •       对王小波不是特别了解。
      但每次我看到王小波的东西,都很认真。
      
      还记得看他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的“孤岛访谈”节目中提到最喜欢Beatles。
      他的话给了我对Beatles多一些理解。
      “喜欢披头士主要是一听到披头士的音乐,有时候就会想起70年代。因为70年代那个时光,当时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奋斗,都在想改造社会,共塑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一听到披头士的歌,有的时候就想起这些事情,还是多少有些感动。”
      
      我也很喜欢Beatles,但也曾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他们out-dated了,开始喜欢一些更pop的东西。
      表面热闹,里面空虚一片。
      
      “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
      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种中存在。”
  •     这是一面旗帜啊
  •     看完第一卷
  •     看得蠻辛苦的,比起小說,還是他的雜文好看..小說《黃金時代》最好看
  •     王小波~ 没有太多感觉 碰巧又看见过几句李银河对其夫神明供奉一般的语言,更让人皱眉远之, 天知道夫妻俩谁在为谁摇旗呐喊 谁在把谁神话.
    玛特这快成反王集合贴了 :D
    玛特真勇敢!
  •     终于看完了。四卷呐……
  •     四卷还没有看完 ~
  •       我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的作品就是这套。
      在图书馆借的。
      现在都觉得亲切,虽然我已经买了至少三套不同版本的王小波文集了。
      这一套我始终没有再见过。
      这个封面我很喜欢,是王小波的手迹。
  •     呵呵,也是,其实书评不该限定在对内容的评价,或者说是一种阅读的经历吧
  •     读过第三卷。见识到了他的隐晦和象征。早期作品的内容里没有完满的结局,似水柔情原来就是东宫西宫的原本。《2010》致敬《1984》,然而小波离去太远。
  •     2007-04-20 12:16:08: rock
      确实需要有人来反驳一下小波,很多人在盲目崇拜。可lz的观点实在无法认同。
    ————————————
    有人盲目崇拜就得反驳打压王小波?
    这是什么逻辑阿。
    不过lz的观点确实很没力。题目没意思,内容就感觉反复在说小波不好小波不行,基本上没有支撑。
  •     组长说得很有道理:)
  •       墨绿色,带有粘稠的感觉,如近岸礁岩上久积的苔。
      
      同一系的颜色,可以在恶心和高贵之间悠然辗转。
      
      在于怎么对待吧。
      
      
      小波卷三《黑铁时代》是在复习了,现在心境淡然,就可以安静的读这些文字。跟读黄金青铜时不一样,黑铁第一遍读的时候心境不佳——不是心酸善感悲恸的那种不佳,而是无聊无趣无所事事的这种不佳,如同人住在黑铁公寓,过这样的大学四年级。看它的2010也叫我对未来的愈加茫茫然,准备面对理直气壮又荒谬无比的未来——连读小波都这么无趣,真不知乐子何处寻了。
      
      而编者把这些早期和晚期包括未完成的编做一卷,也让人脑袋发乱:未完成一会儿很纯很天真,一会又很黄很暴力——当我读书时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理出些许头绪,并感觉到矛盾的统一时,也不禁多少有了些“自己读懂了”的欣慰吧。
      
      
      
      《地久天长》是第一次读就很喜欢的,这次方能把它和《绿毛水怪》《舅舅情人》联系起来。归纳中心思想未必是我所擅长的事情,即便小波自己说红拂是讲有趣,无双是讲智慧,我也半懂不懂。但这次把这些似水柔情连在一起,才会觉得这几部里面在关于精神上的感情之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感情,无论是三个人之间(《地》),还是两个人(《绿》),并没有分别,小红自讲区别不开友谊和爱,因为她的爱本来就还是孩子的,单纯的,明亮的,于是她对小王大许也一样的不区别对待;妖妖和陈辉十几年的友情,彼此并没有掺杂别的念头。而这种情感的根基,一是纯真如孩子般的思维(从语言风格上可以看出来,这是孩子间的友情,孩子气的语言“啦,呀”用的很多),二是精神家园的交流认同感(交换读书,有自己的主张见解,要做一个独立有原则尊严的人,做好人,爱好人,被好人所爱)。
      
