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教训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08652398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页数:168页

内容概要

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理论是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用“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来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波普尔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早年崇拜的这些思想大师都成为波普尔后来怀疑与批判的对象,唯有爱因斯坦是一个例个。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与著名的“维也纳小组”成员接触。1932年完成《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手稿在维也纳小组中传阅。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荐下,手稿的压缩版《研究的逻辑》用德文出版。后来两年中,波普尔访学英国,结识了哈耶克、罗素和伯林等学者,又到哥本哈根会见了物理学家玻尔。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波普尔计划离开奥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国学术资助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在英联邦地区的学术机构获得工作。他的推荐人当中有爱因斯坦、玻尔、李约瑟、罗素、卡尔纳普(R.Carnap)和摩尔。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在剑桥大学为他安排了一个临时教职,但波普尔同时获得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一个永久职位。1938年波普尔到新西兰任教,开始写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前者在1944年哈耶克主编的《经济学》上发表,后者1945年在英国出版,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在哈耶克的帮助下,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授予波普尔高级讲师的职务。他于1946年初抵达英国就职,教授“逻辑与科学方法”。1950年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演讲,其间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会面。1969年波普尔放弃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全职工作,专注于研究和写作。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无穷的探索:思想自传》《开放的宇宙》等。

书籍目录

导读 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 刘擎
第一辑 访谈录Ⅰ(1991)
和平与战争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批评
1962年:萨哈罗夫、赫鲁晓夫与苏联衰落
当前政治议题:法治与孩童
历史主义的再批判:开放的未来
第二辑 访谈录Ⅱ(1993)
我们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中
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
第三辑 演讲文稿
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
自由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后记
译名对照

作者简介

◎“开放社会之父”卡尔·波普尔对20世纪人类命运的观察与反思
◎ 一本记录波普尔晚年思想的重要著作
◎ 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位享有盛名又备受误解的重要思想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篇演讲稿以及与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的对话录。与波普尔的其他作品不同,本书更多地表达了他对过去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对极权主义、宗教、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等做了审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波普尔传达出他一生的思想信念:为了保护我们深爱的民主体制,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创造明日世界的乃是我们今天的行动。
【媒体推荐】
卡尔·波普尔爵士是正确的。
——瓦茨拉夫·哈维尔,作家
任何思考者都不会错过波普尔的书。
——《国家》杂志
很少有哲学家能像波普尔一样运用如此宽广的知识面来产出重要的原创性观点。
——《卫报》
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科学哲学家。
——彼得·梅达沃,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对于20世纪人类经历的灾难与恐怖来说,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
——刘擎,学者


 20世纪的教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作为“时代的精神状况”丛书第三辑的第一本,《20世纪的教训》收录了“开放社会之父”卡尔•波普尔与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的七篇对话录,以及他的两篇演讲文稿。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这位哲学大师以平易近人的对话,简洁深刻地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看法与担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波普尔从对战争的态度谈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以及萨哈罗夫、赫鲁晓夫与苏联的衰落。进而谈及法治与孩童教育,以及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他的观点清晰有力、结论明确,就“马克思主义”、“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等众所周知的社会学说或者政治热点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波普尔身为和平主义者,痛恨战争和暴力,不赞同鼓动别人置身险境(甚至被人枪杀)的做法,当他看到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而不畏牺牲(甚至鼓励牺牲)的情形时,便决定从批判的角度重新衡量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也十分关心法治问题与教育问题,认为法治是自由的前提,是遏制暴力的有效手段。主张面对充满暴力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把孩子教育好,比如加强对出版和电视的管控。因为在他看来把孩子教育好与自由之间有必然且巨大的联系。而电视带来的负面影响与人类道德没落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也是一场战争。看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不禁联想到新闻中刚刚报道的一条“学生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而实际上这并非个案,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多发案件。而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通常会将关注点放在“沟通”问题上,然而,学生沉迷网络小说或者暴力、虚幻游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其实远非是家长和老师苦口婆心所能够规劝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信息与媒体的发达与混乱、缺乏监管的出版、鱼龙混杂的书籍、影视作品,等等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袭着少年儿童的思想。波普尔在90年代提出这种意见,足以表明他对市场经济和自我节制等问题有着十分深刻的预见性。虽然那时候网络还没有发到到深入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地步,但波普尔已经提出了“电视对人心有极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力量。如果我们不能约束它的影响力,它会带我们冲下文明的斜坡,让老师无能为力,坐等悲剧发生。”对照如今的现状,简直是真实写照。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不少波普尔关于极权主义、宗教、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的阐述与审视。阅读这本书,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波普尔独特的学术风格——“以罕见的清晰表达深奥而复杂的思想”。清晰、有力、简洁、明了,这些特点得以让初涉思想史、哲学、社会学的读者对这些学科产生兴趣,找到与这个世界深入交流的方法。另一个感受就是,这些伟大思想家对于自身责任的清晰认识。他们可以看透一个时代的社会弊病,可以用宏观、深远的目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而这正是我们当今极端缺乏的。
  •     近来一段时间,我写东西争取不再过多地用学术化的词语,很多时候我都将此以通俗的解释去处理。但是这一次我想用一个词:解构。长久以来,我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呢?按照雅克·德里达的意思,它不是主义,如果它是一种主义就有悖这个词的含义了。按照文学批评的角度看,它提供了一种方法。 然后来看这本《20世纪的教训》,这里提到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这类被概括化的思维模式被逐渐地消解了。对意识形态展开了批评,这是从根源上撼动它。其实,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洪水猛兽,这都是西方的传统思维模式的产物,从古希腊开始一路走来。如果不是习惯问为什么,这些事情大概也无从开始。所以抛开内容来说,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方式。 这里提到波普尔的一段亲身经历,我大概复述一下,是说他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了,读了一些很厚的书,可以指导别人如何去看待问题了。结果造成了六个工人失去了生命。他认为自己应该对此承担责任。他把原因归结为共产主义是“扑鼠器”,自己深陷这个陷阱里了。然后他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就此开始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经历在我看来更像现今时代的愤青,首先是自己没有反思基础,然后在某种上当受骗之后带着一种近似于复仇的心态开始做学问。接下来不知道这本书结论性的语言又将影响多少愤青。 