      前面十分现实主义的大半篇,到结尾就到了非现实的层面上,《绿》的水怪终于出现,言语中呈现着聪明人在茫茫愚昧中生存,然而对科学、真诚和诗意人生向往,是活下去的意义之所在——于是有海底世界。而《舅》中提到的绿色,社会人在漫漫荒谬中生存,然而有超脱和未超脱的爱,是活下去的乐趣之所在——于是有家。
      
      那密不透风的空气,那冰凉蠕动的槐蚕,满溢着青苔青蛙水蛇的绿油油池塘。人已然脱离了自然,于是想到看到这些不由得觉得瘆;可如果不抗拒,而把自身归属于自然之中,还是觉得池中水洗过的衣服柔软,又弥漫着清新青草气息。
      
      自然的神妙高高在上,山中铺天盖地的绿,没有人的痕迹。静静的一枚洁白的骷髅,触动内心的,也许是明白自己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独自的。为了找寻精神的爱,就要离开山中去长安。即便小青,发觉自己人的属性,就这样开始感知并渴求爱。
      
      体会到非肉欲的爱,也许也是源于人类在自然界的寂寞。人类的爱之所以超过动物性,深层在于人的智慧——因为智慧而寂寞,又用智慧来驱除寂寞,于是学会爱,并因此悲伤,可这一切却仍然美好。
      
      让小青心有所感的,与小红所说“与人在一起,可有多么好”渴求的精神交流有相通吗?虽则都是孩子,然小青是向来出世超俗,身居终南山,骨骼轻奇,敏捷,她的不畏惧是独行的不懂的不屑畏惧;小红性格极光明,身在插队,放牛批斗,她的不畏惧是为他人为友谊的不屈从。
      
      一根手指放在胸前,说这是绿色的爱。类似的意象2010也有一次出现。2010真的就要来了,然而我们的人生并不是那样没有无可期待,现实的北戴河还是美好的景象。现实比虚构好,多好哇。
      
      老大哥死于心脏病,小波也是的。只是一个受了刺激而显得诗意。
      
      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会对爱的心颤更加了解吗?
      