我想相信它的前提不能排除个体也有很强烈的野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很多时候马克思主义是否有问题不是最重要的(这很多时候成为了选择它的人又深受其害时推脱责任的借口),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否成为自己成就事业的阶梯,当它不利于你的时候,你便是第一个抛弃它的人,所以归根结底反思应从自身开始。比如说像波普尔的这段经历,最后受害的是这六个工人,是普通的老百姓。当老百姓选择听取你从未弄懂过的信仰跟随你的时候,不是你之后看清了某件事的错误,为此大受折磨调转枪口对这个政权也好,这种思想也好开始批判与抱怨,而是谁为这六个人负责? 延伸一步说,当一个时代的精英选择支持一个政党的决策,夺取国家政权。这背后这位精英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仔细地思考过这期间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他后来深受其害,接下来做的学问如果不曾从这段破碎的历史走出来去看待它,你是否想过,一个时代的精英往往决策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这期间如果存在问题受苦受难的其实是老百姓,是那死去的六个工人。如果一位知识分子在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之后,通篇没有个人的责任感浮现,这样的书是不值得阅读的。 由于我不清楚他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也不清楚他接下来做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学问,但我想这样一个开始,总和哲学家的典范有很大的距离。这本书接下来的内容留待后续阅读再续。 然后我将阅读视角绕回来,在这之前,我看了本书的导读。提到他在世俗层面的成就,接触到的都是那个时代的世界风云人物。这要我想到一个人来——胡适。 在我看来胡适是文学家么?完全不是。是哲学家么?更加不是。我想通过他的行为来看更像是社会活动家,交际专家。个人喜好交友无可厚非,但是当围绕他身边都是一个时代的精英的时候,我有一个问题不是很明白,这种交友有没有炫耀的成分?在胡适也好,这位波普尔也好,我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也不希望有这样的结果。但是会给读者带来一种莫名的钦羡。 我反问的是,如果结交名流是一种追求,或者成为了生活的重心,当然这也与自身的地位相关。那么这里的意义是否趋于虚幻?如果换做是他人这里面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自称为搞文学的,搞哲学的大知识分子们,当你的生活追求从表面行为来看不是以全人类为重心的,那你的学问落实在何处?这里存在一种伦理上的悖谬。
  •     “时代的精神状况”丛书最新出版的三本,我整整读了一个月《沉疴遍地》、《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20世纪的教训》,今天最于看完了第三本并写评。这时间花的非常值得,我愿意再花时间反复读。《20世纪的教训》的作者是卡尔·波普尔估计现在人大多不知道。一来读非通俗书的人可能始终就不多,二来作者已经去世加之他身上有很多外人看来很矛盾的地方。不过,作者有个学生您肯定过——索罗斯,对滴就是那个金融大鳄,他是波普尔的学生和其理念的踏实践行者,既建立开放的社会。这个系列的书我都是边看边想边做笔记的。以下谈几个本书给我的重点启发。首先,苏联共产主义存在暴力悖论。共产主义预言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那个没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会。于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加入其中,早日促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来临,不论怎样共产主义必将实现。如果有人意图抵抗就是罪犯——应该是这么下去是无法摆脱自己理论中所憎恶的暴力和死亡的,看下波尔布特制下的柬埔寨就知道了。波普尔年轻时曾短暂信仰共产主义,后来看到游行时工人被杀放弃了这个主义。原因是:自己牺牲自己可以,但是鼓动别人置身险地甚至被杀是不行的,思考下中国的义和团。马克思所提及的资本评论并未真正存在过,只能写这么深了,您自己慢慢琢磨吧。其次,自上而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市场及其中的交易都是自发形成的,都是自以而上形成的;自上而下不能建立市场,只能建立规则和玩法,这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做的就挺好。相比于苏联始终保持计划经济这个路子,现在看来不倒才怪。这前苏联有个经济学家好像还得到诺贝尔经济学讲,专门研究计划经济方面的。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计划经济是极聪明人办的(要知道多少数据啊,最早可以用手算),市场经济只要制定规则,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就可以了,看下美国经济。两者谁优谁劣不好说,我只想说人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人这个都不承认,那估计是自以为是真神。第三,民主并非所有人统治,而是防止独裁。这部分对我之前的观点有颠覆,读了两遍,以前我一直认为民主就是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统计。作者的观点是:只是少部分人统治,但是所有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全民普选也会出暴君,比如:希特勒就是全民普选上台的,金三胖具说也是。作者认为真正的民主有个标准“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实现政权的交接”,看看萨达姆、卡扎菲。此外,“谁来统治?”这个问题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答案。我估计要再看一遍才能理解作者的意见。总之,穿越历史覆盖在作者身上的迷雾,看清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20世纪,应对21世纪的问题应该很有帮助。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访谈体优缺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相较专著,卡尔波普尔的观点得到了更充分体现,且浅显易懂,个别重点的重复也易加深人们的印象,但缺点在于采访者的思路决定了文章走向,不易有边读边思考的闲暇,而小标题的不断涌现也加深了文章的碎片化。总而言之,这是本合格的窥探波普尔思想的入门读物。