  •     纪念王二 呵呵
  •     当本黄书在看-0-
  •     哎呀,无比惊异。玛特的话,正是我想说。而且,也是我一直以来反复对许多人说过的:很惭愧,我从来没有被他启蒙过。
    佩服玛特啊,你读了那么多王小波。
  •     玛特的评论经常成为反某某的集合帖:p
  •     小米啊,建议先读他的散文,再读他的小说就会明白很多了。个人建议啊。
  •     我真稀罕他。。。。。。就是看到银河的本尊后又点幻灭。。。唉。。。
  •     終於看完了,結束時感覺半身毛孔都張開了一下
  •     因为喜欢你来的北京,有些失望,但也更理解你,还在追寻着~
  •     一个热爱人类和理性的人,一个有趣的人。
  •       这本书完全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说是对人事方面很挣扎的时候,常常很迷惘,自己这样活着很没意思,什么处事方针,什么中庸之道,想来就是个屁
      这个书很明确地肯定了我这一点
      我忽然觉得欣喜异常,仿佛王小波这个人真是地站在我面前,给我说着,人活着要随兴,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哲理
      一切哲理都是貌似有用却又没用的,它们不对你的存在造成影响
      你的存在也可能只对你自己有着真实的意义
      如果哪天我消失了,可能记得自己的只有自己
      剩下的人可能都会在记忆里面慢慢把你抹去,只有自己对自己才是深刻而鲜活的
      所以人要敢于作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之道
      大家不必假惺惺地互相迁就
      活自己的,让别人说去吧
      如果你在意别人的看法
      世界如果有60亿人,你就要在意60亿个人, 于是就很累
      把这个范围缩小到1个人,只有你自己,活下去就会轻松很多
      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好做坏都不要紧,
      做好了自己嘉奖自己,只有自己的嘉奖最中肯
      做差了自己批评自己,自己的批评才最令人信服
      这样活下去了,无论环境怎么变化都对你而言无关紧要了
      环境变了,别人对你的看法变了,这些都对你是不重要的
      你只跟自己比,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
      于是心境不变
      你就能一直生存下去,有意义地,快乐地...
      我很感谢王小波,
      他没有死我一定写信给他告诉他我有多感激他
      现在每天晚上拿起书的时候
      心情就得到完全的放松
      觉得即使身边的人带着面具不友善地活在周围
      至少他对他的读者如此真实
      他真是一个可贵的作家.....
  •       这一对夫妇的书,现在只剩下一本李银河的《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还是托了《海特性学报告(女人卷)》的福留下的:当初这两本是一块儿买的,以资比较。
      我很早就订阅《三联生活周刊》,有一年最后一期封面文章报道某香港保钓勇士蹈海身亡,那期应该还有留着;《南方周末》也看了许多年。王小波在这一刊一报上都写过专栏,当时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写专栏的,我首先记得朱伟,因为他关于古典音乐的那些文字;《南方周末》记了个沈宏非,我对写吃的特别有兴趣。
      后来出过一套三本的《时代三部曲》,听说王小波去世后变得很红,就买回来看看。“鉴定完毕”的结论是,写得不怎么样-再后来,年度清理时,卖给厦禾路上的晨光旧书店了。
      好多人年复一年地纪念、回顾并重温王小波,我很惭愧,连装都装不出自己也有如此美好的记忆与真挚的感情。也许,曾经有一堆小波(学别人这么叫,以示亲热)的文字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以下转《大话西游》台词,稍作更改。)
      我想,这要归咎于,我的“营养来源”里,没有“小波”这项成份,我没被他启蒙过,就先被别人给启蒙了。所以当读到五岳散人在《为什么要纪念王小波》里说“现在学物理的大学生都要比牛顿牛B的多,初中生都比法拉第牛B。他们知道的东西这些大科学家都不知道。要是他们因此就觉得自己牛B的要死,估计别人就会觉得他是个SB”的时候,我心里小声嘀咕:“但我知道牛顿比钱学森牛B,因此要是他们觉得只有钱学森牛B的要死,我会觉得他们有一点点SB”。
      就说《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吧,而且我暂不去质疑家养的公猪逃往森林会否长出獠牙,这样有些无趣,不符合小波的美学观念-据说“有趣”是至关重要的。不顺服于生活的设置的,在那位猪兄之前,我还颇记得几位,例如树上的男爵啦,梭罗啦,高更啦,等等,好在没人拿枪指着他们,他们也就特立独行了。我想善意地提醒一句:逃出两杆枪的火力交叉线殊非易事。文革期间从深圳泅水偷渡往香港,死在深圳河里的,为数不少。即使真有一位猪兄,那也是孤例。小波的写法漏掉了风险提示,因此失之轻飘。我的意思是,在90年代写作,说说插队逸闻(毋论真假),借此为有一定阅读趣味的中产或候补中产展示一种另类生活的前景,其实有些取巧;这么写,也可见他插队没吃多大苦。
      (小波小波的真别扭,还是叫回王小波吧,不套磁了。)
      《黄金时代》其实没写出什么新鲜玩意儿。去翻一下《一九八四》,找找“他们的拥抱是一场战斗,高潮就是一次胜利”这个句子。(没准王小波就是翻到这句才写的。)《黄金时代》的前半部分铺垫半天,也就是这一句;后半部分描写了中老年人的性生活,使我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对费尔明娜•达萨和弗洛伦蒂诺•阿里沙在分手50年后一起乘船旅行,途中几次做爱的细致而沧桑的描写。故此我就一直把这篇的名字记成另一篇-《革命时期的爱情》。但王小波显然不及加西亚•马尔克斯,把陈清扬女儿扯进来,尤其没必要。
      没必要的还有《红拂夜奔》对红拂与杨素关系的一再撇清。杨素岂是吃素的?记得“破镜重圆”故事里,正是杨素让乐昌公主侍寝,问“红铅落于何人”,乐昌道出与夫君徐德言分镜为约一节,杨素才放他们夫妇团圆。古人对这种事尚能秉笔直书,不加遮掩;王小波的太太好歹也是个性学专家吧,就看着他这么苦心孤诣地为红拂开具处女证明?反复论证红拂为处女,其实是在迎合他的目标读者群,此即昆德拉所谓“媚俗”。比较一下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同样是“故事新编”,巴塞尔姆凶悍得多,他把白雪公主写成一个染上性病的妓女,王子保罗和七个小矮人都是她的嫖客-他拒绝迁就读者的“白雪公主”情结。
      我总认为,王小波的姿势是做给想看他的人看的,或者说,他在启蒙请他去启蒙的人。所有那些对他特别有感应的,不论是“王小波门下走狗”或不承认是走狗的,都是自己本已有相应设置,而借王小波来作为一个按钮。按一下,来劲了。这类似于梦遗:青春期到了,身体发育,这时,一个梦中幻象,就会害得刚有了喉结的男生,悄悄溜下床去换洗内裤。
      经常梦遗的男生不算长大,“青少年为了减少频繁地梦遗,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睡觉时内裤应宽松,不要赖床,等等。”同样地,告别(或说超越)王小波,才是心智臻于成熟的表现。王小波的大部分作品,揆诸创作时间,不得不说,他其实是很狡猾的,找到了一种安全而讨彩的书写方式。所以我跟那谁说过,王小波,往后退是专栏作家,不甘心;往前走是持不同政见者,又不敢-结果卡在半路上了。他写小说,沈宏非不写,那是他要靠写小说来解决不甘心做一个专栏作家的问题。脐下三寸,正是一种稳健的犬儒式解决方案。王小波的反对“无趣”,与昆德拉的反对“媚俗”,走的都是旁敲侧击的同一路径,但昆德拉更为有力:起码,“媚俗”的指控比“无趣”严重得多。
      所以抱歉,我错过了王小波的十周年祭,因为我压根就没想起来。
  •     为什么没有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时代三部曲,剧本
  •     文学
  •     总算在旧书市场淘到了这个版本
  •     改天读读黄金时代。
  •     真,可贵!
  •     汗颜
    我看他的书
    只是一个劲地在那哈哈哈地傻笑
  •       高三那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课看这王小波,那是我的黄金时代。这套文集是我18岁生日那天收到的礼物。每次看到已经磨损了的封面便会莫名怀念那些日子。
  •     第一卷读完了 很棒
  •     脸红ING……楼上两位考虑一下我们这些90年左右出生的人的实际情况。02年卡老文集出版的时候,我还不读外国文学(这没什么道理可讲,就跟我现在不听瓦格纳一样)。那时候我读的杂志是《萌芽》,而王小波正当红。可想而知那时我会读什么。王小波不是我主子,但他对我的意义也很重要。事情就这么简单。
    我很同意玛特“经常梦遗的男生不算长大”这个说法,但是否曾被他启蒙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是否梦遗过无关紧要,重要的还是“长大”吧。
  •       这是一套非常不错的书
      可惜还没有看完就丢了
      校图书馆还在等我偿还呢
      求购《王小波文集》第一卷
      联系电话13375524829
      如有购书线索,谢谢相告
  •     同意楼上,先看杂文,在看小说,就明白多了
    杂文是直接地表达他的批判
  •       在大学里看的。
      比起借单本的,真的省力多了。一次就能借完。(大学图书馆一次可借7本,多么好的时光啊~~)
      记得借了这套书之后,每次去图书馆,听到别人问有王小波的书没有时得到否定答案时,总是很得意。但自己为了这四本书竟然超期被罚了。
      