  •     新认识的一位大神,书中说 大道至简。深以为是
  •     马克思从一开始就错了,没有真正的自由,支持国家经济干预,前一半的访谈录甚好,后面的没什么意思,定价坑不值得出精装
  •     晚节不保
  •     或许由于自己对苏联解体时期的历史知之甚少,除去波普尔的科学证伪观和他带有批判主义色彩的哲学观,读来我都疑惑甚多。波普尔认为,更好、更自由的社会应当建立一个人民评判的政权,而不是人民统治,数量多少并不是提出好意见的必要条件。
  •     自小养成的常识,得到了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对特定社会发展的影响。民主从何而来,为何所用?现代社会和社会主义从何而生,为何发展到如今的景象。马克思主义的确立首先假定敌人的存在,民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限制专权和自由。现代社会的理解要读读黑格尔。苏联社会主义的敌人究竟是谁?一系列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发生了什么,未来该如何面对和接受祖辈的遗产。既有政治的,也有思想的。
  •     波普尔:马克思主义一开头就错了,因为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找敌人,而不是在找朋友。——书很薄,内容很强大,确实如刘擎先生所说,波普尔拥有清晰的洞见。
  •     访谈录有五星的水准
  •     民主不是人民当家做主,而且杜绝独裁的方式。
  •     一个自由平等主义者,我还是认同“证伪”一说~
  •     就是序言和第一辑值得翻翻,73分
  •     就两篇访谈和两篇演讲稿,感觉又固化了一些之前的想法,启发不大。但有一些点还是很有意思,比如和哈耶克交好的波普尔原来至少是个自由左派;康德思想和洪堡、穆勒之间的关联,反父权国家;核战争的问题。
  •     伟大的思想家应当如此,17岁就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并开始阅读马克思著作,曾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后又对马克思主义“决裂”。看这书就像是波普尔坐在对面耐心跟你讲述他的每个观点,易懂且深刻!
  •     我们是学生,读的懂很厚的书,自认为有权力教他们怎么做,但是! 扣一星给华而不实的排版。
  •     比较易读~没文化也无障碍的类型~
  •     给三星是因为没看太懂,感觉演讲稿还好,访谈完全get不到重点啊…
  •     看看在科学家群里混的哲学家是怎么想的。
  •     really?
  •     最后两篇还可以 不过老人家对电视这么反感要是看到游戏不当场吐血啊
  •     想读
  •     读完这本小书,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的主要争议在于民主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及在世纪后期的新媒体对法治的冲击——以暴力宣讲的手段向所有群体作出。波普尔对此作出回应,回应在于民主的概念再确认,以及提出评价型民主以与选举型民主相区别,另外则站立在自由主义立场上呼吁一种有限的父权主义政府和保护性政府的策略,在自由主义内部为公共利益等的维护证成。
  •     民主,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一种让大家不受独裁控制的制度。还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批判那段比较赞同……
  •     书很薄,但是内容很厚重
  •     对马克思主义批判。只重摧毁而轻责任。生前诸多殊荣,身后也被忽视。
  •     平心而论,还是太浅些。特别是在谈话部分的一些问题有点不大肯仔细讲清楚。
  •     反历史主义那几个比喻还是非常有力的,对电视代表的大众媒体斥责十恶不赦,不知他看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有何感想。怀念那个时代,上电视广播访谈的都是布迪厄,波普尓之流。其实我就是来看他和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尓撕逼故事的,结果并没有,失望hhh
  •     惊喜!波普尔对各种形式的绝对主义与决定论予以清算!他深入现代科学的内部,甚至从其硬核——现代物理学,开始着手。雄辩家!第一次认识到,意识形态对人的束缚以及理性自负的可怕。算是对波普尔爵士的第一次接触吧。
  •     对于一些理论早有耳闻,在这本书中印证
  •     相比“老干部版”,调了版式,校了文字。
  •     一个被忘却的思想家,不故作高深的思想家,容易理解的思想家
  •     波普尔对道德的政治的支持在我看来比他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对科学的认识更有价值
  •     导师
  •     少不更事误信共产,一生爱好和平,识破马氏暴力基因。
  •     睿智的哲学家,简单明了的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书中谈到的都是社会当中重大而基本的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     16书45。接着早上看完。波普尔去世20多年了,他的书如今少有人看,好像季羡林先生的书一样。但其实,俺觉着波普尔的书还是值得翻一翻,前阵子俺还看了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扯远点:1、科学哲学宗教的最终指向差不多,第一推动力、本源、神、大爆炸⋯名词太多,都在找起点,找最初的因。但即使找到了,因之前呢?因之因呢?2、语言,可能就是为了修饰或掩饰内心,话一说出来,字一写出来,离最初心里想的就已差太多了。3、眼耳鼻舌身意,人的感觉其实可以找到相应的生理、化学解释,人类基于这些感觉之上的判断构成了我们理解的宇宙及其法则,但如果这些都是错误或假的咋整?可参见《黑客帝国》、《楚门的世界》、《三体》等。
  •     得再看一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