      之后想把这套书买下,去找不到了,大约是比较早的版本吧,也不很畅销。
      
      不过如今就算把这套书放在我面前,我也不会去看了,没了那分心境啊。
      只能感叹,那真是段好时光啊。
  •     干嘛非要说是“反驳、否定”呢?线性思维
    梦遗不是不好,但毕竟是阶段性的
    长大了,就会知道有更好的
      
    逻辑?观点?
    你们看不出来?
    唉,说什么好呢
    简直在逼我怀疑王小波爱好者的智力
  •       王小波的这套文集在我手中不全,仅有一本第四集,故而也就只谈谈这一集的读后感受。
      对王小波的书,这还是第一次看,至于他写的文章以前究竟看过没有,这有些记不着了,也就是说,记忆中没有深刻的印象。
      读王小波的书其实很累,这不是说心累,真正是读着累,但这不是否认他独特的文字与思索,而是觉得读这样的文章应慢慢地读,不适合印成书,让人接连着读下去,而应象是报上连载那样,隔不多久读一篇,这样才更有滋味一些。
      对于本书来说确实是思考的产物,而且别具一格,很有独创精神,给读者许多许多的启示,真是现代不可多得的。
      对于喜欢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以及思考世界等等一切不明白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有益呀,对于你看世界,对于你变理智都会有帮助的。
      王小波的这部作品我之所以只说是思考的作品,不是在低看了其人其作,而是觉得对王小波来说,他的许多思想还有待系统地整理一下,现在这情性也仅算是播了种子下来,收获的时节还没有到,还有最后的果实呈现没有出来,到那时思想的杰作才能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作者来说,真是难得的人才,有丰富的阅历,有勤于思考的头脑,有冷静的观察,只可惜能人命不长,唉。
  •     最喜欢前两卷,有韵味
  •     我排个队,小声支持一下。
  •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种体制,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声音。他警醒我们去思考,去放纵,去肆无忌惮地对着荒野咆哮。
      王小波,流年似水。
      他站在门后。
  •     读了王小波才知道什么是天才,做梦自己也要写小说的我掩面下了
  •     情有独钟
  •     是的,我当时也买的这套,很喜欢。
  •     哈哈,我师兄说话了,一言九鼎啊!谁敢不服
    作者:悠哉 回复日期:2007-4-20 16:03:08 
      (略)
    1997年,我也写过一篇关于王小波的评论。读了玛特兄这篇,很好!玛特兄的特点直言不讳。
      我也觉得,王小波的作品是他说的那个意思。
      
      
    作者:悠哉 回复日期:2007-4-20 16:06:26 
      (略)
      王小波的东西模仿性大于独创性,他模仿奥威尔、杜拉斯、卡尔维诺等,痕迹明显。
  •     黄,无比的黄,通篇离不开一个性字,用性来讽刺现实社会,实在是不得当局的喜欢,文章通俗易懂,小孩子都可以读的黄文。
  •     我也很想知道,王小波会如何描述这样的时代。。。。
    可惜不可能了。。。如同我不能读到当年的《红楼梦》。。。
    哭一个。
  •     高中时代,从文科班某才女那里知道了王小波。读过后一发不可收拾地把图书馆中能找到的全借来看了。那时被他的小说深深吸引,而现在有空时,喜欢看看他写的杂文,每次读来,都有新感悟
  •     传叔的家当之一
  •       一直觉得要先对一部作品感兴趣 首先是对作者本人有着很深的了解和思想上的赞同 今年是小波逝世的第十年 一时间纪念他的东西汹涌地冒了出来 于是也随波逐流了一把……虽然小说是能最自由地表达作者本人思想的文体 但是读他的杂文以及其他 能对他的那个年代的背景有最深刻的认识 对理解小说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或许是有那么一点帮助的
  •     解构,否定,重构,小波前两件事做的漂亮可第三件却没有机会完成,现在没有解构也没有重构,只有否定大行其道
  •     我最先读的应该是他的杂文,然后再看的小说,至于你说的散文,似乎没有读到。杂文里面,他用幽默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批判与赞同。所以再看小说,就觉得文字远比它显示出来的那样简单。但是那也是20岁的时候的感触了。看了你的这篇文章,觉得现在是重新看他的书的时候了。
  •        买这套文集,我攒了半年的伙食费。高二的半年里,我基本上是在中午饥饿状态中度过的。快攒够钱的时候,得到一个好消息。我同学有一家书店的内部打折卡,可以打八折。同学很爽快的借给我了。
      
       到了书店,我掏出卡,掏出钱,准备买书的时候。店员告诉我,这是内部打折卡。对外是不能打折的。我一听就懵了。急忙解释,编了n个瞎话。其实瞎话很容易拆穿。最后卖给我,无非是看我真喜欢这套书。 我骑着自行车,回学校的路上,觉得风景格外的美好,阳光格外的灿烂。
      
       回到教室,我把书藏到书包里。老师有规定,不准带课外书到学校。一旦发现了。立即没收。晚自习上物理,我最讨厌教物理的老师,那个四川人,说话怪腔怪调的,最出糗的是,有时候课讲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因为他忘了。 物理课上正是看书的好时侯,我偷偷的把书藏在物理课本的底下。当然,我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他煞有介事的来抢我的书。我知道不能不给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老师,等一下。我记一下,我看到第几页了…… 于是看见他恼怒的把书摔在讲台上,听见同学在窃窃的笑……
      
       这算是一段阅读王小波的插曲吧。关于读书,我觉得是很私人的事。我所说的私人,是只不论什么书,都是要你亲自读的,任何评论与看法,都不能代替你阅读。哪怕那个人是上帝。所以,我喜欢在推荐一本书的时候,讲些我个人的故事,买书的经历,读书分享的趣事。而不是关于书内容的看法推荐。 我想一本书的只有你亲自去读它,它才有意义。
      
      
       我所写的阅读感想。只是我个人的一段历史。只和我看过的书有关,我喜欢这样的记述。以后,当我重新翻开这些书的时候,我不光看到了书里的文字,也看到自己从前的历史。
      
      
      
      
  •     红拂夜奔是男人的童话。
  •        上个月从图书馆借了<<王小波文集>>第二卷.中青出版的.还没看完就丢了~~
      现在学校等着赔```````````````
       朋友们帮帮忙!!谁有的话转让给我好吗?
       兄弟出三倍的价钱!
       联系电话0871-3304349
  •     最后的情书最好。
  •     王小波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黑铁 青铜 黄金 三十而立等都是难忘的经典,王二先生的尺度好大啊
  •     总算找到了。原来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怒赞豆友“城南草木生 ”
  •     这段时间到处都在提王小波,每次想说他的时候就想起李银河说的“死去的人是最无力的,因为他们没法为别人对自己的诽谤去辩解,所以我要好好活下去,为了王小波”(大意)
    所以只要想说关于王小波的什么什么时,总是不忍心说自己并不喜欢他的杂文,也不觉得那些小说杂文里有什么震慑我的光辉,因为我的确也没受他什么启蒙。
  •     男神!!
  •     玛特开始说凶话了,寒……其实我觉得你说得很清楚了……不过你要怀疑你可以怀疑,这是你的自由,继续寒……
    说句题外的,我倒是特别喜欢小波的《舅舅情人》一类作品。各人读小波都是可以读到不一样的东西的,并不一定站一个阵营就是同一种人。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可能不读小波,读着别人来梦遗。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了。
  •     目前只看完了第一卷
  •       我还清楚地记得看完这本书的情景。
      是一年前的圣诞节早晨,整个平安夜都没有睡觉,一直抱着这本书看到了天亮,那是我最不开心的日子,失恋、生病、寒冷,没有人倾诉,没有人帮助,还好,还有书。
      
      言归正传。
      
      王小波和李银河都是国内比较早的研究两性关系的作家,关于两性关系暂时不谈,反倒是某些人性意义上的东西让我颇为震撼。
      在我看来,王小波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理科生,写的东西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样“逻辑严密”、“有条有理”,相反,他只是用自己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世界而已。曾经问过一位纯理科出生的研究生,他说,细细推敲,可以发现,他所说的东西其实还是限定在文科思维里面,与纯理科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
      
      说回这本书。
      《战福》让我想起了某位学长的小说,用冷漠的笔写疯子的悲哀;
      《歌仙》刘三姐重述了传奇人物刘三姐的历史,这样的刘三姐读来多么让人怜惜,不再是那个传说中的人物;
      对唐人故事的重述也很吸引人。昆仑奴、红线女、李靖、红拂女……开放而伟岸的唐人,欢娱盛世下装的是情义、欲望。
       还有王二的自言自语、小史与阿兰的不被世人认同的爱情,东宫西宫的男人女人、同性异性的纠葛,总是这样千千结。
      
       最后面的黑铁时代读来颇为意识流,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时代真的变成这样,那该是多么可怕啊!不,换句话说,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只是自己不知道不承认罢了。
       王小波是一面旗帜,黑铁时代的先驱者,又是一个时代的完结者。
      
  •        看过王小波所有的作品,也买过各种版本的他的文集,感觉最好是这套,不但作品收集得全,而且都注明初次发表的细节。比如杂文卷中,会在每篇文章前介绍是什么时候发表在什么刊物,当时用的是什么题目。对于做王小波研究的人,很有参考价值。
      
       书的装帧也很喜欢,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插图之类的东西,纸质也不错。
  •     细读了第一卷,闲翻了第四卷。不是很懂他,但是不妨碍接受他那牛逼闪闪气质的沐浴。
  •     诶...............
    《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     晕,此文对于王小波的否定毫无逻辑啊...就像把标题又写了一遍
  •     这套里应该是读过第三卷,除了黑铁时代的部分。 绿毛水怪和地久天长连着看,泪。 其他多是小小说。
  •     2012.03-05
  •     年初又读了遍这版四卷编的,册那,还是那句感概,王小波之后中国无小说啊!
  •     转了,通知一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